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白细胞介素-4和γ-干扰素与哮喘发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IFN-r)与哮喘发病的关系,对发作期哮喘病人及正常人各20例,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s)培养上清中IL-4含量、IFN-r活性及血清IgE总浓度。结果表明:发作期哮喘组IL-4和IgE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IL-4与IgE之间呈正相关(r=0.82),P<0.001;IL-4与IFN-及IFN-与IgE之间均呈负相关(r=0.48,-0.75),P<0.05,P<0.01。二组之间IFN的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发作期哮喘病人IL-4的高水平分泌导致的IgE过多合成,可能与哮喘的发病有直接的关系。IL-4与IFN之间的失衡对血清IgE的合成起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讨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寻找新的治疗途径。方法采用重组白细胞介素-4(rIL-4)和γ-干扰素(IFN-γ)对30例哮喘患者及25名正常人作对照,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IgE合成调控的研究。结果哮喘组PBMC体外自发合成IgE明显高于对照组(t=4.4712,P<0.001)。经rIL-4刺激后PBMC合成IgE显著升高。rIL-4诱导IgE合成的程度哮喘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4.6719,P<0.005)。IFN-γ不仅抑制PBMCIgE的自发合成,而且抑制rIL-4的诱导合成。IFN-γ抑制PBMCIgE合成的程度哮喘组大于对照组(t=7.1833,P<0.001)。结论哮喘发作与体内IL-4及IFN-γ失衡导致IgE合成失控有关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γ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扰素-γ是一种调节细胞功能的小分子多肽。在气道炎症反应中,Th1细胞活化后产生的IFN-γ能抑制B细胞产生IgE、IgG1和IgG4参与哮喘发病。本就IFN-γ在支气管哮喘发病及其治疗中的作用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L-2R、IFN-γ和IL-1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和活动性肝硬变患者血清标本各16例,16健康人血清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FSA)检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sIL-2R和IFN-γ水平,采用MTT法检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肝炎患者血清sIL-2R、IF  相似文献   

5.
某些细胞因子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王易,徐文玉,周莉莉,来茶云拟从γ-干拢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与IgE关系的研究,在临床上为进一步阐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过敏性哮喘患者细胞因子对IgE生成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0例过敏性哮喘患者发作期和缓解期及30例健康成年人的外周血,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IgE,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生物学方法测定血清IL-2水平和3H-TdR掺入法定量测定血清IL-6。结果:过敏性哮喘患者发作期血清IgE、sIL-2R、IL-4和IL-6水平明显升高,与缓解期和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而发作期血清IL-2水平明显下降,与缓解期和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且血清IgE分别与sIL-2R和IL-4水平有明显正相关(P均<0.01),与IL-2水平有明显负相关(P<0.01)。说明IgE合成增加是过敏性哮喘的关键,细胞因子有促进B细胞合成IgE的作用,并且直接参与过敏性哮喘气道炎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哮喘发病中Th1和Th2细胞间功能不平衡的原因及调节机制,本组观察了哮喘发作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白细胞介素(IL)4、IL5和γ干扰素(IFNγ)mRNA表达及分泌水平的变化,并观察体外实验中左旋精氨酸(LArg)及Nω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对其的影响。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哮喘组:根据1997年全国哮喘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诊断的10例哮喘发作期患者,男女各5例,平均年龄34岁,均为支气管舒张试验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15%或乙…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测定施焕中陈一强龙学明李超乾钟定许辉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测定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粘附分子-1(sVCAM-1)的水平,并与正常人作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IFN-γ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作为基因佐剂,观察其与pcDNA3-ROP1(pc-ROP1) DNA共同免疫小鼠所诱导的免疫应答。方法 将IFN-γ基因片段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双酶切鉴定,获得pcIFN 重组子;碱裂解法大量制备,经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每只鼠注射pcIFN、pc-ROP1 各100μg,两周后同量加强免疫一次,以pcDNA3空质粒及生理盐水组为对照。分别于免疫后第30 天、50 天、70天共三次用MTT法测定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NK细胞活性;双夹心ELISA 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2及酶法测定NO含量;ELISA法测定IgG抗体滴度。结果 构建成功的作用下,该两项指标均明显提高,且IFN-γ、IL-2 及NO水平均较不加佐剂组显著提高(P< 0.01);而对IgG抗体滴度无显著影响(P> 0.05。结论 IFN-γ基因佐剂具有协同pc-ROP1DNA免疫的作用,可增强免疫鼠细胞免疫应答,IFN-γ、IL-2细胞因子及NO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丙型肝炎血清中IL-1α、IL-6、TNF-α、IFN-γ的含量及与临床关系,ELISA法对33例各丙肝患者检测血清中IL-1α、IL-6、TNFα并与健康人群对照,结果发现,丙型肝炎临床各型患者血清中IL-1α、IL-6、TNF-α与患者病情轻重呈正相关,慢性丙肝IL-6含量高;IFN-γ氏,IL-1α与IL-6呈正相关,认为IL-1α、IL-6、TNF-α、IFN-γ对丙肝患者病情观察和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趋化因子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6、RANTES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α)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搪塞这些趋化因子作为评价哮喘气道炎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12例过敏性哮喘患者,8例非过敏性哮喘患者、10例无哮喘的过敏体质者以及10例正常人的血清,用ELISA测定IL-16、RNTES和MIP-1α水平。结果 无论是过敏性还是非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清IL-16、RANTES和MIP_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C57BL/6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ouseperitonealmacrophage,MPM)为靶细胞,通过3H-尿嘧啶(3H-U)特异性标记的弓形虫在MPM内的增殖实验,研究了IL-4、IL-6对IFN-γ诱导的MPM抗弓形虫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IL-4能够部分抑制弓形虫在MPM内的增殖,且与IFN-γ具有相加作用;IL-6促进弓形虫在MPM内的增殖,且可部分逆转IFN-γ诱导的MPM抗弓形虫作用;抗TNF-α抗体能够逆转IFN-γ的抗弓形虫作用,但对IL-4及IL-6则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春霞 《山东医药》1998,38(2):21-22
观察了地塞米松(Dex)对哮喘患考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合成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和免疫球蛋白E(IgE)的抑制作用。结果证明,哮喘1组(仅用植物血凝素,简称PHA)PBMC合成IL-4、IL-5、IgE较对照组(仅用PHA)明显增高(P<0.01),哮喘2组(PHA+Dex)PBMC合成IL-4、IL-5、IgE较哮喘1组显著下降(P<0.05)。认为Dex治疗哮喘的机理,部分是通过减少IL-4IL-5、IgE的合成而达到抗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探讨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寻找新的治疗途径。采用白细胞介素-4(rIL-4)和γ-干扰素(IFN-γ)对30例哮喘患者及25名空作对照,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0体外IgE合成调控的研究。结果 哮喘组PBMC体外自发合成IgE明显高于对照组(t=4.4712,P〈0.001)。经rIL-4刺激后PBMC合成IgE显著长高,rIL-4诱导IgE合成的程度哮喘组诱导低于对照组(t=4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患者CD23表达与体外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CD23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本研究对2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检测单个核细胞(PBMC)CD23阳性百分率(CD+23%),发现中、重度和轻度哮喘患者CD+23%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与血清IgE水平呈正相关(r=0.98,P<0.01)。CD23表达的体外调控发现干扰素(IFN)-γ可抑制哮喘患者的PBMC自发及重组白细胞介素(rIL)-4诱导表达CD23。结果提示CD23异常表达与哮喘发病机制有关,CD+23%检测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严重度分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脑型疟疾(CM)的发病机制迄今仍未完全明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细胞因子如TNF、IFN-γ、IL-1等,粘附分子如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CD54)、CD36等和一氧化氮(NO)在CM发病机制中均起着一定的作用,且相互联系,为CM的治疗和预防展现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胃癌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CAM1(CD54)和VCAM1均属于免疫球蛋白(Ig)超家族成员,其表达对炎性细胞因子IL1、IFNγ、TNFα的诱导高度敏感[1,2]。它们的配体分别为LFA1(CD11a)、MAC1(CD11b)和VLA4。ICAM1有5个...  相似文献   

18.
应用5种不同方法测定了6例弓形虫病人不同病期的血清标木。用IHAT和IFAT测定抗弓形虫总免疫球蛋白,IHAT在发病后第3周的2份血清标本中有1份已呈阳性,14~17周达高峰。滴度升高非常明显;IFAT第3周的标本都呈阳性,17~24周达高峰。用IgG-ELISA和IgM-ELISA,IgM-IFAT分别测定抗弓形虫特异性抗体IgG和IgM,IgG-ELISA从第6周呈阳性,随病情延长,滴度明显升高;IgM-ELISA两份第3周的标本都呈阳性,至少第17周仍保持较高水平,其中1人第24周的标本仍呈阳性;但IgM-IFAT仅2例(2/6)呈阳性且滴度不很高,在较短时间内就转阴。结果表明:病人的抗体类型相似;IgG-ELISA,IgM-ELISA和IFAT敏感特异,IHAT简便、快速;高滴度特异性IgG易掩盖IgM-IFAT;IgM-ELISA可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h1/Th2淋巴细胞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检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情况,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关系。方法 建立三色流式细胞分析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胞内细胞因子(IFNγ、IL-4)和表面抗原(CD4、CD8)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 无论是CD4^+还是CD8^+AT淋巴细胞,分泌I  相似文献   

20.
哮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4等水平的变化王华强张世明李强为进一步探讨细胞因子与哮喘发病的关系,阐明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我们对20例哮喘发作期患者检测了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s)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