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目的:研究鼻脑通对H2O2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 SY5Y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培养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 SY5Y细胞给予鼻脑通(004,04,4 μg·mL-1)预孵育24 h后,加入H2O2 1 000 μmol·L-1作用18 h诱导产生损伤,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血管活性肽内皮素 1(ET 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 1α(IL 1α)、白细胞介素 8(IL 8);致痛物质P物质(SP)、5 羟色胺(5 HT)、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损伤组细胞上清液血管活性肽ET 1、CGRP含量显著增多(P<001,P<005);炎症因子IL 8含量显著增多(P<001);致痛物质SP、5 HT、NO含量显著增多(P<001,P<001,P<005)。而与损伤组相比,鼻脑通中、高剂量组细胞上清液血管活性肽ET 1含量降低(P<005,P<0001),且炎症因子IL 8含量也降低(P<005,P<001);鼻脑通中、高剂量组致痛物质SP含量比损伤组减少(P<005,P<005),高剂量组5 HT、NO含量比损伤组减少(P<005,P<005)。结论:鼻脑通治疗偏头痛的机制可能与降低H2O2诱导的SH SY5Y细胞损伤后血管活性肽ET 1、炎症因子IL 8释放以及抑制致痛物质SP、5 HT、NO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脑通络液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浆ET-1、血清NO含量的影响,探讨心脑通络液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选取雄性新西兰白兔40只,随机分成5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血脂康组、心脑通络液高剂量组(简称高剂量组)、心脑通络液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组),建立腹主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治疗3个月,分光光度计检测血浆NO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ET-1含量。结果:心脑通络液高剂量组、血脂康组血浆ET-1含量均降低,血清NO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心脑通络液高剂量组较模型组血清NO含量升高,血浆ET-1含量降低,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心脑通络液高剂量组与血脂康组血清NO含量,血浆ET-1含量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脑通络液能明显降低AS兔模型血血浆ET-1水平,升高血清NO水平,从而达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通脑汤对脑缺血模型大鼠血浆ET、血清NO含量的影响,探讨通脑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通脑汤高剂量组、通脑汤低剂量组、尼莫地平组5组,每组20只。采用加以改良的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法建立脑缺血模型。从造模后第10d起,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μL/(g·d);尼莫地平组给予尼莫地平悬浮液0.5μg/(g·d);通脑汤高、低剂量组依次给予高、低剂量通脑汤水煎液.相当于含生药50mg/(g·d)和25mg/(g·d);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连续给药5周,检测血浆ET、血清NO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对比,3个药物组NO、ET水平均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脑汤两剂量组的NO、ET含量分别与尼莫地平组对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脑汤高、低剂量组间的NO含量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剂量组的ET含量较低剂量组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脑汤对脑缺血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与其能降低脑缺血损伤时ET、NO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疏风止痛方对大鼠血浆神经降压素(NT)、心钠素(ANP)和脑组织中5-羟色胺(5-HT)、β-内啡呔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Csillik造模法造成实验性偏头痛大鼠模型,给予疏风止痛方灌胃后,采用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浆中NT、ANP和脑组织中β-内啡呔的含量,采用荧光光度法测定脑组织中5-HT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NT、5-HT和β-内啡呔的含量显著下降(P〈0.01),ANP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疏风止痛方低剂量组大鼠血浆NT、5-HT和β-内啡呔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ANP含量明显下降(P〈0.05);高剂量组大鼠NT、5-HT和β-内啡呔含量非常明显升高(P〈0.01),ANP含量非常明显下降(P〈0.01)。结论:疏风止痛方可通过有效调节NT、ANP、5-HT和β-内啡呔的含量来达到治疗偏头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学群  陈洁  孟磊  黄习文  冼绍祥 《新中医》2012,(12):131-132
目的:观察毛冬青对腹主动脉缩窄致高血压大鼠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大鼠50只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致高血压大鼠模型,设立空白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卡托组)、毛冬青高剂量组(毛高组)及毛冬青低剂量组(毛低组),各组动物于造模4周后开始给相应药物灌胃,治疗2周后采用无创血压仪测量鼠尾动脉血压,并测定大鼠血中ET-1、NO的含量。结果:术后4周,模型组、卡托组、毛高组、毛低组收缩压较空白组升高明显(P〈0.01),分别给药干预6周后,卡托组、毛高组、毛低组收缩压较模型组下降(P〈0.01)。造模后,模型组NO含量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1),ET-1含量较空白组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毛冬青高剂量及卡托普利治疗能不同程度升高血清NO含量(P〈0.01,P〈0.05);毛冬青高剂量、卡托普利及毛冬青低剂量治疗能不同程度降低ET-1含量(P〈0.01,P〈0.05)。结论:毛冬青能改善腹主动脉缩窄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并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6.
通心络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内皮素-1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再灌注后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变化及通心络对其影响,探讨无再流的可能机制。方法中华小型猪40只,随机分成模型组,小、中和大剂量通心络治疗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冠状动脉结扎3h,松解1h制备AMI再灌注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方法(RIA)测定造模前、后和再灌注后血清及AMI再灌注后心肌组织ET-1含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观察正常、缺血和无再流区心肌组织ET-1 mRNA的表达。结果(1)与造模前比较,模型组造模后5min时、造模后3h、再灌注5min和1h的血ET-1水平显著升高,且呈递增趋势(均P〈0.01)。而ET-1升高幅度中、大剂量通心络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P〈0.01)。(2)与正常区心肌组织比较,模型组和3个通心络组一样,缺血区和无再流区心肌组织中ET-1含量均显著升高(均P〈0.01),且无再流区ET-1含量升高比缺血区更显著(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和大剂量通心络组仅缺血区心肌组织中ET-1含量显著降低(P〈0.01)。(3)与正常区心肌组织比较,模型组和通心络各组缺血区心肌组织中ET-1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均P〈0.01),而无再流区心肌组织ET-1mRNA表达均显著下降(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和大剂量通心络组仅缺血区ET-1mRNA表达上调幅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内皮细胞受损可能是无再流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通心络可能通过保护内皮细胞起到了减少无再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活血熄风方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血液和脑组织中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活血熄风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光化学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造模前7d灌胃给药,活血熄风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活血熄风方20、10、5g/(kg·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造模后24h分别取血及脑组织,放射免疫法测定模型大鼠血浆及脑组织中ET-1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及脑组织中N0的含量。结果活血熄风方能降低模型大鼠血浆及脑组织中ET-1含量,降低脑组织中NO含量,升高血清中N0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活血熄风方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血浆及脑组织中ET-1含量,降低脑组织中N0含量,升高血清N0含量,从而调节ET-1/N0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酒浴液治疗中风偏瘫的药效学机理。方法:通过对实验动物(大鼠和小鼠)脱毛区涂抹中药酒浴液观察其对脑缺血大鼠脑血管通透性、脑含水量和脑指数的变化,以及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的影响,对小鼠血小板聚集功能、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中药酒浴液能降低实验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血管的通透性,降低其脑含水量和脑指数,与脑缺血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降低大鼠体内血栓的湿重,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抑制小鼠血小板聚集,以中药酒浴液高剂量组为著(P〈0.05);延长小鼠凝血时间(P〈0.05或P〈0.01)。结论:中药酒浴液具有较好的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通塞脉片对实验性缺血性中风的药效学作用。方法:取SD雄性大鼠108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通塞脉片Ⅰ组、通塞脉片Ⅱ组、通塞脉Ⅲ组。观察通塞脉片对电凝法所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的影响;对插线法所致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对急性实验性小鼠不完全脑缺血的影响实验进行研究。结果:对电凝法所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的影响:通塞脉片Ⅱ、Ⅲ组的行为学评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通塞脉片Ⅱ、Ⅲ组脑梗死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通塞脉片Ⅱ、Ⅲ组动物的脑含水量明显低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通塞脉片Ⅲ组升高SOD活性,降低蛋白含量及MD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插线法所致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通塞脉片Ⅱ、Ⅲ组存活率较模型组高。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小时及24小时,通塞脉片Ⅱ、Ⅲ组行为学明显低于模型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脑梗死率通塞脉片Ⅱ、Ⅲ组与模型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通塞脉片Ⅲ组脑含水量明显低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通塞脉片Ⅲ组能延长急性脑缺血的小鼠存活时间,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塞脉片能改善脑梗死后的神经行为障碍、缩小梗死面积;对临床改善脑缺血缺氧的症状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清肝降压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肥厚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HR随机分为模型组、清肝降压饮低剂量组、清肝降压饮高剂量组和西药组,并用Wistar大鼠做空白对照。灌胃4周后,观察各组血压及左心室质量指数;通过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含量。结果:各给药组大鼠血压、左心室质量指数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P〈0.01),各给药组大鼠血清NO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血浆ET-1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其中清肝降压饮高剂量组效果最显著(P〈0.05)。结论:清肝降压饮可通过降低SHR血浆ET-1含量、升高血清N0水平,产生干预高血压心肌肥厚的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燥湿化痰方药治疗AECOPD痰湿壅肺证临床疗效基础,通过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水平变化,进而探讨燥湿化痰方药治疗AECOPD痰湿壅肺证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60例,随机分为2组。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留取血清测定IL-8、TNF-α、ICAM-1水平,留取血浆测定ET-1、CGRP含量,并与健康组对照。结果:治疗后,两组TNF-α、ICAM-1、IL-8及ET-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P〈0.05),CGRP水平明显升高(P〈0.01);试验组治疗后TNF-α、ICAM-1、IL-8及ET-1水平的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5),CGRP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IL-8、TNF-α、ICAM-1、ET-1、CGRP细胞因子参与COPD的急性加重和形成,燥湿化痰方药能够降低AECOPD的TNF-α、ICAM-1、IL-8、ET-1高水平表达,升高CGRP表达水平,可能是燥湿化痰方药治疗AECOPD发挥临床疗效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黑加仑籽粉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和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血清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 NO)、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丙二醛( malonic di-aldehyde, MDA)的影响。方法将实验SD雄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黑加仑籽粉组,灌胃给药8周,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容量蒸馏水,于给药前及给药后定期对SD大鼠血压进行测量,并对给药8周后SD大鼠血浆中的ET-1含量,血清中的SOD活力、NO及MD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给药8周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血压、血浆中ET-1含量、血清中MDA的含量均明显升高( P〈0.01),且血清中NO含量及SOD活力明显降低( P〈0.01或P〈0.05);与模型组相比,卡托普利组、黑加仑籽粉组的血压明显下降(P〈0.01),血浆中ET-1含量及血清中MDA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血清中 NO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活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黑加仑籽粉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具有降压作用,推测其作用途径可能与通过抗氧化作用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痰湿方对实验性高脂模型小鼠的调脂作用。方法:小鼠喂饲高脂乳剂制成实验性高脂模型,小鼠按16.5、4.1g生药/kg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0天,取血清测TC、TG、HDLC、LDLC、VLDLC等水平,观察痰湿方的调脂作用。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痰湿方大剂量组TC、TG、HDLC、LDLC、V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0.001),小剂量组TC、HDLC、LDLC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痰湿方对实验性高脂模型小鼠具有一定的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祁州漏芦水提物和醇提物的降血脂活性的差异。方法:采用75%蛋黄乳造模的小鼠高脂血症模型,以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为指标研究漏芦醇提液和水提液的降脂作用的差异。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漏芦醇提液低剂量组和漏芦水提取液高剂量组小鼠TC、TG和LDL-C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漏芦水提取液低剂量组小鼠HDL-C(P0.01)的水平有极显著升高。结论:漏芦水提液的降脂作用优于漏芦醇提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三阴交穴、血海穴对痛经大鼠血清和子宫的雌激素(E2)、孕激素(P),血浆、子宫、垂体、下丘脑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探讨其镇痛效应机制。方法:将40只通过阴道涂片筛查的3月龄处于动情间期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盐水组、模型组、电针三阴交组、电针血海组。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缩宫素联合制备痛经大鼠模型,观察电针对各组大鼠血清、子宫雌孕激素,血浆、子宫、垂体、下丘脑β-EP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电针三阴交组、血海组血清E2含量均显著性升高(P<0.01,P<0.05),P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电针血海组血清E2含量较之三阴交组显著性降低(P<0.05)。电针三阴交组子宫E2、P含量均显著性下降(P<0.05,P<0.01),E2/P比值均有升高趋势(P>0.05);电针血海组子宫E2含量显著性升高,P含量显著性下降(P<0.05,P<0.01),E2/P比值显著性升高(P<0.01)。电针三阴交组、血海组血浆、垂体、下丘脑β-EP含量呈升高或下降的趋势,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子宫β-EP含量均显著性升高(P<0.01,P<0.05);电针三阴交组子宫β-EP含量较之血海组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对于痛经大鼠E2、P的紊乱状态的影响,电针三阴交穴、血海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以血海穴为佳;电针三阴交穴、血海穴均可通过升高子宫β-EP的含量达到镇痛作用,但三阴交穴升高子宫β-EP含量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黄朝忠  刘智  苏颖  胡亚男 《吉林中医药》2014,(11):1159-1162
目的研究加味补血汤对荷瘤小鼠进行环磷酰胺(CY)化疗所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的正向调节作用,筛选最佳治疗剂量。方法采用全自动血象分析仪检测RBC、WBC水平,采用MTT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G-CSF活性观察加味当归补血汤对荷瘤小鼠CY化疗后免疫功能抑制的调节作用。结果 1)肿瘤组各项检测指标均下降,与空白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2)荷瘤小鼠腹腔注射CY后与肿瘤组小鼠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各给药组小鼠的RBC、WBC、Hb水平G-CSF活性及T淋巴细胞增殖程度与模型组相比较,大部分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其中加味当归补血汤的中剂量治疗效果更加显著(P<0.01)。结论加味当归补血汤对肿瘤化疗所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有上调作用,能有效的抑制CY导致免疫功能低下,中剂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烟熏致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内皮素(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变化及补肾化痰中药对其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慢支模型组,补肾化痰大,小剂量组和气管炎咳嗽痰喘丸组等5绢,采用香烟烟雾吸入法建立慢支动物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和BALF中ET-1和CGRP的含量,结果:慢支模型组大鼠气管和肺组织呈 性支气管炎的病理改变,血浆和BALF中ET-1和CGRP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01),经用补肾化痰中药治疗后,血浆和BALF中ET-1和CGRP明显下降,与慢支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补肾化痰中药能显著降低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大鼠血浆和BALF中ET-1和CGRP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结肠中CGRP、SP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CGRP、SP参与电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作用的机制。方法将SPF级Wistar成年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N组)、IBS模型组(C-M组)、电针大肠俞组(C-DD组)、电针上巨虚组(C-DS组),每组8只,采用冰水灌胃法造模。造模成功后,C-DS组、C-DD组采用电针进行治疗,1次/d。连续治疗7 d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结肠CGRP、SP mRNA的表达量。结果电针治疗结束后,各组大鼠结肠CGRP、SP mRNA相对表达量存在统计学差异。与C-N组相比,C-M组结肠组织CGRP、SP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C-DD组、C-DS组结肠组织CGRP、SP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P>0.05)、(P>0.05,P>0.05)。与C-M组相比,C-DD组结肠组织SP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S组结肠组织CGRP、SP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C-DD组与C-DS组之间结肠组织CGRP、SP mRNA表达水平表现出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P<0.01)。结论电针治疗可以通过调节C-IBS模型大鼠结肠中CGRP、SP mRNA的表达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川芎提取物对硝酸甘油所致偏头痛大鼠行为学症状及血浆、脑组织中的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影响,初步筛选川芎治疗偏头痛的有效部位。方法:将川芎乙醇总提取物,采用系统溶剂法依次以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各提取部位后,分别灌胃给予实验大鼠。采用硝酸甘油致大鼠偏头痛模型,观察给药后大鼠耳红、挠头和爬笼次数等行为学指标;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及脑组织中的5-HT、DA、NE含量。结果:川芎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显著抑制偏头痛大鼠耳红消失时间和挠头、爬笼次数;并能不同程度升高偏头痛大鼠血及脑内5-HT、DA、NE含量(P<0.05、0.01),且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乙酸乙酯提取部位是川芎治疗偏头痛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20.
陇中损伤散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氧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陇中损伤散对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青紫蓝兔75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N)、模型组(M)、健骨生丸组(Y)、陇中损伤散高、中、低剂量组(SH组、SM组、sz组)。采用内毒素加激素诱导的方法建立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造模后2周,各纽动物给予相应的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用药后2、4、8周心脏采血,检测血浆中SOD活力与MDA含量的变化。结果:SH组、SM组和SL组第8周血浆总SOD活力提高,MDA含量下降;其中SH组和SM组SOD活力与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组SOD活力与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组、SM组和sL组MDA含量与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第2到8周,各检测指标M组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Y组与M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陇中损伤散具有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其机理可能是清除自由基,部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状态,改善微循环,降低骨内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