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任小强 《医学综述》2014,20(18):3294-3296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凝血系统的多个方面,其主要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消耗性凝血障碍,而是促凝系统、抗凝系统、血小板、纤溶系统及内皮系统动态平衡的紊乱。进一步地改进复苏策略、改善创伤患者预后,需要对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病理生理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蒲黄炭对大鼠凝血系统的影响,探讨其发挥止血作用的机理。方法以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四项指标观察蒲黄炭品对实验动物凝血系统的影响。结果蒲黄炭品对实验动物凝血系统有显著影响;蒲黄正丁醇部位以及蒲黄炭品正丁醇部位对实验动物凝血系统的部分环节有影响;蒲黄生品对实验动物凝血系统无影响。结论通过炮制的蒲黄炭品可以通过影响实验动物凝血系统的多个环节发挥其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海燕  卢中秋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0):1150-1151
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在心血管内流动不止,不发生血凝,是由于机体内存在着凝血、抗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血管内皮受损后,凝血、抗凝系统平衡被破坏,激发凝血过程,继而激活纤溶系统。  相似文献   

4.
<正>机体存在复杂的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维持着机体的正常凝血功能。其中涉及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血小板的质量和数量、凝血-抗凝系统、纤溶-抗纤溶系统。当一系列因素如炎症因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作用于血管内皮或内皮下组织,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发血小板黏附、聚集与释放,同时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与外源性凝血途径,且两种途径可以相互活化。一系列凝血因子被相继酶解激活后经过复杂的变化诱导凝血酶的生成,使邻近血浆中的纤维蛋白  相似文献   

5.
凝血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除了靠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外,护理人员对标本采集和运送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凝血四项是判断凝血系统病理变化、术前筛查凝血系统病和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时期由于出、凝血系统正处于发育成熟过程中,因而生理变异较大,新生儿中约有1%存在出凝血系统紊乱。掌握新生儿不同阶段各类凝血成分的正常范围,有利于对出凝血疾病作出正确的判断及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PT、aPTT、Fbg、TT 4个凝血项目为例,探讨建立实验室内不同凝血检测系统生物参考区间的方法.方法 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C28-A2推荐的方法,通过检测120例健康个体,建立适合实验室内不同凝血检测系统的凝血项目生物参考区间,用计算符合率的方法对自建生物参考区间进行评价.结果 CA7000凝血检测系统参考区间为PT 10.5~13.7 s、aPTT 15~34 s、Fbg 1.5~3.5 g/L、TT 15~20 s;STA-R凝血检测系统参考区间为PT 11.0~14.5 s、aPTT 28~44 s、Fbg 1.8~3.8 g/L、TT 15.4~19 s.检测系统间临床符合率大于80%.结论 采用本方法建立实验室内不同凝血检测系统的生物参考区间科学、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徐秋萍 《现代实用医学》2013,(12):1323-1325
脓毒症是由感染因素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临床危重患者的最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机体凝血功能失衡、凝血系统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全身凝血系统的过度激活、纤溶系统的严重紊乱及多个器官内微血栓形成等为特征,最终可因出现广泛出血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凝血分析仪检测系统(SYSMEX CA1500与SYSMEX CA7000)测定凝血指标的差异性。方法以CA1500作为实验方法,CA7000作为对照方法,收集河南省电力医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80例患者的新鲜血浆,测定不同浓度范围患者血浆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比较不同凝血分析仪测定凝血指标的差异,以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误差评估系统结果是否具备临床可接受性。结果两种检测系统CV水平均低于5%,满足CLIA’88允许误差,符合临床要求;两种检测系统3项凝血指标测定结果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可接受度评估结果显示,3项凝血指标均在可接受范围。结论 CA7000与CA1500两种检测系统检验凝血指标误差均在可接受度范围内,但为避免不同检测仪器检测误差对诊断及治疗的影响,需定期对不同系统检验结果作比对实验,为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控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42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了多指标的止凝血状态的检测,发现病人在止凝血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血管内皮、凝血系统、抗凝及纤溶系统、血小板功能、血液流变学等方面均有明显异常。分析结果表明,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存在着严重的止凝血功能紊乱,血栓形成倾向是异常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与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在不孕、流产中的作用及二者关系,进一步 揭示不孕、流产的病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345例不孕、流产妇女血清中的AsAb与 EMAb,按AsAb检测结果分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EMAb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 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16.67%和19.51%,而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43.64%和42.86%,显著高于 AsAb(-)组(P<0.01,P<0.05)。继发不孕妇女中AsAb(-)组EMAb阳性率为18.18%,AsAb(+)组EMAb阳性率 为32.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0.01>P>0.05)。结论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因个体免疫反应差异使某些 人易对体内、外物质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抗体,从而导致不孕或流产。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联合抚触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黄疸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经阴道顺产分娩的正常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水疗联合抚触组)50例,对照组(单纯沫浴组)50例。①测定两组10日、28日的体重、身长、上臂围;②观察记录胎便转黄时间,测定皿清胆红素;③记录24h睡眠时间。结果两组新生儿10日、28日体重、身长、上臂同增长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5日时,胎便转黄时间及黄疸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睡眠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水疗联合抚触可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能加速胎粪的早排出,减轻生理性黄疸程度,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本题选择N,N′-二甲基亚硝基脲(DMNU),N,N′-二乙基亚硝基脲(DENU),及其类似物N,N′-二甲基亚硝基硫脲(DMNTU)、N,N′-二乙基亚硝基硫脲(DENTU)为代表,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水解反应速度、脂溶性(HPLC的logk′值)、水解产物和致突变能力。证明了硫脲的脂溶性大于脲的脂溶性。DMNTU对TA100菌株的致突变能力最强,其它较弱。  相似文献   

20.
论述足月妊娠分娩的发动和维持依靠气的推动、温煦、气化、固摄功能和血的营养、濡润功能。顺利分娩既要气血充足,还要气顺血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调补气血,是促进产程,预防难产的重要手段。实验研究结果阐明调补气血中药加强产力、促进产程主要是从改善产妇全身情况,提高机体抗应激、抗疲劳、耐缺氧能力,即所谓使产妇气血充足调和,充分发挥气血在分娩过程中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