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青壮年腰椎软骨板破裂症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于青壮年的腰椎软骨板破裂症,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5年来,国内文献开始陆续出现报道,但命名不一,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体后缘离断症、腰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腰椎椎后缘离断症等等。但其特殊的CT影象学表现及由于突出物压迫硬膜囊和神经根引起椎管狭窄及类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已逐渐为临床学者所认识。本文总结近5年来经手术治疗的青壮年腰椎软骨板破裂症患者共56例,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腰椎软骨板破裂症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腰椎软骨板破裂症的临床特点,探讨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回顾手术治疗腰椎软骨板破裂症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随访4.5年,优良率达97.2%,无疗效差者。结论:对症状严重、一旦诊断明确应果断治疗,采用相应椎板开窗术,尽量保留小关节以防造成远期腰椎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腰椎后缘软骨板破裂症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后缘软骨板骨板破裂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以及其临床诊断命名。方法:15全均手术治疗,半椎板切除6例,全椎板切除术9例;基于X线片、CT扫描结合手术所见进行总结。结果:随访全部病例,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优良率达93.3%。结论:此症多形成于青少年期,软骨板本身发育障碍和外伤是导致软骨板破裂后的主要原因;CT检查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治疗上不应过分强调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方法。诊  相似文献   

4.
发生于青壮年的腰椎软骨板破裂症 ,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 5年来 ,国内文献开始陆续出现报道 ,但命名不一[1 ,2 ] ,如 :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体后缘离断症、腰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腰椎椎后缘离断症等等。但其特殊的CT影象学表现及由于突出物压迫硬膜囊和神经根引起椎管狭窄及类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 ,已逐渐为临床学者所认识。本文总结近 5年来经手术治疗的青壮年腰椎软骨板破裂症患者共 5 6例 ,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5 6例 ,男 5 0例 ,女 6例 ,年龄 1 8~ 30岁…  相似文献   

5.
腰椎体后缘骨块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分析腰椎体后缘骨块形成的病因及影像学诊断特点。方法:复习我院因腰腿痛作CT扫描的连续500例资料,每例均常规扫描L3~5S1三个椎体间隙。结果:500例中,共出现腰椎体后缘骨块72例(14.4%),其中椎间盘钙化37例(41.4%),软骨板破裂28例(39%),后缘韧带钙化5例(6.9%),椎体骨缘增生2例(2.7%)。结论:腰椎体后缘骨块的病因主要是:腰椎软骨板破裂、椎间盘 经、后绷韧带钙  相似文献   

6.
腰椎椎体后缘骺环离断症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腰椎椎体后缘骺环离断症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方法]对16例患有腰椎椎体后缘骺环离断症病人进行随访,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并对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此病发病年龄较轻,临床表现为腰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的症状,根据突出的范围和类型可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通过CT检查可把腰椎椎体后缘骺环离断分为软骨板破裂后移型、Schmorl结节型、撕脱骨折型3种类型,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认识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依据,提出治疗及手术要点。方法:8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患者,术前被冠以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软骨结节突出4例,后纵韧带骨化2例,2例临床诊断有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存在,术中均见大小不等的与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并不相连的浮动骨块。结果:8例病人全部手术治疗,术后疼痛症状消失。随访4~18个月,只有2例患者诉残留阴雨天腰部酸痛症状。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CT扫描见突出物合并有骨化块时,要仔细分析有无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的现象。清晰的腰椎正侧位X线片,病椎间隙CT轴位扫描有助于术前诊断。卧床休息,一般不做牵引及推拿,手术宜采取椎板双侧开窗以求完整切除骨块。  相似文献   

8.
腰椎后缘游离骨块的类型及发生机理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对椎体后缘游离骨块的发生机理,类型和名称作一探讨。方法:基于手术治疗中对腰椎后缘游离骨块的认识,又对1853例拟诊为椎间盘突出的CT片做了调查。结果:腰椎椎体后缘有骨块或钙化者97例,占检索片的5.2%,(1)软骨板破裂后移13例(13.4%),其中儿童1例,成人12例;(2)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后壁破裂33例(34.0%),(3)椎体后缘骨突骨折9例(9.3%),(4)突出椎间盘钙化或骨化16  相似文献   

9.
终板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终板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方法:37例病人,以腰腿痛症状为主。CT或MRI扫描显示椎体后缘终板破裂压迫神经根。全部行手术治疗,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部分病例凿除破裂的终板。结果:术后37例病人全部获随访,时间6个月-4年,按JOA评分,术前13分,最终随访26分。结论:青少年时期腰椎受异常应力的作用引起椎体软骨终板破裂,破裂的软骨终板在髓核的作用下凸入椎管,导致本病的发生。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腰椎后缘软骨板破裂症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以往由于诊断技术等诸方面的原因,加之常伴有椎间盘突出,且多有椎间盘突出症的典型征象,很难与椎间盘突出症区别。为明确二者间的关系,我们对1991~1995年本院腰椎CT扫描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2236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其中79例为腰椎后缘软骨板破裂。本文将47例住院治疗病人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116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3例,女14例;年龄13~47岁,平均36.1岁。18岁以下3例(6.4%),19~30岁19例(40.4%),31~40岁ZI例(44.7%),41岁以上4…  相似文献   

11.
腰椎软骨板破裂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总结了81例腰椎软骨板破裂症的诊疗经验,该症在临床、X线、CT等影像学检查和病理上均有独特表现,归纳出软骨板破裂、移位、骨化三个病理过程并提出相应治疗措施。本组病例18岁以下少儿型32例,19岁以上成人型49例,非手术治疗38例,手术治疗43例,手术组疗效高于非手术组。通过临床资料分析,作者对软骨板破裂症与纤维环破裂所致的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又称为腰椎后缘软骨结节、腰椎软骨板破裂症等[1-4],是指多种原因引起椎体后缘骨突与椎体分离,向椎管内突出,进而造成椎管狭窄、神经根受压等改变[5]。以往对该病的认识不足,相关的研究报道较少。近年来随着多排螺旋CT的飞速发展以及多平面重组等后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本病,对其研究愈发深入[1-2]。本文对我院收治的35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腰椎椎体后缘骨块物的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1955年5月~2002年12月手术治疗腰腿痛患者115例,将其中42例腰椎CT片上表现为椎体后缘骨块物影的患者,结合临床特点,分析其病因,针对不同病因及CT特征进一步诊断,采用单或双侧扩大开窗,或半椎板充分显露,运用特殊器械、特殊方法治疗。结果42例中,腰椎间盘突出钙化19例(45.2%),椎间盘软骨板破裂14例(33.3%),腰椎间盘突出伴椎体后缘骨赘7例(16.7%),椎间盘突出并后纵韧带骨化1例(2.4%)。随访6个月~6年,平均2年3个月。42例患者的下肢痛、间歇性跛行全部消失,恢复原有工作和正常生活,但有2例足趾及小腿麻木未完全消失。根据改良的Macanab疗效评定标准,优28例(66.8%),良ll例(26.2%),可2例(4.8%),差1例(2.4%),优良率达92.8%。结论腰椎椎体后缘骨块物的病因有:突出椎间盘钙化,腰椎软骨板破裂,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骨赘,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  相似文献   

14.
为保留腰椎后部结构的完整性,又能充分显露,彻底减压,采用根据椎板分型,倒U或V型椎板开窗,扩大侧隐窝治疗腰椎软骨板破裂症12例。手术尽可能地保留腰椎全部结构的完整性,可防止术后腰椎不稳,同时使神经根管代偿间隙明显增大,减低了术后DFC连锁变异现象所引起的椎管狭窄。经1~3.5年随访效果满意。并就12例腰椎软骨板破裂症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将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分为侧方型及中央型,采用椎板拉钩法的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12例,均为男性;年龄23~40岁,平均30岁;病程17.9个月。侧方型10例,其中离断骨块位于L4椎体后下缘1例,L5椎体后上缘3例,S1椎体后上缘6例,均合并同侧椎间盘突出;中央型2例,离断骨块均位于S1椎体后上缘。侧方型采用单侧椎板间开窗,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摘除椎体后缘骨块;中央型采用双侧椎板间开窗,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摘除椎体后缘骨块。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12~36个月,平均22.5个月,按照Macnab术后评定标准:优10例,良2例。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的优点,可完整摘除椎体后缘骨块,是一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腰椎体后缘骨块是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按其形成机制可以归纳为退变性和损伤性两大类。退变性因素主要包括腰椎的各种退行性变化;而损伤性因素主要包括腰椎软骨板破裂、Schmorl's结节、腰椎软骨板下的骨坏死与腰椎体后缘原发性骨折。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对损伤性腰椎体后缘骨块的形成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认识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依据,提出治疗及手术要点。方法 8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患者,术前被冠以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软骨结节突出4例,后纵韧带骨化2例,2例临床诊断有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存在,术中均见大小不等的与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并不相连的浮动骨块。结果 8例病人全部手术治疗,术后疼痛症状消失。随访4~18个月,只有2例患者诉残留阴雨天腰部酸痛症状。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CT扫描见突出物合并有骨化块时,要仔细分析有无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的现象。清晰的腰椎正侧位X线片,病椎间隙CT轴位扫描有助于术前诊断。卧床休息,一般不做牵引及推拿,手术宜采取椎板双侧开窗以求完整切除骨块。  相似文献   

18.
腰椎椎体终板后缘骨坏死病理演变过程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腰椎椎体终板后缘骨坏死的病理演变过程和Schmorl结节的形成机制。方法:对13例腰椎椎体终板后缘骨坏死症患者腰椎后路减压术中切除的完整病灶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不同年龄和不同阶段病变的组织学变化。结果:1例儿童和6例成人患者发病时间较短,其病灶的组织学特征表现为软骨终板明显增厚、变性,软骨终板下的骨组织坏死,部分坏死区为纤维组织替代,局部出现修复性新生骨。另6例成人患者发病时间较长,其病灶的组织学特征表现为软骨终板下的成熟骨组织。结论:腰椎椎体终板后缘先发生软骨终板下的骨组织坏死,然后出现修复性新生骨,新生的骨组织由于硬度较低,在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塌陷,随着爬行替代的完成及骨骼的成熟,逐渐形成凸向椎管内的骨块,表明病变已发展至晚期,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腰椎椎体终板后缘骨坏死的病理演变过程实际上也是发生于腰椎椎体终板后缘Schmorl结节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以往应用该方法治疗的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术中咬除椎间盘髓核突出部位相应的上椎板部分下缘及下椎板上缘,呈开窗状,切除增厚的黄韧带、增生的椎体后缘和关节突内侧皮质骨、钙化的后纵韧带及突出的纤维环和髓核,术后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全部随访6—36个月,优良率达92%。结论: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对腰椎功能影响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终板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终板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方法37例病人,以腰腿痛症状为主.CT或MRI扫描显示椎体后缘终板破裂压迫神经根.全部行手术治疗,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部分病例凿除破裂的终板.结果术后37例病人全部获随访,时间6个月~4年,按JOA评分,术前13分,最终随访26分.结论青少年时期腰椎受异常应力的作用引起椎体软骨终板破裂,破裂的软骨终板在髓核的作用下凸入椎管,导致了本病的发生.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