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 经颅多普勒(TCD)联合CT灌注成像(CrP)对单侧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评价.方法 经TCD检测为单侧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19例,分症状组(9例)及无症状组(10例),行头颅CT血管成像(CTA)和CTP检查.1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患侧之间、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患侧与对照组TCD及CTP参数.结果 TCD示症状组患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Vm)低于对照组(P<0.001),而无症状组MCA Vm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组和无症状组MCA搏动指数(PI)均低于对照组(P<0.05).症状组患侧MCA Vm明显低于无症状组(P <0.001),与颅内侧枝循环有关.症状组和无症状组与对照组CTP参数分析,症状组患侧脑血流量(CBF)减低(P<0.05),而无症状组CBF无明显改变(P>0.05);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平均通过时间(MTI)及达峰时间(TIP)延长(P<0.05),但两组脑血容量(CB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D与CTP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二者联合应用可以综合评估单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脑灌注情况,为临床选择有效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或闭塞时各侧支循环通路出现的概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关系。方法选取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70%或闭塞患者176例,其中ICVD 89例作为症状组,无ICVD 87例作为无症状组。统计侧支循环通路构成情况和大脑中动脉(MCA)峰值血流速度(PSV),分析侧支循环开放通路以及MCA-PSV与ICVD的关系。结果症状组前交通动脉(ACOA)开放48例(53.93%),后交通动脉(PCOA)开放37例(41.57%),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ECA-ICA)开放39例(43.82%),MCA-PSV比值(0.354 6±0.178 1)%,MCA-PSV显著减慢37例(41.57%);无症状组ACOA开放79例(90.80%),PCOA开放57例(65.52%),ECA-ICA开放23例(26.44%)。MCA-PSV平均比值(0.501 1±0.2001)%,MCA-PSV显著减慢18例(20.69%)。无症状组一级侧支开放率显著高于症状组;症状组二级侧支开放率显著高于无症状组;无症状组MCA-PSV比值显著高于症状组(P0.05),无症状组MCA-PSV显著减慢人数明显少于症状组(P0.05)结论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是否出现ICVD与一级侧支循环的建立有关,与侧支循环的供血代偿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量化评估单侧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侧支循环的可行性。方法经多模式影像证实为单侧ICA重度狭窄或闭塞者145例,用TCD及DSA评估侧支循环,并行一致性检验。对结果一致的128例进一步行TCD侧支循环量化评分,设定前交通动脉(ACo A)开放3分、后交通动脉(PCo A)开放2分、眼动脉(OA)开放1分。将128例患者分症状组及无症状组,对两组侧支循环评分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以诊断最佳界值为截点分侧支循环不良组及良好组,比较两组患侧TCD及CT灌注(CTP)参数,并与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 TCD评估ACo A、PCo A、OA与DSA的一致性均极佳(Kappa值=0.879、0.787、0.770,P 0.05)。(2)症状组与无症状组侧支循环评分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3) TCD侧支循环评分3.5分为诊断最佳界值,敏感度为73.7%,特异度为84.4%。(4) TCD及CTP参数:侧支循环不良组患侧大脑中动脉的平均流速、基底节区及颞叶的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均明显低于侧支循环良好组,而平均通过时间和达峰时间较侧支循环良好组明显延长(均P 0.05)。(5) TCD侧支循环评分与ASPECTS呈高度正相关(r=0.767,P 0.05)。结论 TCD可以量化评估单侧ICA重度狭窄或闭塞病变的脑侧支循环,对临床诊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症状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评估。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原第二炮兵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症状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41例,首先采用德国EME公司TC-2000S型经颅彩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仪,常规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内Willis环及相关主要动脉分支,进行侧支循环评估; 进一步采用德国西门子64层螺旋CT扫描机行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 in diagnosis,CTA)检查,明确颈内动脉病变的存在; 再应用PHILIPS FD20 DSA数字减影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并进行侧支循环评估,评估颈内动脉闭塞性病变后的侧支循环代偿能力,评估眼动脉侧支循环通路的开放情况及作用。结果 41例患者颈内动脉重度狭窄24例,颈内动脉闭塞17例。TCD显示ACoA开放5例,占12.2%,DSA为4例,占9.76%; TCD显示PCoA开放5例,占12.20%,DSA为3例,占7.32%; TCD判断OA开放25例,占60.98%,DSA为23例,占56.11%; TCD提示LA开放3例,占7.32%,DSA提示2例,占4.88%; TCD显示无侧支循环开放者16例,占39%,DSA为14例,占34.15%。TCD和DSA在评估侧支血管开放数量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TCD评估眼动脉开放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和闭塞的患者中有显著差异(P<0.05)。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和闭塞患者的TCD及DSA侧支循环评估无显著差异(P>0.05)。OA单独开放患者较无OA开放患者PI值高。狭窄组MCA的PI值低于闭塞组,狭窄组OA最高流速低于闭塞组(P<0.05)。颈内动脉狭窄组OA单独开放数量<闭塞组(P<0.05)。结论(1)TCD与DSA在评估侧支循环血管开放数量方面的作用基本一致,TCD可作为CTA和DSA侧支评估之前的初筛手段,可以独立作为侧支循环评估的检查手段;(2)眼动脉是否参与侧支循环及眼动脉的的开放程度与颈内动脉本身病变程度有关。眼动脉作为次级侧支通路参与侧支循环的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在颈内动脉慢性闭塞性患者眼动脉单独开放的比例>重度狭窄的患者,重度狭窄的患者OA最高流速低于闭塞组患者,这说明颈内动脉慢性闭塞性患者其OA开放后提供的灌注代偿作用相对更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时各侧支循环代偿出现的概率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发现单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70%患者46例,其中缺血性脑血管事件24例作为症状组;无缺血性脑血管事件22例作为无症状组。了解Willis血管环内径及构成,及代偿血管构成情况,分析代偿血管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 Willis环代偿是主要的侧支循环。症状组后环的变异率明显大于无症状组(P<0.005);症状组前交通动脉的管径明显小于无症状组[(1.36±0.18)mm vs(1.52±0.18)mm,P<0.01]。结论单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脉狭窄患者是否出现缺血性脑血管事件与Willis环的代偿完整性有关,一级供血代偿能力与Willis环是否存在结构变异及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的管径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检查方法,分析单侧颈动脉阻塞性病变时侧支循环的募集特征。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1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科DSA检查患者336例,观察每位患者的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狭窄程度、Willis环组成及其他侧支循环出现情况。结果 (1)颈动脉狭窄程度与COW各段的完整性均不相关。(2)颈动脉狭窄率≤85%者均未见有代偿侧支。颈动脉86%~99%狭窄者85.7%患者代偿侧支有ACOA和PCA经软脑膜动脉通路,未见PCOA和OA通路;闭塞组则4条通路都有开放,最多是ACOA通路(92.3%),其次是PCA和OA通路(46.2%)。就代偿程度而言,ACOA通路代偿较充分,级别较高。(3)相关分析显示,各代偿通路开放与否及代偿程度均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相关,其中ACOA通路、总的侧支通路数和代偿级别与之重度相关。结论 Willis环各段不因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发展而改变;侧支循环只出现于颈动脉≥86%狭窄者,各侧支通路开放与否及侧支代偿程度均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相关;单侧颈动脉狭窄后,ACOA是最重要的侧支通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 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研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 塞患者侧支循环状态,评估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神经病学科2014年6 月-2015年9月经DSA诊断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或闭塞患者137例,根据是否出现与责任血管 相关的脑缺血症状和(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分为症状性狭窄组98例和无症状性狭窄组39例,收 集所有患者DSA检查结果,记录患者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将患者侧支循环状态按以下情况进行分类: ①侧支循环开放数量:分为未出现侧支和出现侧支组;根据侧支出现数量多少,分为出现侧支数<2 和出现侧支数≥2两组。②各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CoA), 后交通动脉(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PCoA),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软脑膜吻合支 (leptomeningeal anastomoses,LMA)。③组合侧支开放情况:组合侧支按两种分类,一种根据Willis环开 放情况,一种根据是否出现二级侧支循环,分析组合侧支循环状态与两组间的关系。 结果 共137例患者,年龄范围34~82岁,平均(59.7±10.5)岁,其中男性97例(70.8%),所有患者 出现侧支循环者94例(68.6%),出现功能完整Willis环、ACoA、PCoA、OA、LMA的概率分别为14.6%、 58.5%、46.8%、43.6%、48.9%。无症状组39例,33例(84.6%)侧支循环开放;症状组98例,61例 (62.2%)侧支循环开放,无症状组侧支开放率显著高于症状组[84.6% vs 62.2%,P =0.011,优势比 (odds ratio,OR)=3.336],无症状组侧支数量≥2的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症状组(64.1% vs 38.3%, P =0.007,OR =2.820),无症状组功能完整Willis环者显著高于症状组(36.4% vs 13.1%,P =0.009, OR =3.786)。 结论 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时,侧支循环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无症状的患者有更丰 富的侧支循环代偿途径及更完整Willis环,Willis环在侧支循环代偿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颅内血管成像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 对39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进行颅脑MRI、MRA及TCD检查观察颅内血管成像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 39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闭塞7例,大脑中动脉闭塞17例,大脑中动脉狭窄及远端分支减少15例,大脑前动脉狭窄及闭塞5例,大脑后动脉狭窄3例,TCD显示大面积脑梗死病侧MCA Vm、ICA Vm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病灶对侧(P<0.05),双侧ACA Vm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血管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PI、RI)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大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MRA可直接了解颅内闭塞情况及狭窄程度,TCD可了解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管阻力,从而了解梗死区血供情况,间接了解颅内压,为判断病情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闭塞性血管病的颅内脑血流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分析颈内动脉严重狭窄 (狭窄≥ 75 % )或闭塞患者 (ICASO)颅内脑血流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证实的ICASO患者 66例 (单侧病变 5 0例 ,双侧 16例 )。临床分为脑梗死组、TIA组和无体征组。应用经颅多谱勒超声 (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 (MCA)血流速度 (Vmca)并判断颅内侧枝循环的开放。结果 ①与DSA比较TCD对前交通动脉 (ACOA)判断的敏感性 97% ,特异性 93 % ;后交通动脉 (PCOA)敏感性 92 % ,特异性83 % ;眼动脉 (OA)开放的敏感性 98% ,特异性 90 %。无体征组和TIA组ACOA和PCOA同时存在的出现率高 ,而脑梗死组则仅有OA存在的出现率最高。②狭窄同侧Vmca(3 9 5 5± 13 2 8)cm/s明显低于对侧 (78 90± 2 4 15 )cm/s(P <0 0 1) ,频谱低平呈波浪状。脑梗死组低于TIA组和无症状组 (P <0 0 5 )。结论 TCD可以无创性地检测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后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并与临床表现相关。前后交通动脉代偿良好时不易出现脑梗死 ;仅有眼动脉反向存在及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明显降低往往提示代偿不足 ,易发生缺血性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继发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 (DINDS)患者经颅多普勒(TCD)的动态变化。方法 应用TCD动态检查 2 3例SAH继发DINDS的患者 ,根据DINDS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 (Vm)的改变分为流速增高组与流速正常组 ,并进行比较。结果 流速增高组DINDS侧MCA的Vm与脉动指数 (PI)均呈进行性增高并均高于对侧 (均P <0 0 1) ,且早于DINDS临床症状出现 (P <0 .0 1) ;流速正常组DINDS侧MCA的PI进行性增高并高于对侧 (P <0 0 1) ,同时Vm进行性减慢并低于对侧(P <0 0 1) ,早于DINDS临床症状出现 (P <0 .0 1)。结论 SAH继发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DCVS)发生于脑底动脉 ,和其远端小动脉的TCD表现不同 ,两者的变化均早于临床症状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