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二维血流显像技术在颈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二维血流显像)技术(B-Flow)在颈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文对240例临床疑似颈动脉疾病患者分别采用黑白二维超声(2D-B/W)、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血流功率图(PDD和B-Flow)技术进行检查,观察颈总动脉及颈内、外动脉形态、走行,管壁厚度,管腔内血流情况,并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 根据所测内膜、内径和斑块等图像特征,可以反映颈动脉硬化及狭窄等情况。B-Flow显像技术是一种新型血管疾病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同时显示血流和背景组织结构,与CDFI,PDI技术结合使用,能更清晰显示异常影像,提高颈动脉疾病诊断率。结论 B-Flow技术是一种新技术,是颈动脉疾病检查的新型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二维血流显像在尿毒症造瘘血管监测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二维血流显像(B-Flow)技术在肾衰血透患者动静脉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1例尿毒症患者人工动静脉瘘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血流功率图(PDI)和B-Flow三种模式显示瘘口和动静脉侧血管情况,郑重观察吻合和动静脉侧血管形态、管壁情况以及管腔内血流显示情况,并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 本组31例检查对象,端端吻合23例,端侧吻合3例,侧侧吻合2例,人造血管吻合3例,吻合口平均内径5mm。吻合口狭窄6例,血栓形成4例,B-Folw技术能同时清晰显示血流和邻近背景组织,与CDFI、PDI结合使用可提高异常图像显示率,B-Flow与CDFI、PDI比较,具有更高帧频、高分辨力和全景显示功能。结论 B-Folw技术是监测血透患者治疗过程中造瘘血管状况的有效检测手段之一。动静脉瘘主要并发症是吻合口狭窄、静脉段瘤样扩张和形成血栓。  相似文献   

3.
B型血流图技术在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B型血流图(B-flow)技术在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用B-flow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CDF1),能量多普勒(PD1)三种显示模式对108例怀疑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对比性研究。22例患者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B-flow技术可更清晰显示血管腔边缘,具有更高帧频、分辨力和全景显示功能。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比较,B-flow技术与其相关性明显高于CDFI,PDI。和B-flow相比较,对于中-重度狭窄患者,CDF1和PDI易高估血管的狭窄程度,而轻度狭窄血管又有低估血管狭窄程度的趋势。结论B-Flow能更有效地观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探查血流狭窄的程度在评价血管狭窄更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B-Flow技术在椎动脉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二维血液显像技术在诊断椎动脉(VA)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对80例脑梗塞、糖尿病和冠心病等血管疾病多发人群,分别进行双侧椎动脉CDFI、PDI及B-Flow检查,观察椎动脉形态、走行,管壁厚度,管腔内血流情况,并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 根据所测内膜、内径和斑块等图像特征,可以反映椎动脉硬化及狭窄等情况。B-Flow显像是一种新型血管疾病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同时显示血流和背景组织结构。与CDFI、PDI结合使用,能清晰显示异常影像,提高椎动脉疾病诊断率。结论在椎动脉疾病的检查中。B-Flow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能量多普勒显像鉴别乳腺肿块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104例乳腺肿块按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血流分级和能量多普勒显像(PDI)上有无穿入性血管,分别诊断为良性和恶性,非比较了CDFI与PDI对同一切面上同一血流的显示情况,检查结果与病理对照。良性病灶的CDFI血流显示率高于以往报道,血流0~3级的良性肿块各占一定比例。PDI血流敏感性高于CDFI,其显示的穿入性血管对诊断乳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PDI显示血流的连续性优于CDFI,但对运动的高敏感性削弱了PDI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能量多普勒显像测量动脉瘤内径临床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测量动脉瘤体内径的准确性。方法:用二维超声(2-DE),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PDI)在同一超声切面分别测量动脉瘤体内径与其它影像检查(DSA,CT,MAR)及手术结果相比较。结果:PDI,CDFI,2-DE所测的动脉瘤内径与其它影像检查及手术组比较只有CDFI测量的内径有明显差异(P<0.05),PDI,2-DE与其它医学影像检查及手术相互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DI所测量的血管内径较符合2-DE和其它影像检查及手术结果,PDI比CDFI测量的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B-Flow技术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B-Flow二维灰阶血流成像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血管疾病患者应用B-Flow技术观察血管腔内血流动力学情况,测量血管内径、动脉管壁中内膜厚度、硬化斑块的大小及范围等,并与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比分析.结果 B-Flow技术在对软斑块的显示及对血管内径、血管壁厚度测量的准确性方面优于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血管有明显血流动力学病变时,B-Flow技术对血流回声信号显示的灵敏度高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论 B-Flow作为一种新的超声影像技术,在血管疾病检查中与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使用,扩展了二维影像显示血流的能力,提高了周围血管疾病(尤其早期病变及软斑块)的检出率,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测信息,因此有其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直肠癌局部血流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了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121例,观察直肠癌病灶局部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能量多普勒(PDI)血流信号的变化、分布及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病灶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对血流信号和VEGF表达的阳性细胞半定量分级。结果 CDFI和PDI检查病灶局部血流信号增多,血流信号的增多似与病灶分期无关。uT1和uT2期病灶VEGF表达与CDFI和PDI呈弱相关,uT1和uT2期病灶VEGF的表达与CDFI和PDI显著相关。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病灶血流信号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肿瘤病灶的血管生成特征。  相似文献   

9.
B-Flow技术在下肢血栓形成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B-Flow显像技术在下肢血栓形成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2D-B/W、CDFI、PDI和B-Folw四种显示模式对45例(63条)下肢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别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 本组下肢血栓形成病例中,动脉血栓9例(15条),静脉血栓36例(48条)。完全梗塞33例(43条)。部分梗塞8例(15条)。部分再通4例(5条)。B-Flow显像的主要优点是:(1)提高了图像帧频和轴向分辨力;(2)全景血流显示功能,无溢出伪像;(3)同时清晰显示血流信息、血栓形态、血管壁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结论 B-Flow显像对下肢血栓形成疾病的诊断是一种新型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二维血流显像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二维血流显像(B-Flow)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B-Flow常规颈动脉检查,分别记录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功率图显像(PDI)和B-Flow声像图,光盘存储,以供分析。结果:正常颈动脉的B-Flow声像图显示动脉壁结构层次分明,内膜纤细光滑,血管内血流回声均匀一致,异常颈动脉的B-Flow则表现动脉壁不光滑,内膜业糙不平或有斑块突入管腔,B-Flow在斑块处呈“蚕蚀”现象,颈动脉分叉处血流呈旋涡状,回声强弱不均。用B-Flow测得的血管内径更接近于二维超声,从而解决了CDFI、PDI对狭窄血管内径的高估。结论:B-Flow以高帧频和高空间分辨力在显示血管解剖结构的同时,并实时显示动脉分叉和狭窄的病损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提供了直观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FI、能量多普勒成像(PDI)及B-flow三种技术在颈动脉血流量检测中的差异,推举三者中最佳的检查方案。方法使用CDFI、PDI及B-flow分别观测35例健康志愿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AMEAN)及血流量,比较三者所测血流量的差异。结果 CDFI、PDI及B-flow检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PSV、EDV、RI及TAMEAN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检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内径和血流量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PDI检测数值最大,其次为CDFI,B-flow检测数值最小。结论颈动脉内径的检测对于准确检测血流量至关重要。三种超声技术在检测颈动脉内径及血流量中,PDI检测数值最大,其次为CDFI,B-flow无血流外溢,检测的内径及血流量应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型血流成像(B—flow)技术诊断颈动脉狭窄及在内膜切除术后随访中的价值。 方法对32例接受颈动脉血管造影(DSA)的病例进行彩色能量多普勒(PDI)和B—flow技术超声检查,并对术后患者进行随访。 结果DSA结果显示54条颈动脉可见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轻度20条,中度11条,重度18条,闭塞5条)。以阴性和阳性为判断点时,B—flow技术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8.1%、100%、98.4%,PDI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8.1%、90.9%、96.9%;以重度狭窄为判断点时,B-flow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性为95.7%、97.6%、96.9%,PDI分另4为95.2%、95.0%、95.3%。 结论B—flow技术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准确性较高,它是一种更具先进性的无创检查方法。B—flow和PDI结合使用能够在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及术后随访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动脉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检测椎动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正常成人椎动脉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检查结果为正常对照组,回顾性总结分析323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诊断椎动脉异常二维声像表现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分别与其MRI或DSA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323例异常椎动脉中,内径狭窄76例,闭塞伴斑块26例,走行明显扭曲43例,超声与MRI或DSA检查结果一致;彩色多普勒显示峰值流速明显减低216例,Vmax<25cm/s,椎动脉血流方向与颈动脉部分相反、流速曲线显示以收缩期部分反向血流9例,MRI或DSA检查未能做出诊断;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方向与颈动脉完全相反、流速曲线显示以收缩期完全反向血流11例(SSS),MRI未能做出诊断,DSA确诊1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测椎动脉对临床脑血管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经颅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脑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颅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 (PDI)在脑动静脉畸形 (AVM )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脑动静脉畸形患者 2 5例 ,分别采用经颅能量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进行探测 ,测量病变血管的Vmax、Vmin及RI ,并与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DFI诊断 2 3例脑AVM ,检出供血动脉 3 7支 ( 80 .4% ) ,主要供血动脉 2 8支 ( 90 .3 % ) ,引流静脉 6支 ( 3 0 .0 % ) ;PDI诊断 2 3例AVM ,检出供血动 42支 ( 91.3 % ) ,主要供血动脉 2 9支 ( 93 .5 % ) ,引流静脉 10支 ( 5 0 .0 % )。PDI和CDFI对AVM大小及位置的判断与脑血管造影结果基本一致 (P >0 .0 5 )。结论 经颅PDI对脑AVM诊断率与CDFI基本一致 ,但在显示非主要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方面优于CDFI ,可为临床诊断脑AVM提供更丰富的血流动力学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flow超声显像技术对精索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方法将3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已经诊断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按临床症状分为临床型和亚临床型,分别进行B—flow显像,观察反流情况,测量部分患者的反流时间与反流速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型和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两组之间静脉内径有明显差异fP〈0.01)。CDFI和B—flow对于临床型组反流阳性检出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两者对于亚临床型组阳性检出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两组患者在反流时间与反流速度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P〈0.05)结论B—flow显像技术能更好地诊断精索静脉曲张,特别能提高亚临床精索静脉曲张反流阳性检出率,对于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的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PURPOSE: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is the gold standard in the diagnosis of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but it has a relatively high complication rate. We evaluated the efficacy of B-flow imaging (BFI) in examining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ICAS) compared with power Doppler imaging (PDI) and DSA. METHODS: We performed BFI, PDI, and DSA on 56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ICAS. The degree of stenosis was calculated for each technique, and results of BFI and PDI were then correlated with those of DSA. RESULTS: Measurements of the percentage of stenosis made using both sonographic technique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ose of DSA (p < 0.0001). However, the 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 between DSA and BFI (r = 0.94) was higher than that between DSA and PDI (r = 0.87). The mean difference between ICAS measurements with BFI and DSA was -1.3%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2.5 to 0). The mean difference between ICAS measurements with PDI and DSA was -6.5% (95% CI, -8.2 to -4.7). ICAS was graded significantly lower on PDI than on DSA, whereas BFI findings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DSA. CONCLUSION: BFI shows high correlation with DSA and provides a more accurate planimetric evaluation of ICAS than PDI do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36例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的多普勒超声探测经验,评价无创诊断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TCD)、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技术探测颅底异常血管网病颅内血管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比较分析。结果 TCD探测24例,明确诊断22例,高度怀疑1例,阴性者1例,与DSA比较诊断符合率为96%。CDFI及CDE探测12例,均明确诊断为颅底异常血管网病,并被DSA证实。结论 TCD、CDFI及CDE能实时动态观察颅底血管及血流动力学改变,CDFI及CDE对狭窄处血流显示敏感,有助于准确判断血管闭塞与轻度狭窄,对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又因其无创,病人易接受,可作为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病人诊断、定期随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SF)、脑动静脉畸形(AVM) 、脑动脉瘤及烟雾瘤的诊断价值,同时对声学造影剂增强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作用进行了初步观察。方法 患者组110 例,其中CCSF22 例,AVM45 例,脑动脉瘤23 例及烟雾病20 例,所有病例诊断均经脑血管造影证实。对照组95 例健康志愿者。声学造影剂应用Levovist。经颞、枕、眼窗行彩色及能量多普勒检查,确定病灶部位,并利用频谱多普勒测量颅内动脉、病灶内及相关血管的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等参数。结果 经颅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诊断不同脑血管病检出率分别为CCSF100% (22/22 例)、AVM82-2 % (37/45 例) 、脑动脉瘤60-9 % (14/23 例) 及烟雾病60-0 %(12/20 例) 。同时总结了CCSF、AVM、脑动脉瘤及烟雾病的超声诊断标准。声学造影后使造影前不能清楚显示的直径0-8cm 动脉瘤得以明确显像,更能直观显示烟雾血管形态及全貌。结论 证明该项技术对CCSF及大部分AVM、脑动脉瘤及烟雾病患者可以作出正确诊断,显示了声学造影剂对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