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B-Flow技术在尿毒症患者人工造瘘血管监测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二维血流显示(B-Flow)技术在肾衰血透患者动静脉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文对31例尿毒症患者人工动静脉瘘进行超声检查,分别采用CDFI、PDI和B-Flow三种模式显示瘘口和动静脉侧血管情况,郑重观察吻口和动静脉侧血管形态、管壁情况以及管腔内血流显示情况。并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 本组病例共3例检查对象,端端吻合2例,人造血管吻合3例,吻合口平均内径5mim。吻合口狭窄6例、血栓形成4例。B-Flow技术能同时清晰显示血流和邻近背景组织。与CDFI、PDI结合使用可提高异常图像显示率。B-Flow与CDFI、PDI比较,具有更高帧频、高分辨力和全景显示功能。结论 B-Flow技术是监测血透患者治疗过程中造瘘血管善的有效的辅助检测手段之一。动静脉瘘主要并发症是吻合口狭窄、静脉段瘤样扩张和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二维血流显像技术(B-Flow)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能量多普勒(PDI)在颈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0例颈动脉疾病患者分别进行CDFI、PDI及B-Flow技术检查,对比分析。其中41例患者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B-Flow技术是一种新型血管疾病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更高帧频、高分辨率和全景显像功能,能同时显示血流和背景组织结构,B-Flow与CDFI、PDI结合使用,可提高异常图像显示率;对于颈动脉狭窄和闭塞的判断与DSA结果比较,B-Flow技术与DSA相关性明显高于后两者。结论B-Flow显像技术较CDFI及PDI显像在颈动脉疾病中的应用范围更广,可以弥补CDFI、PDI显像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二维血流显像技术在颈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二维血流显像)技术(B-Flow)在颈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文对240例临床疑似颈动脉疾病患者分别采用黑白二维超声(2D-B/W)、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血流功率图(PDD和B-Flow)技术进行检查,观察颈总动脉及颈内、外动脉形态、走行,管壁厚度,管腔内血流情况,并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 根据所测内膜、内径和斑块等图像特征,可以反映颈动脉硬化及狭窄等情况。B-Flow显像技术是一种新型血管疾病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同时显示血流和背景组织结构,与CDFI,PDI技术结合使用,能更清晰显示异常影像,提高颈动脉疾病诊断率。结论 B-Flow技术是一种新技术,是颈动脉疾病检查的新型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尿毒症患者人工造瘘血管通道彩色多普勒血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和明确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在肾衰血透患者动静脉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文对25例尿毒症患者上肢动静脉瘘进行常规彩色多普勒血流观察和分析,并分别测量有关动静脉瘘口的直径、平均血流速度(MV)、阻力指数(RI) 、搏动指数(PI)、并计算平均血流量。结果 25 例患者中端端吻合21 例,主要并发症是静脉段瘤样扩张,个别病例发生吻合口狭窄合并血栓形成(端侧吻合) 。吻合口平均内径5mm ,平均血流量为220ml/min。结论 彩色多普勒血流分析是血透患者治疗过程中有效的辅助检测手段之一。动静脉吻合口的大小决定着血液透析疗效的好坏和并发症的多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和明确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在肾衰血透虱动静脉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文对25例尿毒症患者上肢动静脉瘘进行常规彩色多普勒血流观察和分析,并分别测量有关动静脉直矩,平均血流速度(M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度计算平均血流量。结果 25例患者中端端吻合21例,主要并发症是静脉段瘤样扩张,个别瘤例发生吻合口狭窄合交血栓形成(端侧吻合)。吻合口平均内径5mm,平均血流量为200mg/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二维灰阶血流成像(B-Flow)三维重建技术评价血液透析患者前臂内瘘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经CTA证实为前臂内瘘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分别行CDFI、能量多普勒(PDI)及B-Flow条件下狭窄部位的三维重建,测量狭窄部位的内径,并与CTA测量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CDFI、PDI、B-Flow及CTA三维重建测得狭窄部位内径分别为(2.1±0.6)mm、(2.3±0.5)mm、(1.7±0.3)mm及(1.8±0.5)mm,B-Flow条件下三维重建测得的内径与CDFI和PDI条件下测得的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A测得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FI、PDI及B-Flow测得内径与CTA测得内径均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53、0.7662及0.9250,B-Flow测得内径与CTA测得内径的相关性最好。结论 B-Flow三维重建为血液透析患者前臂内瘘狭窄评估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B型血流图技术在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B型血流图(B-flow)技术在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用B-flow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CDF1),能量多普勒(PD1)三种显示模式对108例怀疑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对比性研究。22例患者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B-flow技术可更清晰显示血管腔边缘,具有更高帧频、分辨力和全景显示功能。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比较,B-flow技术与其相关性明显高于CDFI,PDI。和B-flow相比较,对于中-重度狭窄患者,CDF1和PDI易高估血管的狭窄程度,而轻度狭窄血管又有低估血管狭窄程度的趋势。结论B-Flow能更有效地观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探查血流狭窄的程度在评价血管狭窄更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B-Flow技术在椎动脉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二维血液显像技术在诊断椎动脉(VA)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对80例脑梗塞、糖尿病和冠心病等血管疾病多发人群,分别进行双侧椎动脉CDFI、PDI及B-Flow检查,观察椎动脉形态、走行,管壁厚度,管腔内血流情况,并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 根据所测内膜、内径和斑块等图像特征,可以反映椎动脉硬化及狭窄等情况。B-Flow显像是一种新型血管疾病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同时显示血流和背景组织结构。与CDFI、PDI结合使用,能清晰显示异常影像,提高椎动脉疾病诊断率。结论在椎动脉疾病的检查中。B-Flow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B-Flow技术在下肢血栓形成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B-Flow显像技术在下肢血栓形成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2D-B/W、CDFI、PDI和B-Folw四种显示模式对45例(63条)下肢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别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 本组下肢血栓形成病例中,动脉血栓9例(15条),静脉血栓36例(48条)。完全梗塞33例(43条)。部分梗塞8例(15条)。部分再通4例(5条)。B-Flow显像的主要优点是:(1)提高了图像帧频和轴向分辨力;(2)全景血流显示功能,无溢出伪像;(3)同时清晰显示血流信息、血栓形态、血管壁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结论 B-Flow显像对下肢血栓形成疾病的诊断是一种新型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多普勒超声对创伤性动静脉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创伤性动静脉瘘的彩色及频谱多普勒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动静脉瘘患者,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观察瘘口处血流情况,受累血管的内径、形态、血流性质及方向,对瘘口处及受累血管血流频谱进行分析,并与健侧对照。结果 8例可直接显示瘘口,显示受累血管管壁连续性中断,瘘口处五彩镶嵌样血流自动脉流向扩张的静脉腔,脉冲多普勒示瘘口处呈双期单向连续性频谱,血流速度300~390cm/s,受累动脉近心端血流为高速低阻型,受累静脉出现脉动样血流,近心端静脉呈高速低阻型频谱;4例患者远心端静脉内出现逆向离心性血流。结论 瘘口处双期单向分流,静脉出现高速、动脉样血流频谱是动静脉瘘的特征性表现,多普勒超声对创伤性动静脉瘘能够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肾病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管腔及血流通畅情况,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38例肾病患者中30例动静脉内瘘血流通畅,8例出现并发症。其中4例为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3例动静脉内瘘狭窄,1例人工动静脉内瘘皮下周围血肿形成。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通过检查动静脉内瘘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发现并发症,是检测人工动静脉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疗效. 方法 20例上肢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对比PTA术前和术后的临床表现、透析血流量及血管造影改变. 结果 所有病例经PTA治疗后,狭窄段明显扩张,透析血流量大于220ml/min,经造影证实狭窄小于30%.结论 PTA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有效方法,其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近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20年7月在医院接受血液透析的134例尿毒症患者,查阅病历资料,收集相关信息,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因素。结果 134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有114例内瘘成熟,20例内瘘未成熟,未成熟率为14.93%,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血压、年龄≥60岁、糖尿病、低白蛋白血症以及围术期未使用钙通道阻滞剂是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影响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原因与血压高低、糖尿病、年龄、低白蛋白血症以及围术期未使用钙通道阻滞剂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应用。  方法  对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血液透析并发动静脉内瘘狭窄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术前采用超声评估血管,术中采用超声指导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统计手术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血流指标。  结果  介入超声可清晰显示狭窄部位,引导内瘘狭窄行球囊扩张手术进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彩超显示40例患者血管狭窄及血栓消失,治疗技术成功率100%,临床成功率100%。仅2例患者出现穿刺点皮下轻度血肿,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动静脉内瘘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内瘘血流量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 < 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内瘘狭窄行腔内血管成形术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及开通率,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引导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一种血液透析内瘘的新术式-动静脉2针套接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并报告一种简捷、安全的永久性血液透析直接内瘘成形术的新术式。方法 慢性肾能衰竭尿毒症期(CRF)行血液透析(HD)治疗的患者90例分3组:A组30例采用2针套接内瘘新术式;B组:30例采用钛制轮钉内瘘术;C组:30例采用端端缝合内瘘术。3组内瘘均于4周后使用;并比较3组血液透析时血流量及内瘘血栓和血管瘤的发生率以及3组内瘘手术中血管连接时间。结果 2针套接成熟时间及透析血流量均达标准;其血管连接时间明显较另两组短(15.3±2.4)min,P<0.01;其血栓发生率较另两组低(6.7%,P<0.01)且无血管瘤发生。结论 动静脉2针套接法是一种简捷、安全、血管并发症少且血管连接处无异物和狭窄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分析同型半胱氨酸与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关系。方法将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超过3月的101例患者分为两组:动静脉内瘘狭窄组37例,动静脉非狭窄组64例:分别比较上述两组患者的平均血液透析时间、透析超滤量(UV)、平均动脉压(MAP)、血清肌酐(Scr)、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结果动静脉内瘘狭窄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非狭窄组(P〈0.01),此外,动静脉内瘘狭窄组长期口服叶酸、VitB6例数明显低于动静脉内瘘非狭窄组(P〈0.05),动静脉内瘘狭窄组患者平均透析时间、透析超滤量、平均动脉压、Scr、TG、CHO、HDL、LDL、TP、ALB、Hb、Hct等与动静脉内瘘非狭窄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与动静脉内瘘狭窄有关,长期口服叶酸、维生素B6能减低动静脉的狭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瘘口钙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35例以AVF进行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AVF瘘口处有无钙化,根据瘘口是否钙化将病例分为瘘口钙化组及非钙化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患者瘘口直径、瘘口平均血流速度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计算瘘口血流量.同时收集2组患者血红蛋白、血钙、血磷、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等相关血指标,记录患者年龄、瘘使用时间及平均动脉压等一般情况.对上述指标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差异性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瘘口钙化组患者AVF使用时间、平均动脉压高于非钙化组[(29.4±18.66)月比(16.4±9.62)月,P=0.019; (117.15±5.86) mmHg比(112.33±7.14) mmHg,P=0.036],瘘口平均血流速度、钙磷乘积及LDL高于非钙化组[(157.30±9.47) cm/s比(150.38±10.32) cm/s,P=0.048; (59.09±7.77) mg2/dl2比(53.12±8.76) mgVdP,,P=0.041; (2.49±0.55)mmol/L比(2.11±0.48)mmol/L,P=0.044];而2组患者年龄[(55.3±9.23)岁比(51.2±7.99)岁]、瘘口直径[(0.43±0.08)cm比(0.43±0.09) cm]、瘘口处血流量[(1439.32±496.87) ml/min比(1370.01±579.47) ml/min]、血红蛋白[(105.25±20.52)g/L比(106.87±16.36)g/L]、血钙[(2.30±0.17) mmol/L比(2.19±0.16)mmol/L]、血磷[(2.07±0.21) mmol/L比(1.97±0.47)mmol/L]、总胆固醇[(3.80±0.85) mmol/L比(3.73±1.15)mmol/L]、三酰甘油[(1.55±0.87) mmol/L比(1.66±2.00) mmol/L]及HDL[(1.02±0.22) mmol/L比(0.96±0.15)mmo/L]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VF使用时间(OR=1.150,P=0.041)、瘘口平均血流速度(OR =1.230,P=0.029)及LDL(OR =174.706,P=0.016)与瘘口钙化相关. 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上肢康复操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12月于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77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上肢康复操训练,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分别比较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两组的双手握力、肩关节活动度、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及非内瘘侧头静脉直径。 结果 试验组36例、对照组38例完成研究。干预前两组双手握力、肩关节活动度、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及非内瘘侧头静脉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内瘘侧握力(t=-2.350,P=0.022)、非内瘘侧握力(t=-3.693,P<0.001),内瘘侧肩关节外展(t=-2.468,P=0.016)、外旋(t=-5.167,P<0.001)、内旋(t=-2.059,P=0.043),动静脉内瘘血流量(t=-2.020,P=0.047)、非内瘘侧头静脉直径(t=-5.229,P<0.001)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上肢康复操训练有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上肢功能及维护动静脉内瘘。  相似文献   

19.
人造血管内瘘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报道采用人造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术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尿毒症患24例,行聚四氟乙烯(FrrFE)人造血管移植动—静脉内瘘术,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HFD),透析器采用Fresenius F60。观察血流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人造血管通畅率100%,HFD时血流量均可达到300~450ml/min。术后感染发生率4.17%,血栓形成发生率8.33%,假性动脉瘤发生率4.17%;HFD低血压发生率37.5%,反超滤发生率12.5%。结论 人造血管具有生物相容性好、通畅率高、使用时间长和易穿刺等优点,是血液透析患移植内瘘的理想选择;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能为HFD提供足够的血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