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血糖、血脂,了解分析糖尿病与胆囊结石发病情况。方法对2007年4—11月来我院体检科健康体检人员,根据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与胆囊结石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750例体检者中,糖尿病患者1068例,占28.48%,非糖尿病者2682例,占71.52%,糖尿病组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浓度较非糖尿病组显著升高(P〈0.001),糖尿病组胆囊结石发病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01)。结论糖尿病患者高胰岛素症以及植物神经病变可能与胆石症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陈慧 《新医学》1997,28(9):462-463
研究肝硬化患者胆石症的发生率及有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451例肝硬化患者胆石症发生率及有关因素,并以同期住院的226例消化性溃疡为对照且。结果:肝硬化患者的胆石症发生纺为3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1%(P〈0.01),肝硬化患者胆石症发生率与性别、年龄、肝硬化病因,肝功能及血清胆红素浓度有关,胆结石位置以胆囊为主(73.2%),且大多数患者(72.0%),无症状,结论:肝硬化易合并胆石症,  相似文献   

3.
老年脂肪肝血脂检测与胆石症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老年脂肪肝患者血脂水平,了解分析脂肪肝与胆囊结石发病情况。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在本院体检科进行体检,且经超声波检查证实为脂肪肝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血清脂类水平、胆囊结石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48例体检者中脂肪肝患者140例,占25.55%,非脂肪肝者408例,占74.45%。脂肪肝组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浓度较非脂肪肝组显著升高(P〈0.01);脂肪肝组胆结石发病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结论老年脂肪肝血清脂类水平偏高。可能由于血清脂类的变化影响体内胆固醇及胆汁酸等代谢而与胆石症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肝硬化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72例非酒精性肝硬化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德福韦酯,1次/d,10mg/次,疗程为1a。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白蛋白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77.8%)(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非酒精性肝硬化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效果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遭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并指导治疗。方法:对5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遭出血患者均行急诊胃镜检查及Child-pugh分级。结果:(1)5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1.92%,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48.08%,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Child—pughA级中。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23.08%,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7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Child-pughC级中,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25.00%,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11.53%,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在Child-pughC级中,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占17.31%,消化性溃疡出血占7.69%,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门脉高压性胃病及消化性溃疡也是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尤其在肝功能Child-pughC级的患者中更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余玲  柯俊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5):3367-3368
目的探析胆石症患者动态心电图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不同年龄阶段患胆囊结石症患者325例。对这些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和临床的症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胆囊结石症患者ST-T异常的发生率及心律失常:无心血管疾病组(P〈0.05)低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组,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青年组(P〈0.05)低于中年组,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中年组又低于老年组。结论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胆囊结石症患者的ST-T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血清补体水平测定对肝外阻塞性黄疸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对38例梗阻性黄疸、42例单纯胆囊结石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C1C4、CIC检测。结果:梗阻性黄疸组C,水平明显降低(P〈0.01),c。水平、CIC明显升高(P〈0.01)。单纯胆囊结石组C,水平降低不明显(术前与正常对照比较P〈0.05,术后与正常对照比较P〉0.05),C。水平、CIC明显升高(P〈0.01)。梗阻性黄疸组的C,水平比单纯胆囊结石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两者C。水平显著升高,但升高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CIC显著升高,但梗阻性黄疸组升高更为明显,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据C,水平的降低程度和CIC的升高程度,可诊断和鉴别诊断梗阻性黄疸与单纯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过度通气厦其引起的呼吸性碱中毒的临床意义。方法:97例诊断明确的肝硬化患者,其中代偿期肝硬化3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无肝性脑病3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28例。所有病例均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比较3组患者低二氧化碳血症和呼吸性碱中毒的发生率厦严重程度。结果:①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硬化无肝性脑病组、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组低二氧化碳血症发生率依次增高(P〈0.01);3组PaCO3依次降低(P〈0.01);②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硬化无肝性脑病组、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组呼吸性碱中毒的发生率依次增高(P〈0.05),呼吸性碱中毒也依次加重(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随着肝功能的减退,吝易发生过度通气,而过度通气造成呼吸性碱中毒,进一步加重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在治疗肝硬化时应注意监测和纠正酸硷紊乱。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合并胆石症的临床特征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胆石症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理。方法:对1985年 ̄1996年住院硬化367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胆石症的发生率为27.8(102/367)。男女发生率分别为28.3%(73/258)和26.6%(29/109),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病因主要为肝炎后硬化占78.4%(102/367)。临床上多无胆石症特异性症状,仅5.9%(6/102)有胆绞痛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方法和时机的选择。方法2002年4月至2008年9月102例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采用前瞻性对照方法比较分析急诊和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53例)和开腹胆囊切除术(对照组49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胆囊破裂、胆道损伤、心律失常等情况及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高于观察组(P〈0.05),组内急诊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高于择期手术(P〈0.05);观察组胆囊破裂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组内急诊手术发生率高于择期手术(P〈0.05),对照组组内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急诊手术发生率显著高于择期手术(P〈0.05),对照组组内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组内急诊手术患者发生率均高于择期手术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无症状胆囊结石或在出现症状后尽早积极治疗的同时安排择期手术;手术方式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1.
黄韬  罗彪  刘佳  杜景平 《华西医学》2011,(10):1514-1516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的特点,以便更好地进行罔手术期处理。方法对2009年2月一2010年5月收治的长期生活在西藏高原地区的患者(高原组)367例和非高原地区患者(非高原地区组)167例的一般资料、术前诊断、合并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两组患者诊断均以胆囊结石为主,其次为胆囊息肉,诊断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合并症比较,高原组患者高血压、冠心病、血红蛋白增多症及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高于非高原地区组(P〈O.05);肺部疾病、肝硬化、糖尿病及脑梗死的发生率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LC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结果、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原组患者手术中转开腹率(7.1%)高于非高原地区组(2.4%)患者(_P〈O.05);高原组患者较非高原地区组患者住院时间长、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P〈0.05);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高原地区LC患者宜及时中转开腹,其围手术期处理得当将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肝脏动静脉渡越时间(hepatic arteriovenous transit time,HAVTT)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ic cell carcinoma.HCC)患者中的改变及其对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147例肝脏(非肝硬化HCC组10例,肝硬化HCC组51例。肝硬化组52例,正常对照组34例)行超声造影检查,测量HAVTT。结果正常组与非肝硬化HCC组间HAVTT无明显差异(P〉0.05)。肝硬化HCCHAVTT较非肝硬化HCC组及单纯肝硬化组明显缩短(P〈0.05),且在Child A、C级HCC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HCC患者HAVTT明显缩短,Child C级HCC患者的HAVTT明显短于Child A级HCC。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体重指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空腹胰岛素的检测,分析糖尿病患胆囊结石易患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的266例2型糖尿病患者胆囊结石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比较胆石症组与无胆石症组的差异。结果266例糖尿病患者有胆石症者79例,占29.6%,胆石症组体重指数(BMI)、空腹(FP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及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均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显著降低(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肥胖或超重、高胰岛素血症、血糖控制不理想以及血脂紊乱可能与胆石症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的心理状态。方法:对40例肝硬化患者(研究组)及4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问卷调查及对比研究。结果:肝硬化患者的焦虑发生率为27.5%,抑郁发生率为42.5%.焦虑合并抑郁的发生率为27.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硬化患者的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的发生率升高(P〈0.05),其中家庭月收入少于1000元、有并发症的肝硬化患者的抑郁积分较高(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且受家庭经济状况和有无并发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超声诊断血吸虫肝合并胆囊结石,探讨两者间相关性及结石形成的原因。方法:分别计算71例血吸虫肝患者组,正常肝组及病毒性肝炎组中胆囊结石发病率,经统计学处理相对比,并将11例血吸虫肝合并胆结石手术标本与术前超声图象对照分析。结果:发现血吸虫肝合并胆囊结石27例,发病率38.2%,其中11例手术标本均为胆固醇胆色素混合性结石,与100例正常肝组中的胆囊结石发病率3%对比(P〈0.01),其中2例手术标本分别为混合性结石,胆色素结石。结论:血吸虫肝患者胆囊结石发病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肝硬化好发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方法:胆囊结石组194例,非胆囊结石组210例,彩超证实胆囊结石的存在,抽血检测血浆内毒素、低密度血浆脂蛋白-X(Lp-X),并进行Child-Pugh分级。结果:肝硬化胆囊结石组与肝硬化非胆囊结石组相比,两组在年龄、性别、饮酒史、血脂、血钙、Child-Pugh分级水平等方面无差异。胆囊结石组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为82.99%,血浆内毒素水平为(74.97±69.76)pg/ml;非胆囊结石组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为46.19%,血浆内毒素水平为(23.20±16.71)pg/m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31,P〈0.01;χ2=59.17,P〈0.01)。低密度血浆脂蛋白-X阳性率也明显高于非胆囊结石组(χ2=21.28,P〈0.01)。结论:内毒素血症与低密度血浆脂蛋白-X是肝硬化好发胆囊结石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L)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情况,凝血功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7例AL患者、25例AL完全缓解(CR)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凝血常规、D-二聚体等检测。结果根据ISTH修订标准,15例AL患者合并DIC,发生率为22.4%,AML与ALL的DIC发生率AML-M3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ML-M3与non-AML-M3的DIC的发生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DIC组PT、APTT、TT较对照组、CR组及non-DIC组均明显延长(P〈0.01),而FIB则降低(P〈0.05)。结论AL尤其AML-M3患者容易合并DIC,观察患者凝血功能改变以及出血表现可有助于尽早发现DIC并指导临床预防及治疗,从而有利于改善AL合并DIC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老年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对比分析159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糖尿病组)和193例心肌梗死不合并糖尿病患者(未合并糖尿病组)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与未合并糖尿病患者比较,糖尿病患者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增多(P〈0.05)。糖尿病组三支病变和双支病变发生率明显增高,单支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合并糖尿病组(P〈0.01)。糖尿病组左主干病变和弥漫性病变血管支数均高于未合并糖尿病组(P〈0.05和P〈0.01)。结论 中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复杂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血脂、房颤再发率和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10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常规治疗同时,口服辛伐他汀剂量20mg/日;对照组58例,仅给予常规治疗。追踪18个月,观察血脂、阵发性房颤再发率和转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以及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显著性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显著下降(P〈0.05)。2.阵发性房颤再发率和转为持续性或永性房颤发生率:治疗组阵发性房颤再次发作5例(11.1%),明显低于对照组7例(12.1%,P〈0.05);转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2例(4.4%);明显低于对照组14例(24.1%,P〈0.05)。3.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治疗组发生缺血性事件9例(20.0%),其中心力衰竭3例(6.6%),冠心病恶化再人院2例(4.4%),心源性死亡3例(6.6%),脑卒中1例(2.2%),明显低于对照组24例(41.4%,P〈0.05,见表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应用辛伐他汀治疗,不仅能够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而且能够降低阵发性房颤的再发率,减少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降低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吸虫病患者同时罹患胆石病的相关性。【方法】分别获取316例血吸虫病患者(观察组)和258例非血吸虫病人群(对照组)中胆石病的发病情况,比较分析两组对象的胆石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316例中,急性血吸虫病1例、慢性血吸虫病277例、晚期血吸虫病38例;合并有胆石病的患者26例(8.23%),其中胆囊结石15例(4.75%)、肝外胆管结石6倒(I.90%)、肝内胆管结石5例(I.58%),慢性血吸虫病发生胆石病17例(6.14%)、晚期血吸虫病发生9例(23.68%);对照组258例中,发生胆石病20例(7.75%),其中胆囊结石12例(4.65%)、肝外胆管结石5例(1.93%),肝内胆管结石3例(1.16%)。两组在胆石病总体发病及各分型的发生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胆石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吸虫病患者与非血吸虫病人群胆石病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晚期血吸虫病明显增加胆石病的发生,是胆石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