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李珍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2):3421-3422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ICP患者与对照组妊娠结局、新生儿体重、FCR发生率的比较及ICP新生儿体重与胆汁酸、肝功能的关系。结果:ICP组早产、羊水粪染、Apgar评分<7分(1 min)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P组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 233.9±1 475.5)g,FGR的发生率为5.0%,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ICP组新生儿体重与胆汁酸、肝功能无明显线性关系。结论:ICP与胎儿生长受限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影响,并分析ICP围生儿不良结局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00例ICP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入院的正常孕妇20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围生儿结局资料和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围生儿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死胎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CP的发病时间、合并乙肝、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ICP家族史、谷丙转氨酶、总胆汁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ICP围生儿不良结局有关(P0.05);孕妇年龄、孕次、产次、分娩方式、皮肤瘙痒和ICP围生儿不良结局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P的发病时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DM、高总胆汁酸是ICP围生儿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P增加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病时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DM、高总胆汁酸是围生儿不良结局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指标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云浮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100例妊娠HB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无合并ICP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合并ICP的50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甘胆酸、总胆汁酸水平,产后出血量情况以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肝功能指标、甘胆酸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胆汁酸水平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新生儿窒息、早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死胎、低体重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HBV感染孕妇合并ICP会导致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增加,并增加新生儿窒息、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临床应加强管理和治疗无症状HBV感染合并ICP。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的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152例ICP孕妇为研究对象,分为轻度组83例,重度组69例;随机抽取80例同期经阴道分娩的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比较妊娠结局。结果经阴道分娩产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发生率重度ICP组高于轻度ICP组和对照组(P0.05);轻度ICP组与对照组围生儿不良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ICP组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者比较,羊水粪染及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率高于阴道分娩产妇(P0.05)。结论轻度ICP患者可适当延长孕周,待产程发作后严密监测下经阴道试产,重度ICP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总胆汁酸(TBA)指标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产妇妊娠结局及围生儿的影响,为临床防治ICP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台州市妇幼保健院接受诊治的86例ICP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患者的TBA水平进行分组,将TBA水平40 mol/L的55例患者纳入低水平组(A组),将TBA水平≥40 mol/L的31例患者纳入高水平组(B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患者血清TBA、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进行检测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水平、产妇妊娠结局、围生儿结局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B组患者的血清TBA、AST、TBIL、ALT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产妇阴道自然分娩率低于A组,剖宫差率、早产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围生儿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A表达水平越高,ICP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及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风险越高,故积极给予ICP产妇有效治疗、控制TBA水平平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夏崇文 《中国优生优育》2014,(2):157-158,161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孕产妇和围生儿的影响. 方法 选择在重庆市合川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就诊的ICP妊娠期女性50例为ICP组,抽取50例同期正常妊娠期女性作为正常组,根据胆汁酸水平将ICP组孕产妇分为胆汁酸水平<20、20~、30~45 μmol/L组,分析胆汁酸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ICP组孕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0.0%和16.0%;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早产、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及围生儿羊水污染分别为22.0%、16.0%、30.0%、14.0%、24.0%,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胆汁酸水平的升高,妊娠患者发生围生期并发症、早产发生率明显增高,产后出血率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生儿和孕产妇的危害很大,同正常孕妇比较,ICP发生早产、胎儿窘迫、围生儿死亡、产妇产后出血等风险增加.对于本病患者,应及时治疗,适时终止妊娠、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可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皮肤瘙痒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455例ICP患者分为皮肤瘙痒组、无皮肤瘙痒组,再将皮肤瘙痒组分为长时间瘙痒组、短时间瘙痒组,比较各组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皮肤瘙痒组与无皮肤瘙痒组在胎儿窘迫、出生窒息、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10、0.791、2.687、2.004、0.770、1.082、0.705,均P>0.05);长时间瘙痒组与短时间瘙痒组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651、2.622、1.518、0.218、0.034、1.353、1.105,均P>0.05).结论 有无皮肤瘙痒症状、皮肤瘙痒时间长短对ICP围产儿的结局均无影响,皮肤瘙痒症状不能作为ICP的轻重分型及判断围产儿结局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吴玉琼  李娜  陈珣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9):4499-4500
目的:分析妊娠期肝功能异常的分娩结局,评估单纯性肝功能异常和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影响。方法:选取单纯性肝功能异常的孕妇169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61例为研究组,同期正常孕妇10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肝功能异常2组与对照组合并乙肝病毒感染,3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功能异常2组剖宫产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尤以ICP组为明显,剖宫产原因胎儿宫内窘迫占51.2%。ICP组新生儿窒息率、重度窒息率及死胎、死产率均明显高于单纯性肝功能异常组及对照组。结论:加强孕期监护,及时发现肝功能异常,尤其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适时终止妊娠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妊娠合并帆状胎盘对围生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帆状胎盘(VCI)对围生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5例妊娠合并VCI产妇的临床资料(研究组)。选择同期在本院分娩的非妊娠合并VCI产妇50例的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围生结局(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两组孕妇年龄及孕、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研究组剖宫产、早产、胎膜早破、胎儿生长受限(FGR)、胎儿窘迫发生率高于对照组(68.9%vs.46.0%,26.7%vs.10.0%,33.3%vs.14.0%,15.6%vs.2.0%,28.9%vs.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新生儿窒息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仅3例(6.67%,3/45)在分娩前经超声检查确诊为妊娠合并VCI。结论妊娠合并VCI的产前诊断率低,导致的围生结局不良。提高妊娠合并VCI的产前超声诊断率及对已明确诊断的孕妇采取正确的孕期监护及治疗,可改善围生结局。  相似文献   

10.
符爱贞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1):1715-1716
目的:探讨3种临床常用方法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疗效及围产儿预后情况。方法:159例患者随机分为熊脱氧胆酸结合地塞米松组(A组)、地塞米松组(B组)和口服维生素C(C组)各53例。A组给予熊脱氧胆酸300 mg,3次/d,共用14天,地塞米松5 mg,肌内注射2次/d,3天为1个疗程;B组给予地塞米松5 mg,肌内注射2次/d,3天为1个疗程;C组给予口服维生素C 0.2 g,3次/d,连续服用14天。结果:A、B组患者治疗后皮肤瘙痒症状明显减轻(P<0.05),A组治疗后血总胆汁酸,血清谷丙转氨酶均明显下降(P<0.05);A组羊水粪染、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分别为7.5%、3.7%、11.3%、3.7%,C组发生率分别为32.1%、26.4%、43.3%、1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仅血总胆汁酸有所下降,围产儿结局与C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瘙痒症状无变化,血总胆汁酸,谷丙氨酸转氨酶稍上升(P>0.05)。结论:熊脱氧胆酸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明显降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生化指标,改善围产儿结局。仅肌内注射地塞米松或口服维生素C不能有效治疗ICP。  相似文献   

1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尚云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3):1959-1960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2009年12月ICP患者81例(观察组)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同期分娩的无ICP正常孕产妇81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围产儿结局。结果: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及早产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对围产儿结局影响极大,可引起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早诊断、早治疗、加强孕产期监护,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其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周素芬  黄爱武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3):1947-1948
目的:探讨血清胆汁酸水平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及胎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0年6月在临安市中医院待产的64例ICP孕妇的病历资料,以血清胆汁酸水平(TBA)40μmol/L为界分为A组(>40μmol/L)和B组(<40μmol/L),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表现、黄疸程度、肝酶水平以及围生儿早产、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等方面的发生率。结果:①对孕妇的影响:A组孕妇皮肤瘙痒出现的时间更早,黄疸的程度更重,丙氨酸转氨酶、门冬氨酸转氨酶值的升高更明显。②对围生儿的影响:A组在早产、羊水粪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方面发生率比B组高,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TBA是评估ICP孕妇及胎儿宫内情况及其预后的敏感指标,能可靠地反映其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ICP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同期分娩的无ICP正常孕产妇67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围产儿结局。结果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及早产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P对围产儿结局影响极大,可引起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早诊断、早治疗,加强孕产期监护,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其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 5 3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了解围生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5 3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肝酶学、胎粪污染情况及胎心监护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本组患者羊水粪染率为 32 .1% ;新生儿窒息率为 2 2 .6 %。围生儿预后不良在胎监异常组与胎监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 ,分别为 75 %和19.1% (P 0 .0 0 1)。结论 :羊水粪染、胎监异常与围生儿预后不良有密切关系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在产程中严密观察羊水情况及胎监结果有利于改善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5.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中、晚孕期常见的特发性肝脏功能紊乱性疾病。该病以皮肤瘙痒及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升高为典型临床特征。我国部分地区的ICP发病率远高于欧美国家。ICP孕妇一般预后良好,但ICP对围生儿常危害严重,可引起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胎粪污染甚至胎死宫内等。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围生儿不良结局与孕妇血清TBA水平有密切关系,但ICP导致不同妊娠结局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笔者现从血清TBA异常升高对母儿影响的角度,对ICP与围生儿结局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期待治疗中母儿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PPROM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有无孕妇及新生儿严重并发症(包括新生儿死亡)的发生分别分为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组与对照组和新生儿不良结局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及各项检验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母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132例期待治疗中,34例孕妇出现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5.8%(34/132),无孕产妇死亡。胎死宫内4例,47例新生儿出现明显并发症,其中8例新生儿死亡,围产儿死亡率为5.8%(8/138)。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就诊时间(以2h为界)及感染是孕妇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娩孕周、就诊时间及感染是新生儿病率及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PROM期待治疗过程需严密监测及预防感染,孕周小者适当延长孕周;在2h内就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及促胎肺成熟,可减少孕产妇感染及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张佐炳  方苇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1):4996-4999
目的:探讨超声多普勒检测母体子宫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流评分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GDM孕妇107例,同期分娩正常孕妇60例为对照组,于妊娠晚期超声多普勒分别检测子宫动脉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舒张末期流速的比值(S/D),并行子宫动脉PI评分,比较各组动脉血液动力学变化及妊娠结局。结果:GDM组子宫动脉RI、PI、S/D及舒张早期切迹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新生儿体重、巨大儿发生率、早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围产儿结局不良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胎儿的胎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DM组,随着子宫动脉PI评分增加,胎儿宫内窘迫所致急诊剖宫产、小于孕龄儿、早产、新生儿窒息、转入NICU逐渐上升趋势,胎龄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多普勒检测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是了解围产儿预后的有效监护手段,在GDM患者中,子宫动脉PI评分越高,提示妊娠合并症和围产儿结局不良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血液流变学和凝血时间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 血液流变学和凝血时间变化的特点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收集2002年11月~2004年1月间妊娠晚期ICP孕妇156例和正常孕妇66例测定其血液流变学和凝血时间的各项指标, 并进行比较, 以观察ICP血液流变学和凝血时间变化的特点, 收集ICP产妇的围产结局的情况。结果: ①ICP组高切、中切、低切、毛细血管血浆粘度、血沉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均P<0 .05, 其中高切P<0 .005); ②如将95%正常妊娠组的高切值作为正常范围, 把ICP组分为血流变异常ICP组和血流变正常ICP组, 血流变异常ICP组的Fib则显著高于血流变正常ICP组(P<0 .05), 而PT则显著低于血流变正常ICP组(P<0 .05), 其APTT、TT与血流变正常ICP组无显著性差异, 血流变正常ICP组各指标与正常妊娠组比较情况一致; ③血流变异常ICP组不良围产结局(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低出生体重和妊高征) 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 .05), 除低出生体重(P>0 .05) 外余均显著高于血流变正常ICP组(P<0 .05)。结论: ICP孕妇较正常孕妇在血液流变学方面有显著高粘变化, 血流变异常ICP组与血流变正常ICP组比较存在显著高凝、易栓变化, 血流变异常ICP组的不良围产结局发生率高于血流变正常ICP组, 提示ICP时高粘、高凝、易栓状态不良?  相似文献   

19.
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肺水肿的临床特点及母婴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肺水肿的临床特点及母婴预后。方法:将该院2004年1月~2005年8月间161例重度子痫前期,分为并发肺水肿组(肺水肿组,31例)和未并发肺水肿组(非肺水肿组,130例),比较其临床特点和母婴预后。结果:两组间比较,终止妊娠的时间、宫内死胎发生率、早产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7分、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患者的呼吸、心率、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及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肺水肿明显影响母婴预后导致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