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重建是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共同完成的旧骨退化,等量新骨取代的骨组织更新过程,在骨重建过程中,许多激素和细胞、体液因子以及细胞代谢产物影响骨的重建.目前国内外通过生物化学检测技术获得的骨代谢指标分为骨代谢调节激素、细胞与体液因子、骨吸收、骨形成标志物.笔者将影响骨重建生物化学指标的生理作用、临床意义进行综述.骨代谢指标虽不能作为骨质疏松诊断的金标准,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评价骨代谢状态、骨质疏松诊断分型、预测骨折风险、观察药物治疗的疗效,以及代谢性骨病的鉴别诊断.并且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研究及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AO跟骨钢板加人工骨治疗跟骨骨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科自1997年1月-2002年2月共收治SanderⅢ~Ⅳ型跟骨骨折14例(17处),行切开复位,AO跟骨钛钢板及磷酸钙人工骨植骨固定,取得了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骨重建与骨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公怡 《中华骨科杂志》2006,26(11):787-789
骨代谢过程是骨组织自身不断更新的过程。从出生、成长、发育成熟到衰老,骨骼不间断地重复着陈旧骨清除及新骨形成的骨重建过程,经历着骨量增长、骨质改善到骨量减少、骨质衰退的历程。人生不同阶段量与质的盛衰可以从骨骼的物理性能——骨强度准确地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4.
骨量、骨大小、骨密度和骨结构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前言在现代骨质疏松的研究史中 ,骨密度测量技术特别是双能 X射线吸收法 (dual-energyX-ray absorptiometry,DXA)的建立和发展 ,及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以及预防和治疗起到划时代的贡献。然而 ,由于骨密度测量技术是一种定量测定方法 ,它反映不出骨的结构和骨表面发生的代谢变化。因此 ,长期以来在该领域形成了一些错误的概念 ,例如 :1“在生长期 ,骨密度 (areal BMD)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真实的情况是 ,骨量的增加是由于骨尺寸的增加 ,而骨的材料特性也即骨的真实密度是没有变化的 ;2“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削骨痂植骨治疗胫骨骨搬运后期骨不连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应用骨搬运技术治疗的胫骨骨缺损患者,选取在骨搬运后期对合端未能顺利愈合的患者22例,行切开手术,清除骨端软组织卡压、清理硬化骨,削取对合端或延长段骨痂回植于胫骨对合端,使对合端最终骨性愈合。结果 22例患者术后获5~18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其中18例削痂植骨术后顺利愈合,2例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经清抗感染治疗,最终愈合;1例患者植骨吸收,经历再次植骨后愈合;1例患者途中外固定松动,导致骨折,更改为内固定+植骨,最终愈合;其余21例根据Paley等骨不连愈合评分标准评定结果:优18例,良1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为86.36%。结论胫骨骨搬运后期胫骨骨不连通过非手术方法不能愈合的患者,可尝试削取骨痂植骨的方治疗使对合端愈合。  相似文献   

6.
长骨干骨痂延长骨愈合成骨方式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长骨干骨痂延长骨愈合的成骨方式及其细胞学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山羊10只,左胫骨中段骨膜下横形截骨,以四环式外固定架固定。2周后骨延长,每日延长1mm,连续30天,延长开始至延长结束后16周分期处死动物取材,以X线摄片、光镜及电镜作连续观察。结果 骨延长开始时,骨外膜侧巳有小梁骨形成,纤维组织呈纵向排列,与牵拉方向一致;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大量胶原纤丝。早期骨形成始于骨外膜侧及两截骨端,逐渐向纤维组织深入。骨延长结束后,纤维组织最终为成熟骨组织所替代。电镜观察显示上述新骨形成和改建活动均有成纤维细胞的参与。结论 长骨干骨痂延长骨愈合过程主要通过膜内骨化方式完成,成纤维细胞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长管状骨骨折一期植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期植骨在长管状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及优点。方法:1999年12月~2001年4月对67例经内固定塑形后仍不能消除断端问隙的管状骨骨折采用皮质骨碎块加自身骨泥一期移植,经过6~16个月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1例因再次外伤致内固定断裂,另1例因内固定松动,重新手术,余均取得骨性愈合。结论:皮质骨碎块和自身骨泥结合一期移植,可获得骨折的即刻稳定,诱导新骨生长,促进骨愈合,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8.
瘦素、骨保护素与骨代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骨组织时刻处于骨重建的动态变化之中,即不间断的骨形成、骨吸收贯穿生命的始终。骨重建的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每10年成人骨骼完全再生一次。对于健康青年人,骨形成量与骨吸收量保持动态平衡。随着年龄增长,骨吸收日益占据优势,由此可导致骨质疏松等衰老性疾病的发生。骨重建的过程有赖于两大类细胞的活性:其一是成骨细胞,负责生成新骨(骨形成);其二是破骨细胞,负责破坏旧骨(骨吸收)。骨代谢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就是研究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化和活性的调控机制,以期实现骨重建的动态平衡,达到预防和治疗各种代谢性骨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颈骨外翻截骨矫正骨关节炎性膝骨翻畸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骨外截骨术治疗10例骨关节炎膝内翻患者,其中3例同时做膝关节清理术,随访13-41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胫股轴外翻。按Maguet法评定,优或良7例,可1例,差2例,在后3例,两例做过膝关节清理术,1例截骨度数不够。本文提出将截骨平均下移到胫骨时适度的矫枉过正,以及术后保持膝关节的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研究抗感染活性骨(ARBX)与自体骨治疗四肢长骨非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通过病例回顾研究,比较ARBX与自体髂骨植骨治疗非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结果 两组随访95例,随访时间平均4年6个月.ARBX植骨29例,其中26例完全愈合,3例未愈合,骨性愈合率为89.7%;自体髂骨植骨66例,其中60例完全愈合,6例未愈合,骨性愈合率为90.9%.结论 ARBX植骨与自体髂骨植骨治疗四肢非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相当;ARBX具有良好的骨传导、骨诱导作用,是一种良好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11.
长管骨骨不连植骨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和探讨最佳植骨方式,提高骨不连愈合时间和质量。方法:将60例长管骨骨折骨不连患者分为3组,骨折端固定后分别采取髂骨夹板武植骨+内固定、髂骨条状或粒状植骨、重组合异种骨植入,观察3种植骨方式对骨折端再生骨的生长速度及质量的影响。结果:所有病例13~18个月愈合,采取髂骨夹板式植骨+内固定组明显优于髂骨条状或粒状植骨组及重组合异种骨植入组(P〈0.01)。结论:髂骨夹板武植骨+内固定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经济的植骨方式。  相似文献   

12.
外固定器与胎儿骨植骨治疗胫骨骨不连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院从1990年~1996年4月,采用于仲嘉氏外支架固定,胎儿骨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接13例,均治愈。经1~3年随访,效果良好。临床资料13例中,男11例,女2例;年龄17~62岁;10例中下1/3段骨折和2例中段骨折均采用单侧线型支架固定,1例多段骨折采用T型支架固定;第一次行钢板内固定、石膏外固定9例,小夹板固定、跟骨牵引3例,髓内针治疗1例;从第一次手术至本次就诊时间8个月~16个月;X线检查共同表现为:骨折端疏松,萎缩,存在间隙,髓腔封闭,骨折端硬化,假关节形成。治疗方法采用局麻或硬膜…  相似文献   

13.
骨生长因子与骨愈合的研究和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骨生长因子与骨愈合的研究和展望胡蕴玉骨代谢与骨愈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就内在因素而言,有两种机制:激素调节钙_磷代谢的系统作用和骨生长因子的局部调节作用.这些作用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系统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骨基质的生物合成.现已从骨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同侧股骨髁内侧髌股关节面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从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0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主要损伤病因包括创伤后软骨缺损13例,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3例,局灶性骨关节炎1例,其他3例;StephenⅢ型6例,Ⅳ型11例,Ⅴ型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同侧股骨髁内侧髌股关节面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随访患者1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的疼痛情况,踝关节活动范围的改善情况,踝关节的评分比较及同侧膝关节的功能评分情况。踝关节的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进行评价,膝关节功能评分参照Harris的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踝关节功能的评分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评分细则。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术后患者踝关节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62 9,P=0.000 0),而同侧膝关节的功能评分改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5 3,P=0.761 8),术后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及踝关节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同侧股骨髁内侧髌股关节面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临床疗效显著,可以很好的改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锁定钢板结合自体骨植骨治疗肱骨骨不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肱骨骨不连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肱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13例采用锁定钢板固定结合自体骨髓内外360°植骨.结果获随访8~25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5个月,术后3个月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78~93分,平均87分,肘关节功能Hss评分82~95分,平均91分,桡神经断裂1例术后...  相似文献   

16.
骨生长因子与骨重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骨重建 (boneremodeling)是指骨的形状、密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受到骨生长因子、年龄、局部血供、营养及力学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1〕。多种细胞因子〔1~ 7〕,如转化生长因子 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beta ,TGF β)、骨形态发生蛋白 (BoneMorphogeneticProteins,BMPs)、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ibroblastGrowthFactor,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 / Ⅱ (Insulin likeGrowthFactor Ⅰ / Ⅱ ,IGF…  相似文献   

17.
髓内复合植骨治疗长管状骨骨不连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2月~1996年10月,我们根据骨折的生物力学与骨细胞的成骨特性,采用髓内植入骨条后加入红骨髓的方法,治疗长管状骨骨不连36例,收到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6例,男27例,女9例。年龄19~57岁,平均37.6岁。损伤部位:胫...  相似文献   

18.
19.
骨诱导理论是骨愈合机制中继自身成骨作用和骨传导理论后提出的又一学说。无论有无骨移植,骨诱导活性均在骨愈合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往对骨诱导的理解只局限于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其异位诱导成骨现象。随着骨诱导理论的发展,现已发现其他相关骨生长因子在骨愈合机制中也具有诱导成骨作用。目前时这些骨生长因子的研究已进入体内如何与受体作用以表达细胞内外信号转导和它们之间如何相互作用而产生或引起成骨性细胞分化、增殖等诱导作用的分子学机制阶段,且已利用重组基因技术生产这些骨生长因子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20.
带蒂头状骨替代月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自1985年以来,在对50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察的基础上,设计了以骨间掌侧动脉背侧支为血管筋膜蒂的头状骨移位,替代晚期缺血坏死、关节面完全破坏的月骨,重建桡腕关节功能。临床应用6例,随访6个月~4年,手术效果满意。介绍了解剖依据,手术优缺点,适应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