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通过后处理法合成了介孔结构的Ti—P—Al材料.此类材料无需焙烧即呈现出典型的介孔特征。采用多种表征手段如XRD、FTIR以及氮气物理吸附等方法考察了磷酸浓度和AlCl3量对所得介孔材料的影响。实验表明:磷酸浓度影响TiP介孔结构的长程有序性.但对介孔Ti—P—A1l料的影响很小。AlCl3量对所得介孔结构的影响非常明显,AlCl3量小时得不到介孔材料而AlCl3量大时样品的长程有序性下降。AlCl3量也影响介孔材料中的模板剂含量:在MTP0.25Aly系列样品中.当y=0.7时样品中的模板剂基本没被脱除,因而得到的是无孔材料;当y=7时样品中的绝大部分模板剂已被脱除而得到了介孔材料,所得样品原粉的比表面积为284m^2/g、孔容(u)为0.38cm^3/g、孔径(D)为3.98nm;进一步增加AlCl3量至y=14时,样品原粉的比表面积高达324m^2/g,孔容和孔径分别为0.39cm^2/g和3.68nm。  相似文献   

2.
以三嵌段共聚物聚氧乙烯 聚氧丙烯 聚氧乙烯(P123)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无机硅源,在不同酸度下合成了介孔材料SBA 15,考察了阳离子Na+、K+及阴离子Br-、I-、SO2-4、H2PO4-的加入对介孔材料SBA 15的孔道结构和形貌的影响。通过XRD图谱和N2吸脱附等温线发现,加入无机盐后介孔结构依然存在,且仍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不同阴阳离子及不同加入量都明显影响了材料的形貌。  相似文献   

3.
用无机配合剂稳定钛酰离子,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十二胺为模板剂,用多种无机钛源合成了中孔Ti-HMS型分子筛,采用XRD,低温N2吸附,FT-IR和UV-Vis等方法对合成的含钛分子筛进行了结构表征,以苯乙烯的H2O2氧化作为模型反应,考察了合成的Ti-HMS分子筛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钛原子已进入分子筛骨架,用TiCl4为钛源合成的Ti-HMS分子筛在960cm^-1处存在较强的红外吸收,并对苯乙烯的H2O2氧化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用四乙基氢氧化铵为模板剂,以水热法合成了不同铁含量FeAPO-5分子筛,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XRD、FTIR、AA及Moessbauer分析。XRD与FTIR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具有AlPO4-5分子筛的结构,且铁元素进入到分子筛骨架。Moessbauer分析表明FeAPO-5存在两种铁物相,都是以三价FeOOH,四面体的形式存在。此外,以环已烷为反应物,考察了FeAPO-5分子筛催化剂的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对环已烷具有较好的催化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原位合成法将W6 引入六方介孔全硅分子筛(HM S)骨架中,制备了应用于环戊烯催化氧化合成戊二醛反应的W-HM S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钨酸是制备W-HM S催化剂很好的钨源,以钨酸为原料制备的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使溶剂叔丁醇用量大为减少。采用小角度X射线衍射(XRD)、电子能谱扫描(EDS)以及电位滴定法对所制备的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显示催化性能与W含量密切相关。在nS i∶nW≥30时,催化剂能保持完好的HM S分子筛结构,W原子以嵌入HM S骨架的形式高度分散于载体内表面,构成催化活性中心。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环戊烯氧化反应转化率达到100%,生成戊二醛的收率达到79.3%,而且催化剂具有连续套用7次的良好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自模板法合成中空介孔硅球(HMSNs),并对其载药释药性能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自模板法,通过控制反应物摩尔数、温度、时间等反应条件制备HMSNs,并进行载药研究,计算载药率、包封率与释药率。结果:合成的HMSNs球形度良好,具有典型的介孔分子筛特征及硅基骨架特征峰,可以进行结构确证,药物在42 h的累积释药百分数达70%以上。结论:HMSNs可用于抗癌药物伊马替尼的装载,达到缓释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原料,合成了大孔树脂,并研究了交联度、混合致孔剂用量和配比对其孔结构的影响,该树脂与间氨基苯硼偶联,制得硼基-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价亲和层析介质,介南的硼其偶联量可达1.036mmol/g。  相似文献   

8.
将热致性乙炔基封端液晶单体(MPBE)与含硅芳炔树脂(PSA)进行共聚,制得乙炔基封端液晶改性含硅芳炔树脂(PSA-MPBE)。采用FT-IR在线表征了PSA-MPBE树脂固化过程的结构变化,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分析了其高温裂解产物,研究了其固化机理,用偏光显微镜(P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了共混树脂的相结构、断裂形貌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MPBE与PSA发生了共聚反应,使介晶域固定在交联网络中,形成结构均匀的以介晶相为小岛的海岛结构,PSA-MPBE树脂的断裂行为从典型的脆性断裂转变为微塑性断裂。  相似文献   

9.
首先将水溶性淀粉结构中的部分羟基用甲基丙烯酸酐功能化,得到淀粉基大分子单体(S-MA);然后以聚乙烯醇-1788为表面活性剂、以二氧化碳为分散相、以S-MA的水溶液为连续相,制备了水包二氧化碳型高内相乳液(内相体积分数大于74.05%);最后利用乳液模板聚合法制备了大孔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波谱仪(1H-NMR)、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S-MA的结构、大孔材料的孔径及分布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内相体积分数对材料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高内相乳液具有优良的稳定性,能够稳定存在超过24 h;所得大孔材料的平均孔径在10 μm以上,且存在相互贯穿的孔结构,该结构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和生长。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一种新的化学合成策略,制备了硅骨架上掺杂有高度分散的锰催化活性中心的介孔氧化硅催化剂,不仅保留了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MSNs)的尺寸,而且扩大了其介孔孔径。XRD、BET、SEM和TEM表征手段表明:制备的锰掺杂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子(MnMSNs)呈现长程有序的介孔结构,大小约为100 nm,孔径扩大至4.0 nm左右。XPS和Raman光谱研究表明:掺入的锰元素高度分散在介孔骨架上。所合成的纳米级介孔催化剂对叔丁基过氧化氢液相氧化乙基苯的探针反应显现了良好的催化特性。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条件下用KH-550硅烷偶联剂对介孔分子筛Fe—MCM-41表面进行化学修饰后,以Fe—MCM-41分子筛为载体负载TiO2纳米溶胶。实验发现在硅烷化处理时,选择不同极性的溶剂对复合光催化剂的吸附性能有显著影响。利用XRD,固体漫反射UV—Vis吸收光谱,FT—IR,低温N2吸附-脱附等对分子筛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溶剂中,Fe—MCM-41分子筛在KH-550化学修饰时硅烷化程度不同。与无水乙醇等极性较强的溶剂所制的样品相比,正己烷为溶剂的TiO2—Fe—MCM-41正己烷样品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对TiO2纳米粒子具有更好分散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单甲氧基聚乙二醇接枝壳聚糖(mPEG-g-chitosan)温度敏感性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并对其理化性能进行测定。方法应用化学交联方法制备mPEG-g-chitosan共聚物;应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测试样品的结构变化;应用热重分析仪(TGA)测试mPEG-g-chitosan共聚物的接枝率。将共聚物在PBS中溶胀制备成水凝胶溶液,应用流变仪测定其凝胶温度及时间。结果在一定范围内,mPEG与壳聚糖的接枝率与这二者的摩尔比率成正相关,与NaCNBH_3/mPEG的摩尔比率成负相关。mPEG-g-chitosan共聚物溶液开始形成凝胶的温度为25℃,在此温度下的凝胶时间约为16 min。凝胶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结论应用化学交联方法制备了具有良好性能的mPEG-g-chitosan共聚物水凝胶,该水凝胶可在常温或低温下呈液态溶胶,在体温时呈固态凝胶,为活性蛋白质类药物的安全参入和控释提供了适宜的载体。  相似文献   

13.
头疼患者脑脊液中常量及微量元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等离子光量计检测了87例头疼患者和66例非头疼患者脑脊液(CSF)中4种必需常量元素:磷、钠、钙、镁;10种必需微量元素:铁、锶、铜、镍、锌、钒、铬、锰、钼、钻;12种其它微量元素:铅、钛、铝、镧、钡、硅、铈、镱、钪、银、镉、硼共26种元素的含量。与非头疼患者CSF中有关元素含量相比,头疼患者CSF中含量显著升高或非常显著升高的有镍(P<0.05),铈、镱、钪、银(P<0.01)等8种;显著或非常显著降低的元素有锰、铁(P<0.05)、磷、钠、钙、镁、锶、锌,铝、钡、硼(P<0.01)等11种;其余几种元素未见明显差异。结果提示头疼患者CSF中伴有多种元素含量的改变。其机理和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首先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得到单分散的粒径约1.4~2.7 μm的聚苯乙烯(PS)种子微球,并研究了控制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工艺参数。然后采用种子聚合法,使用苯乙烯磺酸钠(NaSS)作为具有磺酸基的功能单体与苯乙烯(St)单体进行共聚。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最终微球的表面形貌和组成成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成功获得了表面磺酸基功能化的聚苯乙烯微球;苯乙烯磺酸钠与苯乙烯单体共聚的最佳摩尔比为1∶3。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鼠低剂量长时间摄入稀土元素后稀土在其骨中蓄积及骨微结构的改变.方法:以2 mg*kg-1*d-1 La(NO3)3灌胃饲养大鼠6个月后,用ICP-MS及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其腿骨中La及Ca、P含量,用电镜及X-射线粉末衍射观测骨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试验组鼠腿骨中La和P含量增加,Ca含量基本不变,Ca/P比值下降,骨小梁数目减少、变细,甚至断裂,骨小梁间空腔增大,但骨结晶度增加.结论:大鼠长期摄入低剂量La(NO3)3可导致La在骨中蓄积,引起骨微结构政变.  相似文献   

16.
镧离子对碱性磷酸酶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La3+对肝型及肠型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磷酸苯二钠法测定酶活性 ,荧光滴定监测La3+对碱性磷酸酶内源性荧光的影响 ,由荧光淬灭方程计算La3+在酶分子上的结合数目及结合常数。结果 :La3+可以增强肝型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而对肠型碱性磷酸酶有抑制作用。La3+对两种酶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有不同的影响。发现La3+对肠型碱性磷酸酶的内源性荧光具有淬灭作用 ,说明La3+的结合可以改变酶分子在溶液中的构象。由荧光淬灭方程 ,测得La3+与肠型碱性磷酸酶只有一类 ,约 78个结合位点 ,结合常数为2 .1× 10 4。结论 :La3+对两种碱性磷酸酶具有不同的作用 ;La3+通过改变肠型碱性磷酸酶的构象影响其活性  相似文献   

17.
18.
以草酸二甲酯加氢反应为基础,研究了二氧化硅载体对铜基催化剂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催化剂分别以气相硅溶胶、硅胶、二氧化硅为载体,采用沉淀沉积法制备了Cu/SiO2催化剂(wCu=0.20),分别记为CS1、CS2、CS3,催化剂的活性从CS3、CS2到CS1依次增加。XRD测试物相结构表明:氧化态CS2和CS3中存在CuO晶相,而氧化态CS1中活性组分呈无定形分布。还原态催化剂的XRD测试表明催化剂中有Cu2O和Cu0存在,且Cu2O/Cu0的比例按CS3、CS2、CS1顺序增加,XPS分析证实了3个催化剂表面Cu2O/Cu0的比例有相应的变化趋势。这说明Cu2O和Cu0与草酸二甲酯加氢反应活性相关,提高Cu2O的含量,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从链霉菌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出一种新的多糖——链霉菌多糖(streptomyces polysaccharide,SMP),并进行结构确证。方法 采用乙醇沉淀多糖类大分子物质、Sevage法去蛋白、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法及Sephadex G-25凝胶过滤法纯化多糖。其结构经HPLC、UV、IR、1H-NMR以及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等方法进行测定。结果 分离纯化出的多糖属于中性多糖,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855 道尔顿;单糖组成以葡萄糖为主,含有少量果糖,二者的摩尔比约为22:1(10.96:0.48);糖苷键的链接方式为(1→6)—α—D—吡喃型;命名为SMP。结论 从链霉菌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出的多糖SMP是以1→6位键合的α—D—吡喃型多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