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北大丰县于1990—1994年在非血吸虫病流行区域内陆续发现大片钉螺面积,分析非流行区域内的螺情,对压缩钉螺面积,巩固防治成果具有现实意义.1 基本情况大丰县历年累计查出钉螺面积7 053万m~2,血吸虫病人26 089人,于1979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在原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面积呈下降态势的情况下,1990—1994年反而在非血吸虫病流行区陆续查出钉螺环境197处,面积35.55万m~2,分别占全县查出总数的20.6%(197/591)和21.7%(35.55万/163.80万).万盈乡的李北、石港、六里,小海镇的小洋、徐南、镇海等6个村都是第1次查出钉螺.2 新查出螺情特点2.1 钉螺密度偏高.首次查出钉螺的环境中,有螺框出现率在14.7%(29/197)以上的占50%以  相似文献   

2.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9,21(2):I0002-I0002
东台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江苏省中部,总面积2194km^2,总人口116万,下设23个镇、2个省属农场,共有403个行政村。境内有血吸虫病流行镇19个和省属农场1个,流行村(分场)235个,流行镇(场)人口103万,属沿海水网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东台市血吸虫病流行历史十分悠久,解放初期曾被列为全国最重的10个血吸虫病流行县之一。全市历年累计查出钉螺面积2.2亿m^2,病人22.15万人,晚期病人1.19万人。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几代人半个多世纪的艰辛努力,东台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于2007年通过了省政府组织的考核验收,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相似文献   

3.
四聚乙醛现场杀灭钉螺效果的观察施越云,曹国祥,蒋怀育,宣旭辉,徐兴国,周望恒,施长嵩,花友香江苏省东台市血地防办公室东台224200江苏省东台市卫生防疫站东台市六灶乡卫生院四聚乙醛是一种杀灭钉螺的新药.我们在六灶乡进行了现场试验观察.结果如下:l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我国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后新发和复现钉螺分布特征,为评估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制定消除阶段钉螺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全国血吸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2015—2021年全国钉螺调查基本信息,对新发和复现钉螺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21年,全国每年均有新发和复现钉螺环境报告,其中2016、2021年新发和复现钉螺面积均较高,新发和复现钉螺分布县(市、区)数也以2016、2021年居多。2015—2021年,全国累计新发钉螺面积4 586.30 hm2,分布于除福建省、云南省外的其他10个血吸虫病流行省份,其中96.80%分布于以湖沼型流行区为主的安徽省、湖南省和湖北省;累计复现钉螺面积21 023.90 hm2,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份均有分布,其中97.67%分布于以湖沼型流行区和山丘型流行区为主的湖北省、四川省、江西省、江苏省、云南省和安徽省。2015—2021年,全国15.08%的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报告新发钉螺环境,78.75%的新发钉螺面积分布于11个流行县(市、区),其中湖南省澧县累计新发钉螺面积...  相似文献   

5.
1996年11月,我们对云南省鹤庆县高山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西甸行政村)的钉螺和感染性钉螺的分布进行了系统调查,对反映感染性钉螺分布的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方法11钉螺调查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法。调查面积约为各自然村面积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北省钉螺扩散情况,为汛期控制钉螺扩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以县为单位、以水系为单元,在2020年汛后开展钉螺扩散范围和钉螺上爬附着物情况调查,并对捕获的钉螺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在湖北省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及毗邻地区共调查933处环境,环境面积6 965.77 hm2,涉及30余条水系,发现有20个流行县(市、区)有钉螺扩散,扩散总面积为4 350.74 hm2,其中原有钉螺环境扩大面积为1 360.39 hm2,复现钉螺环境面积1 856.19 hm2,新发钉螺环境面积1 134.16 hm2,捕获钉螺159 997只,活螺149 928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对出现钉螺扩散的20个流行县(市、区)开展钉螺上爬附着物情况调查,累计捡获钉螺85 458只,在树木﹑墙面捡获钉螺较多,分别捡获33 326只和35 581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北省部分血吸虫病流行区出现较大面积的钉螺扩散,需加强洪灾后的钉螺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钉螺扩散环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云南光壳钉螺在实验室内生存时间。方法在云南省鹤庆县和永胜县血吸虫病流行区现场采集钉螺,室内经逸蚴法选择未感染血吸虫的成螺采用泥盘草纸法饲养,观察并比较两地钉螺生存期。结果云南光壳钉螺成螺室内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72.36%、29.11%、13.08%和0.21%,其中鹤庆钉螺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74.66%、38.91%、19.46%和0.45%,永胜钉螺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70.36%、20.55%、7.51%和0。云南光壳钉螺成螺平均生存时间为20.9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0.67个月,其中鹤庆钉螺平均生存时间为22.9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1.63个月,永胜钉螺平均生存时间为19.1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9.8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云南光壳钉螺成螺室内平均生存时间约为20个月,不同产地钉螺生存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四川省钉螺分布现状,为制定全省消除血吸虫病策略、实施精准血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钉螺调查方案》和《四川省钉螺调查方案》要求,2016–2017年对四川省现有钉螺环境、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钉螺孳生环境,采用系统抽样法进行螺情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7年四川省共调查血吸虫病流行区的88 346处环境,共查出有螺环境19 314处,有螺面积4 829.25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全省共设钉螺调查框3 017 915框,发现活螺框1 041 417框,共捕获活螺1 791 115只,全省平均活螺框出现率为34.51%,平均活螺密度为0.59只/0.1 m2。查出的现有钉螺环境分布于9个流行市(州)的54个流行县(市、区)、377个乡(镇)、1 704个流行村。有钉螺分布的环境类型以沟渠型为主(占70.22%),植被类型以杂草为主(占66.45%)。全省首次发现钉螺和首次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年份分别是1913年和1956年,最近一次查见感染性钉螺年份为2008年。结论 四川省适宜钉螺孳生的环境仍较多,今后应加强钉螺监测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王家桥镇为洲烧渠网型流行区,尽管血防部门每年组织人力、物力进行灭螺,但消灭钉螺的速度却依然赶不上钉螺扩散的速度。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在1994年一1996年查螺期间,注意观察了渠道钉螺扩散的环境条件,发现水封涵管口能有效地阻止钉螺扩散,现报告如下。1调查方法与结果1.1钉螺分布与渠道过水口的关系1994年一1996年春季和秋季以机械抽样和环境抽样法对水村涵管和敞开过水口上下渠道进行查螺,对新发现和回升钉螺环境进行分析,结果北灌渠流入支渠有水封涵管口3个,涵管口下游各年均未发现钉螺,敞开过水口15个,其中有10个下游有钉螺…  相似文献   

10.
徐州地区1989—1993年脊髓灰质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州地区1989~1993年脊髓灰质炎发病772例,1989年呈暴发流行,发病率达9.01/10万,以后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季节集中在7~9月,占81.48%;3岁以下儿童患病占89.12%。1989年流行毒株以Ⅰ型为主,其他年份则Ⅰ、Ⅱ、Ⅲ并存。分析认为,引起脊灰流行主要与儿童免疫水平低下,疫情报告不及时,群众卫生状况较差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行政村尺度上探讨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空间分布特征,为精准控制钉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行政村为单位收集2017年湖北省螺情资料,构建湖北省钉螺分布空间数据库,分析钉螺分布的空间聚集性。在ArcGIS软件支持下,获得流行村与长江的距离,分析该距离与有螺面积间的关系。结果 2017年,湖北省钉螺主要分布在13个市、63个流行县(市、区)、5 450个流行村。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村级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现有钉螺面积、垸外和垸内有螺面积存在空间聚集现象(Z值均> 0,P均< 0.05);山丘型有螺面积呈随机分布,没有聚集现象(Z值> 0,P > 0.05)。聚集和异常值分析结果显示,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现有钉螺面积、垸外和垸内有螺面积分布模式均有H?H、H?L、L?H和随机分布4种类型,其中比例较高的是H?H型;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现有钉螺面积和垸外有螺面积呈H?H聚集模式的流行村分别有340、125个和110个,主要聚集在武汉市和荆州市,且主要聚集空间位置基本一致。垸内有螺面积呈H?H聚集模式的流行村有319个,主要分布在荆州市、孝感市和黄石市。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现有钉螺面积和垸外有螺面积与流行村距长江的距离均呈负相关(r = –0.094、 -0.225和-0.177,P均< 0.01)。结论 长江流域钉螺孳生的聚集区,尤其是距长江较近的流行村是湖北省钉螺监测和防控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2.
血吸虫病在福建省的流行已有80多年历史,其流行范围在东南沿海12个县,钉螺分布14个县,钉螺面积27281208m2,为全国山丘类型疫区最小和流行程度最轻的一个省。通过30多年反复灭螺,至1987年,全省钉螺分布已由原来14个县(市)70个乡(镇)3...  相似文献   

13.
益阳市黑湖洲血吸虫病新疫区的形成与防治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湖洲位于益阳市赫山区东南部,距市区35km,距南洞庭湖 40 km,泉交河水自南向北流经黑湖洲,属白石塘乡管辖。钉螺分布在黑湖洲、黄土坑、白水塘3个村,属丘陵地形。3村均位于同一条环山灌溉渠道附近,共有 1014户,3 980人,耕牛 197头。1956年、1963年及1970年,曾3次对该地查螺查病,均未发现钉螺和血吸虫病人,历史上属于非血吸虫病流行区。但自1987年以来,部分村民腹泻便痢,久治不愈,1988年8月经查病确诊为血吸虫病。同时,通过查螺,发现环山渠及其部分支渠有大量钉螺孳生,钉螺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核与评价广西在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后监测钉螺措施的效果。方法:在清查疫区残存钉螺的同时,扩大对疫区县的非流行乡村和非流行县螺情调查结合抽查考核。结果:在原疫区及其外围查螺200571139m2,在原疫区发现残存螺点13个,面积2026m2,但未发现阳性钉螺。自1993年起已连续3年未发现钉螺。在环绕疫区的非流行县——平南和马山系统抽查了38个乡村,查螺面积185536m2,均未发现钉螺。结论:表明全区血吸虫病流行地区钉螺基本控制,巩固了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15.
云南,四川省有螺无病地区钉螺对日本血吸虫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阐明大山区(云南和四川省)有钉螺而无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地区钉螺在流行病学中的意义及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选择大山区4个有代表性和螺无病村的钉螺,以所在省的日本血吸虫毛蚴在实验室进行群体感染,钉螺与毛蚴比例分别为1:40和1:90。结果:4个有螺无病村的钉螺均能为日本血吸虫毛蚴感染,其中,四川省两个有螺无病村钉螺体内的日本血吸虫毛蚴可发育至尾蚴阶段。云南、四川省有螺无病地区钉螺在适宜的环境和一定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阐明大山区(云南和四川省)有钉螺而无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简称:有螺无病地区)钉螺在流行病学中的意义及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大山区4个有代表性有螺无病村的钉螺,以所在省的日本血吸虫毛蚴在实验室进行群体感染,钉螺与毛蚴比例分别为1∶40和1∶90。结果:4个有螺无病村的钉螺均能为日本血吸虫毛蚴感染,其中,四川省两个有螺无病村钉螺体内的日本血吸虫毛蚴可发育至尾蚴阶段。结论:云南、四川省有螺无病地区钉螺在适宜的环境和一定数量的传染源的条件下可以为所在省的血吸虫毛蚴感染,大山区有螺无病地区为潜在的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应加强对这类地区日本血吸虫传染源输入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引江济淮"工程途经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调查“引江济淮”工程途经地区血吸虫病流行情况,为论证该工程能否引起钉螺扩散和血吸虫病望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引江济淮”工程长江—巢湖段所属地区血吸虫病流行情况的基本资料,常规方法调查钉螺分布情况;用IHA法检测居民血吸虫病抗体;用孵化法检查耕牛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船只钉螺携带情况。结果 工程预期设置的两个引水口地区是血吸虫病重流行区,钉螺分布广,人、畜感染重;工程途经的无为县与和县血吸虫病流行情况严重,居民感染率高,且有病牛存在;“引江济巢”工程实施后,已有钉螺向内河扩散;船只未发现携带钉螺。结论 “引江济淮”工程途经地区血吸虫病流行严重。工程实施后有可能引起钉螺扩散和血吸虫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基本控制阶段的灭螺经验,我们在安凌镇琅田村采取填埋与开垦种植的办法,消灭残存钉螺取得了显著效果。l概况本县属典型的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全县历史有螺面积1227498m’。琅田村累计有螺面积为441587m’,占全县历史有螺面积的13.7%。防治初期钉螺最高密度162只/框(O·tim2),平均密度为34只/框,钉螺感染率为3.8%,入群阳性率为10.27%。经过几十年的综合防治,特别是经过1958年和1970年两次群众性防治运动,于1972年实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但随着大面积钉螺的消灭,残存钉螺由片状、线状分布…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1990—1999年钉螺面积变化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湖南省1990-1999年10年间的钉螺面积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1990-1999年湖南省血吸虫病各疫区上报有关钉螺面积的报表资料,作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除1992、1993和1994年3年未发现新的流行区外,其余每年均有新流行区被发现,其中新发现流行村以1996和1998年较多,分别为30个和52个,新发现的流行乡以1998年最多,为11个;10年间全省查出的有螺面积从1990年至1994年呈下降趋势,以后呈增长势头,以1996、1998年增幅较多,1996年比1995年增长了2.54%;1998年比1997年增长1.56%;10年中灭螺面积除1992年有上升之外,总的呈下降趋势,至1999年灭螺面积为1700万m^2,比1990年下降了54.20%;垸外灭净钉螺面积除1991年超过垸内之外,其余各年均低于垸内,从1996年起垸外灭净钉螺面积为0。垸内灭净钉螺面积在10年中以1998年最多,为246.2万m^2。结论 我省钉螺面积近年来有增长的趋势,并且有向城市逼近的特点,引起钉螺面积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是特大的洪灾造成部分堤垸溃决和渍水,引起钉螺不同程度的扩散所致。垸内灭螺能对控制垸内钉螺面积的增长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浙江常山县属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全县有14个乡、279个村流行血吸虫病.历史累计钉螺面积3599.13hm2,累计血吸虫病人60593人。全县于199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转入监测巩固阶段,近年来钉螺面积均在10hm2以上,输入性病人时有发现.2006年发现1例输入性急性血吸虫病例,血防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为掌握本县残存钉螺的分布特点,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04-2006年钉螺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