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并发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早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胆囊结石并发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早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59例早期行腹腔镜下单纯胆囊切除术,术后恢复满意,平均住院时间为12 d,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胆囊结石并发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早期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可降低再次并发急性胰腺炎机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急性水肿型胆源性胰腺炎胆道手术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和讨论急性水肿型胆源性胰腺炎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方法 1995年1月至1998年7月对99例急性水肿型胆源性胰腺炎病人进行分组,67例行手术治疗,按手术时间分为3组:<1周为早期,1-4周为延期,>4周为择期。32例未手术为对照组。3个手术组手术方式均为单纯胆囊切除,若合并胆道结石行胆道探查,切开取石;并分别行胆道造影,胆道测压,并测量比较结石及胆囊颈管之直径,而不行胰腺手术。结果 手术组较未手术组治疗效果好,复发率明显降低(P<0.01);早期处理胆囊及胆道的患经3个月以上随访预后良好;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生与胆囊结石大小有关,胆囊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生上有一定作用。结论 急性水肿型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应以手术为原则,只处理胆囊及胆道,而不骚扰胰腺,治疗效果满意,可防止胰腺炎复发。手术时机以早期为好,可缩短病程,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继发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手术时机的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肝胆外科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行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继发ABP患者为病例来源,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早期手术组(n=16)和延期手术组(n=16),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择期手术,早期手术组在胰腺炎完全好转且能自主进食后,在出院前进行手术,延期手术组在胰腺炎好转出院后1个月以上择期进行手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及住院期间均未出现死亡病例,早期手术组手术时间[(104.88±64.90)min]、术中出血量[(25.75±8.30)m L]均明显短于延期手术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4.13±1.36)d]相似(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6.25%vs 12.50%)相似(P0.05),早期手术组中位随访时间为(7.81±2.08)个月,延期手术组中位随访时间为(6.39±1.76)个月,随访期间早期手术组无复发病例,延期手术组有2例(12.50%)复发(P0.05)。早期手术组术后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延期手术组[(6.22±0.96)分vs(12.01±1.58)分](P0.05),早期手术组预后更好。结论手术时机的选择对胆囊结石继发ABP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均有重大影响,应当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进行手术以减少手术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70例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确诊后48小时内接受手术)和对照组(经治疗病情稳定后8~12周再接受手术),比较两组术中指标、住院时间、实验室指标、术后并发症、胰腺炎复发情况及术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天和7天的实验室指标含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组内比较术后7天各指标显著下降(P0.05);两组手术后急性胰腺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两组经治疗后,躯体健康、健康感觉、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态度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治疗后升高更加显著(P0.05)。结论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可缩短住院时间,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时机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8月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7例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例应用胆囊切除术对其进行治疗并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切口愈合情况、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术后至出院时间。结果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至出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均在住院期间一次完成。结论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轻型非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例,先行积极保守治疗,待胰腺炎缓解后,一次住院期间进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时机。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较胆囊切除术更具有微创、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探讨胆源性胰腺炎后胆囊切除的时机,为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提供依据。回顾分析2013年1—12月收治的64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根据病情分成早期手术组和延期手术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早期手术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延期手术组,术后临床症状改善亦优于延期手术组,但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延期手术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死亡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胆源性胰腺炎后胆囊切除时机的选择,需要遵循个体化的原则,对于急性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提倡早期手术。如果患者情况允许,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以选择延期手术。临床医师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最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为72例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机分为早期组与延期组,早期组(n=34)经治疗淀粉酶下降至正常3倍以下,症状缓解,发病一周内病情平稳后立即手术;延期组(n=38)经治疗淀粉酶下降至正常3倍以下,症状缓解,病情平稳后出院,择期(8~12周)手术。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淀粉酶、合并症、胰腺炎程度、术前治疗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7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优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经治疗后早期行LC安全、可行,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肖元初  何祖平 《腹部外科》1999,12(5):217-218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48 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后的复发率、病死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在同一住院期内行胆囊切除术加/不加胆总管探查术, 术后胰腺炎复发率明显降低;晚期手术病死率比早期手术要显著降低。结论: 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应该强调同一住院期间内行针对胆道结石的手术治疗;如果坏死组织继发感染则加行坏死组织清除术;晚期手术则能保证术后较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治疗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肝肾功能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保守组(n=50)给予药物保守治疗,手术组(n=50)于入院24 h内给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肾功能、胰腺CT评分、复发率及死亡率。结果治疗7 d后,手术组肌酐、尿素氮、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胰淀粉酶均明显低于保守组(P0.05);手术组CT分级及CT评分均明显优于保守组(P0.05);手术组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体温、肝功能、白细胞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保守组(P0.05);住院期间,手术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保守组(P0.05);随访3个月,手术组复发率明显低于保守组(P0.05)。结论早期手术治疗明显改善了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肝肾功能,减少了死亡及复发的发生,改善了患者预后,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和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轻型非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5年9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54例入院约2周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研究组,53例保守治疗后3个月后延期手术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总费用.结果 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无胆道损伤及胆瘘,研究组总住院时间[(19.8±2.6)d]少于对照组[(26.5±3.5)d]、住院总花费[(2.6282±0.2451)万元]少于对照组[(3.2892±0.3982)万元]、胰腺炎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9.4%),研究组肝功能好转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轻型非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例,先行积极保守治疗,2周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可促进患者恢复,并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运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早期治疗胆囊结石继发细径胆总管结石和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分析在发病7 d内(早期手术组)同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术(EST)40例患者资料,并与在胰腺炎治疗2周后(延期手术组)同期行LC联合EST 17例患者资料,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同期行LC联合EST手术成功率早期手术组为92.5%,延期手术组为94.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胆管残留结石、胰腺炎加重.无胃肠穿孔、胆管穿孔、胆漏、大出血等手术并发症,无死亡.但延期手术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高于早期手术组.(P<0.05).结论 只要选择合适的轻型急性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病例,于发病7 d内同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轻中度急性胰腺炎实施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及手术时机。方法:21例胆囊结石伴轻中度胰腺炎在确诊后经保守治疗病情平稳,发病48 h内行LC术(早期LC组),并与58例延期LC组的临床资料作对照研究。结果: LC手术均获成功;早期LC组术后1,3,5,7 d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与保守延期手术组入院治疗第1,3,5,7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手术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急性胰腺炎复发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明确排除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合并轻中度急性胰腺炎在发病48 h内行LC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与急性胆囊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将159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按照手术时机分为早期手术组79例和延期手术组80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早期手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感染发生率、住院费用均低于延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手术可减少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感染几率,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PA)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12月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7 9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及手术时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常规治疗+小切口腹腔引流术组(B组),常规治疗+早期开腹手术组(C组),常规治疗+延期开腹手术组(D组)。观察比较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B组在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较其他组有明显降低(P<0.05);D组在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较A、C组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行小切口腹腔引流术可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49例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将49例按入院后的手术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A组)和延期手术组(B组)。结果早期手术组较延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两组病死率无差别。早期手术和延期手术胆总管探查率分别为95.2%和39.3%,胆总管探查阳性率分别为45.0%和90.9%。结论早期手术和延期手术均是安全的。最佳手术时机是炎症发作消退、血清淀粉酶降至正常后首次住院期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时机选择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7月至2008年6月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267例,入组后根据手术时机将患者分为早期手术组(入院2 d内手术)和晚期手术组(入院2 d后手术),详细记录患者的并存症、手术细节、术后并发症等.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住院时间、出院时功能恢复情况、术后6和12个月的死亡率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116例,早期手术组45例,晚期手术组71例.两组性别、年龄、并存症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麻醉方式、出血量、固定方式两组亦无统计学意义.早期手术组住院时间、住院期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较晚期手术组明显减少;住院期间、术后6、12个月死亡率和晚期手术组相比差异不统计学意义;出院时、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评分(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较晚期手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晚期手术组ADL评分和早期手术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排除自身情况差异后,术后早期(出院时、术后6个月)早期手术患者独立生活能力较晚期手术者恢复好,但从远期来看(术后12个月)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手术者和晚期手术者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时机选择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7月至2008年6月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267例,入组后根据手术时机将患者分为早期手术组(入院2 d内手术)和晚期手术组(入院2 d后手术),详细记录患者的并存症、手术细节、术后并发症等.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住院时间、出院时功能恢复情况、术后6和12个月的死亡率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116例,早期手术组45例,晚期手术组71例.两组性别、年龄、并存症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麻醉方式、出血量、固定方式两组亦无统计学意义.早期手术组住院时间、住院期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较晚期手术组明显减少;住院期间、术后6、12个月死亡率和晚期手术组相比差异不统计学意义;出院时、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评分(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较晚期手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晚期手术组ADL评分和早期手术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排除自身情况差异后,术后早期(出院时、术后6个月)早期手术患者独立生活能力较晚期手术者恢复好,但从远期来看(术后12个月)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手术者和晚期手术者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早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的治疗方法。方法2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接受早期内镜逆行胆管造影和乳头切开减压治疗,并于常规治疗的27例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内镜减压治疗,可早期缓解症状,减轻病情,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等。结论早期内镜减压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具有创伤小、生理干扰少、恢复快、安全可靠等优点。急性胰腺炎患者一旦明确为胆源性,即应早期内镜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为349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施行LC,根据发病时间分为三组:早期手术组(n=109,≤24 h)、中期手术组(n=140,25~72 h)与后期手术组(n=100,72 h以上至一周),对比分析三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49例患者中,335例(95.99%)完成LC,14例(4.01%)中转开腹。手术时间(P=0.00):早期手术组(42.79±9.27)min,中期手术组(52.01±7.21)min,后期手术组(61.90±21.20)min;术后住院时间(P=0.00):早期手术组(5.15±0.78)d,中期手术组(5.91±0.71)d,后期手术组(6.79±0.81)d;中转开腹(P=0.01):早期手术组1例(0.92%),中期手术组4例(2.86%),后期手术组9例(9%);手术困难程度(P=0.00):早期手术组低度99例,中度8例,高度2例;中期手术组低度112例,中度24例,高度4例;后期手术组低度38例,中度52例,高度10例。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P=1.00):早期手术组2例(1.83%),中期手术组2例(1.43%),后期手术组1例(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最佳手术时机为发病72 h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老年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60岁以上(含60岁)老年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164例,将其中接受早期肠内营养85例作为观察组,其余79例仅行禁食水,胃肠减压及生长抑素等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感染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实验室指标(白细胞、淀粉酶、血清白蛋白、血钙、血糖恢复情况等),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感染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白细胞、淀粉酶、血清白蛋白、血钙、血糖复常时间比较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以减少老年急性水肿胰腺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