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测值口算法预测巨大儿的可行性。方法:对1900例胎儿的头围、腹围进行超声测量,其中巨大儿230例,参照出生时体重与口算法及公式法测得的体重相比较。结果:口算法预测巨大儿体重符合194例,符合率92%,公式法预测胎儿体重符合200例,符合率96%,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口算法与公式法预测巨大儿的符合率无显著性差异,口算法方法简单,更具有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超声指标预测胎儿体重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巨大儿与正常体重儿各200例,在出生前使用超声测量BPD、HC、AC、FL,在出生后测量并记录胎儿实际体重,按公式计算EFW与胎儿体重的绝对误差。统计学分析巨大儿与正常体重儿的体重数据并分析讨论差异。结果:巨大儿的4项超声指标、胎儿实际体重、EFW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儿(P<0.05)。巨大儿与正常体重儿的超声综合指标绝对误差相近(P>0.05)。巨大儿的超声单一指标绝对误差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儿(P<0.05)。结论:超声指标可预测胎儿体重,并且超声综合指标的预测准确性要优于超声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及股骨径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的临床价值,回顾性分析200例足月单胎孕妇资料,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将其分为巨大儿与非巨大儿两组,比较两组间胎儿双顶径及股骨径,并分析两径线及其总和与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双顶径及股骨长度以及双顶径与股骨径之和(BF)均与出生体重有明显相关性,其中BF与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最好(r=0.770,P<0.05)。应用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及股骨长径可以较好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  相似文献   

4.
陈跃  庞战军  刘青云 《中外医疗》2010,29(10):14-16
目的探讨影响宫高腹围法预测巨大胎儿准确性的因素。方法选择2000~2006年在我院剖宫产出生的巨大儿1090例,产前测量宫高、腹围,以9种方法分别估算胎儿体重,与其出生体重相比较,计算符合率,同时观察胎儿孕龄、性别及孕母身高等因素对预测准确性的影响。结果经验法、罗来敏算法等5种方法对巨大儿的预测符合率超过50%,其中罗来敏算法的预测符合率达66.1%,而颜贞淑法的符合率最低,仅13.8%。胎儿孕龄和性别对预测准确性影响不大。罗来敏算法、袁冬生法等5种方法预测巨大儿体重的误差随孕母身高的增加逐渐减小。结论罗来敏算法、经验法等预测巨大儿准确性较高,颜贞淑法用于预测巨大儿准确性较差,建议不予采用,孕母身高可影响巨大儿体重预测的误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B型超声预测胎儿体重的准确性的指标,探讨超声估计胎儿体重精确性较高的公式。方法:对287例孕妇在分娩前一周用超声测量双顶径、股骨长、头围、腹围,分别用7个公式预测得出胎儿体重,并与新生儿实际出生体重进行比较。结果:单项腹围预测胎儿体重与新生儿实际体重的符合率最高。倍论:超声测量胎儿腹围可以准确、方便地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多参数公式对胎儿体重的预测并不优于单项腹围预测。  相似文献   

6.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腹围与巨大胎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平  戴常平 《广东医学》2003,24(2):163-164
目的:探讨产前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因素及超声测量胎儿腹围预测巨大胎儿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150例足月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超声测量其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及股骨长度,测量孕妇宫高、腹围,核对孕龄,分析这些因素与新生儿体重的相关性及胎儿腹围与巨大胎儿的特定关系。结果: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GDM中,单一胎儿腹围是预测胎儿体重的最好参数,优于胎儿股骨长或胎儿腹围与股骨长的联合应用。胎儿腹围与胎儿体重呈直线正相关(r=0.83).胎儿腹围≥36cm时,巨大儿诊断符合率最高87.3%。结论:GDM胎儿腹围与胎儿体重呈高度直线正相关,是预测胎儿体重较好参数,胎儿腹围≤36cm有助于巨大胎儿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多参数超声测量预测胎儿体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多参数超声测量指标预测胎儿出生体重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B型超声对919例孕妇的930例胎儿进行双顶径、股骨长、躯干前后径和横径测量,并根据其指标计算出所估计体重.把预测体重和出生体重进行对比分析,并依据性别和新生儿体重进行分组对比分析.结果:预测体重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对误差在10%以内者占86.98%.相对误差和胎儿性别和新生儿的体重无明显关系.结论:应用多参数超声测量指标预测胎儿出生体重,适用范围广,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胎儿半肩径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559例单胎孕37~41周的孕妇进行超声检查,测量胎儿半肩径、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计算半肩径与双顶径及半肩径与腹围的比值,与出生体重相比较,分析胎儿半肩径与胎儿难产的关系,意图找出胎儿半肩径的测量对难产的评估价值。结果巨大儿组半肩径、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出生体重和半肩径/双顶径大于正常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肩难产组双顶径、头围、腹围、半肩、出生体重、半肩径/双顶径、半肩径/腹围大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胎儿半肩径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关系(r=0.722,P0.01)。结论胎儿半肩径与肩难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超声测量胎儿半肩径对预警胎儿肩难产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股骨、腹围预测胎儿体重的准确性,并与临床常用公式估计胎儿体重作比较。方法:选择临产前0~7d、单胎、足月产妇231例,B超测量上述径线预测胎儿体重(方法一),同时测量孕妇宫高、腹围,根据公式计算胎儿体重(方法二),与出生后实际体重比较,并比较不同操作者诊断符合率间的差别。结果:231例产妇的足月胎儿进行预测,出生体重与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914、0.336(均P〈0.01),|r|越接近1,相关程度越大,超声体重与出生体重更加符合。方法一和方法二预测正常产、巨大儿及异常产的符合率分别为88.1%、81.0%、64.7%;71.6%、47.6%、23.5%。甲、乙2位操作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3%、8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股骨、腹围用于预测胎儿体重是一种简单、准确、易于掌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B超多参数预测胎儿体重48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腹围、股骨长度综合预测胎儿体重的准确性.分析羊水量及不同B超操作者对预测体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在我院分娩的产科病例484例,分娩以前一周内行B超检查并报告有预测体重者,比较预测体重与出生体重间的直接相关关系;应用u检验比较不同羊水量及不同操作者的诊断符合率间的区别.结果预测体重与出生体重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巨大儿组0.904,正常体重组0.859,低体重组0.878,P<0.01;羊水量的多少及不同B超操作者对预测体重无影响,P>0.05.结论 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腹围、股骨长度综合预测胎儿体重的准确性高,测量方法易掌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胎儿腹围在预测巨大儿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在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产科妊娠37~42周分娩的1107例孕妇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超声检测胎儿生长发育指标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的相关性,观察胎儿腹围在预测巨大儿评估中的临床价值,并比较以胎儿腹围及Hadlock公式预测巨大儿的统计学意义。结果 胎儿腹围、双顶径及股骨长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其中胎儿腹围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最大(r=0.93,P<0.001),其次为股骨长及双顶径(r=0.73,P<0.001,r=0.72,P<0.001)。胎儿腹围预测巨大儿的临床最佳临界值为35.8 cm(约登指数为0.79)。通过测量胎儿腹围或Hadlock公式的方式预测巨大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超声检测判断胎儿腹围,可实现对巨大儿风险的预测。较Hadlock公式相比,超声检测相对便利,操作简单,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2.
超声测量估计巨大胎儿体重多项公式的临床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估计巨大胎儿体重的精确性较高的公式。方法 :应用超声对 36 1例胎儿腹围、双顶径、股骨长、肱骨皮下脂肪厚度进行测量 ,并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推导出一个预测体重的公式 ;然后 ,应用此公式对 75例巨大儿进行临床验证 ,并与其它两个预测巨大胎儿精确性较高的公式进行比较。结果 :新公式巨大儿的检出率为 6 4 % ,均较单参数公式和另一个多参数公式高 (P <0 .0 5 )。结论 :应用腹围、头围、股骨长、肱骨皮下脂肪厚度预测巨大胎儿准确率较高 ,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超声测量胎儿多项指标预测出生体重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测量胎儿多项指标预测出生体重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B型超声对919例孕妇的945例胎儿进行双顶径、股骨长、躯干前后径和横径测量,并根据其指标计算出所估计体重。把预测体重和出生体重进行对比分析,并依据性别和新生儿体重进行分组对比分析。结果预测体重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对误差在10%以内占86.98%。相对误差和胎儿性别和新生儿的体重无明显关系。结论应用超声测量胎儿多项指标预测出生体重,适用范围广,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何庆凤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5):231-232
目的:探讨直线法测量宫高对估计胎儿体重的意义及效果。方法:将2009年1~12月收治住院的538例孕妇根据入院日期单双号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66例采用临床常用弧线法测量宫高;观察组272例采用改良的直线法测量宫高,并运用顾国华报告的估计胎儿体重公式,对孕妇的胎儿体重进行估计。结果:运用直线法测量孕妇宫高预测胎儿体重符合率及巨大儿预测率,与弧线法测量孕妇宫高预测胎儿体重符合率及巨大儿预测率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弧线法符合率为82.3%。巨大儿预测特异度88.7%;直线法符合率为90.1%,巨大儿预测特异度98.0%。结论:直线法测量宫高,可避免孕妇因素和测量者人为因素影响,预测胎儿体重更准确,且简单易掌握,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5.
张素娟 《中外医疗》2013,32(26):195-196
目的探讨宫高腹围法与B超多参数估测胎儿体重的准确性。方法选取100例在该院分娩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通过B超测量胎儿的双顶径、头围、股骨长等来估算胎儿体重;对照组50例,采用宫高腹围法来估算胎儿体重,通过比较两组新生儿实测体重与估测体重的符合情况,进而对两种方法估算胎儿体重的准确性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两组孕妇采用不同的方法估测新生儿体重,观察组50例,45例符合,符合率90%;对照组50例,35例符合,符合率70%。观察组的符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多参数对胎儿体重的预测,准确性高、误差小,临床应用价值广泛。  相似文献   

16.
1100例巨大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惠敏  周桂菊 《安徽医学》2010,31(7):739-741
目的探讨预测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及分娩方式,减少母儿并发症。方法选取经过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巨大儿1 100例作为观察组(巨大儿组),选取同期分娩的正常体质量儿1 000例作为对照组(正常体质量儿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孕妇宫高、腹围、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及胎儿腹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按宫高+腹围+双顶径+股骨长+胎儿腹围≥192 cm预测巨大儿的可信度达90%以上。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经阴道分娩的母婴并发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结论产妇分娩时的宫高、腹围、超声检测胎儿的腹围、双顶径、股骨长对产前预测巨大儿有价值;巨大儿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7.
秦德芳 《中外医疗》2008,27(13):18-19
目的 探讨巨大儿的产前诊断及分娩方式,降低母儿并发症.方法 通过306例巨大儿的临床验证,以宫高>36cm,胎儿双顶径(HPI))≥9.5cm及股骨长(FL)≥7.5cm.胎儿腹圈≥36cm,综合考虑,预测巨大儿.结果 诊断符合率高速81.4%.剥宫产组较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及肩难产的机率明显降低.巨大儿组与正常体重儿组相比,剖宫产效率与产钳助产率明显升高.结论 综合分析法预测巨大儿可信度较高,值得推广.对巨大儿应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18.
陈跃  庞战军  刘青云 《中外医疗》2010,29(23):29-30,32
目的评测常用的几种宫高腹围法用于预测胎儿体重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00至2008年在我院出生的正常体重儿1090例,产前测量宫高、腹围,以8种方法分别估算胎儿体重,与其出生体重相比较,计算符合率,对几种方法预测胎儿体重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卓晶如法等5种算法的预测符合率超过50%,其中卓晶如法预测符合率最高,达61.2%,而罗来敏算法的符合率最低,仅19.8%;不同方法的预测误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以卓晶如法和颜贞淑法预测误差较小,而罗来敏法的预测误差最大。结论卓晶如算法等预测胎儿体重正常的符合率较高,罗来敏算法用于胎儿体重正常的预测准确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张静平 《安徽医学》2008,29(6):666-667
目的观察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头围及腹围预测胎儿体重的准确性。方法应用B超对临床估计胎儿体重4000g左右的100例孕妇胎儿在分娩前1周内,进行BPD、FL、AC、HC测量,并根据其指标计算出所估计体重,把预测体重和利用公式计算体重及出生体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超预测胎儿体重与胎儿实际体重误差平方和为6.46,相关系数为0.968;自估胎儿体重与胎儿实际体重误差平方和为10.60,相关系数为0.903(P〈0.05),前者与实际体重关系更密切,B超预测胎儿体重准确性高于公式计算体重组。结论应用多参数超声测量指标预测胎儿出生体重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预测巨大儿的测量指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临床使用的胎儿生长监测指标进行评价,寻找适于预测巨大儿的敏感指标。方法对我院2007年分娩的108例巨大儿及同期108例正常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孕妇宫高、腹围测量值,超声测量胎儿径线(双顶径、股骨长、头围、腹围)。结果孕妇宫高、胎儿双顶径以及双顶径与股骨长之和用于预测巨大儿时,ROC曲线下面积>0.64,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三项指标的诊断指数最高分别为143.5%,138.7%和149.4%。其他测量指标包括孕妇腹围、腹围与宫高之和、胎儿股骨长、腹围、头围用于预测巨大儿时,ROC曲线下面积均<0.63,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孕妇的宫高以及B超下胎儿双顶径及双顶径与股骨长之和是预测巨大儿相对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