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樊巧 《当代医学》2010,16(20):26-27
目的观察米氮平对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焦虑症状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汉密顿抑郁量表l7项(HAMD)及汉密顿焦虑量表l4项(HAMA)评分,按入院前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只用降压药物治疗合并心理干预;治疗组为降压治疗合并心理干预加用米氮平治疗。治疗4周后用HAMD及HAMA量表评分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并记录血压变化。结果治疗组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1),HAMD及HAMA总分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1.2%、70.6%,米氮平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米氮平治疗对高血压伴抑郁焦虑患者有良好作用,抗焦虑抑郁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剂量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变。方法选取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为阳性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随访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血压下降值、降压治疗有效率及生活质量评分改变。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下降程度、降压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可明显提高降压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心理情绪障碍不仅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还影响降压药物疗效及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原发性高血压与精神心理障碍相互关系,目前仍是国内外心血管病研究的主要热点,精神心理障碍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发展及防治中的作用与价值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心理情绪障碍焦虑抑郁人群高血压发生率增加,高血压并发焦虑抑郁血压变异幅度大,药物降压达标率低,并发心脑血管事件增多。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理情绪障碍焦虑抑郁进行心理、运动干预及药物治疗,可以增加降压药物疗效、改善其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黛力新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合并焦虑抑郁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合并焦虑抑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同时加用黛力新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第8周末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并测定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结果两组治疗第8周末HAD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8周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合并焦虑抑郁的高血压病患者,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的同时联合黛力新和右佐匹克隆可以更好地缓解焦虑抑郁状态,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压药物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万拉法新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障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干预组另外给予万拉法新治疗,治疗1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临床降压疗效总有效率94.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P〈0.05);二组患者的SBP、DBP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5),且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压明显改善(P〈0.05);干预组临床抗焦虑抑郁疗效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58.0%)(P〈0.05);两组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降压药物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万拉法新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障碍疗效肯定,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氟西汀治疗高血压伴抑郁焦虑障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伴抑郁和焦虑障碍治疗方法。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和焦虑障碍65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降压药物治疗,降压药物和口服氟西汀治疗。结果:氟西汀组抑郁和焦虑症状明显缓解,高血压得到更有效控制,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氟西汀辅助治疗高血压伴情感障碍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伴发情况.方法 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6例和体检健康者120例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焦虑发生率35.7%,抑郁发生率15.9%;对照组焦虑发生率25.8%,抑郁发生率6.6%.高血压组SAS、SDS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焦虑抑郁情绪,应加强临床医生对焦虑抑郁症状的识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综合性医院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的心理特征。方法采用上海惠成公司5.0版心理测试软件的两个分量表即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6例和体检健康者150例进行评分。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分、抑郁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53.0%和42.2%。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应提高临床医师对焦虑抑郁症状的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原发性高血压(以下简称高血压)患者伴焦虑、抑郁的心理状况,为临床综合康复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96例高血压疗养员及60例健康疗养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高血压组焦虑发生率17.71%;对照组焦虑发生率3.33%(P〈0.05)。高血压组抑郁发生率27.08%;对照组抑郁发生率13.33%(P〈0.01)。与56例不稳定心绞痛、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测试结果比较,96例高血压患者SAS、SDS分值水平最低(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常伴焦虑、抑郁负性情绪,与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比较,其焦虑、抑郁情绪相对较轻。临床医师治疗躯体疾病时要辨别心理障碍,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及抗焦虑、抗抑郁治疗。  相似文献   

10.
唐关敏  杨艳英 《浙江医学》2004,26(12):924-925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也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血压对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应用各种降压药常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常发现对高血压伴有焦虑抑郁的患者如仅采取一般降压药物治疗,往往很难取得满意的降压效果.本研究对80例高血压伴有焦虑抑郁且血压控制尚未达标的患者采用了降压合并心理干预及抗焦虑抑郁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抗焦虑抑郁药物盐酸氟西汀联合降压药物氨氯地平治疗原发老年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病例为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及住院诊断为原发高血压1~3级并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分诊断为焦虑抑郁状态的老年患者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高血压药物氨氯地平5mg每天1次治疗,治疗组加用盐酸氟西汀20mg,每天1次治疗8周,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下降程度及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得分变化情况。结果:加用氟西汀治疗组焦虑抑郁症状及降压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伴焦虑抑郁状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氟西汀抗焦虑抑郁治疗,能在明显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基础上提高患者的降压效果,且对于老年人来说安全可靠,有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社区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至2017年该社区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36例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治疗药物是氨氯地平,观察组治疗药物是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血肌酐以及mALB和对照组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明显,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董玉梅  王富红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5):1940-1941
目的:探讨小剂量黛力新对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降压效果观察。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焦影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给常规降压治疗,B组给予常规降压+黛力新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血压下降幅度、降压显效率、降压药物数量。结果:B组较A组血压下降幅度、降压显效率、总有效率、降压药物数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黛力新协同治疗伴焦虑/抑郁状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提高降压的有效率和减少降血压药物的数量。  相似文献   

14.
耳鸣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临床上严重耳鸣患者会伴随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焦虑抑郁也会加重耳鸣的严重程度,两者间易形成恶性循环。多项研究已证实焦虑抑郁与耳鸣之间存在关联,但目前大多数耳鸣患者给予一般治疗后,其焦虑抑郁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因此,为进一步改善耳鸣患者的预后,且对合并焦虑抑郁的耳鸣患者进行有效干预,本文将对耳鸣与焦虑抑郁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治疗方面的相关性以及耳鸣合并焦虑抑郁最新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郭学武 《基层医学论坛》2016,(26):3683-3684
目的:分析对心绞痛合并焦虑抑郁症状患者采用抗心绞痛药物与抗焦虑-抑郁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接诊的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100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研究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焦虑-抑郁药物联合进行治疗。观察及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绞痛合并焦虑抑郁症状患者采用抗心绞痛药物与抗焦虑-抑郁药物联合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张林 《河北医学》2012,18(1):49-52
目的:统计分析影响老年高血压精神心理状态危险因素,指导临床治疗以及为进一步开展老年抑郁症的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经验与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温江地区选定医院的门诊或住院的60-80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以Hamilton抑郁量表(HAMD)、Hamilton焦虑量表(HAMA),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BECK量表以及1994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学会流行病学组会议制定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为工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或焦虑的比例较高,多种因素与其形成具有相关性.结论:关注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的降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米氮平与阿米替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焦虑症状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方法:将本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精神分裂合并抑郁焦虑症状的15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阿米替林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米氮平药物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药物治疗后,焦虑和抑郁情况对比治疗组患者患者情绪控制更好,治疗效果更有效。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焦虑患者采用米氮平药物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情绪,缓解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焦虑或抑郁情绪患者的动态血压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规律。方法将无并发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焦虑、抑郁评定(SAS、SDS),SAS评分总粗分>40分为焦虑症,SDS总粗分>41分为抑郁症,然后应用美国spacelabs 90207型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其中60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焦虑,60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抑郁患者的24小时血压水平和昼夜节律情况,并分别与性别、年龄相配对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不伴焦虑和抑郁情绪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均高于对照组,且以夜间血压增高更明显;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焦虑或抑郁患者,夜间收缩压负荷分别为68%、60%,夜间舒张压负荷分别为67%、58%,而对照组夜间收缩压负荷仅为10%,夜间舒张压负荷仅为15%;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焦虑或抑郁患者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昼夜节律曲线以非勺型多见。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焦虑或抑郁患者,白天、夜间血压均较高,而又以夜间血压升高更明显;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夜间血压负荷值较高;昼夜节律曲线以非勺型多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抑郁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6月在我院干部病房内科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3例,通过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抑郁分表筛查患者是否合并抑郁,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浆Hcy水平。结果共有69例(42.3%)患者合并抑郁,有31例(19.0%)患者发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按是否合并抑郁将163例患者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高血压病程、高血压分级、冠心病合并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Hcy水平及HHcy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163例患者按血压水平分为3组,不同血压分级患者血浆Hcy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压分级患者SDS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较高的抑郁发生率,且存在性别差异,女性高于男性;合并抑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Hcy发生率及血浆中Hcy水平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情绪的情况及与动态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1例和体检健康者201例进行评分。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42.28%和50.75%。伴发焦虑抑郁组比没有伴发焦虑抑郁组血压水平高,且昼夜节律更明显呈非勺型。结论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发生率高,且其血压水平更高,昼夜节律改变更明显。应提高临床医师对焦虑抑郁症状的认识能力,从而提高对其整体治疗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