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尔兹海默症(A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认为AD的病因大多与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Aβ)的异常沉积、相关蛋白Tau的过度磷酸化以及各种细胞因子、补体的释放有关。microRNA-124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高度表达,与许多神经生理和病理过程相关。microRNA-124通过Aβ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神经元兴奋性和神经分化等多种方式在AD中发挥作用。它还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凋亡对突触可塑性和轴突生长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AD。因此,探讨microRNA-124在AD中的表达变化以及靶向治疗至关重要。针刺治疗AD疗效明确,可能与microRNA-124调控相关。文章就AD所具有的几个典型组织病理学特征与microRNA-124的相关性进行综述,包括老年斑中Aβ的积累、Tau过度磷酸化、神经炎症和突触丧失。综述了microRNA-124通过靶向不同的基因与调节下游信号在AD中发挥作用,以及针刺治疗AD的可能干预机制,为未来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与阿尔茨海默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静  杨遥  徐江涛 《医学综述》2013,19(3):423-425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Tau蛋白异常过度磷酸化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之一。Tau蛋白是脑内一种微管相关蛋白,受蛋白激酶(磷酸化)和蛋白磷酸酯酶(脱磷酸化)的调节。Tau蛋白功能异常改变可能是神经元功能障碍和死亡的必要环节。该文对Tau蛋白的结构与功能,Tau蛋白过度磷酸化,Tau蛋白磷酸化调节及Tau蛋白、β淀粉样蛋白与AD的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泛素-蛋白酶体通路(UPP)由泛素、蛋白酶体及3个相关的酶组成,是体内蛋白质降解的途径之一.蛋白酶体活性测定方法、UPP调控蛋白酶体活性、UPP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和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是最常见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从组织病理学角度来看,其特征是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在细胞内聚集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tangles, NFTs)和脑中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老年斑(senile plaque,SP),这被认为是AD治疗的主要靶标。然而,迄今为止还未能研发出能够彻底治愈AD以及预防AD发生的药物。最近的研究表明,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对AD发生发展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本文主要围绕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对AD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UPP)是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精确调控细胞质和细胞核内蛋白质有序降解的途径,由泛素(Ub)、泛素激活酶(E1)、泛素结合酶(E2)、泛素连接酶(E3)、26S蛋白酶体和去泛素化酶(DUBs)组成。UPP存在于真核细胞整个生命过程中,参与并调节该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UPP出现异常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相关研究显示UPP通过调节Keapl/Nrfs-ARE信号转导通路影响砷致机体产生氧化应激机制。本文介绍了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在砷致氧化应激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过度磷酸化tau蛋白为核心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为AD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近年来对tau蛋白磷酸化的研究备受关注。在AD的实验研究中,探索理想的AD动物模型对于明确AD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药物的研发等方面起关键作用。本文对Tau蛋白磷酸化致AD主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Tau转基因动物模型、激酶和磷酸化酶系统失衡致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损伤模型、降低Tau蛋白糖基化致Tau过度磷酸化模型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目前老年人最常见的痴呆类型,由于AD发病机制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AD最重要的神经病理学特征是β淀粉样蛋白(amyloid-beta eptide, Aβ)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神经纤维缠结以及脑内神经炎症反应的激活,并伴随着神经元的损伤及学习记忆功能受损。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尤其是AD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明确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AD发病、Aβ沉积、Tau 蛋白和神经炎症的相关性及其机制,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方法:选择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AD、Aβ神经毒性、Tau 蛋白磷酸化及神经炎症相关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研究表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AD的发生和发展,当该通路激活时可以抑制Aβ的沉积、Tau的过度磷酸化及神经炎症,反之则促进Aβ的产生、聚集以及Tau蛋白的磷酸化,神经炎症的发生。结论:本文就Wnt/β-catenin信号途径在AD发病中的重要性加以概述,为AD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也提示激活Wnt信号传导途径可以作为治疗AD的潜在治疗靶点。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水平采用试剂盒检测。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血浆Klotho的表达。Klotho表达量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检测Klotho甲基化水平。CpG岛甲基化率采用焦磷酸盐测序法。结果:相对于对照组[(94.56±16.40) mU/L],观察组SOD含量[(79.86±18.24) mU/L]明显降低(t=4.487,P=0.000),观察组MDA水平[(2.87±2.26) pg/mL]与对照组[(2.52±1.06) pg/mL]无统计学差异(t=1.675,P=0.097),观察组CAT水平[(18.50±4.62) U/mg]与对照组[(25.26±3.54) U/mg]相比明显降低(t=8.605,P=0.000)。观察组(0.66±0.16)比对照组(1.04±0.10)血浆Klotho基因(t=14.93,P=0.000)降低;观察组(0.70±0.20)比对照组(1.04±0.10)血浆Klotho蛋白表达(t=10.92,P=0.000)降低,且Klotho蛋白表达量与SOD水平(r=0.768,P=0.000)和CAT水平(r=0.708,P=0.000)呈正相关。观察组Klotho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水平升高。结论:Klotho甲基化可能是NSCLC患者血浆氧化应激状态的一个临床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致死性神经退行性脑病,细胞外间隙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以及细胞内过度磷酸化Tau蛋白聚集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是其主要特征性病变。Tau蛋白的异常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变性和记忆认知减退密切相关。而Tau蛋白与相关分子的相互作用进一步促进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Tau蛋白与Aβ、14-3-3ζ、p62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蛋白酪氨酸磷酸化信号通路是广泛存在于细胞中的重要信号转导通路,其功能与细胞增值、分化、转化及凋亡密切相关。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与年龄相关,具有隐匿发病、进行发展的特点。其主要病理特征为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proteinβ,Aβ)聚集,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后形成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NFT)。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一大热门,故对蛋白酪氨酸磷酸化信号通路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基础研究进展作以下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主要神经病理特征表现为β-淀粉样蛋白(Aβ)堆积形成的老年斑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并发AD的风险显著增高,提示胰岛素信号异常可能是诱发AD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从胰岛素信号与Aβ稳态的角度探讨了胰岛素信号异常在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7):183-187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包括胆碱能缺失学说、基因学说、氧化应激与自由基损伤学说、炎性免疫学说、Aβ异常沉积、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异常学说等发病机制,本文就阿尔茨海默病发生机制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作为胰岛素增敏剂的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AD动物模型的认知水平、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eptide,Aβ)和Tau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善AD模型认知能力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侧脑室(intracerebroventricular,ICV)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AD动物模型,并用罗格列酮处理动物,第1次手术后21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动物的学习和记忆水平;采用western-blot检测胰岛素降解酶(insulin-degrading enzyme,IDE),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ese-3β,GSK-3β),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Tau,磷酸化Tau(pTau)的表达;通过免疫组化检测Aβ40和Aβ42在大脑的沉积。结果: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罗格列酮可以明显改善AD大鼠的认知能力(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罗格列酮能增加IDE的表达、降低GSK-3β的活性、减少Tau的磷酸化水平(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罗格列酮处理的大鼠,其大脑皮质Aβ40和Aβ42均明显减少。结论:罗格列酮可以明显改善AD动物的认知能力、Aβ的沉积和Tau的磷酸化,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的IDE和GSK-3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作为胰岛素增敏剂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 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动物模型的认知水平、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eptide,Aβ)和Tau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善AD模型认知能力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侧脑室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AD动物模型,并用罗格列酮处理动物,第1次手术后21 d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动物的学习和记忆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胰岛素降解酶(insulin-degrading enzyme,IDE)、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Tau、磷酸化Tau(phosphoTau,pTau)的表达;通过免疫组化检测Aβ40和Aβ42在大脑的沉积。结果: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罗格列酮可以明显改善AD大鼠的认知能力(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罗格列酮能增加IDE的表达(P=0.028)、降低GSK-3β的活性(P=0.012)、减少Tau的磷酸化水平(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罗格列酮处理的大鼠,其大脑皮质Aβ40和Aβ42的沉积量均较模型组减少。结论:罗格列酮可以明显改善AD动物的认知能力、Aβ的沉积和Tau的磷酸化,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的IDE和GSK-3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Aβ25-35诱导HEK293细胞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建立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模型,探讨秦皮乙素(Esc)对该模型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Esc预孵HEK293细胞24 h,再用Aβ25-35诱导Tau蛋白过度磷酸化,Western blot检测Tau蛋白Ser396、Ser199位点磷酸化水平及GSK-3β磷酸化水平,以评价Esc对Aβ25-35诱导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 10μmol/L Aβ25-35作用于HEK293细胞6 h,Tau蛋白Ser396和Ser199位点磷酸化水平分别是正常对照组的2.1和2.0倍,GSK-3β磷酸化水平增加至对照组的1.4倍,而预孵Esc(50、100、200μmol/L)24 h均可降低上述3个指标,其中200μmol/L作用最强,可使上述指标分别降低(57.2±5.3)%、(53.4±3.0)%和(59.3±2.1)%,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孵10 mmol/L LiCl可使上述指标分别降低(39.4±5.6)%、(36.7±2.8)%和(39.6±2.6)%,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c可降低Aβ25-35诱导的HEK293细胞Tau蛋白Ser396和Ser199位点过度磷酸化,该作用可能与Esc抑制GSK-3β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痴呆症,主要病理表现有两种,即:细胞内发生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细胞外产生淀粉样沉积物(俗称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NFTs的聚集主要是微管Tau蛋白异常高度磷酸化的生成;SP的淀粉样沉积物主要成份是β-淀粉样肽(Aβ,包括Aβ40和Aβ42),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分解而来,被认为在A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很多研究都集中在α、β和γ-分泌酶对APP的作用和Aβ生成的影响上,以及家族性AD(FAD)和散发性AD(SAD)的发病原因和进程的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APP的代谢通路与淀粉样物生成对AD发病的假说;早发性和迟发性AD与APP、PS1、PS2和ApoE基因突变的关系,以及目前Aβ疫苗对AD治疗和预防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是一种老年人易发且常见的痴呆类型,其发病机制与脑中AB异常累积形成老年斑块及Tau过度磷酸化形成神经纤维缠结有关。因此,Aβ及Tau蛋白是目前开发AD治疗药物的两大主要靶点。本文将对基于这两大靶点的AD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亦称老年性痴呆症,是引起痴呆的重要疾病来源,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自1906年Alzheimer首次命名并报道该疾病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其发病机制及预防和治疗措施.虽然AD的病因复杂,但其具有三个特征性的病理改变,即形成以淀粉样蛋白(Aβ)沉积为核心的老年斑(SP)[1],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异常聚集形成的神经元内神经纤维缠结(NFTs),神经元脱失.尽管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明确,但Aβ作为AD发病的始动因子已基本得到认可.  相似文献   

18.
铁离子负荷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虽然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SPs)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是AD发病的两个主要病理特征,但临床对SPs和NFTs的诱导因素仍有不同的看法,至今尚未明确。本文重点探讨了铁离子稳态失衡与AD发病机制的关系,对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不同区域的铁沉积可能会损害正常的认知功能和行为。其次,铁离子失衡和氧化应激通过激活β-或γ-分泌酶和抑制α-分泌酶共同或独立地促进Aβ的过度产生,还通过激活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等蛋白激酶和抑制蛋白磷酸酶2A(PP2A)引起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由铁离子不平衡引起的改变会反过来加剧铁离子的分布和沉积。铁离子失衡和Aβ/tau蛋白异常之间的恶性循环最终可能促进AD发展。再次,铁离子超负荷还可直接或间接破坏细胞器,引起内质网应激、线粒体和自噬功能障碍,可引起或加重Aβ和tau蛋白的聚集/积累,损害突触功能。同时,铁代谢异常通过Fenton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引发氧化应激反应,破坏细胞脂质、蛋白质和DNA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细胞死亡。最后,鉴于传统铁螯合剂长期应用的局限性和不良反应,α-硫辛酸(LA)和乳铁蛋白(LF)作为自合成的靶向小分子,在阻断Aβ聚集、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和神经元损伤方面显示出非常好的生物活性,有望推向临床。因此铁靶向治疗策略有望成为AD治疗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远志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模型海马神经元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远志1组,远志2组。用脑立体定位技术给大鼠海马注射Aβ1-40与apoE4的混悬液构建AD模型。将大鼠断头取脑,分离海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Tau蛋白磷酸化的情况。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远志1组、2组磷酸化Tau蛋白的平均灰度值明显降低(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远志1组、2组磷酸化Tau蛋白的平均灰度值明显升高(P<0.01)。远志2组与远志1组比较,磷酸化Tau蛋白的平均灰度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远志对可溶性Aβ1-40与apoE4联合注射所致AD大鼠模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蛋白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及雌激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D组、AD 雌二醇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以外的16只大鼠海马内注射凝聚态Aβ25-35制成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AD 雌二醇组大鼠于建模后2周,皮下注射雌二醇。三组大鼠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认知功能,B ielschowsk i染色法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免疫组化法观察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变化。结果:AD 雌二醇组大鼠Morris水迷宫测试明显优于AD组(P<0.001);海马CA1区Tau蛋白磷酸化阳性细胞数(26.2±3.5、49.2±3.1、61.5±4.5、42.1±2.7、61.2±2.3、24.0±1.6)明显少于AD组(45.4±3.1、106.7±7.6、79.3±3.2、67.7±2.9、97.5±2.9、46.7±5.8)(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较AD组规则。结论:β淀粉样蛋白可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Tau蛋白出现异常磷酸化,雌激素替代治疗,可改善AD大鼠的认知功能,并抑制海马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