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危险因素及脑电图变化.方法 对83例抢救成功的急性CO中毒昏迷患者按是否发生迟发性脑病分为DEACMP组(32例)和非DEACMP组(51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既往心脑血管病史评分、中毒后昏迷时间及随访期间6次EEG评分,分析DEACM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非DEACMP组比较,DEACMP组年龄、既往心脑血管病史评分、昏迷时间和6次EEG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相关分析显示DEACMP发生与年龄、既往心脑血管病史评分、CO中度后昏迷时间呈正相关(r=0.311、0.435、0.631,均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心脑血管病史评分、中毒后昏迷时间进入方程.DEACMP组EEG具有随假愈期好转后又恶化再缓慢改善的特点,与临床过程平行.结论 CO中毒后昏迷时间长和既往心脑血管病史为DEACMP重要危险因素;DEACMP患者EEG变化与临床过程平行.  相似文献   

2.
64例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DEACMP的临床转归、EEG演变规律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对64例DEACMP病人进行临床观察,并对每1例病人进行两次以上EEG检查。结果DEACMP的临床演变规律是:急性CO中毒-假愈期-迟发脑病-迅速加重期-脑病稳定期-脑病恢复期-痊愈。DEACMP的EEG演变与病情演变是同步的。EEG随着脑病的加重而加重,随着脑病的恢复而好转。EEG检查的时期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结论EEG检查尤其是动态观察EEG的演变对DEACMP的诊断、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脑病的恢复情况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影像学、电生理学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 (DEACMP)的影像学、电生理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 184例DEACMP患者的假愈期、急性期、恢复期的临床表现和头部CT、MRI、EEG、BAEP、TCD、rCBF、智能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异常率 91 3 % ,MRI异常率 97% ,EEG、TCD、BAEP均为 10 0 %异常 ,智力测验 10 0 %异常。结论 :影像学改变轻于临床表现 ,电生理改变与临床一致 ,EEG在假愈期有意义 ,脑血流检测能真实反映病情 ,智能恢复较慢 ,对判断患者真正痊愈有价值。及时、长期坚持治疗和锻炼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内皮素-1(ET-1)、TNF-α的水平及其动态变化与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测定31例DEACMP患者血清ET-1、TNF-α水平,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动态检查DEACMP患者病情变化,并与30例急性CO中毒后未发生迟发性脑病患者(急性CO中毒组)和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CO中毒组、DEACMP组患者急性期血清ET-1、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组患者急性期TNF-α水平明显低于急性CO中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1水平与急性CO中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患者恢复期血清ET-1水平明显低于急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患者急性期ADL得分均高于常模(正常值≤20分),IMCT和HDS得分均低于常模(正常值分别为≥19分和>16分).DEACMP患者恢复期ADL得分明显低于急性期,IMCT和HDS得分明显高于急性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ADL、IMCT和HDS得分两两之间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动态检测血清ET-1、TNF-α水平可以作为判定DEACMP患者病情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及MRI特点. 方法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自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共收治23例DEACMP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 结果 DEACMP临床症状主要为智能障碍(91.3%)、锥体外系损害(65.2%)及精神行为异常(52.2%).MRI改变包括双侧皮质下白质和(或)侧脑室周围白质损害11例,双侧基底节(主要为双侧苍白球)损害4例,皮质下白质和(或)侧脑室周围白质与基底节同时受损害8例,其中单纯苍白球损害预后较好.均予高压氧、改善脑血循环药物、脑细胞营养药及对症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86.9%. 结论 头颅MRI检查对急性CO中毒后DEACMP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判定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时足疗程的高压氧是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预测价值.方法:对32例DEACMP患者(DEACMP组)及34例无DEACMP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非DEAC-MP组)进行BAEP动态检查,比较两组BAEP检查的结果,并与60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首次BAE...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检测33例DEACMP患者血清COR、ACTH的水平,并与32例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未发生DEACMP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动态检查DEACMP患者的病情变化.结果 DEACMP组急性期血清COR水平明显高于急性CO中毒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5);ACTH水平明显高于急性CO中毒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DEACMP组恢复期血清COR、ACTH水平较急性期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只有COR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DEACMP组急性期ADL、HDS、IMCT评分与恢复期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DEACMP组急性期、恢复期血清COR水平变化与HDS和ADL评分变化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DEACMP患者血清COR、ACTH水平动态变化与病情变化基本一致,动态检测血清COR、ACTH水平变化可作为DEACMP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脑病(DEACMP)患者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2例DEACMP患者的脑电图进行监测,并对脑电图结果进行评定分级,并分析EEG分级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EEG分级低者预后相对较好。结论脑电图可作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预后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o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系指急性CO中毒患者经抢救恢复,经2~60d的"假愈期"又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其发病率占急性CO中毒病人的12%~30%,最高达52.3%[1].为探讨DEACMP患者影像学、脑电图及临床特点,对我科2001-01~2007-12收治的DEACM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脑电图(EEG)与头颅CT特点.方法 分析56例DEACMP患者的临床、脑电图与CT资料.结果 DEACMP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以急性痴呆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症状及体征.脑电图表现异常率为100%,主要表现为α慢化或消失,弥漫性中高幅θ、δ波,以额或额颞部明显.昏迷时间越长EEG异常率越高,病情越重.头部CT表现为有病理性密度减低区;大脑皮质病变.结论 本病例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EEG、及CT对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及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头颅MRI特点。方法对ACOP 564例、DEACMP 102例患者均行头颅MRI及DWI检查,急性期患者在入院后48h内进行检查,DEACMP在临床出现异常表现后即行头颅MRI检查。结果 ACOP患者临床表现及MRI表现可分为3型:①苍白球受累型;②弥漫性脑肿胀型;③大脑皮质及白质受累型。DEACMP患者临床表现及MRI表现可分为5型:(1)脑白质受累型;(2)基底节受累型;(3)枕叶皮层受累型;(4)小脑半球受累型;(5)多灶型。结论 ACOP及DEACMP的MRI表现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分点,临床应加以区分,并依据MRI的表现作出不同诊断与治疗。并报道了CO中毒并发皮质盲12例及持续低热3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01—2014年在豫北地区10家医院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752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并随访90d以上,根据以后是否发生DEACMP分为ACMP组和DEACMP组,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昏迷时间、昏迷程度、吸烟饮酒史等26个指标进行统计归纳,分析ACMP后患者发生DEACMP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752例ACMP患者中127例发生DEACMP,发生率1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CMP患者男性较女性更易患DEACM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昏迷时间12h者DEACMP发生率明显升高,48h者58.3%发生DEACMP;中度以上昏迷、病理征阳性、丧偶、吸烟史、饮酒史、重大精神刺激等患者发生DEACMP风险大于无此类病史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MP急性期颅脑CT异常、并存其他疾病其DEACMP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丧偶、头颅CT异常、昏迷程度、昏迷时间是发生DEACM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发生DEACMP的危险因素较多,尤其对40岁以上、男性、有丧偶史、头颅CT异常、中度昏迷以上、昏迷时间12h的ACMP患者应特别注意加强临床监测,提前采取干预措施给予病前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的影响因素及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急性CO中毒后昏迷病人的病例资料,按是否发生迟发脑病分为迟发脑病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比较2组临床相关资料的差异。结果迟发脑病组在年龄、昏迷时间、中毒程度、并发症、高压氧治疗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迟发脑病组MRI改变分为弥漫性白质病变、皮质改变及基底节神经核团改变三种,多合并存在。结论年龄、昏迷时间、中毒程度、并发症是急性CO中毒后发生DEACMP的重要影响因素,高压氧治疗对DEACMP的预防及改善预后均有一定帮助。对急性CO中毒患者,应根据每个人病情特点,结合头颅MR检查结果进行个体化评估,对一些有潜在DEACMP发病可能的病例,应积极进行规律长疗程的高压氧治疗以尽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病程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病程及预后。方法 对72例DEACMP患者的假愈期、临床表现、病程、预后及头部CT、MRI、脑电图(EEG)进行分析。结果 (1)本组病例中30d内病情开始好转者59.7%,31~60d病情开始好转者22.2%,〉60d病情开始好转者16.7%,总临床治愈率47.2%,有效率97.2%;(2)假愈期≤14d与≥15d的2组比较,前者病程显著长于后者,而后者的治愈率高于前者;(3)无明显假愈期患者病程长,预后差。结论 DEACMP的临床病程具有显著的自限性和可恢复性。  相似文献   

15.
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相关因素及P300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相关因素及P300对其病情判定和预后的意义。方法 对44例DEACMP患者与42例未发生迟发性脑病的急性CO中毒(ACMP)患者在C0接触时间,昏迷时间等13个方面进行比较,并行P300检测,且与DEACMP组发生CO中毒初期清醒后所测P300(DEACMP0组)及44名正常人的P300(NC组)进行比较。结果 DEACMP在CO接触时间,昏迷时间,高压氧治疗时间,年龄,合并症等方面与ACMP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扩血管药治疗,心脑血管病及呼吸系统疾病史,吸烟,职业方面亦有显著差异(P<0.05)。DEACMP组较DEACMP0组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明显下降(P<0.01),DEACMP0组较NC组亦有类似改变。结论 长时间接触CO,长时间昏迷,高压氧治疗时间较短,扩血管药治疗时间短,年龄较大,有合并症,患心脑血管病及呼吸系统疾病,吸烟,脑力劳动与发生DEACMP相关。急性CO中毒患者的P300潜伏期越长,波幅越低,其认知功能越差,发生DEACMP的可能性越大。P300对DEACMP的发生,预后可做出较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p35及p25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脑病大鼠(DEACMP)海马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它们的可能作用。方法 220~280g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CO组和空气组,CO组给予腹腔追加注射纯品CO气体并动态监测动脉血碳氧血红蛋白(HbCO),空气组同法给予等量空气注射。分别于1周后、3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筛选DEACMP大鼠模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DEACMP及空气组大鼠海马CDK5、p35及p25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CO组大鼠急性期动脉血HbCO为(55.07±3.98)%,空气组为(0.64±0.19)%;DEACMP大鼠海马CDK5、p35及p25的表达均高于空气组(P<0.01)。结论 CDK5、p35及p25可能在DEACMP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测定33例DEACMP患者血清CRH水平,并与3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后未发生DEACMP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动态检查DEACMP患者的病情变化。结果 DEAC-MP组急性期血清CRH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ACMP组急性期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C-MP组急性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DEACMP组恢复期血清CRH水平明显低于急性期(P<0.05),但仍明显高于ACMP组随访期和正常对照组(均P<0.05);ACMP组随访期血清CRH水平明显低于急性期(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DEACMP组急性期ADL、HDS、IMCT评分与恢复期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DEACMP组急性期、恢复期患者血清CRH水平变化与HDS评分变化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参与了DEACMP的发病机制,CRH的水平变化与病情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