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探讨臭椿酮对顺铂(DDP)耐药胃癌细胞株SGC-7901/DDP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臭椿酮对SGC-7901/DDP细胞活力的影响以筛选无毒作用浓度。将体外培养的SGC-7901/DDP细胞分为臭椿酮低浓度(0.2 mg/mL)+DDP(2μg/m L)组、臭椿酮中浓度(0.4 mg/mL)+DDP(2μg/m L)组、臭椿酮高浓度(0.8mg/mL)+DDP(2μg/m L)组考察臭椿酮对SGC-7901/DDP细胞DDP敏感性的影响;将体外培养的SGC-7901/DDP细胞分为对照组、DDP(2μg/m L)组、DDP(2μg/mL)+Pifithrin-α(20μmol/L)组、臭椿酮(0.8 mg/mL)+DDP组、臭椿酮+DDP(2μg/m L)+Pifithrin-α(20μmol/L)组考察p53信号通路与药物作用的关系;采用MTT法检测SGC-7901/DDP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SGC-7901/DDP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法检测SGC-7901/DDP细胞中LC3Ⅱ、LC3Ⅰ、Beclin1和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0.2、0.4、0.8 mg/mL臭椿酮对SGC-7901/DDP细胞未产生明显细胞毒性。与DDP组相比,臭椿酮低浓度+DDP组、臭椿酮中浓度+DDP组、臭椿酮高浓度+DDP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凋亡率、LC3Ⅱ/LC3Ⅰ值和Beclin1、p5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而DDP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Pifithrin-α作用后的DDP+Pifithrin-α组和臭椿酮+DDP+Pifithrin-α组细胞活力较相应对照DDP组、臭椿酮+DDP组明显升高,而细胞凋亡率、LC3Ⅱ/LC3Ⅰ值和Beclin1、p53蛋白表达水平较DDP组、臭椿酮+DDP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臭椿酮可通过p53通路诱导自噬逆转SGC-7901/DDP细胞对DDP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iR-203和E盒结合锌指蛋白(ZEB2)直接相互作用对胃癌顺铂(DDP)耐药细胞株SGC-7901/DDP增殖和凋亡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GC-7901细胞和SGC-7901/DDP细胞,将miR-203 mimics或siRNA ZEB2转染至SGC-7901/DDP细胞,分别为miR-203组和Si-ZEB2组。另外,沉默SGC-7901/DDP细胞ZEB2基因的表达,采用MTT法和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SGC-7901细胞和SGC-7901/DDP细胞增殖和凋亡活力的改变。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验证miR-203与ZEB2的靶向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cadherin和Snail的表达。结果经MTT法检测,DDP对SGC-7901细胞和SGC-7901/DDP细胞的IC_(50)分别为18.37μmol/L和94.68μmol/L。SGC-7901/DDP的耐药指数为5.15±0.27。SGC-7901/DDP细胞中miR-203表达量低于SGC-7901细胞(P<0.05)。miR-203组细胞miR-203表达量较其他组明显升高(P<0.05)。另外,Si-ZEB2组细胞ZEB2 mRNA表达量降低,而miR-203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相同浓度条件下,DDP对miR-203组SGC-7901/DDP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率明显高于SGC-7901/DDP组和NC组(P<0.05),同时,DDP对Si-ZEB2组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率明显高于SGC-7901/DDP组和Si-NC组(P<0.05)。DDP(25μmol/L)对miR-203组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SGC-7901/DDP组和NC组(P<0.05)。miR-203组细胞Snail蛋白表达量低于SGC-7901/DDP组和NC组,而E-cadherin蛋白表达量高于SGC-7901/DDP组和NC组(P<0.05)。另外,沉默SGC-7901/DDP细胞ZEB2基因表达后,E-cadherin蛋白表达量升高,而Snail蛋白的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 miR-203与ZEB2形成双向负反馈调节通路,通过上调E-cadherin的表达,抑制Snail的表达,阻止EMT进程,从而逆转胃癌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丹参酮Ⅰ对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a(EIF2a)、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a(EIF3a)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GC-7901人胃腺癌细胞株,经丹参酮Ⅰ干预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EIF2a和EIF3a mRNA水平;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丹参酮Ⅰ对SGC-7901细胞株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结果不同质量浓度丹参酮Ⅰ干预后SGC-7901细胞株EIF2a mRNA和EIF3a mRNA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IF2a mRNA与EIF3a mRNA比较,丹参酮Ⅰ1μg/mL>5μg/mL>10μg/mL(P<0.05)。丹参酮Ⅰ1,5,10μg/mL组细胞培养不同时间A值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抑制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不同时间A值比较,丹参酮Ⅰ1μg/mL>5μg/mL>10μg/mL;不同时间抑制率比较,丹参酮Ⅰ1μg/mL<5μg/mL<10μg/mL(P<0.05)。丹参酮Ⅰ不同质量浓度组G1期细胞比例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S期细胞比例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G1期细胞比例丹参酮Ⅰ不同质量浓度组对比,丹参酮Ⅰ1μg/mL<5μg/mL<10μg/mL;S期细胞比例丹参酮Ⅰ不同质量浓度组对比,丹参酮Ⅰ1μg/mL>5μg/mL>10μg/mL(P<0.05),丹参酮Ⅰ1,5,10μg/mL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不同质量浓度组丹参酮Ⅰ细胞凋亡率比较,丹参酮Ⅰ1μg/mL<5μg/mL<10μg/mL(P<0.05)。结论丹参酮Ⅰ可通过下调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 EIF2a和EIF3a基因表达,抑制癌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联合顺铂(DDP)对胃癌耐顺铂细胞株SGC7901/DDP及亲代敏感细胞株SGC-7901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SGC-7901/DDP及SGC-7901细胞,分为对照(A)组、DDP作用(B)组、CIK细胞作用(C)组和CIK细胞联合DDP(D)组.MTT法、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肿瘤细胞增殖、mdr-1基因mRNA表达和P-糖蛋白(P-gp)蛋白表达.结果 与SGC-7901细胞相比,DDP对SGC-7901/DDP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降低(P<0.05),耐药指数为1.73.在SGC-7901/DDP细胞中,C、D组杀伤作用明显高于A组,且与SGC-7901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C组相比,D组对SGC-7901/DDP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明显升高,逆转倍数为1.41.C、D组SGC-7901/DDP细胞中mdr-1基因mRNA、P-gp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CIK细胞与DDP的联合应用使SGC-7901/DDP细胞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其可能与CIK细胞下调mdr-1基因mRNA、P-gp蛋白表达及增加SGC-7901/DDP细胞对DDP的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黄腐醇对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焦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DMSO(对照组)和不同浓度黄腐醇10、20和40μmol/L处理SGC-7901细胞,采用细胞集落实验检测细胞集落形成,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加斯德明E-N端(GSDME-N)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采用ROS清除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5 mmol/L、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抑制剂U0126 10μmol/L或p38抑制剂达马莫德(BIRB)10μmol/L预处理SGC-7901细胞后再加入黄腐醇40μmol/L,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SDME-N蛋白表达,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焦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黄腐醇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SGC-7901细胞集落形成、细胞迁移和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ROS水平和GSDME-N蛋白表达(P<0.05);而用NAC、U0126或BIRB预处理后,GSDME-N蛋白表达降低,细胞焦亡数目减少(P<0.05)。结论 黄腐醇可能通过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斑贞1号、川芎嗪和5-氟尿嘧啶联合逆转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ADR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比较人胃癌细胞SGC-7901/ADR细胞在单纯5-FU和5-FU联合斑贞1号及TMP处理组GST-π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5-FU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GST-π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5-FU联合斑贞1号及TMP处理组GST-π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斑贞1号、TMP和5-FU联合逆转SGC-7901/ADR细胞耐药性可能与GST-π相关,为当前胃癌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培养观察维生素K2联合苯那普利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影响,以探讨两者对胃癌细胞的影响及有无协同作用。方法:通过人胃癌SGC-7901细胞培养,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GC-7901细胞分成5组:药物组(维生素K2组、苯那普利组、联合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不加药,空白对照组不加细胞。加入不同终浓度的药物(维生素K2:5、10、20、40、80μmol/L)或(苯那普利:0.625、1.25、2.5、5、10μg/mL)或(维生素K2+苯那普利)。分别培养24、48和72 h。利用MTT实验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染法及梯状DNA电泳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T-PCR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药物组能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及抑制VEGF表达方面,联合组较单独药物组作用更强。结论:维生素K2与苯那普利联合有协同作用,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VEGF的表达抑制胃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柚皮素对顺铂耐药宫颈癌细胞(HeLa/DDP)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并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HeLa/DDP细胞、HeLa细胞,CCK-8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顺铂对HeLa/DDP、He La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不同质量浓度柚皮素对HeLa/DDP细胞增殖的影响。设置对照组、顺铂组(2 mg/L顺铂)、顺铂+柚皮素组(2 mg/L顺铂+60 mg/L柚皮素)和顺铂+柚皮素+AMPK通路抑制剂组(2mg/L顺铂+60mg/L柚皮素+50μmol/LCompoundC);CCK-8法检测各组HeLa/DDP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HeLa/DDP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HeLa/DDP细胞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p-AMPK、Bcl-2相关X蛋白(Bax)、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Ⅰ、LC3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顺铂对HeLa/DDP细胞、HeLa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在4~8、1~2 mg/L,柚皮素对HeLa/DDP细胞的IC50在30~60mg/L。与对照组相比,顺铂组He La/DDP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及细胞中p-AMPK/AMPK、Bax、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LC3Ⅰ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顺铂组相比,顺铂+柚皮素组HeLa/DDP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及细胞中p-AMPK/AMPK、Bax、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LC3Ⅰ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柚皮素组相比,AMPK通路抑制剂组He La/DDP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及细胞中p-AMPK/AMPK、Bax、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LC3Ⅰ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柚皮素可能通过激活AMPK通路介导的自噬反应,与顺铂联用发挥对HeLa/DDP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凋亡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啤酒花(Humulus LupulusL.)中成分蛇麻酮(Lupulone,LP)体外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的研究。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蛇麻酮对SGC-7901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蛇麻酮对SGC-7901细胞的凋亡率的影响。结果蛇麻酮对SGC-7901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为0.73μg/mL;0、0.2、0.8、3.2μg/mL剂量的蛇麻酮作用SGC-7901细胞48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1%、7.1%、18.0%、49.3%。结论蛇麻酮对SGC-7901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其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人参皂苷Rg3通过调控E2F1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物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MTT测定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3(0、80、160、320μmol·L-1)对细胞增殖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3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测定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3对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测定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3对E2F1、MMP-2、MMP-9、BCL-2、Bax表达的影响。结果 80、160、320μmol·L-1人参皂苷Rg3组细胞存活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80、160、320μmol·L-1人参皂苷Rg3组细胞凋亡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80、160、320μmol·L-1人参皂苷Rg3组细胞迁移数目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80、160、320μmol·L-1人参皂苷Rg3组细胞侵袭数目...  相似文献   

11.
藤茶蛇葡萄素抗人胃癌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藤茶蛇葡萄素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生长曲线法、细胞集落形成法观察蛇葡萄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蛇葡萄素能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SGC-7901细胞的生长,MTT法IC50为11.19μg/mL;细胞生长曲线法提示其对SGC-7901细胞的生长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集落形成法,当药物浓度在9.90μg/mL以上时抑制率为100%,当药物浓度为6.60μg/mL时抑制率为72.3%,当药物浓度为4.40μg/mL时抑制率为36.0%。结论:蛇葡萄素对体外SGC-7901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金刚藤正丁醇提取物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给予不同浓度(25、50、100μg·mL-1)金刚藤正丁醇提取物处理,并以环孢素A处理的SGC-7901细胞作为阳性对照,采用细胞增殖抑制试验(MTT法)检测胃腺癌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划痕实验检测胃腺癌细胞的迁移情况。结果不同浓度(25、50、100μg·mL-1)的金刚藤正丁醇提取物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金刚藤正丁醇提取物可降低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的迁移能力,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随着金刚藤正丁醇提取物浓度的增加及培养时间的延长,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迁移率由78.1%下降至58.4%(P<0.05)。结论金刚藤正丁醇提取物可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的方式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芩苷协同大黄素、薄荷醇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黄芩苷、大黄素、薄荷醇及其联合用药在处理SGC-7901细胞24 h后的生长抑制率。结果不同浓度(20、40、80、160、320μmol/L)的黄芩苷均可显著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在浓度为320μmol/L时抑制率最高。黄芩苷、大黄素、薄荷醇对SGC-7901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179.30、148.38、323.23μmol/L。结论黄芩苷对胃癌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黄芩苷与大黄素联合用药后对胃癌细胞增值抑制率大于黄芩苷和薄荷醇联合用药作用后的抑制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热疗对人胃癌耐药细胞株SGC7901/DDP的影响,为临床上应用热疗及热化疗联合治疗耐药胃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温度热疗、热化疗对SGC7901/DDP细胞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热疗、热化疗对细胞GST-π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温度热疗处理SGC7901/DDP细胞后对顺铂的敏感性均有提高,以43℃时最佳;43℃热疗2h处理前后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11.7±0.6)μg/mL及(7.2±0.7)μg/mL。耐药逆转倍数RF为1.63倍;热疗后尤其是热化疗后SGC7901/DDP细胞GST-π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热疗能提高人胃癌耐药细胞株SGC7901/DDP对顺铂的敏感性,热化疗可能更大限度地抑制SGC7901/DDP细胞增殖;热疗部分逆转其耐药机制可能与下调GST-π蛋白及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房》2017,(7):881-884
目的:研究银杏叶聚戊烯醇(GP)对β淀粉样肽25-35(Aβ_(25-35))诱导d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为其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PC12细胞分化为具有神经活性的dPC12细胞后,将d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DMSO培养基)、Aβ_(25-35)处理组(DMSO培养基)和GP试验组(分别含25、50、100、200、400μg/mL GP的DMSO培养基),培养24 h后,Aβ_(25-35)处理组和GP试验组细胞均加入25μmol/L Aβ_(25-35)诱导细胞损伤(即复制AD细胞模型),24 h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另取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DMSO培养基)、Aβ_(25-35)处理组(DMSO培养基)和GP试验组(分别含25、50、100、200μg/mL GP的DMSO培养基),同法处理后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Aβ_(25-35)处理组比较,50、100、200、400μg/m L GP试验组dPC12细胞的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100、200μg/mL GP试验组细胞培养液中LDH、ROS和MDA水平以及50μg/m L GP试验组细胞培养液中ROS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GP对Aβ_(25-35)致dPC12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一种潜在的AD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究麻醉药丙泊酚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体外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分别使用不同浓度(0,2,4,6μg·ml-1)的丙泊酚干预SGC-7901细胞(其中0μg·ml-1为对照组),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测定丙泊酚对SGC-7901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噻唑蓝(MTT)法检测丙泊酚对SGC-7901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凋亡相关蛋白以及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途径相关蛋白水平。在4μg·ml-1的丙泊酚处理的SGC-7901细胞组施加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途径特异性激活剂氯化锂(Li Cl),检测对SGC-790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丙泊酚组SGC-7901细胞克隆形成数目、光密度(OD)值、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β-连环蛋白(β-catenin)、c-myc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凋亡率、Bcl-2相关X蛋白(Bax)和剪切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Wnt/β-catenin激活剂LiCl可减弱丙泊酚对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的作用,部分逆转丙泊酚对SGC-7901细胞凋亡诱导的作用。结论:丙泊酚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潜在分子机制是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房》2019,(5):614-620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生长和自噬的影响。方法:以SGC-7901、BGC-823细胞为研究对象,磷酸盐缓冲液(PBS)为阴性对照组,作用时间为48 h,采用MTT法检测1、2、4、6、8、10 mmol/L阿司匹林以及5 mmol/L阿司匹林单用和分别与2.5μmol/L氯喹、2.5μmol/L 3-甲基腺嘌呤(3-MA)联用对胃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5mmol/L阿司匹林以及5 mmol/L阿司匹林单用和分别与2.5μmol/L氯喹、2.5μmol/L 3-MA联用对胃癌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采用Hoechst33258染色观察5 mmol/L阿司匹林对胃癌细胞核形态学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5 mmol/L阿司匹林对胃癌细胞迁移的影响;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5 mmol/L阿司匹林对胃癌细胞内自噬体形成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2、5 mmol/L阿司匹林对胃癌细胞内自噬标志物LC3-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阿司匹林能明显抑制SGC-7901、BGC-823细胞的存活率,且呈浓度依赖性,但对SGC-7901、BGC-823细胞的凋亡率没有明显影响,能够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在G_1期。与阿司匹林单用组比较,阿司匹林+氯喹和阿司匹林+3-MA作用后SGC-7901、BGC-823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G_1期细胞分布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阿司匹林作用后SGC-7901、BGC-823细胞均未见明显的DNA裂解片段、凋亡小体以及碎块状的浓密亮蓝色,迁移数量明显减少(P<0.001),自噬体明显增加,LC3-Ⅱ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阿司匹林能够显著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的生长,使其细胞周期停滞在G_1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细胞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硼替佐米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uPA、NF-κB表达的影响及与其侵袭力关系。方法 Brdu ELISA法测细胞增殖活性;Boyden小室培养测细胞的迁移率;Western blot测细胞uPA、NF-κB的蛋白水平;细胞免疫化学测NF-κB细胞表达及细胞定位。结果 (1)与对照组(无血清培养基组)相比,10%FCS组细胞增殖活性与迁移率明显增高(P<0.05);与10%FCS组相比,硼替佐米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及迁移,硼替佐米浓度为(4μg.L-1),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活性与迁移率均明显降低(P<0.05);与PDTC组(10μmol.L-1)相比,两者无明显差别;(2)与10%FCS组相比,硼替佐米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uPA、NF-κB蛋白表达,硼替佐米浓度为(4μg.L-1)时uPA、NF-κB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NF-κB特异性抑制剂PDTC组相比,两组uPA、NF-κB表达均无明显差别;硼替佐米浓度为(4μg.L-1)能明显降低NF-κB核蛋白含量,与PDTC组相比,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4)细胞免疫化学结果示:硼替佐米(4μg.L-1)抑制10%FCS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NF-κB核移位。结论①硼替佐米抑制血清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迁移及uPA、NF-κB蛋白表达,②硼替佐米降低胃癌SGC-7901细胞侵袭力可能与其抑制NF-κB活性,降低UP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张丛  冯华  黄小龙  王旋 《天津医药》2023,(10):1040-1047
目的 探究蔓荆子黄素(Cas)对胃癌(GC)SGC-7901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微小RNA-378(miR-378)/配对相关同源框1(PRRX1)轴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Cas(0、5、10、20、40、80μmol/L)处理SGC-7901细胞48 h。将对数生长期的SGC-7901细胞分为:对照组、Cas低浓度组(10μmol/L)、Cas中浓度组(20μmol/L)、Cas高浓度组(40μmol/L)、Cas高浓度+miR-378小干扰RNA(siRNA)组(40μmol/L Cas+miR-378 siRNA)、Cas高浓度+PRRX1组(40μmol/L Cas+PRRX1过表达质粒)、Cas高浓度+miR-378 siRNA+PRRX1组(40μmol/L Cas+miR-378 siRNA+PRRX1过表达质粒)。MTT法、集落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小室、划痕实验分别测定各组SGC-7901细胞活力、集落形成数量、凋亡率、侵袭及迁移能力;q PCR、蛋白印迹实验分别检测SGC-7901细胞miR-378、PRRX1蛋白表达水平;双萤光素酶实验验证mi...  相似文献   

20.
张荣  姚春和 《河北医药》2022,(4):490-494
目的 研究小白菊内酯对胃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终浓度为10μmol/L、20μmol/L、40μmol/L、60μmol/L的小白菊内酯处理胃癌细胞SGC-7901、SNU-1作为不同浓度小白菊内酯处理组,以0μmol/L小白菊内酯处理的SGC-7901、SNU-1细胞作对照(control)组;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