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脑卒中患者呼吸肌功能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康复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4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9例,根据吸气肌肌力百分比(实际肌力指数/预计肌力指数)将患者分为呼吸肌功能障碍组(<50%)和对照组(≥50%)。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脑卒中类型、脑卒中部位、生活习惯(吸烟饮酒史)、身体质量指数(BMI),以及是否有吞咽障碍、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和简化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患者的运动和平衡能力。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脑卒中患者呼吸肌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结果 139例患者中,呼吸肌功能障碍者81例(占58.27%)。单因素分析显示,脑卒中部位(是否涉及脑干)、是否伴有吞咽障碍、FMA评分和BBS评分是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伴有吞咽障碍、FMA评分和BBS评分是脑卒中患者呼吸肌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伴有吞咽障碍为危险因素,FMA评分和BBS评分高为保护性因素。 结论 脑卒中后部分患者会存在呼吸肌功能障碍,伴有吞咽障碍为呼吸肌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而FMA评分和BBS评分高是其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和比较脐血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SCI)显效和非显效病例资料,分析探讨影响脐血干细胞治疗SCI疗效的主要因素。 方法将22例SCI患者按脐血干细胞治疗疗效分为显效组(10例)和非显效组(12例),回顾性观察和分析2组患者肌力、肌张力、感觉、反射、膀胱直肠功能、移植疗程等指标的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改良Ashworth量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制订的ASIA残损分级等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进行功能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结果显效组的平均病程(13个月)明显短于非显效组(50个月),且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I平面双下肢或四肢肌力显效组0级4例(4/10,40%),小于3级4例(4/10,40%),大于3级2例(2/10,20%);非显效组0级7例(7/12,58%),小于3级5例(5/12,42%)。受损脊髓平面以下深浅感觉显效组缺失3例(3/10,30%),减退7例(7/10,70%),非显效组缺失8例(8/12,67%),减退4例(4/12,33%)。肛门周围感觉显效组存在10例(10/10,100%),非显效组3例(3/12,25%)。尿便失禁显效组8例(8/10,80%),非显效组11例(11/12,92%)。显效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ASIA运动和感觉评分与非显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A残损分级:显效组B级3例,C级5例, D级2例;非显效组A级9例,B级1例,C级2例。 结论影响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CI疗效的主要因素是在SCI早期治疗,特别是临床症状轻的不完全性SCI患者给予干细胞移植加康复综合训练治疗,预后较佳;多个疗程干细胞移植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脊髓损伤(SCI)患者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相关因素。 方法对105例SCI患者进行分析,入选时收集每位患者病史,记录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病因、损伤水平、损伤分级、受伤(发病)时间、手术时间、入院和出院时间等,并记录出院和入院时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SCI积分,对影响患者出院时ADL能力的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出院时,SCI患者ASIA运动评分、ASIA针刺觉评分、ASIA轻触觉评分和MBI评分均有改善,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SCI分级、入院时ASIA运动评分、入院时ASIA针刺觉评分等3个因素与出院时MBI评分密切相关,康复介入时间、康复疗程、入院时ASIA运动评分等3个因素与出入院MBI差值密切相关。 结论通过康复训练,各年龄阶段、不同损伤平面、不同损伤程度的SCI患者的ADL能力都可得到改善。入院时运动能力较好、康复疗程足够长、康复介入时间早的患者改善幅度也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TMS)联合经脊髓受损下端神经根磁刺激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40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分级B~C级S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磁刺激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比较ASIA残损分级、ASIA运动评分、SCI步行指数Ⅱ(WISCIⅡ)和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潜伏期和波幅值。结果:治疗前后2组ASIA残损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ASIA运动评分、WISCIⅡ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MEP检查结果显示,2组潜伏期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缩短(P0.01,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波幅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TMS联合经脊髓受损下端神经根磁刺激与康复训练可进一步促进不完全性SCI患者的脊髓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方法共分析86例脊髓损伤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比较颈髓损伤(48例)及胸腰髓损伤(38例)患者的肺活量(VC)、用力呼气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1秒钟最大呼气量(FEV1.0)预测百分比(分别记作VC%,FVC%,MVV%,FEV1.0%)间的差异;并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研究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损伤部位(颈髓或胸髓损伤)、ASIA感觉/运动评分以及残损分级与脊髓损伤患者VC,FVC,MVV及FEV1.0间的相关性。 结果颈髓和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VC%,FVC%,MVV%及FEV1.0%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以颈髓损伤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的下降幅度较为显著(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VC,FVC,MVV及FEV1.0的主要因素包括损伤部位、运动评分和性别。 结论脊髓损伤患者(特别是颈髓损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通气功能障碍;ASIA运动评分是影响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平面脊髓损伤患者的肺功能和膈肌运动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105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颈、胸、腰段各平面脊髓损伤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气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肺活量(VC)和膈肌运动功能(右侧隔肌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时的运动幅度),并对肺功能与性别、年龄、吸烟史、损伤平面、残损分级、ASIA感觉/运动评分、膈肌运动幅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平面脊髓损伤肺功能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平面脊髓损伤平静呼吸和深呼吸时右侧膈肌运动幅度、ASIA感觉/运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肺功能下降与损伤平面、残损分级、膈肌运动、ASIA感觉/运动评分和性别、吸烟史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特别是颈髓损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肺功能障碍,而损伤平面、残损分级、ASIA感觉/运动评分和膈肌运动是影响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颈段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颈段脊髓损伤(SCI)患者肺功能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颈段SCI患者的肺功能资料,分析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1秒钟最大呼气量(FEV1)、75%肺活量用力呼气流速比(V75)的预测百分比与ASIA感觉评分和运动评分的相关性,然后分别以VC、MVV、FEV1、V75的实测值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颈段SCI患者肺功能指标中VC、MVV、FEV1、V75的预测百分比均明显下降,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相关分析显示,VC、FEV1、V75的预测百分比均与ASIA运动评分呈正相关,与感觉评分无相关性;在分别以VC、MVV、FEV1、V75实测值为自变量的4个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身高均以保护因素出现于其中的3个方程中,体重为保护因素出现于另外1个方程中;与SCI有关的ASIA运动评分、感觉评分和病程等指标中只有运动评分出现于以MVV、FEV1、V75实测值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感觉评分和病程未出现于任何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结论除身高和体重外,ASIA运动评分是影响颈段SCI患者肺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创伤性脊髓损伤(SCI)的自然病程和早期康复的效果。设计:回顾性,多中心研究。环境:16所Rosai医院,1所医学院。参加者:123例SCI病人,其中男104例,女19例,平均年龄:(48.8±17.7)岁。干预:将病人分成早期康复组和延迟康复组。利用国际SCI分类表对差别进行测量。测量:利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的分类标准将运动功能的康复率(MRR)表示为(出院时的ASIA运动分数-入院时的ASIA运动分数)/(100-入院时的ASIA运动分数)。利用MRR分期确定6个亚组(早期或晚期四肢瘫,中央脊损伤,偏瘫)的FIM和ASIA…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髋关节外展肌强化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24例T12~L4神经损伤平面的不完全性S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2例,对照组采用肌力训练、平衡训练、佩戴矫形器等常规康复治疗技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双侧髋关节外展肌的强化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10周后(治疗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10m步行时间、ASIA运动功能评分以及Lovett徒手肌力分级法对2组患者的平衡能力、步行能力、ASIA运动功能以及关键肌肌力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治疗后,2组的BBS评分、FAC评分、10m步行时间和ASIA运动评分均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BBS评分、FAC评分、10m步行时间和ASIA运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屈髋肌、伸膝肌、踝背屈肌、髋外展肌的Lovett徒手肌力均明显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的髋外展肌Lovett徒手肌力为(2.98±1.12)级,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2.07±1.08)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髋关节外展肌强化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T12~L4神经损伤平面不完全性SCI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脊髓损伤(SCI)患者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05例SCI患者进行分析,入选时收集每位患者病史,记录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病因、损伤水平、损伤分级、受伤(发病)时间、手术时间、入院和出院时间等,并记录出院和入院时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SCI积分,对影响患者出院时ADL能力的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出院时,SCI患者ASIA运动评分、ASIA针刺觉评分、ASIA轻触觉评分和MBI评分均有改善,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SCI分级、入院时ASIA运动评分、入院时ASIA针刺觉评分等3个因素与出院时MBI评分密切相关,康复介入时间、康复疗程、入院时ASIA运动评分等3个因素与出入院MBI差值密切相关.结论 通过康复训练,各年龄阶段、不同损伤平面、不同损伤程度的SCI患者的ADL能力都可得到改善.入院时运动能力较好、康复疗程足够长、康复介入时间早的患者改善幅度也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脊髓损伤(SCI)患者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05例SCI患者进行分析,入选时收集每位患者病史,记录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病因、损伤水平、损伤分级、受伤(发病)时间、手术时间、入院和出院时间等,并记录出院和入院时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SCI积分,对影响患者出院时ADL能力的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出院时,SCI患者ASIA运动评分、ASIA针刺觉评分、ASIA轻触觉评分和MBI评分均有改善,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SCI分级、入院时ASIA运动评分、入院时ASIA针刺觉评分等3个因素与出院时MBI评分密切相关,康复介入时间、康复疗程、入院时ASIA运动评分等3个因素与出入院MBI差值密切相关.结论 通过康复训练,各年龄阶段、不同损伤平面、不同损伤程度的SCI患者的ADL能力都可得到改善.入院时运动能力较好、康复疗程足够长、康复介入时间早的患者改善幅度也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点。 方法:对2018年10月—2019年6月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和四川省绵竹市人民医院康复科出院的SCI患者,进行国际脊髓损伤疼痛数据集调查并分析。 结果:共纳入96例SCI患者,54.2%(52/96)患者出现NPP。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ASIA分级、距离受伤的时间、伤害感受性疼痛与患者是否出现NPP有关(P<0.05)。其中,影响因素前3位分别是伤害感受性疼痛、性别和距离损伤的时间。52位NPP患者中,82.7%(43/52)合并有伤害感受性疼痛。NPP患者平均NRS评分为6.4±2.0,61.5%(32/52)患者1周中每天都会出现疼痛,30.8%(16/52)患者疼痛为持续性,55.8%(29/52)患者疼痛最明显的时间不可预测,疼痛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情绪、睡眠等产生中度以上的影响及干扰。59.6%(31/52)患者未接受疼痛相关的任何治疗。 结论:伤害感受性疼痛、性别、损伤时间、年龄、ASIA分级与SCI患者是否发生NPP有关。患者平均疼痛强度为中重度,大部分患者每天都会经历疼痛,疼痛最明显的时间不可预测,约1/3患者疼痛为持续性,NPP产生的干扰及影响为中重度。大部分SCI患者未接受规范的NPP相关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不完全性SC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ASIA量表、Holden步行能力分级(FAC)及徒手肌力检查法(MMT)对2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入选时2组患者BBS评分、下肢ASIA评分、FAC分级及下肢MMT分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BBS评分、下肢ASIA评分均较入选时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BBS评分[(36.2±9.8)分]、下肢ASIA评分[(40.4±4.6)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2组患者FAC分级≥3级人数、下肢MMT分级≥3级人数均较入选时明显增加(P<0.05),并且均以观察组患者增加人数(分别增加25例、26例)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能进一步改善不完全性SCI患者平衡能力、下肢肌力及步行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运动想象疗法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不完全性SC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悬吊运动训练,观察组则辅以运动想象疗法及悬吊运动训练。于入选时、干预8周后,对比2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躯干控制能力及步行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下肢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躯干控制测试量表(TCT)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下肢ASIA评分[(37.55±5.04)分]、BBS评分[(42.03±5.68)分]及TCT评分[(49.43±8.10)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olden步行能力分级(FAC)以3~4级为主,对照组FAC分级以1~3级为主,干预后观察组FAC分级≥3级占比(54.76%)显著高于对照组(30.95%)水平(P<0.05)。 结论 运动想象疗法联合悬吊运动训练能显著改善SCI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躯干控制能力及步行能力,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水疗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5种不同方式的水疗法在脊髓损伤(SCI)患者不同时期应用的治疗效果及相关因素.方法 96例SCI患者采取不同方式水疗法,均以主动运动为主,被动运动为辅,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患者的感觉及痉挛级别无明显变化,但ASIA损伤分级、改良巴氏指数(MBI)有改善及提高,麻、胀、痛等症状均有改善,显效率50%,有效率40.6%,无效率9.4%.结论不同方式水疗法尤以水中运动治疗有助于提高SCI患者的残存肌力、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短时缓解肌肉紧张度,扩大关节活动度,减轻麻、胀、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比较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分级与脊髓运动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对43例脊髓损伤患者分别进行ASIA损伤分级、按肢体运动功能分级和ASIA运动评分,比较分级结果,并对ASIA损伤分级、按肢体运动功能分级和ASIA运动评分间的关系作等级相关分析。结果:ASIA-A级(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按肢体运动功能分级存在差异。ASIA损伤分级与按肢体运动功能分级及ASIA运动评分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578—0.809(P<0.01),而按肢体运动功能分级与ASIA运动评分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970—0.999(P<0.01),相关程度存在差异。结论:ASIA损伤分级不能够完全反映脊髓运动损伤水平。  相似文献   

17.
曾德铭  赵胜男  龚菲  欧阳英  林源 《中国康复》2019,34(12):649-651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SCI)住院患者神经源性膀胱(NB)管理现状及恢复情况,并探索影响患者排尿方式的因素。方法:对我院康复科住院的84例SCI患者给予常规膀胱护理、饮水管理,并在入院第2d采用简易膀胱容量与压力测定法对患者进行测定,根据排尿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观察治疗前后排尿方式及膀胱容量的情况,对留置导尿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入院时,有9例能自解小便,75例存在排尿障碍,NB发生率为89.3%,;合并尿路感染者53例,尿路感染发生率为63.1%;留置导尿管有55例(中位时长35d)、间歇导尿有13例、腹压排尿有2例、间歇导尿+腹压排尿有5例;91.0%的患者不清楚NB的危害;病程介于5~212 d,开始治疗的中位时间为15(12,28)d;平均住院天数为21.1d,平均拔管时间为入院后第10.6d。综合治疗后,SCI患者排尿方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膀胱容量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损伤平面、ASIA残损分级、是否过休克期、尿路感染均是留置导尿管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SCI后NB合并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高,部分患者留置导尿管时间较长,临床应重视SCI患者NB的早期管理,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减少尿路感染,尽早拔除导尿管,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患者在不同时机康复介入时神经及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2004年12月—2009年6月入住康复病房的96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时收集每位患者病史,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和损伤情况(病因、损伤水平、损伤分级、受伤或发病时间、入院时间、出院时间等),并记录出入院MBI评分、ASIA评分。结果:完全性SCI患者康复介入时机≤90d和90d间比较时,MBI评分增加值、ASIA针刺觉评分增加值、ASIA轻触觉评分增加值无明显差异,ASIA运动评分增加值、康复治疗时间有差异;不完全性SCI患者康复介入时机≤90d和90d间比较时,康复治疗时间无明显差异,MBI评分增加值、ASIA轻触觉评分增加值、ASIA运动评分增加值、ASIA针刺觉评分增加值有差异;康复介入时机≤90d时,完全性与不完全性SCI患者间比较,ASIA针刺觉评分增加值、康复治疗时间无明显差异,MBI评分增加值、ASIA轻触觉评分增加值、ASIA运动评分增加值有差异;康复介入时机90d时,完全性与不完全性SCI患者间比较,MBI评分增加值、ASIA轻触觉评分增加值、ASIA针刺觉评分增加值无明显差异,ASIA运动评分增加值、康复治疗时间有差异。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可促进不同程度SCI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尤其是对不完全性SCI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影响颅脑损伤患者吞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颅脑损伤患者106例,对患者入院时的性别、年龄、病程、损伤程度、损伤类型(开放性损伤、闭合性损伤)、治疗方式(急诊手术、保守治疗、择期手术)、本次病程中是否康复干预、瘫痪侧别、并发症(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吞咽功能(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分级)、认知功能(Rancho Los Amigos认知功能分级)、言语功能(波士顿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肢体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期)、日常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白蛋白、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D-二聚体、血钠、纤维蛋白原及尿酸等进行详细记录。以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分级为因变量,首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再进行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筛选颅脑损伤吞咽障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损伤程度、瘫痪侧别、Rancho Los Amigos认知功能分级、波士顿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Barthel指数、肢体运动功能、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白蛋白、纤维蛋白原、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尿酸、D-二聚体、血钠可能与颅脑损伤吞咽障碍有关(P<0.05);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右侧瘫痪...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影响康复医学科住院颅脑损伤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55例,对患者入院时的年龄、性别、瘫痪侧别、病程、损伤类型(开放性损伤、闭合性损伤)、损伤程度(入院时有无意识障碍)、治疗方式(保守治疗、限期手术、急诊手术)、言语功能(波士顿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吞咽功能(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肢体运动功能(上肢、手和下肢Brunnstrom分期)、并发症情况(有无气管切开、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此次发病后有无康复干预、D-二聚体和凝血象检查等进行详细记录。以Rancho Los Amigos认知功能分级为因变量,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再进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颅脑损伤认知障碍的相关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意识障碍、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吞咽能力分级、肢体运动功能(上肢、手和下肢Brunnstrom分期)、气管切开、尿路感染、低蛋白血症、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可能与颅脑损伤认知障碍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上肢Brunnstrom分期、尿路感染与颅脑损伤认知障碍有关。 结论 意识障碍、言语障碍、上肢运动障碍、尿路感染是颅脑损伤认知障碍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