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月艳  姚立新 《河北医学》2003,9(6):526-527
目的:对57例60岁以上的脑梗塞的临床资料分析,了解其临床特点;方法:将57例患者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进行病因、症状和体征对比,了解其治愈率;结果:两组病因无明显差异,老年组平均年龄74岁、非老年组平均年龄52岁。患者高峰年龄男5l~70岁,女45~65岁,眩晕、头痛症状非老年组高于老年组;结论:此病特点多为中年以上,病程长,治愈率低,病死率高。死亡原因多是肾脏衰竭和肺部感染,预防本病主要是控制高血压、降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ARF 55例患者资料,分析其病因、并发症及预后,并与同期非老年人组进行比较。结果老年人ARF病因以肾前性居多,而肾前性因素中以感染最为多见;老年组并发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感染者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治愈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而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人ARF病因、危险因素、并发症及预后与非老年人有所不同,应积极预防,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尽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中图法分类号R743.33老年人脑梗塞常见,病因多为高血压及糖尿病所致。本文报道86例,并就其临床有关特点介绍如下。1对象和方法1.1一般资料老年组86例,男59例,女27例,平均年龄70(60~80)岁。非老年组40例作为对照,男33例,女7例,...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28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2月至2010年11月于我院治疗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83例和非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15例,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出血原因以及预后情况。结果:①老年组造成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胃溃疡、胃癌和急性胃粘膜病变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病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头晕乏力、失血性休克、贫血临床表现老年组中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上腹痛者老年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老年组中死亡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在病因、临床表现、预后方面有着显著特点,掌握其临床特点,及早发现并干预,对于阻止病情进展、降低死亡率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急性胰腺炎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临床特点、诊治措施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75例老年人急性胰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非老年病人78例作比较。结果两组AP的病因情况比较,老年组占首位的为胆源性,其次为高脂血症,非老年组占首位的为酒精性,其次为胆源性,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老年组高达68.0%,非老年组为39.7%(P〈0.0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老年组24.0%,非老年组10.3%(P〈0.05)。两组治愈率、缓解率及病死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急性胰腺炎具有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重、以胆源性疾病为主要病因、并发症多的特点,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以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郭翎飞 《海南医学》2008,19(8):90-91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特点。方法对我院2001~2007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老年组(试验组)260例及非老年组(对照组)2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表现、诱因、并发症、病因、预后。结果上述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以便采取相应的诊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2年收治的292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非老年组472例进行比较。结果病因方面:前4位为消化性溃疡、糜烂出血性胃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老年组胃溃疡、胃癌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老年组胃溃疡占25.68%,胃癌占9.59%,非老年组胃溃疡占8.05%,胃癌占0.85%,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临床特点方面:老年组溃疡病出血无痛者多,伴随疾病及并发症多,病情重,所需输血量多,病例死亡率高。结论老年人消化道出血中与胃相关的疾病所致出血比例较非老年组高,无痛溃疡出血较多,伴发病多,出血量大,并发症多,诊治更为复杂困难。  相似文献   

8.
郭冬 《当代医学》2014,(4):40-41
目的:对老年人急性胰腺炎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对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老年组(≥65岁)患者43例,非老年组(<65岁)患者3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临床特点、多脏器功能评分、病因、复发率及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老年组发病原因主要表现为胆汁性,复发次数比非老年组少,但死亡率和多脏器功能评分高于非老年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并发休克、住院时长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胰腺炎患者的复发率呈下降趋势,不过其并发症出现的概率较高,易产生弥撒性血管内凝血、肺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杨亚宁  ;陈永刚 《吉林医学》2014,(24):5350-5351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诊治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4例,结合胃镜和病理检查分析出血病因,并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观察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以胃、十二指肠溃疡(59.65%)和急性胃黏膜糜烂(18.42%)为主,其中老年人以胃溃疡为主,非老年人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23%,对照组为68.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分别是导致老年人和非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应用泮托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可明显改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4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老年组428例及非老年组636例患者进行临床对比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表现、诱因、病因、预后。结果上述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有其自身特点:消化道症状不典型,恶性病变多,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1.
蔡晓兵 《吉林医学》2011,(32):6775-6776
目的:研究高龄患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选取127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60岁以上老年组患者64例,59岁以下非老年组患者63例,对两组患者胃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患者患有胃溃疡、肿瘤的人数明显多于非老年组,非老年组患者患有十二指肠溃疡的人数明显多于老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诱发因素比较,老年组的药物及精神因素明显高于非老年组,非老年组的饮酒因素明显高于老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肿瘤等,高龄患者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早期发现病变,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老年和非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老年组(47例)和非老年组(65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老年组的病变范围主要为直乙状结肠和左半结肠,非老年组病变范围主要为全结肠和直肠;老年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44.68%,非老年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3.85%;老年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94%,非老年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23%。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病变范围、治愈率、伴发病发病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治愈率和用药的不良反应高于非老年组,应重点预防老年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用药时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张建昌 《中外医疗》2012,31(8):32-32
目的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病因,为临床防治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3月258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其中老年组120例,非老年组138例,比较2组患者的病因差异。结果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病变、肿瘤、食管静脉曲张。老年组的胃溃疡、食管癌、胃癌发病高于非老年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以消化道溃疡为主,肿瘤多见,临床诊治时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4.
钱振美 《中外医疗》2009,28(17):53-53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特点。方法对我院2001~2007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老年组(试验组)260例及非老年组(对照组)2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比较2组之问的临床表现、诱因、并发症、病因、预后。结果上述2组问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类型及病因,为预防和治疗老年人心律失常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在郸城县人民医院行心电图检查的436例体检人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老年组心律失常患者的基础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68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中,电解质紊乱41例次,低氧血症23例次,烟、酒、药物作用22例次,感染9例次。结论掌握老年心律失常的发病特点及常见病因,防治结合是控制老年人心律失常发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老年心律失常20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刚  路明 《河北医学》2003,9(1):28-30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病特点。方法:以老年组208例为实验组,非老年组4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各心律失常基础疾病发生率,再入院率,出院时的治愈率,ECG的左心导联缺气异常。结果:上述各项两组间的差异存在显著意义(P<0.05)甚至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心律失常的主要病因是器质性心脏病,也存在诱因。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老年人急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本文对我院1990年~ 1999年 10年内住院的 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肺炎患者 (简称老年组 )与同期中青年人急性肺炎患者(简称中青年组 )各 134例进行对比 ,以提高对老年人急性肺炎的认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资料均为住院病人 ,在确定老年组后 ,随机抽样确定中青年组作对照 ,一般取老年组后最近住院号。老年组男 70例 ,女 64例 ,男女之比为 1.1:1,平均年龄 67.8岁 ,最大 86岁 ,大多在 60~ 75岁之间 ,有 10 2例 ,占 76.1%。中青年组男 84例 ,女 50例 ,男女之比为 1.7:1,平均年龄 32 .7岁。发病在冬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人和青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不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45例)和青年组(55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的病因和临床特点。结果老年组与青年组的病因分布所占比例不同,老年组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均比青年组的高,但老年组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低于青年组,两组病因分布构成比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以感染和恶性肿瘤为主,青年组以血量不足和肾毒性药物为主,两组病因的构成比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合并症所占的比例均比青年组高。老年组和青年组的疗效比较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组与青年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病因分布不一样,老年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慢性基础疾病的比例较高,治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李抒玮 《河北医学》2004,10(7):595-596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经CT确诊的脑出血 2 5 7例 ,其中 6 0岁以上的老年组 12 7例和 5 9岁以下非老年组 130例 ,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对比性别及出血部位未见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在病因、病情进展、头痛发生率及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并发症上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老年人脑出血具有以下临床特点 :①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病因 ;②疾病进展更迅速 ,较早出现意识障碍 ;③头痛发生率低 ;④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住院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发病和病因、临床特点、合并症、治疗方法,同时分析病死率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过程中将患者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总结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病因特点,与肾功能衰竭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结果ARF患者性别构成稳定,老年患者有增多的趋势;肾前性45例,老年组以肾前性、肾性因素为主,其中胃肠道失液占有很大比重;肾性73例,非老年组以肾性因素为主;药物相关ARF占很大比重,抗生素仍为本组的主要原因,非甾体类抗炎药所占比重增加;肾后性12例,病因为泌尿道的梗阻;住院日、少尿日、肾脏大小、Bun、Crea在两组间没有差别,但老年组中肺部感染、肝损害、多器官功能不全的比显高于对照组,老年组的病死率高于对照组;血液透析治疗组存活率高于其他治疗组。结论引起急性肾衰竭的原因很多,胃肠道失液及药物相关ARF仍为主要原因,老年人ARF有增多的趋势,需引起注意;及早进行血液透析能改善病情,提高存活率;年龄、器官损伤数目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老年人往往患有各种慢性病,极易诱发ARF,对此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