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Ⅲ型胶原合成与动脉僵硬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住院高血压病患者158例进行血清Ⅲ型胶原前多肽(PⅢNP)和生化指标包括血脂、空腹餐后血糖、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测定,并测定以下动脉僵硬度指标:大动脉弹性指数(C1)、小动脉弹性指数(C2)、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cf)。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所选生化指标、血清PⅢNP与动脉僵硬度指标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WVcf与血清PⅢNP呈正相关(r=0.167,P<0.05),血清PⅢNP与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患病年数、血脂、血糖等无相关性(P>0.05)。PWVcf还与年龄、高血压病程、收缩压(SBP)、合并糖尿病、空腹和餐后血糖相关;C1、C2与血清PⅢNP无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SBP明显相关;(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WVcf仍与患者血清PⅢNP水平有关(P<0.05),与年龄、SBP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动脉管壁Ⅲ型胶原的沉积增加可能在大动脉功能异常中发挥作用,且其作用并非由于增龄所致,但其对小动脉顺应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骨保护素及骨代谢指标对老年高血压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 老年慢性病患者240例(年龄>65岁),根据《2018年高血压诊断与治疗指南》标准分为高血压组(120例),非高压组(120例)。同时记录血脂、体重指数(BMI)、骨密度。骨保护素(OPG),Ⅰ型胶原氨基端肽(P1NP)、Ⅰ型胶原羟基端肽β降解产物(CTX)、25羟维生素D[25(OH)D]、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采用t检验对连续变量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指标与收缩压、baPWV的相关性;baPWV与变量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进行检验。结果 两组年龄、吸烟率、收缩压、骨密度脂蛋白、OPG、血清25(OH)D、骨密度异常率、baPWV差异显著(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aPWV与年龄、OPG、25(OH)D相关。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OPG、25(OH)D水平明显升高,大动脉僵硬度也随之增加;OPG、25(OH)D可能与老年高血压的动脉僵硬度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水平与左室舒张功能(LVD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年龄≥65岁的高血压合并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对照组取40例未合并HFPEF的高血压患者,分别测定其血清PICP、PⅢNP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合并HFPEF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PICP、PⅢ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血清PICP、PⅢNP水平与LVDF相关,可作为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肌纤维化程度及LVDF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4.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不同糖耐量水平时的大动脉僵硬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病人糖代谢异常时对大动脉僵硬度是否有叠加作用.方法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病人132例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按WHO标准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糖耐量/空腹血糖受损(IGT/IFG)组,糖尿病(DM)组.同期21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彩色超声仪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收缩期内径(Ds),舒张期内径(Dd),计算弹性内径(△D=Ds-Dd),动脉弹性系数(DC),动脉顺应性系数(CC),僵硬指数(SI),弹性模量(EP).结果 收缩期高血压病人IMT,Ds,Dd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由NGT组向IGT/IFG及DM发展,IMT、SI、EP逐渐增加,而DC,CC逐渐下降.多元逐步回归证明在无血糖紊乱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中,脉压与年龄是大动脉僵硬度增加的主要决定因素,而伴有糖耐量异常,糖尿病时,则餐后2 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也成了危险因素.结论 在收缩期高血压病人伴随糖代谢异常时,动脉弹性进一步下降,动脉僵硬度明显增加,顺应性下降,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当加强对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功能正常冠心病患者及冠心病高危人群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与大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8月至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科77例具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住院患者,根据无创中心动脉脉压(CPP)是否大于40mmHg将病例分为大动脉僵硬度增高组(35例)和对照组(42例)。所有患者测定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钙、磷、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大动脉僵硬度增高组平均年龄大、血尿酸增高;入选患者中44例确诊为冠心病,大动脉僵硬度增高组冠心病患者(23例)血清iPTH较对照组(21例)显著增高(P0.05)。(2)血清iPTH与CPP呈正相关(r=0.262,P=0.02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调整了年龄、BMI、hsCRP和男性4个因素后,血清iPTH(OR=1.065,95%CI:1.005~1.127,P=0.032)是大动脉僵硬度增高(CPP40mmHg)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动脉僵硬度增高的肾功能正常冠心病患者血清PTH增高。血清PTH与大动脉僵硬度呈正相关,并且是大动脉僵硬度增高(CPP40mmHg)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动脉顺应性(arterial compliance,C)降低或动脉僵硬度增加与心血管事件有关。动脉顺应性,理论上分大动脉顺应性和小动脉顺应性,狭义的指大动脉顺应性。检测动脉顺应性的方法有两类,一类是基于压力与容量的瞬时变化关系来测量,属直接指标,但由于在体时无法直接观察到压力容量的瞬时变化,所以,指标多为推导得出,如大动脉弹性指数(C1)、小动脉弹性指数(C2)等;一类是基于动脉顺应性降低后动脉血流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诺新康)对高血压病病人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高血压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积极控制血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清PⅠCP,PⅢNP浓度,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高血压病病人血清PⅠCP和PⅢNP水平与LVMI呈正相关(r=0.4286、0.5224,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PⅠCP和PⅢN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或P<0.01),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PⅠCP,PⅢNP水平是反映高血压病病人心肌胶原合成活跃程度、左心室肥大的敏感指标。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病人血清PⅠCP,PⅢNP水平,对逆转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具有明确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动脉弹性指数与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相关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112例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弹性指数与血压、糖脂代谢及红细胞内Mg2+,Ca2+离子等指标,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呈正相关,它们均与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体质量指数、血清三酰甘油和红细胞内Mg2+呈负相关。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相关因素与动脉弹性指数之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弹性功能与血清脂肪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基线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的差异和大、小动脉弹性功能2年的变化。方法社区筛选高血压病患者103例(33~60岁),并筛选128例健康非高血压者(年龄匹配),随访2年。采用CVProfilorDO-2020型动脉弹性功能测定仪检测两组2年前后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测定基线空腹血FFA、血脂、血糖、胰岛素等。高血压组91例,非高血压组97例得到随访。结果1)高血压病患者(n=91)的C1、C2均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病患者[n=97;C1,11.9±3.9比非高血压组:(14.0±4.2)mL/mmHg×10,P=0.001;C2,4.9±2.2比非高血压病组:(6.1±2.6)mL/mmHg×100,P=0.001]。2)高血压病患者2年的小动脉弹性指数变化值(ΔC2)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病患者[-0.24±0.25比非高血压组:(0.75±0.31)mL/mmHg×100,P=0.014],其大动脉弹性指数变化值(ΔC1)也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8)。3)与非高血压病患者相比,高血压病患者基线空腹血清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均显著增高(P均<0.05),而n-3脂肪酸水平[(96.0±38.9)比非高血压病组:(123.0±36.0)μmol/L,P=0.001]、多不饱和与饱和脂肪酸比值(P/S)(1.60±0.37比非高血压病组:1.90±0.46,P=0.009)显著降低。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患者基线空腹血清亚麻酸(18:3n3)优势比(OR值)和95%可信区间为2.483(1.480~4.166,P=0.001),而DHA(22:6n3)的为0.329(0.195~0.554,P=0.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年龄相关降低过程加速,空腹血清FFA组成异常(如亚麻酸增高,DHA下降),可能是其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糖异常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5例冠心病患者,根据血糖情况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为冠心病合并血糖异常患者,对照组为单纯冠心病患者。根据其病史及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分析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与动脉僵硬度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脂指标、FBG(空腹血糖)、Hb Alc(糖化血红蛋白)、LAD(左心房内径)、E(左心室舒张早期流速峰值)、A(左心室舒张晚期流速峰值)、E/A比值、EDT(E峰减速时间)及CAVI(心踝血管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DP(左心室终末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管病变支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糖异常冠心病患者动脉僵硬度较差,左室舒张功能下降,血管病变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