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微课-CPT(case,problem and team-based learning,CPT)教学在病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36名2015级医学影像学本科生分为两组,实验组(118人)采用微课-CPT教学,对照组(118人)采用传统教学。实验组教学课前利用网络互动平台共享与病理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相关的大纲、微课、多媒体课件、病例及相关的问题。课上采用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方式就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采用问卷调查和考试成绩比较分析两组教学效果的差异。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实验组基础理论得分[(57.86±2.32) vs. (58.23±2.06)]低于对照组;而病例成绩和实验成绩得分[(11.27±1.24) vs. (7.40±0.90);(18.04±0.87) vs. (14.75±0.9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微课-CPT教学在提高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以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所获评价均高于传统教学。结论 微课-CPT教学在病理学课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在组织学与胚胎学中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7级护理本科1班为实验组(n=47),护理本科2班为对照组(n=48);在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程中分别采用“慕课”混合式教学和传统教学。所有数据运用SPSS 19.0处理,采用t 检验比较两组学生本课程期末考核成绩和运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进行测评。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实验成绩[(24.22±5.08) vs. (18.49±4.65)]、卷面成绩[(52.37±6.24) vs. (47.15±5.99)]、总评成绩[(76.61±7.22)vs.(62.83±7.36)]均优于对照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显示,课程结束后实验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适用于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能有效提高学习质量,教学效果令师生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景式教学在全科医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选取在我院全科医学科进行临床实习的本科生40名为研究对象,以教学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全景式教学,包括案例教学、情景设计、情景模拟与拓展等环节,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20人,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分别采用理论考试、实践考试、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估教学效果。利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在临床实习成绩方面,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85.4±3.3) vs. (82.5±2.5)]、技能操作成绩[(31.5±3.5) vs. (27.6±2.2)]均高于对照组;在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方面,理论知识学习[(7.7±0.9) vs. (6.8±0.7)]、基本操作学习[(7.8±0.9) vs. (6.7±0.7)]、学习兴趣[(8.1±0.7) vs. (6.9±0.7)]、自主学习能力[(7.7±0.7) vs. (7.1±0.6)]、师生沟通[(7.6±0.8) vs. (6.8±0.7)]、医患沟通[(7.5±0.6) vs. (7.0±0.8)]、医学人文精神[(7.9±0.7) vs. (6.8±0.7)]、团队协作[(8.2±0.6) vs. (6.5±0.5)]及教学方法总体满意度[(8.4±0.5) vs. (7.4±0.7)]方面,实验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景式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全科医学实习生的理论及技能操作成绩,改善全科医学临床教学的教学效果,提高实习医生对临床教学的满意度和兴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同伴互助学习(peer assisted leaning,PAL)+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在护理本科生《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级4个班级146名护理本科生,整群抽样1~2班为试验组(73人),3~4班为对照组(73人)。试验组采用TBL+PAL+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课程结束后评价两组学生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及案例分析成绩,两组学生自评核心能力得分。采用SPSS 18.0进行t检验。结果 试验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为(82.30±7.77)分、案例分析考核成绩为(46.13±2.91)分,均高于对照组[(74.97±7.05)分、(40.36±4.25)分];试验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分[(8.03±0.91)分]、分析问题能力得分得分[(7.99±0.99)分、团队合作能力得分[(7.67±1.09)分]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7.03±1.33)分]均高于对照组[(6.21±1.17)、(5.64±1.28)、(5.79±1.27)、(5.15±1.16)]。结论 TBL+PAL+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将3种教学形式取长补短、优势整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运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强化学生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迁移及应用能力,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也拓展了《护理心理学》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传统讲授式教学(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在临床医学八年制骨骼运动系统疾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4级和2015级参与《骨骼运动系统疾病》课程“骨关节炎”教学的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分为对照组(60人)和试验组(82人)。对照组采用LBL教学,试验组采用PBL+LBL联合教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教学效果,包括学习积极性、知识理解程度、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及师生关系等7个方面,以及对教学满意度的评价。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试验组学习积极性[(8.00±1.61) vs. (7.28±1.98)]、知识理解程度[(8.02±1.59) vs. (7.33±1.79)]、思考能力[(8.34±1.66) vs. (7.42±1.90)]、团队合作能力[(8.32±1.76) vs. (6.60±2.79)]、实践操作能力[(7.70±1.69) vs. (6.87±2.57)]、自学能力[(8.05±1.65) vs. (7.35±2.48)]及师生关系(7.96±1.75) vs. (7.25±2.10)]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PBL+LBL联合教学组对教学的满意度高于L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医学八年制《骨骼运动系统疾病》课程“骨关节炎”教学中应用PBL+LBL联合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CBL原理的三明治教学结合网络资源库在小儿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临床医学七年制儿科专业本科阶段学生147人,随机分为实验组(84人)和对照组(63人)。实验组采用基于CBL原理的三明治教学+床旁示教+网络资源库应用,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床旁示教。教学效果通过理论和实践考试,以及教学反馈量化问卷来评估。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成绩行t检验。结果:实验组网络测验、病例讨论、综述、笔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37.56±1.32)vs.(35.10±1.25);(27.61±0.94)vs.(24.71±1.51);(27.02±1.11)vs.(26.29±1.30);(88.28±1.97vs.83.60±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学生在学习效率、团队合作、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CBL原理的三明治教学结合网络资源库,在小儿外科临床教学中效果优于传统方法,同时促进理论课及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3DBody软件在骨科PBL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级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员,按照解剖学成绩进行排序并编号分为实验组(20人)和对照组(20人),实验组采用3DBody软件辅助PBL教学,课前设计布置相关问题及3DBody软件的使用方法给学生,课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通过教材、多媒体课件方式进行讲授式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骨科理论考试成绩、见习考试成绩。应用问卷调查评估各组学员对不同教学方法的主观感受。采用SPSS 16.0进行t检验。结果 实验组学员骨科理论考试成绩[(84.6±5.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理论考试成绩[(73.2±6.1)分],并且实验组学员的见习考试成绩[(17.7±2.1)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见习考试成绩[(12.7±1.9)分];实验组学员对骨科教学的满意度评分[(9.2±0.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7.2±1.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Body教学软件辅助PBL教学可以明显提高骨科临床教学的效果,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Microsim 医学模拟培训系统在实习学员临床思维培训中的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以2009级、2010级临床医学五年制96名学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两组,每组48人。A组在呼吸内科临床实习3周后通过Microsim医学模拟培训系统进行病例学习1周,B组在呼吸内科临床实习4周。观察两组学员实习结束后临床思维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数据应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进行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Microsim医学模拟培训系统评估报告得分[(89.37±7.18) vs. (61.95±15.3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员临床思维能力考核中得分,分析问题能力[(89.95±4.02) vs. (75.51±6.34)]、处理问题能力[(78.81±8.09) vs. (59.67±9.33)]、处理流程[(86.74±6.59) vs. (70.39±7.05)]和处理效果[(88.61±8.16) vs. (63.54±11.48)]方面,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沟通交流得分[(82.47±5.23) vs. (84.09±3.7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89.6%(43人)的学员认为Microsim医学模拟培训系统能明显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但只有58.3%(28人)的学员认为能巩固基本理论知识。结论 Microsim医学模拟培训系统可提高学员临床思维能力及临床综合处置能力,可作为临床实习教学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网络技术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web problem based learning,WPBL)在心电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级医学1系为研究对象,以心电图示教分班为基础,随机选择2个小班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WPBL教学。采用教学方法调查问卷、心电图理论考试分数、电脑试图测试、心电图病例分析等评价教学效果。应用SPSS 19.0对组间数据进行t检验及卡方检验。结果 与传统教学相比,实验组学生对自主学习能力、心电图学习兴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助精神、自我展示和表达能力等的自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学生心电图理论成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16±3.87)vs.(52.84±4.56),P>0.05],但心电图实验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32.91±3.56)vs.(27.38±4.63),P<0.05]。结论 WPBL教学提高了医学生心电图学习兴趣,培养了其主动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提倡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网络环境下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web problem-based learning,WPBL)在呼吸系统整合课中的应用。方法 将在齐齐哈尔医学院2014级实验1、2班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48人)和实验组(48人)。对照组实行传统PBL教学。即学生版病例打印纸质资料,每次上课发一幕的纸质材料然后进行讨论。实验组采用WPBL教学,课前网络资源自主学习,课堂播放视频呈现病例情境,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汇报成果展示。通过PBL评价表、调查问卷和期末成绩评定教学效果。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呼吸系统整合课内容,在提升学习的兴趣、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和支持此方法等方面的评价高于对照组。实验组PBL成绩(16.65±2.82)、实验成绩(8.21±0.44)和期末成绩(76.77± 12.31)得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PBL教学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临床思维,可以提高呼吸系统整合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于识别断面结构的数字课堂在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牡丹江医学院2018级影像诊断专业6个班(180人)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个班(90人)实施学习通平台+虚拟数字人的数字化课堂教学,对照组3个班(90人)实施传统教学。课程结束后,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效果评价。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调查问卷显示,试验组学生在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学习效率、学习兴趣、断层思维培养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试成绩显示试验组理论成绩[(56.08±1.65)分 vs. (45.19±1.74)]分、实验成绩[(37.13±3.24)分 vs. (30.16±2.04)分]和总成绩[(93.21±3.18)分 vs. (75.35±1.79)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识别断面结构的数字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其对断层解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4):142-144
目的评价案例教学法在留学生诊断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2018年上海中医药大学40名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留学生20名为对照组,2018年留学生20名为实验组,实验组使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方法,对照组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结果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为(89.5±6.4)分,其优秀率为55.0%;对照组成绩为(80.9±8.1)分,其优秀率为20.0%。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在留学生诊断学课堂教学中有助于提高留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一种有效、合理、实施便捷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案例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在普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普外科(共5个病区)36名接受本院普外科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CBL+PBL组,18名)和对照组(LBL组,18名)。比较2组教学效果和教学满意度之间的差异。 结果 2组在平均年龄、性别、入院考核成绩、学员原单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基础理论考试方面,联合教学组的住培学员平均成绩[(47.1±1.4)分]明显优于LBL组[(42.2±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技能操作考核方面,联合教学组学员平均成绩[(45.5±1.3)分]明显优于LBL组[(40.6±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教学组学员在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操作技能、团队协作能力、文献查阅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等6个方面评价均高于L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CBL结合PBL教学法有利于加深住培医师对普外科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优于LBL教学法,可以有效提升普外科住培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185名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分为2个班,对照班(99人)采用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实验班(86人)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授课。通过期末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评估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班学生期末考试中理论考试成绩、实验技能考核成绩及课程总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班学生(P < 0.01);同时,实验班学生在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语言表达与沟通交流能力提高,有助于培养临床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师生交流方面的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班(P < 0.01)。结论: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可提高超声诊断学教学质量,在培养具备岗位胜任力的高素质卓越医学影像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以改良版的操作技能直接观察法(direct observation of procedural skills,DOPS)作为形成性评价工具,在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级专业型硕士研究生(130人)作为试验组,2018级专业型硕士研究生(127人)作为对照组。入学后进行临床通用技能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技能教学,试验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DOPS作为形成性评价。通过培训考核成绩比较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评估DOPS的教学效果。采用SPSS 23.0进行t检验。结果 试验组培训成绩[(84.35±3.41)分]高于对照组[(77.58±2.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P<0.05)。在DOPS单项考核指标中“技能操作完成能力”“沟通能力”两项得分最低。问卷结果显示,试验组的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的自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改良DOPS评价考核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临床核心能力,提高培训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阶梯式带教配合个体化考核在高职院校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级高职护理专业护生219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07人)与试验组(112人),均在第一学期开设护理实训课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试验组采用阶梯式带教配合个体化考核教学。对比两组护生教学后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成绩、教学前后的综合护理能力,并比较两组护生对教学的肯定度。以SPSS 22.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教学后试验组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各分项成绩及总分[(89.68±3.58) vs. (82.56±3.35);(91.75±3.01) vs. (85.36±2.58)]均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前两组护生的综合护理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教学后的综合护理能力均高于教学前,且试验组护生的综合护理能力各分项成绩及总分[(86.53±2.61) vs. (80.32±2.31)]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后试验组护生对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高自学能力、提高综合素养、提高理论知识运用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的肯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高职院校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阶梯式带教配合个体化考核,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及综合护理能力,并可提高其对教学的肯定度,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以培养“卓越医生”为导向的教评法在皮肤性病学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非同期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进行理论学习和临床见习的实习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科顺序将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入科的32人归为对照组,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入科的31人归为试验组。对照组以讲授式教学法进行临床带教,试验组以培养“卓越医生”为导向的教学和评价法进行临床带教。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实习生在理论知识成绩和操作成绩、临床思维能力(采用临床推理与反思自评量表评定)、核心能力(采用迷你临床演练量表评定)、教学满意度方面的不同。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 对照组1人主动退出研究,试验组1人未完成实习内容,最终对照组31人、试验组30人进入本次研究。实习4周时,试验组理论知识成绩(88.00±4.30)分和操作成绩(91.87±3.99)分均高于对照组(85.71±4.12)分、(88.23±3.8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3.63,P=0.040、<0.05)。实习4周时,试验组信息系统化评分(47.23±3.11)、分析问题评分(34.87±2.30)、寻找真相评分(16.30±1.49)、反思能力评分[3.50(3.00,4.00)]及临床推理与反思自评量表(self-assessment of clinical reflection and reasoning,SACRR)总分(101.87±4.47)均高于对照组(45.16±3.00)、(31.29±2.30)、(14.45±1.52)、3.00(3.00,3.00)、(93.90±4.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Z=2.65、6.17、4.79、3.15、6.96,均P<0.05)。实习4周时,试验组核心能力整体优于对照组(Z=2.12,P=0.030);试验组课堂教学评分(20.17±1.98)、临床实践评分(19.83±2.10)、学习计划评分(18.63±2.24)、教学资源评分(20.07±1.82)及总分(78.70±3.67)均高于对照组(18.45±2.23)、(17.65±2.17)、(17.03±2.15)、(18.58±2.00)、(71.71±4.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4.00、2.85、3.04、6.98,P<0.05)。结论 皮肤性病学临床带教中应用以培养“卓越医生”为导向的教学和评价法可提高实习生临床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核心能力,同时利于教学质量的改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于多元评价的综合教学在普外科实习带教中的实践。方法 选取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实习的83名学生,其中有40名实习生采用传统带教(对照组),有43名实习生采用基于多元评价的综合教学(试验组)。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进行评估,且带教教师对实习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并评价教学满意度及教学反馈结果。采用SPSS 24.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教学结束后,试验组实习生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94.24±2.28)分、(92.33±2.58)分]均高于对照组[(90.56±2.37)分、(88.75±2.41)分]。两组实习生教学后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人文关怀能力评分均高于教学前,教学后试验组各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实习生对教学总满意率[95.35%(41/43)]高于对照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提高实习生教学活动参与度、学习效率方面[97.67%(42/43)、90.70%(39/43)]均高于对照组[75.00%(30/40)、70.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普外科实习带教中应用基于多元评价的综合教学,有助于提高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成绩,并可提升其综合能力及教学满意度,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与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思考-结对-分享(think-pair-share,TPS)联合微课教学在普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实习的48例护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 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实习的48例护生为观察组,采用TPS联合微课教学。对比分析两组护生考核成绩、评判性思维能力、岗位胜任能力以及对教学的满意度。采用SPSS 22.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教学后观察组理论成绩[(93.21±4.34)分 vs. (88.65±3.69)分]、基础护理操作成绩[(94.21±3.85) 分vs. (89.45±5.47)分]以及专科操作成绩[(90.76±4.59)分 vs. (88.96±3.63)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后两组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后两组岗位胜任能力评价各项指标得分及总分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对各个教学评价条目的满意度和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PS联合微课教学应用于普外科,有利于提高护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水平、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岗位胜任能力,且教学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