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索适合当前医学教育环境的住院医师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方法 按照卫生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的要求,以教育目标分类和现代心理元认知理论为指导,建立包括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两方面的住院医师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结果 极大地提高了住院医师的专业知识、临床技能等专业素质,以及医疗行为规范和思想品德修养、法律法规知识的应用能力、临床思维及沟通能力、计算机信息应用能力等非专业素质;近年来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通过率一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结论 住院医师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对提高住院医师临床技能、非专业素质及未来临床工作适应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规范培训制度 构建儿科医师培训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儿科住院医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我院创新住院医师培训机制,试行“3+X”培训模式,住院医师前3年不分专业,在医院内进行二级学科通科轮转,后2年进行亚专科轮转。同时,将本院住院医师与所接收的社会化培训医师培训方案并轨,恢复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量化考核指标,着重对住院医师临床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还对建立儿科专科医师培训、准入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儿科住院医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我院创新住院医师培训机制,试行“3+X”培训模式,住院医师前3年不分专业,在医院内进行二级学科通科轮转,后2年进行亚专科轮转。同时,将本院住院医师与所接收的社会化培训医师培训方案并轨,恢复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量化考核指标,着重对住院医师临床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还对建立儿科专科医师培训、准入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关键。医学学科亚专业化在提升疾病诊治水平和学科发展的同时,也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结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分析引入责任导师制在培训中的作用,探讨学科亚专业划分后培训模式的优化,为高度亚专业化形势下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西北医学教育》2022,(1):119-122
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受限于血液内科的专业特性,目前血液内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仍存在管理体系不健全、师资力量薄弱、带教方法死板、教学内容单调、考核指标片面等问题,严重影响血液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只有通过优化管理组织结构、加强过程管理及控制、扩大师资队伍、提高教师带教技能、增强教师考核评价、应用新型教学方法培养学员临床、科研、人文综合素质并建立完善科学的出科考核评价体系,才能提高血液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6.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临床医师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要途径.军队医院因军事特色决定了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特殊性.当前住院医师培训模式过于单一,忽略了临床基本技能的培训和医疗指标的攀升均影响住院医师培训质量.加强军队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于提高军队医师队伍专业素质、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和满足军队官兵、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要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目前军队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进行思考和分析,探讨加强军队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我院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住院医师是医院人才梯队中最基础的部分,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关系到医院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关系到医院的前途和命运;因此,作为造就高素质医师队伍的基础工作——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任重而道远。1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临床医学人才、提高临床医疗工作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1991年卫生部开始试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1993年2月卫生部正式下文要求从1993年毕业的住院医师开始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颁布《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1995年制订《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培训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至第三年)为二级学科基础培训;目的是使住院医师掌握二级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方式以二级学科的各专业轮转为主。经考核合格方可进入第二阶段(第四至第五年)培训。完成五年培训后,每年一月由国家卫生部组织统一考试,考试合格者颁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合格证书》作为晋升主治医师的必须条件。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还未建立国家认可的住院医师培训机构及基地,但大部分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及综合性医院都开展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我院从1999年才正式实施住院...  相似文献   

8.
自我国全面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以来,各地区的规范化培训基地在住院医师临床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功。麻醉专业住院医师通过培训熟练掌握了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但是科研创新能力整体水平仍然较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科研创新能力的麻醉科住院医师直接关系到我国麻醉学科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麻醉科住院医师的科研创新能力,成为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又一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病理诊断在临床诊断、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评价医疗质量的金标准.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病理学科发展相对落后,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不断提高我国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水平,培养出有潜力的高素质病理医师.文章结合我市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教育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提高临床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水平的方法,为提升病理住院医师的培训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丹溪学派”的研究传承与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新途径,提升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为中医药人才的现代化培养提供可供借鉴的新方法。[方法] 在分析现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开展以“丹溪学派”情景模拟教学门诊、“丹溪学派”教学查房、“丹溪学派”理论教学与线上课程、“丹溪学派”学术沙龙活动为主要内容,基于“丹溪学派”师承培养的中医住院医师规培模式改革与实践探索。在研究过程中采用360度迷你临床演练(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评价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等多种方式,对接受“丹溪学派”师承培养的学员和未接受“丹溪学派”师承培养的学员进行考核和评价,根据考试和评价结果,总结基于“丹溪学派”学术传承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优势,进行基于“丹溪学派”学术传承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分析。[结果] 形成了基于“丹溪学派”传承培养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该模式明显优于普通规范化培训模式,不仅能够显著提升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才培养效果,培育“丹溪学派”特色明显的高质量师资团队,同时也推动了“丹溪学派”的研究、传承与发展。[结论] 将地方医学流派教学融入到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去,不仅可以开辟出地方医学流派传承的新模式,对中医各地方流派学术传承与发展起到借鉴作用,也能为中医药人才的现代化培养提供参考信息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