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高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5例发病≤12h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年龄≥70岁34例为高龄组,〈70岁为低龄组,均符合溶栓条件,入院后给UK或rSK静脉溶栓,120min内观察再通指标;记录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出血并发症。结果:高龄组与低龄组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率、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脏事件中高龄组发生率高龄组发  相似文献   

2.
詹华芝  陈步星 《铁道医学》2000,28(4):241-242
目的 评价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溶栓的疗效。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分成≤3h,〉3 ̄6h,〉6 ̄12h3组,于发病30min至12h,在90min内给予rt-PA,总量50mg,比较3组之间血管再通率及4周病死率。结果 总的血管再通率为82%,开始溶栓距发病时间≤3h,〉3 ̄6h,〉6 ̄12h血管再通率分别为92.5%、81.  相似文献   

3.
将70例大于65岁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随机分成两组进行水激酶疗效的对比研究。尿激酶溶栓组再通率47.1%,对照组再通率13.2%,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虽然溶栓组住院病死率(23.5%)略低于对照组(24.5%),但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结果提示大于65岁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溶栓治疗虽可使冠脉再通,但对降低住院病死率的作用很小,这可能与溶栓组病例数较少有关。无期疗效有  相似文献   

4.
骆雪萍  王刚 《广西医学》1999,21(3):395-398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塞急诊溶栓效果。方法:使用rt-PA、SK急诊静脉溶栓41例。结果:再通率70.7%(29/41),〉70岁组及≥70岁组再通率无显著差异。未通组与再通组出血、低血压发生无差异,而Killip≥Ⅲ级以上、严重心律失常、一周内病死率及梗后心绞痛,未通组明显高于再通组。11例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结论:溶栓治疗能保护心功能,改善预后。对70岁以上AMI仍应积极溶栓治疗。应用地塞米松可  相似文献   

5.
应用尿激酶治疗72例急性心肌梗塞,并观察溶栓时间与冠脉再通的关系。结果:病程〈4h溶栓治疗组,胸痛均在1h内缓解或消失;ST段在1h内下降〉50%者26例;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功酶峰值均提前至12h内出现。血管再通率为71.87%,与病程4 ̄6h和〉6h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01)。提示早期溶栓可在最短时间内建立再灌注,改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静脉内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符合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条件者86例进行分组研究。共分3组:老年组随机分为溶栓治疗组及未溶栓对照组;<60岁组均溶栓作为溶栓对照组。基础治疗均相民溶栓治疗患者加用尿激酶静脉滴入。监测溶栓前、后患者的胸痛程度、心电图、血清CK-MB值。统计患者的血管再通车、出血率、5wk病死率。结果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后,再通率、出血发生率及5wk病死率,老年组与<60岁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溶栓组与未溶栓组比较,未溶栓组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稍高,溶栓组出血发生率稍高,但均无明显差异(P>0.05);心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溶栓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可降低病死率,且出血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链激酶加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冠状动脉造影评价链激酶加速静脉溶栓(n=25,链激酶150万U/30min)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并与常规方法(n=25,链激酶150万/60min)作对照,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4%和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副作用和住院期间死亡率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果显示,链激酶加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增加血管再通率而不增加副作用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相似文献   

8.
本文观察528例老年人硬膜外麻醉手术中BP变化,结果BP下降率在各年龄组中,80岁 ̄组比60岁 ̄组及70岁 ̄低(P分别〈0.01,0.05);在不同穿刺部位中,T8 ̄T12组比其他组均高(P〈0.01),麻醉60min时S组比T4 ̄T7组及T8 ̄T12组低(P分别〈0.05,0.01);在不同时间里,T8 ̄T12组麻醉60min比30min高(P〈0.01)。其余差别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链激酶(SK)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对138例链激酶(SK)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按年龄分组,对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率、心脏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及出血并发症作临床分析。结果:>65岁组的患者其血管再通率、心脏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及出血并发症与≤65岁的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70.5%vs.77.7%P>0.05;40.9%vs.40.4%P>0.05;15.9%vs.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重组链激酶(r-sk)与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效果与其副作用。方法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6h内者26例给予静脉rt-PA,另27给予静脉内r-sk溶栓,结果rt-PA组,r-sk组临床血再通率分别为84.6%与77.3%(P〉0.05),前者局部出并发症为11.5%呼吸道出血为7.7%,后者分别为3.7%与0,(P〉0.05);结论:r-sk溶栓血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重组链激酶(r-sk)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效果与其副作用;方法: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6h内者26例给予静脉rt-PA,另27例给予静脉内r-sk溶栓;结果:rt-PA组、r-sk组临床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4.6%与77.3%(P>0.05),前者局部出血并发症为11.5%,呼吸道出血为7.7%,后者分别为3.7%与0(P>0.05);结论:静脉r-sk溶栓血管再通率及出血并发症与rt-PA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德国链激酶(SK)与国产重组链激酶(r-SK)在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CCU病房1996年3月 ̄1997年12月静脉溶栓治疗AMI49例,分为SK组25例和r-SK组24例。2组分别用SK及r-SK150万单位60min静脉滴入,伴随用药2组相同。结果:血管再通率SK组68%,r-SK组66.67%(P〉0.05)。溶栓距发病≤6h;前壁梗塞  相似文献   

13.
将70例大于65岁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尿激酶疗效的对比研究。尿激酶溶栓组再通率471%,对照组再通率132%,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虽然溶栓组住院病死率(235%)略低于对照组(245%),但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结果提示大于65岁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溶栓治疗虽可使冠脉再通,但对降低住院病死率的作用很小,这可能与溶栓组病例数较少有关。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尿激酶( U K) 剂量、病人年龄、开始溶栓时间及辅佐硫酸镁( M S) 对溶栓疗效的影响,322例急性心肌梗塞( A M I) 中的151 例随机分为 U M 组( U K+ M S,76 例) 和 U K 组(75 例) ;未用 M S 的246 例又按剂量分成100 万u( Ⅰ) 、150 万u( Ⅱ) 、200 万u( Ⅲ) 组,按年龄分成60 岁( Ⅳ) 、61 ~70 岁( Ⅴ) 、> 70 岁( Ⅵ)组,按发病时间分成2 h( A) 、2 .1 ~4 h( B) 、4 .1 ~6 h( C) 、6 .1 ~12 h( D) 组。结果为 U M 组病死率及治疗后主要并发症均低于 U K 组;Ⅰ组的疗效与Ⅱ、Ⅲ组相近,而出血少而轻;虽Ⅵ组的病死率高于Ⅳ组( P< 0 .05) 、 D 组的再通率低于 A 组( P< 0 .01) ,但Ⅵ组及 D 组疗效也较满意。提示 U K100 万u 30 min 内静滴是安全有效的;高龄( > 70 岁) 患者及发病6 .1 ~12 h 溶栓仍有较大价值; M S 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溶栓辅助剂。  相似文献   

15.
应用冠状动脉造影评价链激酶加速静脉溶栓(n=25,链激酶150万U/30min)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并与常规方法(n=25,链激酶150万/60min)作对照,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4%和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副作用和住院期间死亡率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果显示,链激酶加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增加血管再通率而不增加副作用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应用国产重组链激酶(r- SK)150 万U 加入5 % GS100 ml 1h 内静脉滴注治疗28 例急性心肌梗塞,治疗后90 min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梗塞相关血管再通率为75 % ,起病后3h 内溶栓再通率为87 .5 % ,3 ~6h 再通率为80 % ,6 ~12h 再通率为60 % 。梗塞相关血管前降支再通率为81 .3 % ,回旋支再通率为75 % ,右冠脉再通率为62 .5 % 。未通的立即补救PTCA 及冠脉内支架术开通梗塞相关性血管,全部病例5 周观察无一例死亡。  相似文献   

17.
对2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静脉滴尿激酶行溶栓治疗,冠脉再通率60.7%,再通者中胸痛至开始溶栓在3h内者占64.8%,3~6h者占29.4%,7~12h者占5.8%,溶栓愈早疗效愈好,以100万~150万u.30min内1次静滴为好,未见严重出血,再通后再梗塞者再用尿激酶,疗效与初用相同。  相似文献   

18.
尿激酶深栓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急性脑梗塞应用国产尿激酶(UK)溶栓治疗的疗效,对189例发病12h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组UK剂量为100 ̄150×10^4IU,个别病全炙175 ̄200×10^4IU,基本痊愈率为60.4%(61/101),总显效率为88.1%(89/101),病死率为3.0%(3/101);常规治疗组基本痊愈率为6.8%(6/88),总显效率为37.5%(33/88),病死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早期使用溶栓药物治疗,迅速溶解阻塞性冠脉血栓,能缩小梗塞范围,保护心功能,降低近期死亡率。我院从1991年3月至1997年3月应用国产尿激酶(南京大学制药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病人62例,症状开始至溶栓治疗时间为4.41±2.61h(48例≤6h,14例>6h),根据冠脉间接再通指标判断,溶栓治疗再通率为54.8%(34/62)。副作用小,未见脑出血或严重内脏出血。其中,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梗塞6h内)大剂量(尿激酶≥100万u)静脉给药冠脉再通率(34/48即70.8%)比>6h者、中小剂量高。临床观察证明尿激酶是廉价、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20.
谢杰雄  朱锦贤  雷章华 《广西医学》2000,22(6):1220-1222
目的:评价外照射加腔内后装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外照射加腔内治疗73例T1~2期鼻咽癌(腔内组),选择同期单纯外照射的70例T1~2期鼻咽癌作对照(外照组)。腔内组外照射60~70Gy后行腔内放疗,剂量为8~18Gy。外照射单纯外照射剂量68~82Gy。结果:腔内组和外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6.3%、71.3%和98.6%、82.9%、64.0%,经Long-rank法检验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8.6%、91.6%和88.4%、82.5%,其中3年局控率两者差异呈显著性(P〈0.05),5年局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发症:张口困难:腔内组为4例(占5.5%),外照组11例(占15.7%),两者差异呈显著性(P〈0.05);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