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脑脊液鼻漏的漏口诊断与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36例确诊为脑脊液鼻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6例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及鼻内镜检查寻找漏口。34例行单纯鼻内镜修补术,2例行鼻内镜加额部联合进路修补术。结果:随访6月至6年,中位随访时间2.5年,34例1次治愈,一次成功率94.4%;2例复发,二次修补成功。结论:螺旋CT薄层扫描结合内镜检查可使脑脊液鼻漏漏口定位更准确;内镜下手术修补脑脊液鼻漏准确、微创、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2.
赵春晨  邵渊  段文彬  刘欢兴 《海南医学》2016,(11):1872-187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要点、定位诊断方法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诊治的21例脑脊液鼻漏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15~66岁,中位年龄38.7岁,属于医源性脑脊液鼻漏5例,原发性9例,外伤性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实验室生化检查而确诊,并行鼻窦CT和MRI检查,其中4例患者漏口位于前筛额隐窝区域,10例位于后筛筛顶,3例位于嗅裂筛板区,4例位于蝶窦外侧隐窝区。均在全麻下经鼻内镜入路漏口修补术,采用捣碎颞肌+颞肌筋膜修补位于前筛直径<2 mm的漏口,采用自体脂肪+捣碎颞肌修补位于嗅裂区筛板区域漏口,采用捣碎颞肌+鼻中隔筛骨垂直板+颞肌筋膜修补位于后筛区直径>4 mm的漏口,采用鼻中隔软骨膜+钩突表面黏膜修补位于蝶窦外侧隐窝漏口。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治愈,出院后长期低盐饮食,定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鼻腔漏口区上皮化生长良好,无复发,无眶内、颅内及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行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是外科手术治疗脑脊液鼻漏的首选方式。术前脑脊液生化检查和鼻窦薄层CT和MRI是必备的术前检查,根据颅底缺损的位置、大小决定修复材料的使用是较为可行的方法,鼻内镜下手术操作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楚、成功率高及并发症较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应用自体组织修补脑脊液鼻漏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经鼻内镜手术修补脑脊液鼻漏36例,常规行CT检查,并在鼻内镜直视下寻找脑脊液鼻漏漏口,处理漏口周围黏膜,造成新鲜创面,采用肌肉、筋膜和脂肪等组织填塞修补漏口,必要时以耳脑胶粘合固定,并以纱条或膨胀海绵填塞支撑7~l0d。结果 36例脑脊液鼻漏33例1次修补成功,失败的3例经第2次手术后治愈,随访1~8年无复发,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经鼻内镜修补脑脊液鼻漏具有微创、安全、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经鼻神经内镜下修补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应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治疗外伤性脑脊液鼻漏22例的临床资料,并就诊断、漏口定位、材料选择、修补方式及疗效等进行讨论。结果21例一次性手术修补成功,随访8~24个月无复发;1例并发脑积水、颅内感染,自动出院,定为失败病例。结论经鼻神经内镜修补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手术创伤小,治愈率高,可作为前颅底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手术修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37例脑脊液鼻漏患者的诊治方法及疗效,探讨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成功修补的关键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脑脊液鼻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疗效。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初步判定漏口位置,术中根据漏口位置选用相应的手术方式;术后给予抗炎、止血及降颅压等对症治疗。结果 35例患者术后均一次修补成功。1例患者出院后3周再次出现少量脑脊液鼻漏,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出院后2个月出现脑脊液鼻漏,再次鼻内镜手术治愈。结论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是一种微创、安全和有效的手术方式,是脑脊液鼻漏的首选治疗术式;术前鼻内镜及影像学等相关检查可帮助明确漏口位置,根据漏口位置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是脑脊液鼻漏成功修补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胡韫科 《西部医学》2012,24(7):1325-1326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自体材料对脑脊液鼻漏的治疗经验,探讨修补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例脑脊液鼻漏病人治疗过程,对脑脊液鼻漏的修补方法进行探讨。结果12例脑脊液鼻漏病人中,医源性2例,外伤性8例,自发陛脑脊液鼻漏2例。经CT或MRI及鼻内镜-F4-~漏出部位,发现位于额窦4例,位于筛顶2例,位于蝶窦6例。以鼻中隔粘膜鼻黏膜修复7例,以钩突修复5例。均一次修复成功。结论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采用自体材料修补方法简单,损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脊液鼻漏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潍坊市人民医院与聊城市人民医院2005—2010年收治的28例脑脊液鼻漏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7d~2年;外伤性脑脊液鼻漏20例,自发性6例,医源性2例。结合生化检查、CT/MRI及鼻内窥镜检查明确诊断,修复材料为鼻中隔黏膜(18例)、颞肌筋膜(8例)、额部带蒂骨膜瓣(2例)。结果28例均在鼻内镜下修补成功,其中1次修补成功26例,2例经再次修补成功,2例术后嗅觉明显减退,1例治疗后好转,1例无效;所有患者无鼻塞及鼻腔干燥等并发症,随访6~3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脑脊液鼻漏的准确诊断及修补方式和修补材料的正确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蝶窦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发病机制,临床及影象学的诊断与鉴别。方法:对8例蝶窦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鼻窦CT,生化检查结果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例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患者明确诊断及部位,均在鼻内镜直视下经蝶窦成功修补。结论:蝶窦自发性脑脊液鼻漏多认为与颅底缺损有关,颅压波动,久之硬脑膜变薄,最后破裂形成漏孔。结合CT,物理诊断,化验检查及内窥镜检查均可明确诊断,内镜下可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难治性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对18例难治性外伤性脑脊液鼻漏采用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手术方法修补治疗。用头颅X片、CT、冠状位薄层CT、MRI进行术前漏口定位。结果本组18例术后17例痊愈,仅1例复发,二次修补后痊愈,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难治性外伤性脑脊液鼻漏需行手术治疗。术前漏口位置的判定是手术成功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是由于脑膜破裂,脑脊液自颅骨生理或病理的缝隙进入鼻窦或鼻腔,由前鼻孔或鼻咽部溢出的疾病,前颅底骨折常见。大部分急性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自行愈俣.但仍有少部分患者演变为迁延性鼻漏.时停时漏,其最主要的危害是颅内感染和脑组织的疝出。笔者所在科自2005—01—2007—01采用前颅底修补术治疗脑脊液鼻漏15例。现将有关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治疗节育器异位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宫内节育器异位的临床诊治应用。方法:对36例腹腔镜治疗宫内节育器异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36例IUD异位者均经腹腔镜取器成功。结论:及时诊断并通过腹腔镜取器直观、安全、微创、有效。  相似文献   

12.
邓述恺  郑瑛  唐瑞 《河北医学》2005,11(10):917-919
目的:提高严重肺挫伤的诊治认识。方法:对36例严重肺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严重肺挫伤患者中,临床治愈28例,死亡8例。结论:严重胸外伤患者如出现进行性咯血、呼吸困难、发绀及肺部斑点状或片状高密度阴影要考虑到严重肺挫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可能,应早期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纠正低氧血症、大剂量激素和抗生素及并发症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提高小儿硬膜下积液外科治疗疗效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90年1月~2004年1月收治小儿硬膜下积液42例,手术36例,其中16例行反复硬膜下穿刺,12例行持续硬膜下引流,4例行积液囊腔-腹腔分流手术,4例行开颅清除积液切除囊壁。结果: 16例反复硬脑膜下穿刺者10例痊愈,4例好转,2例无效;12例持续硬脑膜下引流者7例痊愈,3例好转,2例无效;4例积液囊腔-腹腔分流术者均痊愈;4例开颅清除积液切除囊壁者均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 小儿硬脑膜下积液的外科治疗应依据不同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总结1998年1月至2000年6月住院治疗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经功能性鼻中隔偏曲矫正 双中甲骨及外侧黏膜面切除手术,显效12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功能性鼻中隔偏曲矫正 双中甲骨及其外侧黏膜面切除术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头位难产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美华  温清霞  许爱文 《河北医学》2011,17(12):1651-1653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发生头位难产的5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位难产主要的诱因为胎头位置异常26例,宫缩乏力14例,软产道异常10例.孕产妇经徒手旋转复位后自然分娩7例,剖宫产分娩36例,产钳助产5例,胎头抽吸分娩2例.结论:头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12月份收治的8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按不同孕周进行分组。结果:孕28~32周20例中有3例新生儿窒息,32~34周27例有2例新生儿窒息,34~36周33例有1例新生儿窒息。80例患者中无1例孕妇发生产褥期感染。结论:对孕龄小于32孕周,且无明显胎儿宫内窘迫及宫腔感染者应尽量延长孕龄至32周以上,大于32孕周的尽量促胎肺成熟治疗2天以增加新生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附3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4年收治的36例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病人的临床表现以腹痛及消化道出血为主,发生部位以小肠及胃最为常见,术后均经病理学诊断为恶性。术后复发14例,死亡4例。结论:肿瘤的大小、位置、核分裂像及免疫组化指标是判断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重要指标。加强对胃肠道恶性间质瘤临床及病理特征的认识,正确的诊断及合理的手术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结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结肠损伤的特点及诊治方法,提高早期确诊率和治疗成功率。方法:对我院1996年~2006年期间结肠外伤42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肠损伤中刀刺伤占20例(48%),腹部钝挫伤占16例(38%),火气伤4例(10%),医源性损伤占2例(5%);合并腹腔内其他脏器损伤36例。术前诊断腹部空腔脏器损伤12例。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一期修补或切除吻合36例,一期修补同时行损伤之结肠外置、二期还纳6例。术后死亡1例。结论:结肠损伤以开放性损伤多见,常伴有其他脏器损伤。治疗上强调早期手术,探查全面,防止遗漏,一期修补或切除吻合对绝大多数结肠损伤是安全可靠的,结肠外置手术可部分取代结肠造瘘手术。  相似文献   

19.
周洁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0):1324-1326
目的:对病毒性脑炎其发病特点与诊断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塔城市医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71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对照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应用更昔洛韦10 mg/kg,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15 mg/kg,静脉滴注,1次/d.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肠闭锁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总结40例新生儿肠闭锁的临床资料.十二指肠闭锁6例,空肠闲锁12例,回肠闭锁20例,结肠闭锁2例.隔膜型10例,盲端型26例,多节段型4例.术前均获确诊.拒治4例,手术治疗36例.结果手术36例治愈存活26例,术后存活率72%.20例术后随访1年~21年,疗效满意.术后死亡10例.结论手术是治疗本病的唯一手段,手术方式应根据闲锁部位及类型来选择.本病的疗效及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