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新式剖宫产术与改良新式剖宫术腹腔粘连情况。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妇10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产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行新式剖宫产手术,而实验组产妇行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比较两组产妇腹腔粘连情况,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结果:(1)实验组无粘连35例,轻度粘连13例,重度粘连3例,粘连率31.4%;实验组无粘连25例,轻度粘连20例,重度粘连6例,粘连率51.0%。实验组粘连率低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实验组手术时间为(26.4±5.4)min,术中出血量为(151.8±87.2)ml;对照组手术时间为(41.2±7.6)min,术中出血量(149.3±88.1)min。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少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术手术时间短,腹腔粘连率低,效果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改良胆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4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改良胆肠Roux-en-Y吻合术,对照组患者行传统Roux-en-Y胆肠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胆红素水平变化、有无术后返流性胆管炎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53.7±12.4min)、肠功能恢复时间(3.1±0.8d)、住院时间(12.1±1.6d),相比对照组(74.5±14.9min、4.6±1.2d、15.2±1.9d)均明显缩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后总胆红素水平与术前比较延续逐渐降低,比较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总胆红素水平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无反流性胆管炎的发生,而对照组患者术后有3例发生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1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胆肠Roux-en-Y吻合术手术简单,减黄效果良好,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双重悬吊整形缝合术和外剥内扎硬注术(M-M术)治疗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13年6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符合入选标准的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的患者583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290例,对照组293例,实验组给予双重悬吊整形缝合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外剥内扎硬注术(M-M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①583例患者全部治愈,实验组切口数[(5.0±0.3)个]、齿线复位率[100.0%(290/290)]、肛管复位率[100.0%(290/290)]高于对照组[(7.0±0.4)个、27.6%(81/293)、0.0%(0/293)],但实验组手术时间[(87.00±0.54)min]、出血量[(47.00±0.52)mL]均多于对照组[(64.00±0.13)min、(32.00±0.4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疼痛各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疼痛情况比对照组轻。③实验组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实验组获访264例,对照组获访272例,随访时间2个月~6年。结论双重悬吊整形缝合术更适宜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  相似文献   

4.
《中华医学杂志》2022,(1):36-42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与传统手工方法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偏心距和旋转中心的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5至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别采用机器人辅助和手工方法行THA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机器人辅助THA(rTHA)患者27例(28髋), 手工THA(mTHA)患者29例(31髋)。rTHA组男16例, 女11例, 年龄(59±13)岁;mTHA组男18例, 女11例, 年龄(63±14)岁。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诊断、功能评分等数据。rTHA组采用Mako机器人通过术前设计、术中定位和实时导航辅助完成THA, mTHA组通过模板进行术前设计, 常规完成THA。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功能评分;分别测量两组术前和术后股骨偏心距、髋臼偏心距和总偏心距的长度;测量髋关节旋转中心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移动情况;分析术中反馈总偏心距变化与术后测量偏心距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rTHA组手术时间长于mTHA组[(80±10)min比(58±18)min, P<0.001]。术后6个月随访rTHA组Harris评分为(94.9±2.8)分, 略高于mTHA组的(93...  相似文献   

5.
《右江医学》2017,(5):580-583
目的研究改良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肝外胆道系统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肝外胆道系统结石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四孔法创建腹腔镜手术路径,实验组给予改良后的五孔法创建腹腔镜手术路径,患者均先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在剑突下11 mm放入胆道镜进行取石。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胆管缝合时间和肝功能等指标。结果实验组腹腔流量、术中出血量、体重减轻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一周后肝功能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为(4.17±1.32)分,对照组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为(3.98±1.04)分,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7,P>0.05);实验组发生胆汁漏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3%(1/38),对照组发生胆汁漏2例,切口感染6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05%(8/38),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7,P=0.033),实验组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改良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对肝外胆道系统结石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和缝合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6,(2):125-128
[背景]比较改良TESSYS技术与椎间盘内加压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病例报告]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2014年11月至2015年9月间诊断为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80例患者进行比较研究,按照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椎间盘内加压注射组(对照组)及改良TESSYS技术组(实验组),每组各为40例.给予两组患者相应治疗,并由未参加手术的脊柱外科医师负责随访,随访时间为手术后6个月.比较手术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VAS,JOA评分、相关指数及术后最后1次随访时的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两组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硬膜囊撕裂、术后椎间隙感染、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实验组手术时间为(79.50±18.29)min,对照组为(5.73±1.54)min.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术后VAS评分和JO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优良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P<0.05).[讨论]改良TESSYS技术与椎间盘内加压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较好的疗效;改良TESSYS技术短期疗效优于椎间盘内加压注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创伤性髋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39例骨科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19)。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外固定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07.17±3.21)min,骨折愈合时间为(105±6)天;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2.37±4.76)min,骨折愈合时间为(63±8)天,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治愈率为90%,对照组为8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优良率为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创伤患者采用外固定架治疗,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复位效果好,且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盐酸纳洛酮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盐酸纳洛酮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同时观察患者的见效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8.37%,实验组有效率为1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见效时间为(40.49±18.22)min,实验组为(21.33±9.14)min;对照组症状消失时间为(80.72±30.82)min,实验组为(39.66±14.7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缩短起效时间,有效的加快症状消失,能够有效的保护大脑的功能,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改良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将70例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患者。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实验组为(89.94±11.5)min,对照组为(104.0±10.5)min;术中失血:实验组为(145.0±17.6)ml,对照组为(198.4±15.5)ml;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喉返神经损伤2例,1例考虑为麻醉所致,10天后恢复;1例为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3个月后恢复;切口全部I期愈合,术后6~8(平均7)d出院;患者满意度95%;对照组患者术后声音嘶哑2例,考虑喉返神经损伤所致;甲状腺危象1例,经治疗缓解;伤口全部I期愈合,术后9~13(平均10)d出院,患者满意度89%。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术式疗效显着,综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近远期疗效,为早期乳腺癌术式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乳腺癌患者57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保乳手术32例(治疗组)、改良根治术25例(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的手术效果比较,治疗组手术时间(51.42±11.37)min,切口长度(4.15±1.25)cm,小于对照组,并发症少(12.5%),术后1年对两组的美容效果进行评定,治疗组的优良率达87.5%,明显优于对照组。但术后随访2年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与改良根治术比较,保乳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可以提高患者的美容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骨性关节炎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脱位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66例骨性关节炎病人,均采用THA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髋关节脱位发生情况,将术后髋关节脱位病人设为脱位组,未脱位病人设为未脱位组。记录2组病人手术相关指标及病历资料,经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骨性关节炎THA术后脱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66例骨性关节炎病人THA术后脱位25例,脱位率9.40%;2组病人年龄、人工股骨头直径、髋关节手术史、手术失血量、术后股骨假体前倾角、术后股骨偏心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而性别、BMI、手术入路、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术后输血率、术后引流量、手术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女性、人工股骨头直径 < 30 mm、髋关节手术史、后外侧入路、术后股骨假体前倾角>10°是骨性关节炎THA术后脱位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骨性关节炎THA术后容易发生髋关节脱位,年龄>75岁、女性、人工股骨头直径 < 30 mm、髋关节手术史、后外侧入路均可增加其脱位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96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2例48髋,前外侧组(ASA组)行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组(PSA组)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关节Harris评分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ASA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16±0.92)cm、(64.07±9.32)min和(13.16±2.51)d,均显著低于PSA组(P〈0.05),两组手术失血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A组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达到(90.16±12.57)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和PSA组术后Harris评分(P〈0.05),ASA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优良率达到64.58%,显著高于PSA组的54.17%(P〈0.05);ASA组总体健康评分达到(73.08±5.26)分,显著高于PSA组的(69.26±5.31)分(P〈0.05)。结论选择前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较后外侧入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关节功能更好,患者生活质量更高,综合疗效优于PSA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侧卧位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骨科由同一术者完成的应用侧卧位DAA进行初次THA的309例(367髋)患者资料进行随访研究,分别从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总失血量、相关并发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Harris评分系统以及髋关节正位片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方面的评价。结果   281例(334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90.9%。随访时间12~21个月,平均15.3个月;手术时间为(58.0±8.2)min;失血量为(320±82)mL。手术发生股骨骨折4例(5髋),血肿1例(1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6例(6髋),深静脉血栓1例(1髋),术后早期脱位2例(2髋),阔筋膜张肌损伤2例(2髋)。影像学检查髋臼假体位置:前倾角16.6°±4.8°,外展角43.5°±3.2°。与术前比较,术后随访时VAS评分和髋关节Harris评分改善显著。结论   运用侧卧位DAA行初次THA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患具有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能够满足患者快速康复的需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利伐沙班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2007年12月—2011年6月将符合选择标准的99例初次行THA的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分为2组,其中利伐沙班组49例,对照组50例。2组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均一致。利伐沙班组每天口服利伐沙班10mg从术后第1天开始服用至第14天;对照组于相同时间点应用安慰剂。分别于术前第2天及术后第2天行血常规检查,根据公式计算得出总失血量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下降量;分别记录术中失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及拔管后伤口渗液量,得出显性失血量;记录术后30d内的出血事件。结果利伐沙班组失血总量及HGB下降量分别为(1097.34±211.05)mL及(34.09±5.01)g/L,对照组分别为(10204.33±251.02)mL及(30.99±5.95)∥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术后显性失血量为(461.02±132.92)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5.93±95.91)mL(P〈0.05)。术后30d内利伐沙班组发生出血事件4例(8.1%),对照组仅发生2例(4.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对THA术后出血有一定影响,但与安慰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欧普乐喉罩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的人工气道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医患接受程度。方法78例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其中42例患者采用欧普乐喉罩静吸复合全身麻醉(OPLAC组),36例患者采用健侧卧位下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CESA组)。监测两组麻醉开始前、麻醉用药后10、30 min、1 h ,以及处理髓腔时呼吸及循环参数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患者及手术医生对麻醉的满意度。结果 OPLAC组在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中呼吸及循环都相对稳定;CESA组在麻醉后出现明显循环抑制及呼吸减慢,需要使用阿托品与多巴胺支持的病例明显多于OPLAC组;在处理髓腔时,OPLAC组循环及呼吸较平稳,而CESA组则有明显的循环波动;CESA组的谵妄发生率明显高于OPLAC组;OPLAC组的医患满意度明显优于C ES A组。结论欧普乐喉罩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患者的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人工气道安全、有效、医患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转子下截骨全髋置换术治疗Hartofilakidis C1和C2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差异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的32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1型17例,C2型15例,均行转子下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采用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和WOMAC(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评分,拍摄髋关节X线片,测量双下肢不等长,记录跛行等并发症。结果:C1型HSS评分由43.7±4.6提升到87.2±7.1,WOMAC评分由43.6±4.3提升至87.5±6.7;C2型HSS评分由44.4±5.4提升到86.5±8.0,WOMAC评分由44.1±4.1提升至86.7±8.1,术后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均P<0.001)。C2型中4例出现术中骨折,C1型中1例出现术中骨折,术后随访均愈合。术后X线片提示关节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股骨截骨处均愈合,无感染。结论:股骨转子下截骨全髋置换术治疗高位脱位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可以取得较好疗效,不同亚型(C1和C2型)在疗效上无明显差异,C2型应注意避免发生术中骨折。  相似文献   

17.
杨永超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3,(12):969-971,974
目的探讨直接前侧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行直接前侧微创入路THA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患者的髋关节功能;通过骨盆正位X线片观察患者的假体位置及假体松动等情况。结果本组病例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14.3±38.9)min,平均术中失血量为(496.1±322.4)mL。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为38.9±11.9,术后12个月为93.2±14.6,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显著高于术前(t=-2.689,P=0.008)。臼杯前倾角平均为18.0°±7.6°,外展角平均为46.1°±8.5°。体质量指数与术中失血量及臼杯前倾角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102,P=0.089;r=0.112,P=0.075),但与手术时间(r=0.178,P=0.036)及臼杯外展角(r=0.154,P=0.028)呈弱正相关关系;手术时间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有减少趋势。术中发生手术切口周围神经损伤2例(3.8%),股骨近端骨折2例(3.8%);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5.6%),髋关节脱位3例(5.6%);并发症发生率为20.8%。结论直接前侧微创入路THA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有利于保留髋关节周围肌群正常张力,维持髋关节稳定。采用直接前侧微创入路THA,应熟练掌握手术技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以保证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杯假体的理想位置、正确放置方法及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3例(39髋)1989年9月~2003年1月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进行随访,A组:1998年前按Harris常规手术方法16例(20髋);B组:1998年后采用髋臼中心化手术技术17例(19髋).两组术前、术后随访时均行Harris临床评分,测量泪滴与髋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髋臼杯外展角及股骨偏心距,了解髋臼发育情况.结果术后A、B两组Harris评分分别为(82.3±8.4)和(88.9±5.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B组泪滴与髋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37.3±3.4)mm明显低于A组(46.4±4.3)mm(P<0.05);两组髋臼杯外展角及股骨偏心距差异无显著性;术后随访除2例偏外位置者出现移植骨吸收及髋臼杯位置不良外,其余患者无假体松动和下沉.结论术中应正确鉴别真性髋臼位置,加深髋臼使髋臼杯假体得到牢固固定,将髋旋转中心内移和下移,以便术后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术后患者的合理体住。方法选取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患者采取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取舒适体位,对照组患者采取术后去枕平卧6h后改半卧位。观察记录两组术后腰痛、头痛及对手术后体位感受的评级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腰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头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体住不适感明显高于实验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取舒适体位,可减少术后腰痛的发生率,提高对手术后体位的感觉舒适度,并不增加术后头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脊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术后病人不同卧位的舒适度和头痛发生率,探讨脊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术后病人垫枕平卧的可行性。方法选择300例下腹部、下肢部位手术病人,18~60岁,全部采用笔尖式25G脊麻针、针内针法行脊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垫枕平卧,枕头高度以病人感觉舒适为适度,不限制头部活动。对照组则术后去枕平卧6h以上,限制抬头等活动。术后连续随访3d,记录两组病人的舒适度和头痛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均无头痛发生,观察组病人的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25G笔尖式脊麻针行脊麻一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术后病人垫枕平卧是可行的。与传统的脊麻术后常规去枕平卧6h相比,避免了强迫体位,且舒适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