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1 毫秒
1.
手助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断流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手助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断流术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2月至2006年6月手助腹腔镜和同期开腹手术脾切除断流术各2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183min vs.163min,P〈0.05),而术中出血量(630ml vs.1215ml)、术中输血量(601ml vs.1049ml)、腹腔总引流量(946mlvs.1545ml)、排气时间(79h vs.95h)、术后住院时间(13d vs.16d)均明显减少(P〈0.05)。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切除脾重、住院总费用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断流术的近期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且安全、可行,具有微创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Liu FL  Ye F  Lin JJ  Xu XM  Xu JH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9):1305-1307
目的比较手助腹腔镜与开腹全结肠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评价手助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在结肠无力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42例结肠无力症患者分为传统开腹手术(22例)和手助腹腔镜手术(20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情况(肛门排气时间、进流质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术后早期并发症以及费用),并随访术后排便情况。结果开腹组与手助腹腔镜组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别。42例均行全结肠切除术,无手术死亡。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无明显差别;但两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流质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助腹腔镜组优于传统开腹手术组;但平均住院费用手助腹腔镜组高于开腹组(P〈0.05)。开腹组1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出现早期肠梗阻。手助腹腔镜组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2~14个月,两组平均排便(3.55±1.80)次/d。结论手助腹腔镜与开腹全结肠切除术均安全、简捷、有效,前者更有手术外观好、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脾切除加门 -奇静脉阻断术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随机将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 5 0例分为 2组 ,2 5例行手助腹腔镜脾切除加门 -奇静脉阻断术 ,2 5例行开腹手术 ,比较 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术后住院时间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 ,术后并发症 ,术前及术后 1~3d每日晨血清胃动素、C反应蛋白 (CRP)、肿瘤坏死因子 (TNF)及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的动态变化。结果 :2 5例手助腹腔镜脾切除加门 -奇静脉阻断术获得成功 ,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与开腹组比较 ,除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外 ,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手助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少 ,术后胃动素高峰值提前肛门排气时间早 ,术后并发症少 ,术后住院时间短 ,开腹组术后第 1天和 (或 )第 3天CRP、IL 6、TNF均较术前升高 (P <0 0 1) ;手助腹腔镜组创伤反应比开腹组低 (P <0 0 1)。结论 :手助腹腔镜脾切除加门 -奇静脉阻断术安全可行的 ,且比开腹手术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9月至2009年12月施行的10例手助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与14例开腹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手术切口[(4.8±0.8)cm]显著短于开腹组[(14.4±2.6)cm](P〈0.001),术中出血量[(116.0±64.8)m l]少于开腹组[(328.6±314.8)m l](P=0.048),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2.8±0.6)d]显著短于开腹组[(3.9±0.7)d](P=0.002),术后恢复饮食时间[(3.7±0.7)d]显著短于开腹组[(4.7±0.8)d](P=0.001),术后住院时间[(9.5±4.2)d]显著短于开腹组[(12.7±2.7)d](P=0.033)。而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助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患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是治疗胰体尾肿瘤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会阴人工肛门重建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0年2月期间解放军第150中心医院全军肛肠外科研究所收治的102例超低位直肠癌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会阴人工肛门重建术的患者,其中腹腔镜手术58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44例(开腹组)。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检出淋巴结数目、术后恢复流质饮食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经log-rank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一般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与手术相关的死亡病例。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略长于开腹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恢复流质饮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检出淋巴结枚数明显多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7)。结论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会阴人工肛门重建手术与开腹直肠癌手术能达到同样的疗效,且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手助腹腔镜与开腹肝癌切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肝癌切除的微创性和安全可行性。方法40例肝癌切除患者随机分为手助腹腔镜(HALH)和开腹肝癌切除术(OH)两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C反应蛋白的动态变化。结果HALH组平均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7天C反应蛋白均明显少于OH组(均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相仿,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手助腹腔镜肝癌切除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性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5年间在本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淋巴结数目、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无瘤生存率.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相比较,出血量(120ml vs 150 ml)、肛门排气时间(3.5天vs 4.5天)、术后住院时间(13天 vs 15天),腹腔镜组优于开腹手术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210分钟 vs 200分钟)、淋巴结数目(10 vs 9)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 vs 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为60.5%,开腹手术组为50.5%,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远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有望成为结肠癌的手术治疗的标准术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比较手助腹腔镜脾切除与开腹脾切除治疗巨脾的效果。回顾性分析41例因巨脾行脾脏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23例,开腹脾切除术患者1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与开腹脾切除术相比,手助腹腔镜脾切除的手术时间长[(313+41.8)min vs(209+19.9)min,P=0.01]、术中出血量少[(324±54.8)ml vs(539±154.8)mL,P=0.01]、术后并发症少(P=0.004)、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6±1.2)d vs(9±1.4)d,P=0.01]。结果表明,与开腹脾切除术相比,手助腹腔镜脾切除的手术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但手术时间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直肠癌经手助腹腔镜(28例)和开腹(32例)行直肠前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系膜淋巴结清扫个数、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手助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80.5±13.3)ml vs.(170.5±35.5)ml,t=-12.650,P=0.000;肠道功能恢复时间(45.4±15.8)h vs.(89.5±13.3)h,t=-11.750,P=0.000;术后住院时间(8.2±2.0)d vs.(11.6±2.0)d,t=-6.518,P=0.000]。2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手助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相比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具有微创性,同时并不增加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能获得和开腹同样的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 年1月至2008 年12 月在本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37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手术组(72例)和开腹手术组(303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数目、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无瘤生存率.结果 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资料具有可比性,在出血量(121.81 ml vs 160.41 ml)、肛门排气时间(3.03 d vs 3.90 d)、术后住院时间(12.03 d vs 15.69 d)腹腔镜组优于开腹手术组(P均 〈 0.05),两组手术时间(209.79 min vs 198.50 min)、淋巴结数目(10.82 vs 9.48)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61% vs 26.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后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7.7%、60.3%,开腹手术组分别为66.8%、5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病理分期分层分析两组的术后无瘤生存率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近期疗效优于开腹手术,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手助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手助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和微创性。方法:2004年7月至2008年12月天津微创外科中心共收治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手助腹腔镜肝切除组(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hepatectomy,HALH)和开腹肝切除组(open hepatectomy,OH),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止痛剂应用例次、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HALH组与OH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ALH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较OH组快,且住院时间短,止痛剂应用次数少,术后C反应蛋白上升幅度小、下降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LH治疗肝胆管结石比开腹手术患者创伤小,康复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完全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肝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为205例患者行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88例,常规开腹组11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术中出血量[(233.6±56.6)ml vs.(326.6±64.5)ml,P0.05]、手术时间[(121.4±26.4)d vs.(150.5±48.3)min,P0.01]、住院时间[(4.8±0.7)d vs.(6.8±1.9)d,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右半肝切除术与开腹右半肝切除术治疗右肝肿瘤的围手术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右半肝肿瘤行右半肝切除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右半肝切除组(15例)和开腹右半肝切除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疗效。结果腹腔镜右半肝切除组与开腹右半肝切除组在切口长度[(8.93±1.53)cm vs(22.62±2.56)cm,t=19.992,P0.05]、手术时间[(305.67±42.96)min vs(254.29±53.53)min,t=-3.073,P0.05]及术中出血量[(386.67±201.31)mL vs(747.62±451.24)mL,t=3.242,P0.05]方面,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开腹右半肝切除组相比,腹腔镜右半肝切除组术后胃肠道通气时间[(2.60±1.30)d vs(9.24±4.22)d,t=2.107,P0.05]、术后住院时间[(10.93±2.28)d vs(14.71±5.17)d,t=2.971,P0.05]及并发症发生率(13.33%vs 47.62%,χ~2=4.629,P0.05)均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第一肝门阻断,腹腔镜右半肝切除组为2例,开腹右半肝切除组为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74,P0.05);术后标本肿瘤切缘,腹腔镜右半肝切除组为(8.13±3.74)mm,开腹右半肝切除组为(10.24±4.12)mm,组间差异学无统计学意义(t=1.569,P0.05)。结论腹腔镜下右半肝切除治疗右肝肿瘤方法可行,较开腹右半肝切除胃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等特点,术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1月31日至2017年1月31日160例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胆外科行肝切除术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行腹腔镜肝切除术(A组)患者80 例,行开腹肝切除术(B组)患者80例。观察指标:(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2)术后第1天的肝功能、白细胞、降钙素原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3)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量表(QLQC 30评分)情况;(4)随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分析手术方式与患者长期生存及无复发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1)术中情况: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患者(P<0.05),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均早于B组患者(P<0.05)。(2)术后情况:A组患者术后第1 天的肝功能、血常规及降钙素原等明显好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胸水等并发症低于B组患者(P<0.05)。(3)两组患者术后3 个月的QLQ-C 30 较术前评分均升高,A组患者术后3 个月的QLQ-C 30 评分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5)。(4)A组患者术后3 年生存率及术后1 年无复发生存率均好于B组患者。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安全可行,并发症少,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对比机器人与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外科实施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切除患者资料,其中达芬奇机器人肝切除术(机器人组)25例,腹腔镜肝切除术(腹腔镜组)28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基本信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输血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腹腔镜左肝蒂阻断解剖性左半肝切除、腹腔镜左肝蒂阻断左肝部分切除、腹腔镜Pringle法阻断左肝部分切除治疗左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下三种左肝切除方式治疗左肝胆管结石的合理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 年5 月至2018 年11 月四川绵阳四0 四医院97 例腹腔镜左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左肝蒂阻断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25 例(区域阻断+解剖性切除组),腹腔镜左肝蒂阻断左肝部分切除术33 例(区域阻断+部分切除组),腹腔镜Pringle法阻断左肝部分切除术39 例(全肝阻断+部分切除组),对比分析三组围手术期结果、术后炎症和肝脏生化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三组术中失血量、输血率、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炎症指标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区域阻断+解剖切除组最长、区域阻断+部分切除组次之、全肝阻断+部分切除组最短[(257.9±66.2)min vs( 234.6±49.1)min vs( 216.4±40.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白蛋白均出现术后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至术后第5 天,除白蛋白外各炎症及肝功能指标区域阻断+解剖性切除组均低于区域阻断+部分切除组和全肝阻断+部分切除组,除C反应蛋白外各炎症及肝功能指标全肝阻断+部分切除组均高于区域阻断+解剖性切除组和区域阻断+部分切除组;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一步比较,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白蛋白在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不同手术方式和各时间点存在交互作用(P<0.05),提示三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随时间改变的趋势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1)结石及病灶累及左内叶尤其IVa段时,选择腹腔镜左肝蒂阻断解剖性左半肝切除疗效更佳;(2)结石及病灶限于IVa段以外的左肝区段时,联合术中超声的腹腔镜左肝部分切除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台州市立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小肝癌(直径≤3 cm)患者,根据治疗 方法分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组(A组,47例)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组(B组,36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 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术后第2天AST和CRP水平,以及住 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29.1±12.3)min vs(127.5±29.6)min, P<0.001]、术中出血量[(5.3±2.1)mL vs (138.3±37.5)mL,P<0.001]、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0.9±0.3) vs (3.1±0.7),P=0.010]、下床活动时间[(0.7±0.2) d vs (2.3±0.9) d, P=0.021]、进食时间[(1.1±0.1) d vs (2.4± 0.6)d,P=0.045]、住院时间[(7.3±2.4)d vs (12.3±3.7)d,P=0.012]和住院费用[(23 872.8±2 159.5)元 vs(31 563.7±3 547.6)元,P=0.033]优于B组;且并发症中胆瘘(2.1% vs 13.8%,P=0.040)和肝功能不全发 生率(4.2% vs 19.4%,P=0.027)均低于B组。A组和B组术后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0% vs 93.7%、 72.5% vs 8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治疗直径≤3 cm的小肝癌时,超声引导下射频 消融术比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恢复更快;两者总体治疗效果相当,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远期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6月至2009年8月由同一手术组完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312例及开腹直肠癌根治术226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采用Life table分析法对资料进行生存分析,Gehan法对生存曲线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和肿瘤病理分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术后3、5年生存率腹腔镜组分别是84.5%和66.7%;开腹组分别是83.3%和64.8%,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经Life table生存分析无明显差异.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出血量分别为61 ±13ml和174±84 ml(t =23.24,P<0.05)、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2.7±1.3d和3.6±1.8 d(t =6.61,P<0.05)、术后住院日分别为9.1±2.4d和12.0±3.4 d(t =11.8,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11.0±2.7枚和12.0±3.6枚(t=1.72,P>0.05),直肠标本长度分别为16.0±3.4cm和16.0±4.3 cm(t =0,P>0.05),直肠肿瘤远端切缘分别为3.2±1.3cm和3.2±1.7 cm(t =0,P>0.05),开腹组术后切口感染28例,腹腔镜组8例(P<0.05),两组患者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似,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后腹腔镜下与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T1肾癌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治疗T1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T1肾癌患者352例,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肾癌根治术,其中行后腹腔镜下手术组185例、开放性手术组167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期、SC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析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后腹腔镜组与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为55~130(75.6±11.2)min与50~140(68.0±10.6)min(P0.05);术中出血量50~1200(110.6±32.3)ml与50~1500(160.8±38.1)ml、术后需用止痛药治疗8例与132例、术后进食时间1~2(1.3±0.5)d与2~5(2.9±1.2)d、术后住院时间3~7(4.6±1.2)d与7~1 4(8.9±1.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5(6~42)个月,2组生存率(85.4%与8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相比,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已成为T1肾癌手术治疗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