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加味补肾壮筋颗粒剂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对64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腰背痛、肾虚症状评分,测定血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KP)钙、磷24h尿钙/尿肌酐比值(U-Ca/Cr),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及腰椎骨密度。结果:治疗后腰背痛评分(t=2.54)、肾虚(t=4.73)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0.05),患者血AKP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钙、磷、一氧化氮无明显变化,尿钙/尿肌酐比值显著下降,腰椎骨密度有所增加(t=6.787,P<0.05)。结论:加味补肾壮筋颗粒剂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有效,可能不是通过降低血清中一氧化氮的水平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鲑鱼降钙素联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痛及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钙剂及维生素D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鲑鱼降钙素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骨痛程度及BMD、治疗1个月后骨痛程度及治疗6个月后BMD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骨痛程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骨密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联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BMD,明显改善骨痛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磁场(pulsedelectromagneticfields,PEMFs)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PEMFs治疗,40min/次,1次/d,每周治疗5次,共6周为1个疗程,观察其治疗作用。结果:治疗后在16例有疼痛症状的患者中,疼痛消失或缓解11例(P<0.05),总有效率为69%。血清骨钙素水平提高16.83%(P<0.05)。血总碱性磷酸酶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两个月后复查骨密度显示平均股骨颈骨密度提高4.34%(P<0.05),平均髋部Wards三角区骨密度提高10.19%(P<0.05),平均腰椎(L2~4)骨密度无明显提高(P>0.05)。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血钙、血磷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PEMFs能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症状,促进骨形成从而提高骨密度。PEMFs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法不尽一致,效果也各不相同,观察运动疗法与磁疗、光疗对老年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及腰背痛的改善情况。方法随机选取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8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执行相同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磁疗与光疗及有氧运动、负重运动等。治疗前后测量L2,C7、左股骨颈的骨密度及骨痛状况,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L2,C7和左股骨颈的骨密度提高明显[治疗前后的值分别为(0.65±0.12)和(1.01±0.10),(0.61±0.11)和(0.86±0.08),(0.58±0.10)和(0.76±0.05)g/cm2];骨痛症状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4,2.58,P<0.05)。结论运动疗法与磁疗光疗是改善老年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及腰背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骨痛宁擦剂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为骨痛宁擦剂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应用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1-01/2003-1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中心就诊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给予常规补钙,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骨痛宁擦剂,对照组给予骨友宁擦剂,用法同骨痛宁。以骨密度作为疗效判定标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行骨密度检测。结果:两组患者经干预后腰椎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0.01)。两组治疗前骨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骨密度犤L2(0.743±0.093),L3(0.776±0.934),L4(0.783±0.098)g/cm2犦与对照组治疗后犤L2(0.683±0.093),L3(0.716±0.933),L4(0.723±0.098)g/cm2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0,2.49,2.36,P<0.05)。结论:骨痛宁擦剂能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降低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骨疏康冲剂与钙剂联合应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选择50~75岁、绝经5~30年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妇女62例,随机分为骨疏康冲剂加钙剂联合用药组、单用骨疏康冲剂组和单用钙剂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用DEXA监测髋部骨密度,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钙、血磷。结果骨疏康冲剂与钙剂联合应用组服药后6个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单用骨疏康冲剂组(P<0.01),其骨密度也高于单用骨疏康冲剂组(P<0.05),但骨代谢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疏康冲剂与钙剂联合应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较单用骨疏康冲剂有着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52例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口服复方碳酸钙;治疗组(26例)口服复方碳酸钙及阿仑膦酸钠,同时采用骨质疏松治疗仪进行治疗;观察患者骨痛的缓解情况并分别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右侧跟骨超声振幅衰减值(BUA)和超声声速(SOS)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骨痛明显缓解,总有效率达96.2%,而对照组为38.5%(P<0.01);治疗组BUA及SOS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BUA及SOS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肯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潘惠娟 《全科护理》2013,(30):2789-2790
[目的]观察密固达(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骨痛及骨密度(BMD)的疗效.[方法]将9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钙剂及维生素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密固达联合护理干预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痛程度及BMD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骨痛症状缓解,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骨密度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固达联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的BMD,改善骨痛症状.同时,通过护理干预能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9.
李浩  李晓淼  沈奕  王伟力 《医学临床研究》2020,37(4):539-541,544
[目的]探讨骨密度水平对老年脊柱骨折患者骨痛和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7~12月在本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60岁)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双能X线测定骨密度,根据骨密度水平分为低水平骨密度组(T值<1.0)和高水平骨密度组(T值≥-1.0).两组均采用模拟疼痛评估量表(VAS)评估疼痛程度,随访记录患者的术后相关指标评估其预后状况.[结果]低水平骨密度组在术后12 h、24 h VAS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高水平骨密度组(P<0.05),而术后48 h两组VA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至出院的天数、总住院天数、术后并发感染及低钾血症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 VAS评分与患者骨密度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术后24 h、48 h VAS评分与患者骨密度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骨密度水平减低是术后骨痛程度增加的危险因素(P<0.05);此外,术后并发感染、骨折段数和椎体压缩程度也均为骨痛程度增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骨密度水平可能是影响老年脊柱骨折患者骨痛水平的一个危险因素,同时低骨密度水平也可影响患者术后的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10.
心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接受口服药物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132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以阿仑膦酸钠(福善美)治疗并补充钙尔奇D,服药12个月.干预组在接受标准口服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心理干预的综合治疗.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A)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并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强度、骨密度及焦虑、抑郁的变化.结果:骨质疏松症患者的SCL-90多项分值如焦虑、恐怖、抑郁因子分值均高于老年常模(P<0.05),治疗后两组L2~L4股骨颈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疼痛强度均明显改善(P<0.05),且干预组疗效更佳(P<0.05);接受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疗的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检出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改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痛症状,并明显降低焦虑、抑郁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药骨补方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及骨密度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应用骨补方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门诊120例,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中药骨补方+降钙素+钙剂;对照组:降钙素+钙剂:15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疼痛缓解情况及骨密度的改善情况及副作用。结果A组疼痛极点由治疗前的1.97降至1.06(P<0.01)。骨密度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B组疼痛极点由治疗前的1.76降至1.64(P>0.05),骨密度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两组的疼痛缓解及骨密度改善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中药骨补方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缓解和骨密度的改善作用明显,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固肾益精汤治疗绝经后妇女胸腰椎骨折及预防骨折再发生的临床疗效。方法:12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服用固肾益精汤(治疗组)及单纯钙剂(对照组),进行疗效对照研究,用药1年比较治疗前后骨密度、血碱性磷酸酶(ALP)、尿HOP/Cr比值及DPD/Cr比值。治疗后随访2年,统计两组患者再骨折率。结果:用固肾益精汤治疗1年后,治疗组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及ALP均高于对照组,尿HOP/Cr比值及尿DPD/Cr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治疗组再骨折率为3.2%,对照组为13.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固肾益精汤治疗绝经后胸腰椎骨折效果明显,可明显提高骨密度,增强成骨细胞活性及有效预防再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补肾健脾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豆和补肾健脾中药制成的抗骨质疏松药品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患者服用补肾健脾中药前后的主要症状变化及骨密度改变,并对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的症状积分平均值及骨密度T值平均值进行t检验。结果:补肾健脾中药对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对骨痛症状的总有效率达到70%,对腓肠肌痉挛症状的总有效率达到86.6%,治疗前后骨痛和腓肠肌痉挛的症状积分平均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补肾健脾中药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值也有改善,总有效率为62.9%,治疗后骨密度T值平均值较治疗前增加,但和治疗前骨密度T值平均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整个治疗过程中均无新鲜骨折发生,也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肾健脾中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成药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肾健骨汤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补肾健骨汤。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疗效,观察治疗前后骨碱性磷酸酶(NBAP)、血肌酐(Cr)、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骨钙素(BGP)及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肌力变化,统计并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3.02%,对照组为76.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骨代谢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BAP、PTH、BG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骨量及肌力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MD、肌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M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对照组为9.30%,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骨汤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临床效果颇佳,能改善骨代谢指标,增加骨密度,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健康教育指导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尿肌酐(uCr)和尿吡啶酚(uPYD)的影响。方法:PMOP患者55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2组均给予肌注降钙素治疗,干预组加用运动、饮食和日光浴等健康教育干预治疗。干预前后检测血BGP、uPYD、uCr;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腰椎、髋部BMD。结果:干预组腰椎、髋部BMD较治疗前增加,血清BGP、uPYD/Cr均下降(P<0.05),对照组腰椎、髋部BMD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绝经妇女患者及早进行必要的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PMO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6 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单独应用5 mg唑来膦酸钠1次,两组同时服用阿法D3胶丸。比较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和骨密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背痛、体位更换痛及活动不便等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骨密度值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骨密度值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结果表明唑来磷酸钠能明显缓解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痛,并能有效增加骨密度。  相似文献   

17.
田玥  朱宝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0):2367-2368
目的 探讨非骨水泥全髋置换关节手术(THA-CL)前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BMD)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29例THA-CL老年患者进行术前1 d和术后3个月正位腰椎和健侧髋部的BMD检测,按照术前1 d的检测结果 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结果 THA-CL后腰椎及健侧髋部骨密度均有所下降.骨质疏松组的腰椎骨量丢失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健侧髋部的骨量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HA-CL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丢失快于非骨质疏松者.术后应给予患者抗骨质疏松治疗及加强康复锻炼,以避免进一步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强骨胶囊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加强骨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安慰剂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连续服药6个月。观察患者的腰背静息痛和运动痛的变化,检查患者腰椎骨密度、尿羟脯氨酸与肌酐比值(HOP/Cr)、血骨钙素(BGP)、甲状旁腺(PTH)、降钙素(CT)、雌二醇(E2)的变化。结果:强骨胶囊能显著减轻治疗组腰背静息痛和运动痛,P<0.01;能显著提高患者腰椎骨密度,P<0.01;能减少尿羟脯氨酸的排泄,P<0.01;能提高患者血骨钙素、降钙素、雌二醇在血中的水平,能降低甲状旁腺的激素水平,P<0.01。结论:强骨胶囊能抑制骨吸收,促进钙在骨内的沉积,提高患者的骨密度,增加骨强度,调节体内相关激素水平,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背景:尿脱氧吡啶啉与肌酐比值与Singh指数是临床常用的评估骨强度和骨量丢失情况的指标,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鲜有报道.目的:观察脱氧吡啶啉与肌酐比值与Singh指数在老年髋部骨折中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60岁以上新鲜股骨颈骨折或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测定尿脱氧吡啶啉、尿肌酐及股骨近端Singh指数,计算脱氧吡啶啉与肌酐比值与Singh指数的关系.结果与结论:100例股骨颈骨折或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尿脱氧吡啶啉与肌酐比值为(6.11±2.09) nmol/mmol;其中97例高于正常值范围,提示这些患者已经有骨量的丢失;Singh指数4级以下91例;5级9例.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尿脱氧吡啶啉与肌酐比值与Singh指数呈负相关(r=-0.32,P=0.007).提示脱氧吡啶啉与肌酐比值与Singh指数存在线性相关性,在评价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质方面2种方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特征,探讨其在诊断骨质疏松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以L2的骨密度确诊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50例,检测C7、左股骨颈的骨密度,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骨钙素、碱性磷酸酶(ALP)、一氧化氮(NO)含量;空腹尿羟脯氨酸、尿肌酐含量的检测,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C7和左股骨颈的骨密度降低;骨代谢指标外周血清IL-6、骨钙素、ALP和NO含量均升高以及空腹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也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C7、左股骨颈的骨密度,外周血清IL-6、骨钙素、ALP、NO含量和空腹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