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陈建颜  姚尚龙  曾邦雄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4):215-217,i0002
背景:脑海马作为边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情绪、感觉活动、学习记忆功能,麻醉状态下对其产生影响。目的:利用异丙酚靶控输注精确控制麻醉深度,观察不同麻醉深度下兔脑海马不同区域c-fos基因的表达水平,了解异丙酚发挥中枢抑制的作用位点。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材料:实验于2000-05/2001-06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选取日本大耳兔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浅麻醉组、深麻醉组,10只/组。方法:全部动物行颈外静脉、股动脉穿刺置管。以相应靶控血药浓度进行靶浓度控制输注,严格控制各组麻醉深度。浅麻醉组给予异丙酚靶控血药浓度为(9.28&;#177;0.12)mg/L,深麻醉组给予异丙酚靶控血药浓度为(11.63&;#177;0.29)mg/L,达到所需麻醉状态30min后两组动物断头处死,空白对照组行耳缘静脉注射空气造成空气栓塞后处死。各组常规进行连续冠状切片,片厚7μm,每隔100μm取1张,进行原位杂交检测脑海马CA1区、CA3区和齿状回区的c-fos mRNA表达水平。每只兔随机取5张切片,光镜下分别选取各区15-20个视野进行拍摄。计算平均吸光度与平均灰度值。灰度分为256个等级,阳性率越高,灰度值越低。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麻醉深度下兔脑海马CA1区及齿状回区原位杂交检测结果。②不同麻醉深度下兔脑海马CA1区、CA3区和齿状回区的平均灰度值。结果:30只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麻醉深度下兔脑海马CA1区原位杂交检测结果:空白对照组可见深浅不一、疏密不等的c-fos阳性细胞,染色呈棕色,分布稀疏;浅麻醉组可见中等着色的c-fos阳性神经元,分布密集;深麻醉组锥体细胞胞浆染色明显加深,分布也更密集。②不同麻醉深度下兔脑海马齿状回区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浅麻醉组阳性细胞染色呈深棕褐色,染色强烈,细胞核无色透明,呈空泡状;深麻醉组出现大量密集的c-fos阳性表达。③不同麻醉深度下兔脑海马各区的平均灰度值:与空白对照组CA1区及齿状回区比较,浅麻醉组和深麻醉组均明显降低[(168&;#177;5),(80&;#177;7),(59&;#177;5)%,P均〈0.05;(163&;#177;8),(103&;#177;15),(67&;#177;6)%,P〈0.05,P〈0.01],并且深麻醉组均比浅麻醉组下降显著(P〈0.01);各组CA3区基本相似。结论:①异丙酚麻醉随深度的增加,其兔脑海马c-fos基因表达升高。②麻醉后兔脑海马CA1区及齿状回区的平均灰度值明显下降,深麻醉时更为显著,但CA3区无明显变化。提示异丙酚的中枢抑制作用部位存在区域性差异,由此推断脑海马CA3区可能不是异丙酚中枢作用的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异丙酚不同麻醉深度对兔脑c-fos 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30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浅麻醉组、深麻醉组,每组各10只。应用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研究异丙酚不同麻醉深度下大脑额叶皮质,小脑皮质浦肯野细胞层、颗粒细胞层c-fos 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脑额叶皮质,小脑皮质浦肯野细胞层c-fos mRNA表达水平随着麻醉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小脑皮质颗粒细胞层c-fos mRNA表达水平在麻醉状态下显著升高(P〈0.05),但麻醉深度的增加并不能进一步降低其灰度值。结论:异丙酚通过增加c-fos mRNA的表达,影响随后反应基因的转录而发挥抑制中枢的作用。异丙酚抑制中枢的作用部位存在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患者脑海马硬化细胞脱失的亚群特点及影响海马硬化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01-10/2003-03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住院颞叶癫痫患者15例为观察对象,其中8例海马硬化,7例非海马硬化,手术切除致痫灶,观察两患者组海马病理改变,以正常解剖海马为对照。比较两组手术前临床因素,并分析各临床因素(静止期、病程和最初突发损伤年龄)与海马硬化的关系。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CA1区锥体细胞数:海马硬化组少于非海马硬化组,两组均少于对照组(6.85±2.68),(11.20±6.31),(24.30±2.21)个,F=59.794,P<0.001。②CA3区锥体细胞数:海马硬化组少于非海马硬化组,两组均少于对照组(6.38±2.70),(15.74±6.93),(28.20±1.81)个,F=91.440,P<0.001。③齿状回颗粒细胞数:海马硬化组少于非海马硬化组,两组均少于对照组(38.35±17.93),(100.03±67.77),(181.09±10.00)个,F=45.268,P<0.001。④门区神经元数量:海马硬化组少于非海马硬化组和对照组,后两组无差异(50.08±11.18),(86.60±23.99),(96.50±4.20),P<0.001。⑤齿状回颗粒细胞,门区神经元数量与最初的突发脑损伤发生年龄呈正相关(r=0.758,P=0.001;r=0.825,P<0.001)。结论:颞叶癫痫患者脑海马结构主要细胞脱失,门区神经元脱失是脑海马硬化的主要特点。脑海马硬化的形成与齿状回关系更为密切。生命早期突发脑损伤是脑海马硬化的可能成因。  相似文献   

4.
异丙酚靶控输注不同麻醉深度下兔脑区NO/cGMP水平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异丙酚不同全麻深度下不同脑区 NO、c GMP水平的改变。方法 :日本大耳兔 30只 ,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浅麻醉组、深麻醉组各 10只 ,应用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 ,观察异丙酚不同麻醉深度下大脑皮层、海马、小脑NO,c GMP含量。结果 :随着异丙酚麻醉深度的增加 ,异丙酚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小脑内 NO/ c GMP信号转导通路。异丙酚同样抑制海马 ,皮层 NO/ c GMP信号转导通路 ,但 NO/ c GMP水平的改变并未随着麻醉深度的加深而进一步下降。结论 :异丙酚通过降低 NO,c GMP水平 ,抑制兴奋性神经传递和增强抑制性神经传递 ,从而发挥麻醉作用。异丙酚对 NO/c GMP信号转导通路的抑制可能存在着脑区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背景胆碱能神经系统存在胆碱与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A共同作用的位点,胆碱能损伤是否影响到酪氨酸激酶A的变化,对于能否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干预认知障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双侧穹窿海马伞切断大鼠脑内不同部位酪氨酸激酶A表达的变化,了解穹窿海马伞切断对神经生长因子受体系统的影响.设计以动物为观察对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3-03/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完成.14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两组,每组7只.方法模型组大鼠行双侧穹窿海马伞切断,对照组同样手术,但不切断穹窿海马伞.两组大鼠术后观察28 d后麻醉状态下处死,取脑,行免疫组化染色.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大鼠脑海马CA1区、皮质区、杏仁复合体区、基底前脑Meynert核区酪氨酸激酶A阳性细胞数量.结果1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区、脑海马CA1区、杏仁复合体区、Meynert核区酪氨酸激酶A阳性细胞数显著少于对照组[(18.91±6.27),(15.17±5.23),(18.71±9.05),(8.03±2.33)个;(54.77±11.84),(59.69±10.40),(49.23±15.84),(21.49±15.54)个,t=4.17~10.00;P<0.01].结论穹窿海马伞切断大鼠脑内多部位酪氨酸激酶A表达减少,这种病理变化可能是认知障碍和老年性痴呆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背景由C57black/6小鼠制成的全脑缺血模型在实验性脑缺血的研究中使用在明显增加,目前需要对这种模型的神经元损伤死亡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改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此项研究正是观察两种与缺血神经元死亡密切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目的在小鼠全脑缺血模型上观察缺血后海马区Bcl-2和Bax的表达,在蛋白分子表达水平对该模型进行研究,为这种模型在今后脑缺血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生理学和病理解剖学教研室.对象实验于2002-11/2003-05在首都医科大学生理系完成.选择C57black/6小鼠1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干预双侧颈总动脉夹闭15 min诱发全脑缺血模型,24 h后取脑组织.全脑缺血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海马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主要观察指标海马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结果缺血组海马CA1区Bax阳性反应神经元数目为(57.3±2.9个)个,假手术组Bax阳性细胞数目为(17.2±1.3)个,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0.91,P<0.05).缺血组CA3区和齿状回Bcl-2阳性反应神经元数目为(43.9±1.1)个,假手术组Bcl-2阳性细胞数目为(28.6±1.7)个,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8.51,P<0.05).阳性着色区灰度值测定结果显示缺血组海马CA1区Bax阳性细胞染色灰度值为90.45±5.23,假手术组Bax阳性细胞染色灰度值为168.39±4.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7.54,P<0.05);缺血组CA3区和齿状回Bcl-2阳性细胞染色灰度值为113.10±4.20,假手术组Bcl-2阳性细胞染色灰度值为157.25±7.6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2.35,P<0.05).结论小鼠全脑缺血模型在缺血24 h后,Bcl-2和Bax表达发生改变,Bax表达增加在CA1区,Bcl-2表达增加在CA3区和齿状回.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双侧海马插管注射神经肽Y2受体的反义寡核苷酸对大鼠海马c-fos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Y2受体在学习记忆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双侧海马插管注射Y2受体的反义、错义寡核苷酸或生理盐水,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海马中c-fos基因在跳台法训练后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①反义组大鼠海马c-fos基因mRNA表达水平23.40±8.87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60.38±15.52和错义组53.14±11.7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22.54,P<0.001)。但错义组与生理盐水组之间大鼠海马c-fos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反义组大鼠海马c-Fos蛋白阳性细胞数在海马CA1,CA3和齿状回分别为16.33±6.18,27.00±9.72和109.67±23.44,均低于生理盐水组和错义组,而错义组与生理盐水组之间c-Fos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神经肽Y2受体可能是通过调节c-fos基因的表达参与大鼠的记忆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脑海马区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经颅磁刺激组,每组16只。模型组和经颅磁刺激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脑梗死模型。经颅磁刺激组在制模后第2天给予每天2次、每次30个脉冲的经颅磁刺激治疗,疗程4周。每组中的8只大鼠分别于4周后检测Y-迷宫中的学习记忆成绩和梗死侧海马c-Fos的表达。结果:经颅磁刺激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明显改善(学习尝试次数:18.36±4.87;记忆再现次数:6.05±1.34),与模型组比较(学习尝试次数:26.40±5.45;记忆再现次数:3.72±1.18),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3.65,3.28;P均<0.01);经颅磁刺激组大鼠海马各区c-Fos阳性表达细胞数显著增加(CA1:28.55±3.62,CA2:25.27±3.09,CA3:27.65±3.53,齿状回:34.92±6.56),与模型组比较(CA1:9.42±1.28,CA2:7.58±1.18,CA3:8.63±1.24,齿状回:11.36±2.04),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17.22,19.32,17.57,11.87;P均<0.01)。结论:应用转基因技术获得的c-fos基因突变的小鼠,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学习记忆障碍,提示c-fos等即早基因的激活可能是学习记忆形成的必要条件。经颅磁刺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内不同部位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1在青岛大学医学院脑病研究所进行。取健康雌性Wistar大鼠10只,随机分为穹隆-海马伞切断+卵巢切除组和雌激素组,每组5只大鼠。所有大鼠在脑立体定位仪上切断穹隆-海马伞,并切除双侧卵巢,建立模拟伴有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的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雌激素组大鼠术后第3天皮下注射雌二醇1mg/kg,以后每7d给药1次,30d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两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CA1区、皮质区、杏仁复合体区和基底前脑Meynert核等部位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经补充后1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雌激组大鼠脑海马CA1区、脑皮质、杏仁复合体区、Meynert核区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阳性细胞数均高于穹隆-海马伞切断+双侧卵巢切除组(30.20±8.65),(64.40±3.52)个/视野;(41.95±9.63),(96.81±9.13)个/视野;(38.18±9.19),(84.50±5.48)个/视野;(18.18±1.65),(89.33±10.24)个/视野;P<0.01。结论:补充外源性雌激素治疗后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各脑区内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表达显著增加,从而提高了胆碱能神经元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背景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因子能显著减轻神经元的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谷氨酸通过激活多种谷氨酸受体导致兴奋毒性作用,同时也可以通过其某些受体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但二者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联系仍不十分明了.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因子对海马神经元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因子与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之间的关系.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江汉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材料实验于2004-05/2005-01在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波谱学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选择正常健康纯化Wistar大鼠32只.方法32只大鼠按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和实验组.正常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大鼠仅在颈部前后方做组织分离、椎动脉暴露、颈总动脉游离手术,不结扎和夹闭双侧椎动脉和颈总动脉;生理盐水组大鼠椎动脉用电烧灼的方法永久性阻断,颈总动脉暂时性(20 min)夹闭,夹闭动脉期间内将2 μL生理盐水按0.4 μL/min的速度注入大鼠一侧(右侧)侧脑室,拔针前滞针5 min,然后松开颈总动脉的动脉夹再灌注2 h;实验组大鼠操作过程相同,仅将生理盐水换成等量的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然后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对大鼠皮质区域的病理变化进行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海马神经元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免疫反应性进行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脑皮质、海马的基本病理学变化.②各组大鼠脑缺血敏感区海马神经元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免疫反应变化.结果实验组和生理盐水组各有1只在进行缺血再灌注的过程中诱发惊厥被弃用,其余3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脑皮质、海马的基本病理学变化正常组、假手术组大鼠差异不明显,生理盐水组和实验组大鼠皮质、海马神经元变性,细胞周围水肿,神经元深染、核固缩或破裂.实验组神经元变性及水肿程度明显降低,深染、核固缩或破裂的神经元明显减少.②各组大鼠脑缺血敏感区海马神经元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免疫反应变化(用平均吸光度值表示)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CA3区神经元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免疫反应呈强阳性[CA1区(0.54±0.12),(0.54±0.05);CA3区(0.57±0.02),(0.58±0.08),(P>0.05)].生理盐水组、实验组大鼠海马CA1,CA3区神经元免疫反应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减弱[CA1区(0.30±0.03),(0.40±0.04);CA3区(0.30±0.04),(0.42±0.06),(P<0.01)],实验组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强(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因子和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均参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因子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中,可能调节脑海马CA1,CA3区神经元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的表达,实现其对海马的营养和保护作用;白细胞介素1家族中除了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因子以外,还存在其他的调节因素对神经元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的表达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1.
背景成鼠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后出现海马CA1区、CA3区及齿状回广泛的神经元脱失和苔藓纤维发芽已成为大量实验的共识,但有关幼鼠该方面研究得出的结论不一.目的观察幼鼠致痫后海马区神经元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实验动物中心进行.健康生后15~20 d Wistar幼鼠54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8只.生理盐水对照组,地西泮干预组,实验组.每组中用于光镜检查、电镜检查和Timm染色各6只.干预实验组幼鼠采用氯化锂-毛果芸香碱腹腔注射制成幼鼠癫痫持续状态模型,生理盐水对照组以相同液体量的生理盐水取代毛果芸香碱.地西泮干预组在给予毛果芸香碱30 min前给予地西泮腹腔注射.在光镜下观察海马结构的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下进行超微结构观察.Timm法观察苔藓纤维发芽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海马区的神经元形态学改变.②各组大鼠超微结构改变.③各组大鼠苔藓纤维发芽情况.结果实验组CA1区和CA3区及齿状回可见许多神经元发生变性和固缩性坏死.CA2区未见明显改变.电镜下海马区神经元胞体浓缩变性,粗面内质网增生,内质网的核糖体脱落,胶质细胞可见有空泡变性.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地西泮干预组无明显的超微结构改变.Timm染色见齿状回内分子层和CA3区下锥体层苔藓纤维发芽增加[生理盐水对照组为(1.83±0.39)分,地西泮干预组为(0.42±0.52)分,实验组(0.42±0.52)分,生理盐水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q=8.00,P<0.01).结论成鼠癫痫持续状态后可导致海马区神经元损伤,幼鼠癫痫持续状态后也同样能造成海马区苔藓纤维发芽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背景学习记忆障碍是衰老的主要表现之一,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是近年来常用的动物模型,长期D-半乳糖处理可引起动物神经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目的对D-半乳糖引起拟衰老改变时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行为进行观察,并结合其体内诱导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以及海马CA3区突触形态学的变化予以探讨.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上海中医药大学生理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0-08/2001-04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完成.选取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22只,随机分正常组和D-半乳糖组,11只/组.D-半乳糖(上海化学试剂二厂),Morris水迷宫(上海中医药大学老年所提供,自制).方法正常组每天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 mL,D-半乳糖组每天皮下注射D-半乳糖800 mg/kg,连续给药6周.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行为以Morris水迷宫潜伏期作为判定标准;应用体内记录单脉冲刺激穿通纤维在海马齿状回诱发的群体电位,测量高频刺激前后单脉冲刺激诱发的电位幅值变化,将高频刺激前的记录作为基线值,进行组间比较;应用透射电镜结合图像分析对大鼠海马CA3区突触形态结构进行观察.水迷宫潜伏期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长时程增强各时段群体电位峰值潜伏期的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长时程增强的诱导率用χ2检验,用XY-540型生物图像处理系统对电镜突触照片进行测量,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1]主要结局Morris水迷宫潜伏期测试成绩以及长时程增强诱导率、群体电位的变化.[2]次要结局海马CA3区突触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实验纳入大鼠22只,水迷宫测试中无脱落,其后在电生理实验中正常组和D-半乳糖组各有1只死亡,最后每组随机抽取3只用于电镜观察.[1]两组Morris水迷宫潜伏期成绩的比较与正常组比较,D-半乳糖组寻找水下平台潜伏期明显延长[(14.77±10.10),(51.36±12.45)s,P<0.05].[2]高频刺激前正常组与D-半乳糖组海马齿状回诱发电位的比较两组群体电位幅值及群体电位潜伏期均无明显差异[(1.05±0.47),(0.91±0.41)mV;(5.46±2.09),(5.38±2.26)ms;P>0.05].[3]两组齿状回长时程增强诱导率比较与正常组比较,高频刺激后D-半乳糖组明显降低(80%,20%,χ2=7.20,P<0.01).[4]两组高频刺激后不同时间段的群体电位比值的比较与正常组比较,D-半乳糖组于高频刺激后20,30,60min均明显降低(1.104±0.196,0.919±0.162;1.354±0.212,0.999±0.219;1.236±0.174,0.875±0.311P<0.05).[5]两组大鼠海马CA3区突触结构各参数的比较与正常组比较,D-半乳糖组海马CA3区突触后致密物厚度变薄[(40.60±18.26),(26.35±8.15)nm,P<0.05],突触间隙宽度增大[(17.69±6.28),(26.95±5.67)nm,P<0.05],突触活性区长度缩短[(265.13±76.50),(229.13±90.68)nm,P<0.05].结论皮下注射D-半乳糖可损害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大鼠在体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诱导率,使长时程增强增幅降低,并可显著影响大鼠脑海马CA3区的突触超微结构.提示D-半乳糖对大鼠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诱导的抑制和对CA3区突触形态结构的影响,是其导致空间学习记忆行为障碍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脑缺血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检测海马CA1、CA3区和齿状回钙神经素(CaN)的分布与表达,探讨海马内CaN的表达与脑缺血后学习记忆损伤的关系。方法:SD雄性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对后3组大鼠建立模型。大鼠造模后1周进行Morris水迷宫学习获得实验,3周后进行记忆保持实验。实验结束后取海马组织,HE染色观察海马CA1、CA3区及齿状回组织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CaN的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海马病理学变化、学习记忆损伤程度最明显。(2)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与缺血再灌注组CA1、CA3区及齿状回的CaN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假手术组与对照组CA1、CA3区及齿状回的CaN阳性细胞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缺血组与缺血再灌注组CA1区和齿状回的CaN阳性细胞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缺血组CA3区CaN阳性细胞数与缺血再灌注组阳性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明显损伤,其海马CA1、CA3区及齿状回CaN表达明显增多,提示海马内CaN可能与大鼠脑缺血致学习记忆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4.
痴呆模型鼠脑海马突触素改变及其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学习记忆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密切相关.目的探讨痴呆模型鼠海马的突触素改变及其与学习记忆的关系,为老年性痴呆的发病过程提供实验依据.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广州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3-02/2004-05在广州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完成.选取成年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损伤组,10只/组.方法损伤组大鼠切断左侧穹窿海马伞,建立基底前脑-海马胆碱能通路受损的痴呆模型.造模4周后,用三等分Y型迷宫检测两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大鼠学习成绩以连续10次测试中有9次达到正确反应(2 min以内逃避电击并第一时间到达安全区)时所需的训练次数来表示,记录每只大鼠达到学会标准所需的训练次数,训练次数少说明学习能力强.训练结束24 h后测试记忆能力,以10次训练中的正确反应次数代表记忆保持能力的优劣,正确反应次数少则记忆能力低.然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等方法对大鼠海马突触素进行定量分析,以实际吸光度值进行比较,以避免染色过程中的非特异性染色导致的误差.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大鼠行为测试中学会逃避电击并第一时间到达安全区所需的训练次数.②两组大鼠海马结构突触素免疫反应物检测结果.③两组大鼠损伤侧海马CA1区和齿状回分子层突触素免疫反应物的实际吸光度值.结果实验纳入大鼠2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大鼠学会逃避电击并第一时间到达安全区所需的训练次数损伤组学习能力达到标准所需的训练次数明显多于正常组(98.40±4.51),(62.21±2.43)次,P<0.01;而记忆能力达到标准所需的训练次数则明显低于正常组(3.82±0.64),(8.81±0.32)次,P<0.01.②两组大鼠海马结构突触素免疫反应物检测结果海马结构突触素免疫反应物呈板层分布,神经元胞体、胶质细胞、血管及白质不被染色.神经毡内免疫反应产物呈持异性颗粒状或点状.海马CA1区以多形层和辐射层染色较深,腔隙分子层次之,锥体层和颗粒层细胞的轮廓边缘有点状标记.齿状回染色较浅,突触素免疫反应物分布稀疏.③两组大鼠损伤侧海马CA1区和齿状回分子层突触素免疫反应物的实际吸光度值与正常组相比,损伤组海马CA1区多形层、辐射层、腔隙分子层和齿状回分子层均明显降(80.34±4.33,43.40±2.57;78.25±5.48,40.21±3.2230.01±4.05,12.37±1.78;60.50±3.80,26.63±2.36;P均<0.01).经相关分析表明,大鼠穹窿海马损伤后学习记忆能力与海马CA1区多形层、辐射层、腔隙分子层和齿状回分子层突触素免疫反应物的实际吸光度值呈显著正相关(多形层r=0.739,P<0.01;辐射层r=0.624,P<0.05;腔隙分子层r=0.892,P<0.01;齿状回分子层r=0.853,P<0.01).结论痴呆模型鼠损伤侧海马CA1区多形层、辐射层、腔隙分子层和齿状回分子层突触素免疫反应物的吸光度明显下降,并与其学习记忆能力呈显著正相关.提示海马突触素含量减少与学习记忆能力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孙欣  刘昌勤 《中国康复》2005,20(4):201-203
目的:研究不可逃避的脚底电刺激对习得性无助大鼠海马神经元c-FOS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方法:28只大鼠分为正常组6只,余22只采用不可逃避脚底电刺激制成习得性无助大鼠(实验组2)和非习得性无助大鼠(实验组1)动物模型,用特异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正常组与实验组海马神经元c-FOS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2在接受脚底不可逃避电刺激后,海马齿状回区内FOS蛋白的表达水平较实验组1和正常组低(P〈0.05),而CAl和CA3区内FOS蛋白表达水平与实验组1和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FOS蛋白可以在基因表达水平反映神经元活性,习得性无助大鼠齿状回c-FOS蛋白表达下调提示该区域可能有细胞活性改变,此变化可能在习得性无助行为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试图发现艾灸大椎穴对慢性应激状态下大鼠海马神经元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rain-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影响. 方法 SD雄性大鼠 1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应用孤养和长期不可预见性的中等强度刺激造成慢性应激失调模型,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变化.采用苏木精-伊红( HE)染色、尼氏体染色的方法光镜下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的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海马 BDNF阳性神经元进行染色,并用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 结果慢性应激可致大鼠海马神经元明显受损, BDNF阳性神经元数量亦显著减少,形态以空泡为主.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穴对此有明显改善作用.艾灸组海马 BDNF阳性神经元的平均光密度 CA2, CA3, CA3区面积百分比 (16.98± 1.34)%, (32.77± 2.38)%,( 2.48± 0.25)%;模型组相应指标分别为 (12.21± 1.58)%, (19.89± 3.82)%,( 1.04± 0.38)%( F=6.25,P< 0.05;F=12.27,11.45,P< 0.01). 结论艾灸大椎穴对慢性应激大鼠 BDNF有良性调节作用,并对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反复丙泊酚麻醉对成年鼠海马突触可塑性和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45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5)、丙泊酚1组(n=15)与丙泊酚2组(n=15),3组分别在特制的麻醉箱中给予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25 mg/kg与50 mg/kg丙泊酚,1次/d,持续10 d。检测与记录实验第5、10天3组大鼠的120 s内穿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与逃避潜伏期;实验第5、10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组大鼠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实验第10天采用TUNEL法检测海马组织CA1区细胞凋亡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的海马组织Caspases-3、Bax、海马突触后致密物(PSD-95)、突触素(SY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丙泊酚1组与丙泊酚2组实验第5、10天的穿越平台次数少于对照组,逃避潜伏期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2组穿越平台次数少于丙泊酚1组,逃避潜伏期多于丙泊酚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1组与丙泊酚2组实验第5、10天的血清IL-1β、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2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高于丙泊酚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1组与丙泊酚2组实验第10天的海马组织细胞凋亡指数、Caspases-3、Bax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SD-95、SY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2组较丙泊酚1组细胞凋亡指数和以上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丙泊酚麻醉可促进成年鼠海马组织Caspases-3和Bax蛋白的表达,降低PSD-95、SYN蛋白表达,促进神经元细胞凋亡,诱发机体出现炎症反应,从而影响大鼠的突触可塑性和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