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神经症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神经症的价值探讨赵汉清,于苏文,潘道明,高柏良我们于1993年10月至lop年4月对4例难治性神经症作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法(ECT)治疗,旨在了解该疗法的疗效、安全性及患者对治疗的态度。临床资料一般资料4例神经症患者均经长期药...  相似文献   

2.
面肌抽搐的显微血管减压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告1984年11月~1985年3月应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45例面肌抽搐患者的结果。手术方法是用尼龙或Teflon垫片插入脑干和血管间以解除血管对面神经根起始段的压迫。术后10天~3个月随访:37例(82%)抽搐完全停止,4例(9%)明显缓解,4例(9%)无效、并发症较轻。全组无1例死亡。根据本组结果结合文献中报告,我们推荐本术在目前可作为面肌抽搐的首选疗法。本文还对显微血管减压术操作的注意点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有抽搐(90例)和无抽搐(90例)抗精神病电疗(EAT)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无抽搐EAT与有抽搐EAT疗效均明显,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的疗效随治疗次数的增加而增高。但无抽搐组偏执型患者获效较差。副作用以有抽搐组较重。记忆损害不明显,WMS评分还随着治疗次数增加而有所上升。EEG监护中发现EEG异常有逐次递增趋势,以有抽搐组为重。对ECG影响主要是心率显著加快。  相似文献   

4.
合用精神药物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合用精神药物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指标的影响,为无抽搐电休克并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第一次电休克治疗发作的主要指标(抽搐时间,简称T;抽搐指数,简称SEI;抑制指数,简称PSI)和治疗前一天所用的主要精神药物种类及剂量;然后根据合用药物情况进行T、SEI、PSI值的比较,计算T、SEI、PSI值与药物剂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苯二氮卓艹类药物对T、SEI值有明显影响,且药物剂量与T、SEI值呈负性相关;锂盐对T、SEI值无明显影响;氯丙嗪组的T、SEI值明显大于氯氮平组;合用精神药物对提示本次治疗成败PSI值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在常规剂量条件下,各类精57神药物对无抽搐电休克发作效果无重大影响,治疗前可以不必考虑停药或减药;苯二氮卓艹类药物对治疗电量的控制有一定关系,对使用较大剂量苯二氮卓艹类药物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较大的电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无抽搐电休克疗法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02—2012-12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难治性抑郁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将80例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40例口服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无抽搐电休克疗法治疗,记录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的HAMD、HAMA评分变化,并记录治疗8周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HAMD、HAMA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HAMA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并随着治疗时间的加长,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χ2=3.16,P=0.075>0.05)。结论应用无抽搐电休克疗法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效果满意,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强。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优势侧有抽搐(30例)和无抽搐(30例)抗精神病电疗(EAT)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本次病期≤12个月者疗效明显好于>12个月者;平均抽搐次数多者效果好,优势侧无抽搐与有抽搐EAT疗效无显著差异。但无抽搐组偏执型患者获效较慢,两组患者的疗效随治疗次数的增加而增高,记忆损害不明显。EEG监护中发现无抽搐组抽搐慢波期有逐次递减趋势,对ECG影响主要是心率显著加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重度抑郁障碍患者的短期疗效、安全性及复发率。方法 82例重度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分别使用抗抑郁药物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通过1年的随访,对患者的短期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率进行记录。结果两组患者HAMD-24评分在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8周,两组患者HAMD-24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评分更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1年时,两组患者的再住院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再住院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中再住院者在受教育年限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抑郁药物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能快速缓解抑郁症状,短期疗效优于仅使用抗抑郁药治疗,但我们需要关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复合治疗患者的病情,这类患者的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疗法对抑郁症患者Quisi的影响。方法对33例抑郁症患者进行MECT治疗前后睡眠脑电记录,监测MECT治疗前后Quisi的变化。结果抑郁症患者经过MECT治疗后,Quisi显示睡眠总时间增加、睡眠潜伏期缩短、觉醒时间减少、眼快动睡眠(REM)时间减少、慢波睡眠增加;而REM潜伏期无明显变化。结论 MECT有改善睡眠的作用,但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无抽搐电休克疗法(Modified Electra convulsive Therapy,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记忆、认知功能及脑电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配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治疗3月后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后记忆能力、认知功能及脑电状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简易智能精神状况量表(MMSE)得分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WMS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也更少发生脑电异常的状况,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着很显著的疗效,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记忆能力、认知功能以及脑电状况,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6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脑电图、心电图持续监护下,有抽搐与无抽搐抗精神病电疗。对其临床疗效,副反应,和对记忆。EEG及ECG的影响进行了对照研究。发现两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均有明显疗效,二者的疗效及对记忆和心电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有抽搐EAT的副反应及对脑电图影响较重。无抽搐EAT进行EEG监护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癫痫和精神分裂症患者SCE频率与健康者比较,以及患者是否服药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电抽搐治疗前后则无显著差异。提示疾病和药物的影响。7种药物对细胞质基因诱变率均未超过标准,说明临床使用中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无抽搐电休克对特殊患者群体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20世纪50年代初,精神病学领域采用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m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或称改良电休克或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因使用了肌肉松弛剂,而减弱了心肌收缩强度,减少了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但对于MECT目前仍是一种有争议的治疗方法,在对一些特殊群体如儿童青少年、妊娠及产后妇女、老年人及伴有高风险躯体疾病等患者的治疗中,使用MECT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等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现回顾有关文献以了解特殊患者群体采用MECT的可能性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与传统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1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与传统电休克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韦氏记忆量表(WMS)及自制不良反应观察表分别评定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与传统电休克治疗总体疗效相当,但传统电休克治疗起效更快。二者对记忆均有影响,前者对记忆的影响在1~2周内恢复,后者持续2周以上。其他不良反应均较小。结论无抽搐电休克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安全有效的方法,而传统电休克治疗起效更快,对有精神运动性兴奋患者的治疗效率可能更高。  相似文献   

14.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及记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评价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对记忆的影响.方法 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及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MS)分别评定2组的疗效及对记忆的影响.结果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与SSRI总体疗效相当,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起效更快.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记忆有影响,但在1~2周内逐渐得到恢复.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使用我国修订的韦氏记忆测验工具,在EEG、ECG持续监护下,对有无抽搐EAT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记忆损害进行了对照研究,发现EAT后患者WMS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有抽搐组对长时记忆项目改善明显,而无抽搐组则对短时记忆的多数项目和瞬间记忆改善较为明显,并发现电极放置部位对WMS第7项的评分有明显影响,作者对上述发现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中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实施面神经、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面肌抽搐10例,三叉神经痛13例患者经药物或其他注射治疗方法疗效不佳而选择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微血管减压术。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面肌抽搐10例中9例术后抽搐消失,1例症状缓解;三叉神经痛13例中11例术后止痛,2例疼痛明显减轻;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微血管减压术可避免神经功能损伤,减轻术后并发症,是目前最常用、最安全能够达到终生治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抽搐发作时间的相关因素,并建立发作时间模型.方法 对46例住院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每次MECT治疗时的体重,全程治疗时间、通电量、麻醉量、抽搐发作时间以及操作者编码.结果 抽搐发作时间在不同性别、诊断及操作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而与年龄、电量及麻醉量呈弱的负相关,与治疗总次数、全程治疗时间呈弱的正相关,与体重无关,且电量和全程治疗时间对抽搐发作时间影响最大.结论 电量和全程治疗时间是影响抽搐发作时间两个重要相关因素,治疗中选定合适的电量和全程治疗时间,可获得较满意的抽搐发作时间.  相似文献   

18.
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目的:评价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与传统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与传统电休克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韦氏记忆量表(WMS)及自制不良反应观察表分别评定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与传统电休克治疗总体疗效相当,但传统电休克治疗起效更快.二者对记忆均有影响,前者对记忆的影响在1~2周内恢复,后者持续2周以上.其他不良反应均较小.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抑郁症方法,而传统电休克治疗起效更快,对有高度自杀风险的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率可能更高.  相似文献   

19.
无抽搐电休克期间用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在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时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情况.方法 对12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在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时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不影响药物的选择、合并用药,但用量较治疗量小,氯氮平比氯丙嗪用量小.结论 无抽搐电休治疗不影响药物的选择、合并用药,两者结合服用能更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异丙酚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异丙酚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60例抑郁症患者首次作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随机平分成异丙酚组和硫贲妥钠组,观察治疗中患者心率和血压情况以及对恢复时间的影响。结果:异丙酚组对心血管的应激反应及醒复时间较硫贲妥钠组为好。结论:异丙酚可用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在麻醉过程中优于硫贲妥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