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5篇
综合类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脑卒中后焦虑及其心理干预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影响因素,并评价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6例首次脑卒中的住院病人,随访机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一系列神经、心理评定、分别在病后第三、六、十二个月时随访。结果:206例脑卒中病人急性期(一个月内)焦虑症状发生率为18.4%,三次随访心理干预组焦虑减分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多因素分析显示,急性期焦虑症状的发生及随访期间的持续存在(SAS减分少)与心理社会因素(治疗依从性差、家庭负担重、人均收入少,生活事件多或重,社会支持少、病前健康状况差)、人口学资料(女性、年龄较小)、病情(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着、智能相对完好)有关。结论:脑卒中后焦虑症状并少见,其发生以及持续存在不仅与疾病本身有关还与多种病前或病后的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心理干预有助于焦虑的减轻。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示,住院精神病人的死亡以伴发躯体疾病及自杀为多见(82.79%)。脑器质性、症状性精神病、老年人、病程较长者多由伴发或继发的躯体病致死;功能性精神病、青壮年、病程较短者多死于自杀。本文还就自杀的预防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EEG ECG持续监护有抽搐与无抽搐EAT治疗精神分裂症180例对照观察研究,由山东省6家精神病医院31名研究人员共同完成,本文扼要报告研究目的,设计原则和研究方案,以及科研实施中的组织分工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有抽搐(90例)和无抽搐(90例)抗精神病电疗(EAT)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无抽搐EAT与有抽搐EAT疗效均明显,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的疗效随治疗次数的增加而增高。但无抽搐组偏执型患者获效较差。副作用以有抽搐组较重。记忆损害不明显,WMS评分还随着治疗次数增加而有所上升。EEG监护中发现EEG异常有逐次递增趋势,以有抽搐组为重。对ECG影响主要是心率显著加快。  相似文献   
5.
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犯罪行为责任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影响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犯罪行为责任能力的主要因素。方法以131例司法鉴定案例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为分类变量进行多因素判别分析。结果经判别分析,选取了作案类型,平素性格、诊断分级、是否伴精神病及异常状态、是否受骗及作案动机6个因素为判定辨认能力的判别因素,选取了作案动机、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诊断分级、平素性格、伴精神病否及异常状态,伴癫痫否及异常状态、作案类型8个因素为判定其控制能力的判别因素,建立了判别方程,组内回代检验其总正确率分别为83.2%和82.4%。结论本研究对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犯罪时责任能力的判定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62例脑器质性人格改变患者司法鉴定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脑器质性人格改变违法行为时辨认能力、控制能力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对62例脑器质性人格改变患者犯罪鉴定案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影响其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的主要因素有是否伴有智能障碍及程度、精神病性症状、意识障碍、作案动机及危害行为的关系等。结论责任能力的评定要满足医学要件和法学要件标准,案发时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干预前瞻性对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症状、影响因素及心理干预的作用。方法:对206例脑卒中患者采用对照方法进行随访一年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9.5%,经一年随访,有抑郁症状者研究组为54.7-20.4%,对照组为44.7-39.8%。多因素分析提示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包括病情、负性生活事件、家庭负担、不吸烟、病变部位、职业及有配偶、配偶文化、心理干预。结论:脑卒中后的抑郁症状常见,并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其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情感性障碍患者病前病后所生子女的易患效应。方法 对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和中国精神分类方案的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中情感性精神障碍诊断的102年先证者家系登门调查,收集子女发病与父母患病前后所生子女的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9.
精神发育迟滞司法鉴定案例辨认能力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如何科学地评定精神发育迟滞(MR)司法鉴定案例的辨认能力,使用SAS软件包对131例MR司法鉴定案例的资料进行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对辨认能力影响较大的判别因子,建立判别方程,进行组内回代检验。结果:经判别分析几轮选代,筛选出作案类型、平素性格、MR诊断分级、作案时是否伴有精神疾病,是否受骗、作案动机等6个因素为判别因子,建立了评定作案时辨认能力的判别方程,组内回代检验总正确率为83.2%。提示多元判别分析模式的使用,有可能对MR患者作案时辨认能力的标准化评定提供科学依据,提高评定辨认能力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情感性障碍患者出院后30年死亡随访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导102例情感性障碍患者出院后30年死亡随访调查。结果自杀率为13.72%,病死率为18.63%,总死亡率32.35%。对与死亡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