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芳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6):358-360
胃肠道微乳头状癌发生率低,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与普通腺癌大多相似,但浸润更深,并且易于发生淋巴结转移。胃肠道微乳头状癌具有特征性的免疫表型即MUC1/EMA在细胞簇基质面表达,与普通腺癌在腺腔面表达的特点正好相反。目前对胃肠道IMPC分子病理学特点认识极为有限。胃肠道微乳头状癌由于生存率低,预后差,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尤其需要与乳头状腺癌、伴多量脉管瘤栓的普通腺癌、转移性微乳头状癌和肿瘤芽等鉴别。胃肠道微乳头状癌是一种在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和生物学行为上不同于胃肠道普通腺癌的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和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l-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乳腺癌旁正常组织、41例纤维腺瘤组织和74例乳腺癌组织的E-cadherin和Bcl-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乳腺癌患者各病理特征与E-cadherin和Bcl-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旁正常组织和纤维腺瘤组织中E-cadherin阳性率高于乳腺癌组织,Bcl-2阳性率低于乳腺癌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乳腺癌组织病理分级越高、TNM分期越严重、有淋巴结转移和复发的患者 E-cadherin阳性率低,Bcl-2阳性率高;ER阳性患者E-cadherin阳性率高,Bcl-2阳性率高。组织病理分级低-中分化患者E-cadherin阳性率高于高分化患者,Bcl-2阳性率低于高分化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NM分期Ⅰ+Ⅱ期患者E-cadherin阳性率高于Ⅲ期,Bcl-2阳性率低于Ⅲ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E-cadherin阳性率低于无转移者,Bcl-2阳性率高于无转移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雌激素受体(ER)阴性患者E-cadherin、Bcl-2阳性率低于ER阳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复发患者E-cadherin阳性率低于无复发者,Bcl-2阳性率高于无复发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cl-2的表达与E-cadherin的表达存在负相关性(r=-0.638,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降低,Bcl-2表达升高,二者与乳腺癌组织病理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ER和复发有关,E-cadherin和Bcl-2的表达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MP3)在肺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2例肺腺癌患者的标本及30例癌旁正常标本中IMP3的表达,并分析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级、TNM分期、远处转移、肿瘤的大小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IMP3在肺腺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5%,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阴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IMP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与病理分级(P<0.001)、临床分期(P<0.05)及是否有远处转移有关(P<0.05);IMP3表达与肺腺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呈负相关(P<0.001)。结论:IMP3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且与肺腺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MP3)在肺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2例肺腺癌患者的标本及30例癌旁正常标本中IMP3的表达,并分析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级、TNM分期、远处转移、肿瘤的大小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IMP3在肺腺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5%,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阴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IMP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与病理分级(P<0.001)、临床分期(P<0.05)及是否有远处转移有关(P<0.05);IMP3表达与肺腺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呈负相关(P<0.001)。结论:IMP3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且与肺腺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E-cadherin表达丢失与Vimentin的表达在结直肠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行手术治疗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设为观察组,另收集同期因其他原因切除的正常结直肠标本3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标本中E-cadherin蛋白表达丢失率与Viment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析E-cadherin蛋白表达丢失率与Vimentin蛋白表达阳性率与结肠癌临床资料的关系;80例患者均术后通过电话随访2年,统计2年内复发转移情况及存活与否。结果结直肠癌组的E-cadherin表达丢失率(77.50%)和Vimentin表达阳性率(51.2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67%,10.00%)(P<0.05);E-cadherin的表达丢失与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大小、病理分化程度、TNM临床分期、DUCK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相关(P<0.05);Vimentin的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相关(P<0.05);生存时间<2年、2年内发生复发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E-cadherin的表达丢失率和Vimentin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生存时间>2年、2年内未发生复发转移的患者(P<0.05)。结论 E-cadherin表达丢失与Vimentin的表达上调与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大小、病理分化程度、TNM临床分期、DUCK分期、淋巴是否移关系密切,且对患者术后的生存时间和复发转移的预判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静  岑尧 《癌症进展》2017,15(12):1423-1425
目的 分析IMP3、RFP蛋白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评价价值.方法 选取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观察组,30例单纯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IMP3及RFP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组织分化、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子宫内膜癌患者IMP3及RFP的差异;比较IMP3、RFP的诊断效力.结果 观察组IMP3及RF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0%和50.0%,均高于对照组的6.7%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04、13.187,P﹤0.05).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IMP3及RFP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IMP3及RFP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阴性子宫内膜癌患者IMP3的阳性表达率高于PR阳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P3、RFP对子宫内膜癌均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结论 IMP3、RFP对子宫内膜癌诊断效力高,具有一定的评价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16免疫组化染色和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在鉴别宫颈腺癌(ECA)和子宫内膜腺癌(EMA)中的作用。方法 (1)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ECA和72例EMA患者中p16的表达,采用着色范围和强度的半定量方法对结果进行评价,分析ECA和EMA患者中p16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2)杂交2代捕获法(HC-2)对41例ECA和46例EMA患者进行HPV DNA检测,分析二者的区别。结果 (1)p16在ECA和EMA的阳性率分别是97.5%(40/41)和80.6%(5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ECA患者中p16呈弥漫强阳性着色,EMA患者中则常呈局灶或斑片状着色。p16在ECA患者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16在EMA患者中的表达与病理亚型、分化程度和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有关。(2)ECA组中的HPV阳性率为22.0%(9/41),EMA组全部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16和HPV检测对宫颈腺癌和宫内膜腺癌的鉴别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手术方式和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膜突蛋白(Moesin)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oesin和E-cadherin的表达,并将检测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局部侵犯、颈淋巴转移、TNM分期)等进行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Moesin和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年龄≥45岁、肿瘤侵犯甲状腺被膜外、有颈淋巴结转移、Ⅲ~Ⅳ期甲状腺乳头状癌, Moesin的阳性表达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中Moesin与E-cadherin的阳性表达具有相关性(r=-0.494,P<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Moesin的高表达和E-cadherin的低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有关,两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胃癌(gastric cancer, GC)患者E-cadherin、Vimentin和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 MMR)相关蛋白的表达,分析其影响GC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探讨其与G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05月至2020年12月在承德市中心医院行GC手术并资料完整的患者104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cadherin、Vimentin、MMR相关蛋白表达,并分为E-cadherin、Vimentin阴性和阳性组,dMMR和pMMR组;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预测三者对GC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影响,分为高低风险组,并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04例患者中dMMR的概率为22.12%,E-cadherin阳性率为28.85%,Vimentin阳性率为51.92%。其中,dMMR和pMMR组相比,Lauren分型、pT和pTNM分期、肿瘤分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uren分型、pT和pTNM分期、肿瘤分化、脉管癌栓在Vimentin阳性和阴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而E-...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AD AM金属肽酶域17(AD AM17)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法检测12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56例结直肠腺瘤组织和3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MMP2、ADAM17及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直肠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腺癌组织中MMP2、ADAM17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结直肠腺瘤组织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低于结直肠腺瘤组织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结直肠腺癌患者的结直肠腺癌组织中MMP2、ADAM17、E-cadherin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2、ADAM17及E-cadherin与结直肠腺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关,对结直肠腺癌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及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拓扑异构酶( TopoⅡ)和谷胱甘肽转移酶π( GST-π)在胃癌和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TopoⅡ和GST-π在40例胃癌组织和6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在40例胃癌组织中TopoⅡ和GST-π阳性率分别为42.5%和82.5%,TopoⅡ在高中分化腺癌中的阳性率低于低分化腺癌( P<0.01),而GST-π在高分化腺癌中阳性率高于低分化癌( P<0.05),但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TopoⅡ和GST-π在结直癌中阳性率分别为43.3%和93.3%,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关。结论:中晚期胃癌和结直肠癌广泛存在耐药性,TopoⅡ和GST-π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的指标,还可以指导临床对胃癌和结直肠癌化疗药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整合素连接激酶(ILK)、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LK及E-cadherin在54例CIN、38例宫颈鳞癌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ILK在正常宫颈、CINⅠ、CINⅡ~Ⅲ及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68.8%、78.9%、97.3%。ILK在CIN及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P<0.05)。E-cadherin在正常宫颈、CINⅠ、CINⅡ~Ⅲ及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75.0%、55.3%、36.8%。E-cadherin在CIN及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宫颈(P<0.05)。在宫颈鳞癌组织中ILK的表达与E-cadherin呈负相关(r=-0.531,P<0.01)。E-cadherin阳性表达还与宫颈鳞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ILK、E-cadherin可作为区分正常宫颈组织与CIN及宫颈鳞癌的标记物,E-钙黏蛋白还与宫颈癌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Toll样受体4(TLR4)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关系。方法对4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观察组)和20例癌旁肺组织(对照组)进行TLR4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及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TLR4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TLR4的表达与患者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TNM分期、是否吸烟以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患者TLR4表达率明显增高,其表达情况与NSCLC症状的发生发展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放射治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分析35例Ⅰb2期~Ⅱb2期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放射治疗(观察组)与32例单纯手术(对照组)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病理特征与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9%,高于对照组的9.3%(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脉管受侵以及阴道切缘癌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宫旁浸润率及淋巴结转移率低于手术组(P〈0.05)。结论手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放射治疗可以缩小局部肿瘤,使宫旁浸润消退,可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VEGF-C、COX-2在细支气管肺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中VEGF.C、COX-2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BAC60例为实验组,肺腺癌伴BAC20例和肺腺癌22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VEGF—C、COX-2蛋白在3种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VEGF.C在BAC、肺腺癌伴BAC和肺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66.7%、90.0%和95.5%,各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在BAC非黏液型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黏液型(P〈0.05),伴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VEGF—C表达与性别、年龄、肿块部位、大小及TNM分期均无关联(P〉0.05)。COX-2在BAC、肺腺癌伴BAC和肺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63.3%、75.0%和77.3%,各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BAC伴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肿块直径≥3cm组阳性率明显高于肿块直径〈3cm组(P〈0.05),COX-2表达与性别、年龄、肿块部位、病理类型及TNM分期均无关(P〉0.05)。VEGF-C与COX-2表达呈正相关(r=0.269,P〈0.05)。结论VEGF—C联合COX-2检测可用于BAC侵袭、转移特性的评估及预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LGR5、Nanog基因在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4年6月航空总医院132例结肠腺癌、60例结肠腺瘤、72例因其他良性病而行结肠切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肠腺癌及腺瘤组织中LGR5、Nanog的表达,记录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并随访。 结果① LGR5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在细胞膜也有少量表达,Nanog则主要定位于细胞核。LGR5在正常组织、结肠腺瘤、结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67%、267%、636%。Nanog的阳性率分别为194%、333%、712%。LGR5、Nanog在结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结肠腺瘤及正常结肠组织(P<005),但在结肠腺瘤与正常结肠组织之间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以β actin为内参蛋白,LGR5、Nanog在结肠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结肠腺瘤组织(均P<005)。③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结肠腺癌患者Dukes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是LGR5、Nanog表达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结肠腺癌患者Dukes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是LGR5、Nanog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④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5月,中位随访时间56个月,Log rank检验示LGR5(-)组患者生存率高于LGR5(+)组(χ2=4603,P=0031),Nanog(-)组患者生存率高于Nanog(+)组(χ2=13870,P<0001)。 结论LGR5、Nanog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潜在因子,未来可针对结肠腺癌中高表达LGR5、Nanog等具有干细胞特性的肿瘤细胞进行靶向治疗,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Ⅲ期肺腺癌组织中14 3 3ζ和E 钙黏蛋白(E cadherin)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9例Ⅲ期肺腺癌组织和43例正常肺组织中14-3-3ζ与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14-3-3ζ在Ⅲ期肺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57.63%(34/59),高于正常肺组织的30.23%(1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在肺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67.79%(40/59),低于正常肺组织的72.09%(3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蛋白的表达均与肺腺癌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Ⅲ期肺腺癌中14-3-3ζ与E-cadherin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51,P=0.015)。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OS)为29.90个月。14-3-3ζ、E-cadherin高表达患者的中位OS均为52.63个月,优于低表达者的16.93个月(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14-3-3ζ是Ⅲ期肺腺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0.345,95%CI:0.153~0.777,P=0.010)。结论 14-3-3ζ与E-cadherin在Ⅲ期肺腺组织中的表达呈现较好的相关性,检测二者的表达对判断Ⅲ期肺腺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1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筛选可用于卵巢浆液性腺癌的诊断和预后指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不同人浆液性卵巢癌细胞系HO8910、SKOV3和A2780细胞中EphA1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phA1在76例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将结果分为:低表达(≤5分)和高表达(>5分);分析EphA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EphA1在HO8910、SKOV3细胞中呈阴性表达,而在A2780细胞中呈弱阳性表达。76例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EphA1高表达33例(43.4%),低表达43例(56.6%)。EphA1表达与WHO分级、MDACC分级有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转移情况、发生部位、肿瘤直径及年龄均无关(P>0.05)。EphA1高表达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71.0个月,高于EphA1低表达者的31.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hA1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低表达,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预后均有关,有可能成为卵巢浆液性腺癌辅助诊断及临床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肿瘤坏死因子-a(TNF-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0例NSCLC组织和24例良性肿瘤组织中TNF-a、GLUT-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及两者相互关系。结果:NSCLC组织中的GLUT-1、TNF—a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织(P〈0.05)。TNF-a组:晚期组织(Ⅲ)明显高于中、早期(II、I)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P〈0.05),N2组明显高于N,组(P〈0.05)。GLUT-1组:中低分化组织明显高于高分化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P〈0.05),N2组明显高于N1组(P〈0.05)。GLUT-1与TNF-a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TNF—a、GLUT-1在NSCLC组织中的过表达与肺癌的生长、侵袭转移有密切关系,联合两者的检测有助于判断NSCLC的转移、分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