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别采用超声乳化吸除和小梁切除术在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10月—之012年10月期间笔者收治的合并有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共76例,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给予超声乳化吸除,B组给予小梁切除术。比较2组患眼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成功率、患者术后的眼压改善等。结果A组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cute primary angle closure,APAC)的成功率明显高于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X2=24.381,P〈0.05,而B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APAC与PACG的完全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76,P〉0.05);组问比较,2组中APAC的治疗完全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94,P〉0.05),B组中PACG的治疗完全成功率高于A组(X2=18.672,P〈0.05)。2组患眼眼压均明显下降,术后随访一年结果显示APAC患眼在2组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65,P〉0.05)。而术后一年B组PACG患眼的平均眼压明显低于A组(t=4.751,P〈0.05)。A组中的视力提高情况优于B组(X2=13.952,29.653,P〈0.05)。结论超声乳化吸除术与小梁切除术在治疗APAC与PACG合并白内障中有各自不同的优势,故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疾病类型等选择最为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赵歧  陈毅华  林郁 《中外医疗》2010,29(36):42-43,45
目的比较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g laucoma,POAG)合并白内障的眼压控制情况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收集在我院近年行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的PACG与POAG的患者资料,对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观察并进行比较。完全成功率标准为手术后最终随访时不用任何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在≤21mmHg。结果本研究共有17例(17只眼)PACG与14例(14只眼)POAG。PACG组与POAG组间的年龄、术前眼压、随访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ACG组与POAG组在分别经过11.4个月与13.2个月的手术后随访后,2组的眼压均下降,PACG的最后随访眼压(10.1±4.5)mmHg低于POAG组(15.8±8.3)mmHg(P=0.025)。最后随访时,PACG组的完全成功率为100%高于POAG组(78.6%)(P〈0.05)。58.8%的PACG患者与57.1%的POAG患者术后视力得到提高。2组的并发症均较轻。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能够安全、有效控制PACG与POAG合并白内障的眼压,PACG的眼压控制优于POAG。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及开角型青光眼(POAG)并发白内障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原发性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86例86眼按原发疾病类型的不同分为PACG组(43例,43眼)和POAG组(43例,43眼),均行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PACG组术后视力恢复及眼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ACG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0%,POAG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28%,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视力,且安全性好,但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控制优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小梁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PACG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64例72眼,行颞侧隧道式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30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合并白内障的青光眼72例(76眼)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视力明显增高,眼压明显地降低,均有滤过泡形成.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点,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最佳联合术式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陈志强 《基层医学论坛》2013,(34):4549-455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7月一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88眼)患者均分为3组,甲组接受抗青光眼手术,乙组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丙组接受白内障超声孔化术十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3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乙组视力水平高于4.6的患者显著多于甲组和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3组并发症发生率乙组与甲组、丙组比较差异显著,甲组与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l〈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视力水平,不良反应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和单纯小梁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1例(31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有白内障患者,其中17例(17只眼)接受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治疗,14例(14只眼)接受小梁切除术治疗。在术后随访过程中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眼压、滤过泡和并发症等状况。结果术后随访10个月,发现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组和小梁切除术组在眼内压降低值[(20.59±7.94)mmHgV8(24.85±14.39)mmHg,P=0.614)]、治愈率(88.24%VS71.43%,尸卸.370)、功能性小泡形成率[76.47%(13/17)vs78.57%(11/14),P=0.094]和并发症发生率【(47.06%(8/17)VS.50.00%(7/14),P=0.380)】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大多数患者不能用降低眼内压的药物。在小梁切除术组需要额外的手术干预,包括对眼前房的改善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法。结论即使在小梁切除术后的白内障和并发症患者中,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额外的手术干预,但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白内障并发性患者时,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和小梁切除术显示出类似的眼内压降低值、成功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1月-2001年6月,收住本院同时患者闭角型青光眼和白内障的病人86例(86只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54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晶体混浊。患者入院后元首地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随访时间0.5-3年,平均14.60个月。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眼为1.64kPa(12.30mmHg),比术前用药后平均眼压4.15kPa(31.23mmHg)有明显降低。术后83只眼(96.5%)最佳矫正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附联合小梁切除手术能够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前房维持器(ACM)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在前房维持器下施行三联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5例眼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在前房维持器下进行三联手术治疗,术中前房深度维持良好,手术顺利完成,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观察1个月,患者术后平均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眼压由首诊时(44.6±15.7)mmHg降至术后1月(12.5±3.6)mmHg(P〈0.001),功能性滤过泡者45眼(100%)。结论在前房维持器下行三联手术可有效维持术中前房深度,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禤中宁  陈洁  刘晶 《广西医学》2014,(10):1452-1453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6例(30眼)合并白内障的PACG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4-6年,观察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的变化。结果术后1周,所有术眼前房明显加深,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矫正视力0.1-0.8,眼压控制在(14.81±3.73)mmHg;术后3个月眼压控制在(16.21±3.96)mmHg,有2例(3眼)眼压偏高,加用一种降眼压眼药水后能控制在正常范围。随访期间,26例(30眼)眼压维持在正常范围。术后所有术眼前房角开放良好,随访期间未见前房角重新粘连关闭。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能有效降低PACG的眼内压,安全性好,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PACG,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视力、眼压、房角等情况。结果共58例病例纳入本次研究,其中急性PACG(A组)37例,慢性PACG(B组)21例。分别记录术前及术后6个月视力、眼压、房角等情况。A组视力由术前(0.11±0.08)提高至(0.5±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视力由(0.4±0.16)提高至(0.6±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眼压由术前(4.16±1.50)kPa降至(2.03±0.61)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眼压由术前(3.51±1.30)kPa降至(2.30±0.73)kPa(P<0.05)。其中A组1例眼压未控制正常,B组6例未控制正常。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能有效治疗PACG,但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眼科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28例(128眼),分为A组(青白联合手术组,n=52)和B组(单纯小梁切除术组,n=76)。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治愈率、眼压、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A组患者治愈率为90.4%,B组患者治愈率为86.8%.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眼压分别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两组间术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明显好转,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组术后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视力比较,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2%(10/52)1,与B组[14.5%(11/7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白内障手术指征的青光眼患者,选择青白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安全、临床效果显著,而且术后视力恢复快,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汤晓东 《医学综述》2014,20(17):3260-3262
目的评价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辽河油田总医院诊治的青光眼患者116例(128眼)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组(64眼)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组(64眼),患者分别行传统小梁切除术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眼压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组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组的浅前房发生率分别为7.81%和21.8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1,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的眼压均得到有效控制,两组患者术前眼压及手术后1个月的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组患者的眼压显著地低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组(t=4.638,6.731,P<0.05);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功能性滤泡形成率显著地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地少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组(χ2=9.412,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较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确切,其能有效地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在功能性滤泡形成和远期手术成功率方面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对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青光眼患者82例,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合小梁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应用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可调整缝线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5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实验组患者的平均眼压为(35.42±3.69)mmHg,对照组患者的平均眼压为(34.08±3.19)mmHg,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8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较仅应用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6例(60眼),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28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患者视力均显著提高,眼压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术后视力和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少(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有效方法,且术后炎症反应少,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李银芬 《中外医疗》2014,(30):60-61
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称三联疗法)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109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三联疗法治疗,治疗后,对其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眼压及裸眼视力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治疗后眼压改善情况显著优于慢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与慢性组手术成功率均较高,分别为93.1%、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70,P=0.0478)。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显著,尤其针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三联手术)后早期人工晶体前膜的治疗方法,并观察疗效。方法选择72例(72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形成人工晶体前膜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35例(35眼)行YAG激光人工晶体前膜切除,对照组37例(37眼),予以地塞米松3mg,妥布霉素20mg,球结膜下注射治疗1次/d,观察1周后二组视力、人工晶体前膜清除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1周后视力、人工晶体前膜清除情况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1周后视力、人工晶体前膜清除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三联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前膜早期实行YAG激光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6例(96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48眼)。观察组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眼压、视力情况、中央前房深度、周围前房深度、术后降压药物种数、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周围前房深度均比术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增加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降压药使用种数、并发症数量均少于对照组。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研究使用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8例7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观察组(40眼)和对照组(36眼),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眼压及眼房角开放程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央前房深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完成后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和前房炎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好,且并发症相对较少,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并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co+IOL)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前期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法将5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单纯Phaco+IOL治疗,对照组行Phaco+IOL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眼压、视力、周边前房深度、房角宽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Phaco+IOL组和Phaco+IOL联合小梁切除术组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前房深度较术前加深,房角宽度较术前加宽或重新开放,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前房深度、房角宽度、眼压、视力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但Phaco+IOL组并发症发生率较Phaco+IOL联合小梁切除术组低(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够有效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并开放房角,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合并老年性白内障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