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丙酚对成年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静脉输注不同剂量异丙酚对大鼠血脑屏障 (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30只成年大鼠随机分为三组 :对照组 (C组 ,不用全麻药 ,n =6 ) ,异丙酚 70mg·kg-1·h-1组 (P1组 ,静脉注射异丙酚 2 0mg/kg继以静脉输注 5 0mg·kg-1·h-11小时 ,n =12 ) ,异丙酚 12 0mg·kg-1·h-1组 (P2组 ,静脉输注异丙酚 12 0mg·kg-1·h-11小时 ,n =12 )。取脑做EB染色观察、镧醛灌注后电镜观察及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 P1、P2组EB染色、HE染色及电镜观察结果与C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别。结论 本实验结果提示 ,静脉输注产生脑电图爆发抑制剂量的异丙酚 (70mg·kg-1·h-1)及更大剂量(12 0mg·kg-1·h-1) 1小时 ,虽然后者产生明显的循环抑制 ,但两者均未增加大鼠BBB对大分子 (EB 白蛋白 )和小分子 (镧离子 )的通透性 ,对中枢神经系统形态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异丙酚、氯胺酮对哮喘大鼠气道痉挛及气道渗出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异丙酚、氯胺酮对抗原诱发哮喘大鼠气道痉挛及气道渗出的影响。方法哮喘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I组,静注生理盐水;Ⅱ组,静注异丙酚50 mg·kg·-1·h-1;Ⅲ组,静注异丙酚100 mg·kg-1·h-1;Ⅳ组,静注氯胺酮50 mg·kg-1·h-1;V组,静注氯胺酮100 mg·kg-1·h-1。30 min后静注伊文氏蓝;5 min后静注卵蛋白激发哮喘发作,并维持30 min。观察气道压、肺系数、肺湿干重比、肺含水量、肺组织伊文氏蓝含量变化。结果异丙酚和氯胺酮能显著缓解卵蛋白激发引起的气道痉挛反应(P<0.05),相同剂量异丙酚和氯胺酮对气道压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异丙酚和氯胺酮均可明显降低大鼠肺系数、肺湿干重比和肺含水量(P<0.05)。静注异丙酚或氯胺酮后,肺组织伊文氏蓝渗出明显减少,与I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异丙酚和氯胺酮均能缓解抗原诱发哮喘大鼠的气道痉挛,且能明显抑制哮喘大鼠的气道渗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异氟醚和异丙酚维持神经外科手术中低碳酸和高碳酸血症对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 (SjvO2 )影响的年龄差异。方法 :2 0例以异丙酚 2mg/kg、芬太尼 2 μg/kg和阿曲库铵 0 5mg/kg诱导麻醉 ,维持麻醉异丙酚 6~10mg·kg-1·h-1。并选择 2 0例相似病人用硫喷妥钠诱导和异氟醚 1~ 1 3MAC维持麻醉进行配对研究。测定动脉压和SjvO2 。结果 :异丙酚组低碳酸性SjvO2 反应 (≥ 5 0岁 )显著低于其他各组 ;<5 0岁组则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 <0 0 5 )。结论 :异丙酚维持神经外科手术在≥ 5 0岁病人低CO2 的应用需慎重  相似文献   

4.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全身麻醉下腰椎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组(Ⅰ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的负荷量分别为1μg/kg和1mg/kg,雷米芬太尼以0.5μg·kg-1·min-1速率输注。麻醉中通过增减雷米芬太尼0.1μg·kg-1·min-1输注速率调整麻醉深度。丙泊酚按5∶4∶3方案输注,即5mg·kg-1·h-1输注10min,4mg·kg-1·h-1输注10min,20min后3mg·kg-1·h-1恒速输注。观察两组气管插管反应、麻醉效果、苏醒质量。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同,均可抑制气管插管反应(P<0.01),且Ⅰ组较Ⅱ组明显(P<0.05)。Ⅰ组苏醒质量较Ⅱ组好(P<0.01),不良反应较Ⅱ组高(P<0.01),术中无知晓。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两个注射泵静脉麻醉,采用负荷量加两种以上速率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5.
氯胺酮对小儿术后镇痛中吗啡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氯胺酮在小儿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中对吗啡作用的影响。方法 全麻下择期腹部手术病儿 37例 ,病人随机分为三组。负荷量 :Ⅰ组 (n =13)吗啡 10 μg/kg +氯胺酮 0 1mg/kg ;Ⅱ组 (n =10 )吗啡 10 μg/kg ;Ⅲ组 (n =14)吗啡 2 0 μg/kg。维持量 :Ⅰ组吗啡 1μg·kg-1·h-1+氯胺酮 0 0 3mg·kg-1·h-1;Ⅱ组吗啡 1μg·kg-1·h-1;Ⅲ组吗啡 2 μg·kg-1·h-1。单次给药剂量 :同各组每小时持续量 ;锁定时间 10min。按预定 6个时点记录疼痛、镇静评分、维持期吗啡耗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疼痛评分 :Ⅰ、Ⅲ组均为 0 0 0± 0 0 0 ,明显优于Ⅱ组 0 12± 0 17(P <0 0 1)。吗啡维持量 :Ⅰ、Ⅱ、Ⅲ组分别为 :5 1 0± 3 3μg/kg、6 3 4± 18 0 μg/kg、117 6± 2 0 1μg/kg(P <0 0 1)。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小儿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中 ,微量氯胺酮明显增强吗啡的镇痛作用 ,减少吗啡用量  相似文献   

6.
联合麻醉术中知晓与脑电双频指数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以及脑电双频指数 (BIS)与镇静深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的肝癌手术患者 2 40例 ,麻醉方法均为硬膜外阻滞加全麻。分为两组 :异丙酚组 (P组 ,n =12 0 ) ,术前 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g、阿托品 0 3mg ,诱导用芬太尼 4μg/kg、异丙酚 1 5mg/kg、琥珀胆碱 2mg/kg ,维持用异丙酚 12mg·kg-1·h-1,持续 15分钟后改为 3mg·kg-1·h-1至术毕 ;硫喷妥钠组 (T组 ,n =12 0 ) ,术前 30分钟肌注咪唑安定 0 0 75~ 0 1mg/kg、阿托品 0 3mg ,诱导用硫喷妥钠 6mg/kg替换P组的异丙酚 ,其余药相同 ,维持用 6 0 %的N2 O吸入至术毕。两组均在诱导前 15分钟开始在硬膜外导管内注入 0 5 %布比卡因 4ml。术中持续监测BIS和边缘频率 (SEF)。结果 诱导前两组患者的EEG无差异 ;诱导后 15分钟和 30分钟 ,EEG抑制 ,BIS和SEF均降低 ,组间无差异 ;诱导后 6 0分钟和 12 0分钟 ,P组的BIS和SEF比T组低 (P <0 0 5 )。P组 1例术中知晓。结论 联合麻醉中 ,用BIS监测预防术中知晓的发生缺乏精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指导全凭静脉麻醉期间病人输注异丙酚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30):试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持续输注0.2μg·kg-1·min-1瑞芬太尼以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Ⅰ组通过监测AAI调节异丙酚输注速率,使AAI维持在30以下,Ⅱ组根据病人血压及心率调节异丙酚输注速率,每5分钟增减0.01 mg·kg-1·min-1异丙酚。记录气腹前(T1)、气腹后(T2)、分离胆囊(T3)、腹腔冲洗(T4)、手术结束(T5)时2组的血压、心率、AAI和输注异丙酚的速率,同时记录2组异丙酚、维库溴铵、瑞芬太尼用量、术毕睁眼时间、应答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2组各时间点AA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相比,Ⅰ组输注异丙酚速率以及总用量减少(P<0.05)。术后24 h随访病人均无术中知晓。结论AAI指导全凭静脉麻醉输注异丙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可较好的控制麻醉深度,指导合理用药,避免病人术中知晓。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亦在探讨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和芬太尼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作用及其机制。 材料与方法 家猫18只,体重1.5—2.5 kg,麻醉后建立体外循环,心脏停跳30 min,复跳40 min。体外循环开始时,Ⅰ组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2 mg/kg(5 ml),维持0.08mg·kg-1·h-1;Ⅱ组维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丙泊酚对心内直视术病人肌钙蛋白 Ⅰ (CTn Ⅰ )的影响 ,寻求丙泊酚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合适的剂量。方法  2 7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咪唑安定、丙泊酚、维库溴铵、芬太尼诱导后 ,用微量泵持续输注丙泊酚 ,A组 2mg·kg-1·h-1、B组 5mg·kg-1·h-1、C组 8mg·kg-1·h-1。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诱导后、停心肺转流 (CPB)即刻、CPB后30、6 0分钟和CPB后 3小时动脉血CTn Ⅰ浓度。结果 三组病人CPB后CTn Ⅰ均显著升高 (P <0 0 1)。组间比较 ,B组CPB后CTn Ⅰ值比A组低 (P <0 0 5和P <0 0 1)。C组和A组间CTn Ⅰ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心脏手术术中及术后CTn Ⅰ升高提示心肌存在不同程度损伤。术中 5mg·kg-1·h-1丙泊酚持续静注是较为理想的具有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10.
异丙酚对儿童体外循环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儿童体外循环(CPB)期间血小板(Plt)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CPB下行心脏修补术的先心病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异丙酚组(P组)。两组均以芬太尼5μg·kg-1·h-1辅助吸入0.7%异氟醚维持麻醉。P组自诱导至术毕持续泵注异丙酚3 mg·kg-1·h-1持续泵注。两组病儿分别于麻醉前、转流30min、手术结束时、术后24 h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GMP-140)和Plt血栓烷B2(TXB2)浓度,及全血激活凝固时间(ACT)、凝集速率、Plt功能(PF)、快速Plt功能(qPF)值,同时测定各时段的Plt计数。结果 两组GMP-140、TXB2在转流期间显著性升高(P<0.01);Plt计数在转流期间显著性下降(P<0.01);ACT转流期间显著性延长(P<0.01),术后恢复基础水平。PF、qPF转流期间测不出,术后恢复至基础水平。C组和P组之间Plt各观测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持续泵注异丙酚3 mg·k-1·h-1对儿童CPB中的血小板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咪唑安定、异丙酚对CPB心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 将20例择期行CPB心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咪唑安定组(M组)和异丙酚组(P组),每组10例。M组用咪唑安定0.06-0.1 mg·kg-1,P组用异丙酚1.0-1.5 mg·kg-1静注,然后两组均用东莨菪碱0.6mg、芬太尼4-10μg·kg-1、维库溴铵0.1 mg·kg-1、利多卡因1.5 mg·kg-1诱导,麻醉维持用芬太尼、维库溴铵间断静注外,M组分次追加咪唑安定0.04-0.1 mg·kg-1,P组静注异丙酚3-5 mg·kg-1·h-1。分别于麻醉前(T1)、腔静脉插管时(T2)、主动脉阻断后30 min(T3)、主动脉开放后10 min(T4)、1h(T5)、2 h(T6)、4 h(T7)、24 h(T8)采桡动脉血,测定Hct及血浆IL-6、IL-8、IL-10的浓度。结果 与T1相比,两组T4-T7时IL-6、IL-8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1=;P组T7时IL-8水平明显低于同时点的M组(P<0.05=;T4-T6时IL-10水平显著高于同时点的M组(P<0.05或0.01)。结论 异丙酚调节细胞因子反应平衡的效应好于咪唑安定。对于没有发生并发症的CPB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其促炎症-抗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处于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2.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1  
目的 比较小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与单纯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行上腹部手术后患者 12 0例 ,随机均分为三组 ,每组 4 0例 ,以一次性静脉镇痛泵 (2ml/h)分别行静脉术后镇痛。F组 :单纯芬太尼镇痛 ,0 4 μg·kg-1·h-1芬太尼 +5mg氟哌利多。KF1组 :氯胺酮联合芬太尼镇痛 ,0 2 μg·kg-1·h-1芬太尼 +40 μg·kg-1·h-1氯胺酮 +5mg氟哌利多。KF2组 :氯胺酮联合芬太尼镇痛 ,0 2 μg·kg-1·h-1芬太尼 +80 μg·kg-1·h-1氯胺酮 +5mg氟哌利多。各组镇痛泵中药物均用医用盐水稀释至 10 0ml。观察各组患者镇痛 4 8小时内的静息镇痛评分 (VAS方法 )、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和幻觉的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的静息镇痛评分在 12小时内KF1组和KF2组明显低于F组 (P <0 0 5 ) ,而在 12小时后没有明显差别 (P >0 0 5 ) ;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尿潴留发生率KF1组和KF2组显著低于F组 (P <0 0 1)。KF1组和KF2组之间在静息镇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方面没有明显差别。三组中均无幻觉发生。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用于术后静脉镇痛可明显减少芬太尼的剂量 ,使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尿潴留发生率降低 ,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  相似文献   

13.
丙泊酚对风心瓣膜置换术后转流后左室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对风心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心肺转流 (CPB)后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2 0例风心瓣膜置换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咪唑安定组 (C组n =10 )和丙泊酚组 (P组n=10 ) ,分别以咪唑安定 0 1~ 0 2mg·kg-1·h-1或丙泊酚 2~ 6mg·kg-1·h-1维持麻醉 ,CPB期间和CPB后持续注药。两组芬太尼应用相同。观察缺血 /再灌注后 3 0分钟、60分钟和 2 4小时血清心肌酶谱变化 ,并采用Swan Ganz导管技术监测停CPB后MAP、HR、SI、CI、PCWP、SVRI和LVSWI变化。结果 缺血 /再灌注后三个时点LDH和CK MP均较麻醉前升高 ,C组升高更为明显。CK MB再灌注后 60分钟和 2 4小时 ;LDH再灌注 2 4小时与P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P组停CPB后各时点HR较基值显著减慢 (P <0 0 1) ,PCWP、SVRI显著降低 (P <0 0 1) ,SI、LVSWI显著增高 ,CI较C组相对为高。结论 丙泊酚维持麻醉 ,减轻了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并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维持满意的心脏指数 ,促进缺血后左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普鲁卡因静脉麻醉对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本文观察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的剂量、时间和年龄对MetHb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 71例全麻颅脑肿瘤手术患者 ,其中 5 6例按静滴 2 %普鲁卡因 (0 0 6%琥珀酰胆碱 )复合液速度不同 ,随机分为三组 ,分别以0 5mg·kg-1·min-1(Ⅰ组 )、1 0mg·kg-1·min-1(Ⅱ组 )及 1 5mg·kg-1·min-1(Ⅲ组 )静滴 ,于 1小时后监测MetHb含量。另有 15例以 1 0mg·kg-1·min-1静滴 (Ⅳ组 ) ,检测静滴 1、2、3和 4小时后的MetHb含量。结果 :随静滴剂量增加 ,MetHb含量也显著增加 (Ⅱ、Ⅲ组P <0 0 5 ) ;随年龄增加 ,老年组MetHb含量明显较年轻组增高 (P <0 0 5 ) ;以1mg·kg-1·min-1恒速静滴普鲁卡因持续时间与MetHb含量变化无相关性 (γ =0 72 9,P >0 0 5 )。结论 :临床上以普鲁卡因 1mg·kg-1·min-1恒速静滴 ,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患者14岁,男,家族史无特殊记载,生后第7天,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烧。随气温的变化,体温也发生变化,根据无汗诊断为先天性无汗无痛症,因外伤引起右股骨髁上骨折,拟全麻下行整复固定术。 查体:皮肤干燥,四肢关节轻度变形,血液生化检查,心电图,胸部X片均正常。 麻醉经过:咪唑安定2 mg,术前30 min肌注,异丙酚80mg,氯胺酮20 mg,氟哌啶5mg,维库溴铵5 mg,静注诱导,气管内插管。异丙酚8~10 mg·kg-1.h-1 氯胺酮0.5 kg-1.h-1维持麻醉,在程序脑电图(PEEG)监测下,以边缘频谱(SEF)90、11.5-12.0 Hz为指标,来调整异丙酚用量,术中生命体征  相似文献   

16.
全麻下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和内隐记忆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研究全麻下异丙酚和吸入麻醉药对内隐记忆的作用,分析界定内隐异丙酚记忆消失时的界值。方法 60例患者行择期腹部及下肢手术。随机分为异氟醚、七氟醚、地氟醚、异丙酚,对照组5组(每组12例)。试验组按静脉药输入速度(8mg·kg-1·h-1、10mg·kg-1·h-1)及吸入药呼未浓度(0.8、1.0MAC),又分为2个亚组(每组6例)。对照组(12例)为术中清醒的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患行。监测患者入室后、入睡后、指令反应消失后、插管后、切皮后、关腹膜时(手术结束前30min)的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I),调查患者术后8h模糊辩听率,测试方法和条件与试验各组完全一致。常规监测血液动力学指数。结果 AEI,各亚组麻醉诱导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相同浓度下,吸入麻醉药组患音及其亚组间比较入睡后、插管后、切皮后、切口关闭时血液动力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静脉持续泵入异丙酚8mg·kg-1·h-1时、三种吸入麻醉药浓度为1.0MAC时,患者模糊辩听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三种吸入麻醉药浓度为1.0MAC及异内酚8mg·kg1·h-1时,能使内隐记忆消失,推算内隐记忆消失的AEI界值为异丙酚15;异氟醚12;七氟醚13;地氟醚14.结论当AEI界值低于12时,认为内隐记忆消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 32例门诊吸脂术患者采用异丙酚加小剂量芬太尼的麻醉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手术时先静脉注射芬太尼 1 μg·kg- 1 ,5分钟后再静脉注射异丙酚 0 .8~ 1 .0mg·kg- 1 ,以睫毛反射消失为意识消失的标志酌情用药。后以 0 .1~ 0 .2mg·kg- 1 ·min- 1 的速度持续输注 ,直至手术结束。结果 麻醉效果满意 ,对循环功能影响轻微 ,对呼吸抑制明显 ,5分钟内患者均可自行恢复。结论 异丙酚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门诊吸脂术可靠易行 ,诱导苏醒迅速 ,且术后无循环、呼吸抑制 ,效果可靠。但术中应严密观察呼吸频率、SpO2 及Bp的变化 ,确保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内侧视前区毁损对异丙酚及氯胺酮麻醉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毁损前下丘脑的内侧视前区(mPOA)对静脉麻醉药异丙酚、氯胺酮诱发大鼠翻正反射消失潜伏期(RL)、恢复时间(RT)的影响,探讨mPOA在异丙酚、氯胺酮麻醉作用机制中的地位。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即mPOA微量注射NS组(NS组),甲基天冬氨酸(NMDA)毁损组(NMDA-des组);7 d后再将其各分为两个亚组,即NS+异丙酚组,NS+氯胺酮组,NMDA-des+异丙酚组,NMDA-des+氯胺酮组。微量注射NMDA(5μg/0.2μl)毁损大鼠mPOA后,观察大鼠行为学和体重的变化;7 d后分别腹腔注射异丙酚(100mg·kg-1)和氯胺酮(100mg·kg-1),观察对大鼠翻正反射消失潜伏期和恢复时间的影响。结果 mPOA微量注射NS组大鼠行为学及体重无明显变化,NMDA毁损组与NS组比较体重显著减轻(P<0.01);腹腔注射异丙酚或氯胺酮后,毁损组大鼠RL较NS组均显著延长(P<0.01),RT显著缩短(P<0.01,P<0.05)。结论 mPOA可能参与了对异丙酚、氯胺酮麻醉作用的调节。  相似文献   

19.
BIS和AEPex比较性研究术前静注可乐定对麻醉深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术前静注不同剂量的可乐定对麻醉深度和麻醉药用量的影响。方法 选 择ASAⅠ~Ⅱ级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48例,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方法分四组,分别在术前 30min静脉缓慢注入可乐定0μg/kg(Ⅰ组,为对照组,生理盐水2~3ml)、2μg/kg(Ⅱ组)、3μg/kg (Ⅲ组)、4μg/kg(Ⅳ组)。使用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联合静脉麻醉,芬太尼首剂3μg/kg,2μg· kg-1·h-1维持,调节丙泊酚的输注速度(6~12mg·kg-1·h-1)以达到满意的麻醉深度,维持BP (收缩压或舒张压)在术前值±20%范围内波动。观测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AEPex)的变化,比较各组使用丙泊酚剂量的差异。结果 Ⅲ、Ⅳ组与Ⅰ组相比,BIS和AEPex值在 诱导后、插管后、气腹前、气腹后均低于Ⅰ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组与Ⅰ组相比差异无显著 性。Ⅰ、Ⅱ、Ⅲ、Ⅳ组使用丙泊酚的剂量分别为8.0、7.8、6.8和6.7mg·kg-1·h-1。Ⅲ、Ⅳ组的丙泊 酚使用量低于Ⅰ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术前静脉使用大于2μg/kg的可乐定可以减 少麻醉药的用量,但以BP、HR稳定性来判断麻醉深度的方法,反而使麻醉的深度过深,BP、HR的波 动也大,应该适当减少麻醉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20.
本观察对比氯胺酮静脉麻醉中是否复合应用异丙酚 ,在隆胸手术中 ,对术中及麻醉苏醒期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ASAⅠ~Ⅱ级隆胸手术住院病人 10 0例 ,年龄2 1~ 4 5岁 ,体重 4 2~ 61kg。术前均无明显心肺疾病史 ,手术时间为 4 5~ 82分钟。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常规禁饮 ,术前肌注阿托品 0 .5mg ,安定10mg。诱导时 ,先静注芬太尼 0 .1mg ,氟哌啶 5mg ,然后A组 (n =50 )病人静注氯胺酮 1~ 1.5mg·kg 1,手术中根据麻醉深度间断追加氯胺酮 0 .5~ 0 .8mg·kg 1。B组 (n =50 )在A组用药基础上 ,用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