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间背神经断伤的显微外科治疗张振伟,张咸中,梁启善骨问背神经断伤临床较为常见,占挠神经损伤的1/5左右,而且在临床修复效果较好。自1982年以来,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20例骨间背神经断伤,获95%的优良率,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0例中男16例,女4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骨间背神经损伤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2003--2010年,我科对11例骨间背神经损伤患者进行不同方法手术治疗。急诊患者均做显微外科修复,二期损伤在前臂中上段做探查修复;无法做神经修复者.可行肌肉植入或腓肠神经移植;如效果差行功能重建术。结果本组11例术后随访0.5~6年,神经外膜及束膜显微缝合6例全部恢复;神经移植1例恢复至M3;二期行肌腱移位,神经末端肌肉植入法2例。其中1例效果好,另1例恢复至M3;肌腱移位1例恢复效果好;神经内外膜松解1例恢复效果好。结论骨间背神经损伤后,根据具体情况,不论一期修复或二期功能重建,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87年以来共收治桡骨颈骨折伴骨间背神经损伤6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5~10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就诊时间最短伤后2小时,最长18天;入院查体:患肘均有不同程度肿胀,伸屈受限,挠骨颈处压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骨间背神经损伤症状表现为垂腕,垂拇,垂指,虎口区感觉减退;X线片显示:挠骨颈骨折,挠骨头游离移位至颈之前外下方。治疗方法3例选择前臂上端背外侧纵行切口,首先探查骨间背神经。见神经被移位的挠骨小头压迫于Frohse弓处,行挠骨头复位后,压迫自动解除。3例选Boyd’s切口,未探查骨间…  相似文献   

4.
改良型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的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新术式。方法 在骨间背血管暴露段的一条皮支远端设计皮瓣,将皮瓣在该皮支的远端段与骨间背血管主干分离,使原本需在前臂近端设计的皮瓣转向前臂远端设计,从而减小手术切口及防止损伤骨间背神经。结果 9例皮瓣均成活,皮瓣质地良好。结论 该改良型骨间背皮瓣较传统骨间背皮瓣具有减轻手术创伤,减少骨间背神经损伤可能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间背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术后疗效,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11例骨间背神经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行神经接合术,2例行神经接合术+肌腱缝合术,3例单纯行神经松解术,2例行肿瘤摘除术+神经松解术,1例行神经移植术,术后4个月行肌腱移位术。运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参考英国医学研究院外伤学会关于神经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评价标准。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评价:M5的8例,M4的2例;1例行肌腱移位术后肌力4级。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患者的Barthel指数明显增高,日常生活能力较术前提高。结论外伤所致骨间背神经损伤,临床诊断成立,应积极进行神经接合术或神经移植术,桡神经深支卡压,要彻底探查神经进行松解,同时注意桡神经多处卡压,必要时行肌腱移位术,术后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周围神经损伤临床上多见,但医源性损伤甚少见,骨间背侧神经由于解剖上的特殊性,容易发生医源性损伤.本院1988年7月以来,收治医源性骨间背侧神经损伤11例,经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桡侧腕长伸肌腱移位重建伸拇功能九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8年9月以来,我们对骨间背神经损伤(旋后肌以下)晚期患者9例,采用桡侧腕长伸肌腱移位重建伸拇功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带蒂骨膜瓣移位修复手舟骨骨不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带蒂骨膜瓣在手舟骨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带骨间前动脉腕背支血管蒂的骨膜瓣转位治疗26例手舟骨骨不连患,并做临床观察。结果 本组术后随访4个月一18个月,优19例,占73%;良7例,占27%。结论 以骨间前动脉腕背支为蒂的骨膜瓣转位修复手舟骨骨不连,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带血管蒂骨膜瓣移位修复舟骨骨折的解剖与临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解剖学观测,为腕背支骨膜瓣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50侧成成人尸体上肢标本,观测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的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设计腕背支及其分支为蒂骨膜瓣移位术.结果(1)腕背支距桡骨茎突上(6.0±1.0)cm处,贴骨间膜背份下行分为内、外侧终支,分别与尺、桡动脉的腕背支相吻合.腕背支近端两侧分出尺、桡侧骨皮支,二者降支循尺、桡骨背份走行,并分出骨膜支分布;(2)临床应用15例,术后3~5个月骨折愈合,腕关节功能恢复.结论以骨间前动脉腕背支为蒂的骨膜瓣可用于舟、月骨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间背伸肌腱修复指背伸功能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对5例前臂机器致伤者急诊行皮瓣修复创面,择期采用骨间背伸肌腱修复指背伸功能结果5例患者伸屈功能基本正常,手指指腹感觉存在.结论手内在肌协助手指背仲,因此:肾骨间背侧肌止点调整至PIP背近侧或MP背侧,可完成指背伸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臂骨间掌侧动脉腕背支尺骨骨(膜)瓣治疗桡骨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前臂背侧设计S形偏尺侧切开,切除桡骨骨折不愈合之硬化骨,以钢板固定骨折端,用带骨间掌侧动脉腕背支血管蒂尺骨骨(膜)瓣移植治疗桡骨骨折不愈合5例,尺骨骨(膜)瓣最小为2·5cm×1·5cm,最大为3.0cm×2·0cm,血管蒂长4~5cm。结果全部病例均在术后3个月出现明显骨痂,术后8个月骨性愈合,上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臂骨间掌侧动脉腕背支尺骨骨(膜)瓣是治疗桡骨骨不连的一种较好的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介绍吻合血管的骨间背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方法和经验.方法 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对29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行术前彩色B超定位,术中采用不携带深筋膜的骨间背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吻合骨间背动脉与指固有动脉、皮下浅静脉与指背静脉,并可吻合骨间背静脉及手指掌侧静脉.结果 术后27例皮瓣存活,随访6~ 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比较满意;2例皮瓣出现静脉危象,1例完全坏死,1例部分表皮坏死.结论 吻合血管的骨间背穿支皮瓣是一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江山市人民医院骨科徐生根、胡居恒来稿 :自 1988年以来收治医源性骨间背侧神经损伤 11例 ,经显微外科修复效果良好 ,优良率 81.8% ;将骨间背侧神经根据其解剖特点分为三个区 , 区 :自桡神经主干穿出旋后肌下部神经变细止 ,此区误伤率极高 ; 区 :自拇长展肌肌支开始至食指固有伸肌肌支止 ,其损伤率仅次于 区 ; 区 :为终末支呈梭形膨大 ,也可误伤。体会 :医源性骨间背侧神经损伤重在预防 ,手术时需根据不同解剖特点进行操作。一旦误伤 ,应及时采用显微外科的方法进行修复。医源性骨间背侧神经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  相似文献   

14.
前臂背侧锐器伤在上肢损伤中常见,临床治疗中较重视前臂背侧肌肉、肌腱损伤的修复,而常忽略了骨间背神经及肌支的损伤,尤其前臂背侧近1/2处的损伤,其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特点.2006年6月-2008年7月,我们对11例前臂背侧锐器伤合并骨间背神经及其肌支损伤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91~1996年手法复位治疗BadoⅢ型孟氏骨折合并骨间背神经损伤11例,获得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7~16岁,平均13岁。直接暴力打击致伤8例,间接损伤3例。伤后到就诊时间为05h~25d。...  相似文献   

16.
前臂背侧血管分布特点与皮瓣设计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15  
目的:通过成人前臂背侧血管的解剖学观测,为临床选用皮瓣提供依据。方法:用50例上肢标本,对前臂背侧血管的分支分布和吻合进行详细的解剖学观察和分析。结果:骨间后动脉和骨间前动脉腕背支是前臂背侧的营养血管,动脉间以及与尺、桡动脉腕背支相吻合。结论:本研究为下述血管为蒂的三种逆行皮瓣,提供了可靠的解剖学依据:(1)以桡动脉腕背支为蒂前臂背侧中下段皮瓣;(2)以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的尺侧骨皮支为蒂前臂背侧中下段尺侧皮瓣;(3)以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的桡侧骨皮支为蒂前臂背侧中下段桡侧皮瓣。上述皮瓣可携带骨膜、骨质,用于手部创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前臂骨间背侧神经断伤漏伤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10例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切割伤漏诊的原因,关键是对前臂间背侧神经的认识和重视不足,根据解剖学特点将前臂背侧划分为A、B、C三个区域,各区段间骨侧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不同,食指固有伸肌和拇长肌的功能存在与否对判断前臂背侧中上段的切割伤是否累及骨间背侧神经有重要意义。肌电图有助于陈旧性损伤的诊断,强调有前臂中上段背侧锐性伤有手部功能障碍时,应有良好的麻醉下手术,并常规探查骨间背神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骨间背动脉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骨间背动脉皮瓣修复20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缺损面积:1.5 cm×2 cm~5 cm×11 cm,皮瓣切取面积:2.5 cm×3 cm~6cm×12 cm,其中游离皮瓣5例,局部转移皮瓣15例。结果 20例皮瓣全部成活,手术时间1.5~3 h。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患肢外观及功能均满意。结论骨间背动脉皮瓣切取简便,血运可靠,不损伤主干血管,对供区损伤小,可带蒂转移,亦可吻合移植,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豌豆骨骨折并腕部尺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自2004年5月~2010年9月收治的豌豆骨骨折21例中合并尺神经损伤10例的资料进行总结归纳。结果 10例获随访6~12个月,功能评价结果:优6例,良4例。结论豌豆骨开放骨折多伴有尺神经损伤,尺神经锐器伤修复后效果优于机器绞伤;豌豆骨闭合骨折多不伴有腕尺管综合征。  相似文献   

20.
前臂骨间背侧神经断伤漏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10例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切割伤漏诊的原因,关键是对前臂骨间背侧神经的认识和重视不足。根据解剖特点将前臂背侧划分为A、B、C三个区域,各区段骨间背侧神经损伤时的临床表现不同。食指固有伸肌和拇长伸肌的功能存在与否对判断前臂背侧中上段的切割伤是否累及骨间背侧神经有重要意义。肌电图有助于陈旧性损伤的诊断,强调在前臂中上段背侧锐性伤伴有手部功能障碍时,应在良好的麻醉下手术,井常规探查骨问背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