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空腹血糖受损(IFG)是指空腹静脉血浆糖≥6.1 mmol/L~<7.0 mmol/L,是处于正常与糖尿病血糖水平间的时期,此时期中的血糖水平已高于正常,但尚未达目前划定的糖尿病诊断水平,称之为糖调节受损期(IGR).目前,将此期看作任何类型糖尿病均可能经过的由正常人发展至糖尿病者的移行阶段,因此,可将此时期称之为糖尿病前期.此期的血糖水平及所伴其他代谢异常,已对器官组织造成损害,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变[1].  相似文献   

2.
血糖仪检测空腹毛细血管血糖在糖尿病筛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血糖仪检测空腹毛细血管血糖在糖尿病筛检中的应用,为2型糖尿病的筛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比例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天津市武清区15~75岁居民为研究对象。以血糖仪检测毛细血管空腹血糖,对血糖≥5.0mmol/L者进行餐后2h血糖测试。数据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糖尿病检出率为42.83%,糖耐量受损检出率为27.88%,空腹血糖受损检出率为3.74%。以空腹血糖为测试变量,分别以餐后2 h血糖≥11.1mmol/L和餐后2 h血糖7.8~11.0 mmol/L为说明变量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2和0.405。结论血糖仪检测空腹毛细血管血糖在糖尿病筛查中有一定的应用意义,且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兰西县农村居民空腹血糖受损(IFG)检出率、糖尿病(DM)患病率和相关因素及DM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方法 整群抽取黑龙江省兰西县平山镇11个屯3480名35岁以上农村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兰西县农村居民IFG检出率为4.68%,标化率为4.47%;其中男性占5.06%,女性占4.38%,标化率分别为4.71%、4.24%;男、女性及总的DM患病率分别为7.85%、6.57%和7.15%,标化后分别为7.22%、6.62%和6.80%.空腹血糖水平无性别差异(χ2=2.725,P=0.256);IFG检出率和DM的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年龄与空腹血糖水平关系的趋势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15,P=0.000);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吸烟、体重指数和甘油三酯是空腹血糖水平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518(1.360~1.694)、1.277(1.134~1.439)、1.187(1.014~1.391)和1.754(1.385~2.220);DM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知晓者中治疗率分别为12.74%、9.43%、4.72%和74.07%.结论 平山镇地区DM患病率及IFG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而DM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者各年龄段空腹血糖、血脂、脂肪肝、心电图异常情况. [方法]采用现况调查,对本地区企、事业单位、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健康体检者,检测其空腹血糖;高血糖人群以60岁为切点分为两组,分析其空腹血糖升高与血脂、脂肪肝、心电图异常关系. [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空腹血糖受损(IFG)、糖尿病(DM)患病例数及所占百分比都是递增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人群中,高甘油三酯血症、脂肪肝、心电图异常的患病率20-59岁组均高于≥6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该地区应定期加强血糖、血脂、心电图的监测以预防和早期诊断糖尿病,减少糖尿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安徽某地农村社区45~75岁原发性高血压人群空腹血糖与年龄的关系以及性别间差异。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抽取45~75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测。结果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共8562人,空腹血糖受损检出率为男性6.0%,女性6.9%,糖尿病检出率为男性3.5%,女性4.9%。调整了体质指数、吸烟、饮酒以及受教育程度后,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男性空腹血糖水平与年龄无相关性;女性高年龄组空腹血糖水平升高(OR=1.7,95%CI:1.15~2.39,P=0.01,)。结论安徽某地农村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空腹血糖受损以及糖尿病检出率不高,空腹血糖水平女性高于男性,女性空腹血糖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而男性空腹血糖水平与年龄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空腹血糖受损人群复合式营养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复合式营养干预对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作用的综合效果,评价复合式营养干预对糖尿病(DM)的预防作用。方法在南京市6个主城区4142名中老年基线调查对象中,抽取空腹血糖受损者,随机分为复合式营养干预组196人,给予粗杂粮干预加健康教育讲座;空白对照组72人,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试验周期为半年。试验前后对所有受试人员进行体检。结果试验后,复合式营养干预组人群空腹血糖(FBG)、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体重、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明显下降(P〈0.05);且FBG降至正常(〈5.6mmol/L)的人群所占比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发展为糖尿病(FBG≥7.0mmol/L)的人群所占比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空腹血糖受损人群为糖尿病的危险人群,复合式营养干预可以降低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的血糖水平,是预防糖尿病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张世蘋 《现代预防医学》2015,(17):3107-3111
摘要:目的 了解高校教职工人群脂肪肝患病分布趋势,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高校群体脂肪肝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对2014年某高校健康体检的1447名教职工进行身高、体重、血压、血脂、空腹血糖、转氨酶、肌酐、尿酸及腹部B超检查,并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脂肪肝总检出率为25.7%,60岁之前检出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χ2=41.053,P<0.001),50~60岁组达高峰为37.4%,随后下降;男性检出率(38.5%)明显高于女性检出率(16.0%)(χ2=93.428,P<0.001);脂肪肝组超重肥胖、血脂紊乱、高血糖、高血压和肝功能异常检出率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超重肥胖、血脂紊乱、高血糖、高血压的检出率与脂肪肝检出率性别和年龄趋势一致,男性高于女性,与年龄呈正相关;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分层分析,脂肪肝检出率随体重指数和甘油三酯水平增高而升高,最高达85.5%和62.0%,趋势性卡方检验χ2值为364.493和208.155(P<0.001),提示体重指数和甘油三酯与脂肪肝发生关系最为密切。结论 高校教职工脂肪肝患病率高,肥胖、血脂紊乱与脂肪肝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评价重庆市复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重庆市各区县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在2014年1月 - 2017年9月期间开展耐药检测和糖尿病筛查的1 494例复治肺结核病例,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进行分析,比较合并糖尿病病例与非合并糖尿病病例的耐药情况,并比较不同空腹血糖水平的复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耐药情况。结果 1 494例复治肺结核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者有189例,占12.65%,与非合并糖尿病组比较,合并糖尿病组平均年龄更大(t = 6.630,P<0.001),且职业为离退休的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403,P<0.05)。合并糖尿病组总耐药率(40.74%vs35.63%)、单耐药率(10.05% vs6.13%)、耐多药率(26.46% vs24.37%)、利福平耐药率(30.69% vs27.66%)、单耐异烟肼率(6.35% vs3.22%),均高于非合并糖尿病组,其中利福平耐药率间差异(χ2 = 4.591,P<0.05)及单耐异烟肼率间差异(χ2 = 4.645,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空腹血糖水平组别中,血糖水平大于14.0 mmol/L组耐药率、耐多药率最高,分别为46.43%、35.71%,其次为血糖水平为7.1~14.0 mmol/L组(44.12%、27.94%)、血糖水平小于7.1 mmol/L组(16.00%、8.00%),其中血糖小于7.1 mmol/L组与血糖水平为7.1~14.0 mmol/L组的耐药率差异(χ2 = 6.971,P<0.05)和耐多药率差异(χ2 = 4.497,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血糖小于7.1 mmol/L组与血糖大于14.0 mmol/L组的耐药率差异(χ2 = 5.613,P<0.05)和耐多药率差异(χ2 = 5.792,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和掌握无锡市社区自然人群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和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无锡市社区20岁以上居民,测定早晨空腹血糖,统计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0岁以上人群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为2.53%,经年龄标化后的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为1.85%,男女性别无异(P〈0.05),其血糖受损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文化程度、BMI、高血压、高血脂和中(重)体力劳动等。结论社区人群中空腹血糖受损应引起高度重视,在开展糖尿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中应加强对空腹血糖受损者的监测,以提高糖尿病防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部分职业人群空腹血糖流行规律。[方法]对体检的54115名者进行空腹血糖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尿酸等指标进行检测,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规律探讨。[结果]①空腹血糖(FBG)受损者总体检出率为15.71%,其中男性为17.58%,女性为10.85,而FBG≥7.0mmol/L占4.79%,其中男性为5.36%,女性为3.31%。②FBG男性比女性平均高0.16mmol/L,随着年龄的增加每年增加0.23%。③空腹血糖FBG冬季高于夏季。④其中丙氨酸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尿酸、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年龄、时间、腰臀比(WHR)、收缩压(SBP)是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石家庄市部分职业人群血糖受饮食、季节、年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