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言语训练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 随机数字表法将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在脑卒中常规药物治 疗的基础上,2组均进行常规言语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低频rTMS。于治疗前、后,采用西方失 语成套测验(WAB)量表评估患者语言功能,计算AQ指数;运用功能独立性量表(FIM)的交流亚项评估患 者的语言交流能力;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根据AQ指数的变化判断 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的WAB各项评分、AQ指数、FIM量表的理解和表达评分、MMSE评分均高于同组 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均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3.02%,高于对照组的 66.04%(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频rTMS联合言语训练能够帮助脑卒中 运动性失语患者快速重建语言功能,改善失语程度,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言语训练对缺血性卒中失语患者语言功能重建的作用。方法:缺血性卒中后失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言语康复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频rTMS。于治疗前、后,采用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BC)评定患者语言功能,计算失语商(AQ),采用功能性言语沟通能力判定法(CFCP)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交流和沟通能力。结果:2组治疗后ABC评分、AQ和CFCP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联合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rTMS联合言语训练有助于重建缺血性卒中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3.
樊影娜  赵佳 《中国康复》2016,31(1):28-30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16例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rTMS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及语言训练,rTMS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低频rTMS和语言训练同步交叉的方法来进行康复。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评价失语指数(AQ)及理解、复述、命名、自发言语等成分的得分情况。采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汉语失语成套测验语言功能评分百分率提高程度和语言交流障碍好转程度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30d后,2组AQ评分及理解、复述、命名、自发言语4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rTMS组提高幅度更高于对照组(P0.05);rTMS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低频rTMS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高频及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外伤(TBI)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TBI后认知障碍患者分为低频组、高频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干预(包括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认知功能训练及高压氧治疗等),低频组、高频组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分别给予低频(1 Hz)、高频(5 Hz)rTMS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rTMS假刺激治疗,3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MoCA、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发现3组患者MoCA、MBI评分均较入组时显著提高(P<0.05),并且治疗后低频组、高频组MoCA评分[分别为(28.3±4.2)分、(27.8±4.5)分]、MBI评分[分别为(58.2±5.2)分、(57.8±5.5)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分别为(23.3±4.6)分、(51.6±5.3)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频组、高频组上述指标评分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 Hz及5 Hz rTMS干预均能有效改善TBI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频3Hz与低频0.5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低频(0.5Hz)rTMS组、高频(3Hz)rTMS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认知功能训练,低频rTMS组、高频rTMS组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相应频率rTMS治疗,对照组则给予rTMS假刺激治疗,均持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各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同时检测入选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及波幅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MoCA、MBI评分、P300潜伏期及波幅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MoCA、MBI评分及P300潜伏期、波幅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高频rTMS组、低频rTMS组MoCA评分[分别为(29.6±6.6)分、(28.2±6.7)分]、MBI评分[分别为(55.7±6.1)分、(54.3±6.3)分]、P300潜伏期[分别为(346.4±18.5)ms、(348.7±18.4)ms]及P300波幅[分别为(9.8±3.5)μV、(9.1±3.6)μV]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高频rTMS组与低频rTMS组上述指标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0.5Hz及3Hz rTMS均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提高其ADL能力,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高频组、低频组及假刺激组,每组15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高频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针对患侧运动皮质M1区给予10 Hz高频rTMS治疗,低频组患者则针对健侧运动皮质M1区给予0.5 Hz低频rTMS治疗,假刺激组则针对患侧运动皮质M1区给予假磁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检测3组患者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潜伏期及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同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3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MEP皮质潜伏期、CMCT及FMA、BBS、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高频组、低频组上述疗效指标亦显著优于假刺激组水平(P<0.05),同时低频组MEP皮质潜伏期、CMCT均较高频组明显缩短,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频组与高频组FMA、BBS及MBI评分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频及高频rTMS治疗均有利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并且低频rTMS刺激健侧M1区较高频rTMS刺激病灶侧M1区能更显著改善病灶侧皮质兴奋性。  相似文献   

7.
张俊  马将  李红  梅浩男  陶晓琳 《中国康复》2021,36(10):584-588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43例PSCI患者随机分为rTMS组21例和假刺激组(Sham组)2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认知功能训练,rTMS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1Hz、90%运动阈值的rTMS治疗,Sham组给予假刺激,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并检测患者甲状腺激素和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MSE评分、MoC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且rTMS组患者MMSE评分、MoCA评分均显著高于Sham组(P<0.05)。rTMS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水平(TSH)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总胆固醇(TCHO)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低频rTMS能改善PSCI患者的认知功能,并且能够升高血清T3、TSH水平,同时降低TCHO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强制性诱导语言治疗(CILT)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非流畅性失语的语言功能和交流能力的影响。方法:40例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10例,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常规组)、常规治疗+CIL T (CILT组)、常规治疗+1Hz rTMS(rTMS组)及常规治疗+CILT+1Hz rTMS(联合组)治疗10d ,治疗前后进行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的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及命名前4项及日常生活交流活动检查(CADL )评定语言功能和交流能力。结果:治疗10d后,联合组WAB各项功能评分及CADL评分均较治疗前、CILT 组及常规组明显提高(P<0.05),联合组WAB评分自发言语、听理解和命名3项及CADL评分均较rTMS组明显提高(P<0.05), WAB评分复述项联合组与rTMS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TMS组WAB各项功能评分及C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常规组提高更明显(P<0.05);CILT组WAB评分自发言语、听理解和命名3项及C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常规组明显提高(P<0.05);常规组WAB评分仅自发言语较治疗前有提高(P<0.05),CADL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制性诱导疗法和低频重复性经颅磁刺激对非流畅型失语疗效优于常规治疗,两者联合运用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恢复期脑卒中后中-重度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纳入恢复期脑卒中后中-重度运动性失语患者3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低频组(1 Hz rTMS)和高频组(10 Hz rTMS)各10例,3组均进行常规语言训练;低频、高频组予右侧额下回三角部相应频率rTMS治疗后再进行常规语言训练。采用中文版西方失语症成套检验(WAB)及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检测治疗前后语言水平差异以及脑区激活、激活体素指数(AVI)变化。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的听理解、复述、失语商(AQ)值较治疗前改善(P均< 0.05),且低频、高频组的自发言语、命名得分也较治疗前改善(P均< 0.05);与对照组比较,低频组复述、命名、AQ值改善更明显(P均< 0.05),高频组自发言语、听理解、命名、AQ值改善更明显(P均< 0.05);与低频组比较,高频组自发言语、听理解改善更明显(P均< 0.05)。治疗后,3组患者AVI结果提示语言偏侧化半球均由治疗前的右侧转为左侧;fMRI结果显示双侧大脑半球均存在激活升高、降低的语言相关感兴趣区(ROI)、非感兴趣区,但以左侧大脑半球参与语言感知、语义理解和表达的ROI激活升高为主;低频组左侧大脑半球AVI增加(P < 0.05),右侧额下回三角部受抑制后未出现左侧额下回三角部激活升高;高频组治疗后双侧大脑半球AVI均升高(P均< 0.05),双侧额下回三角部等语言相关ROI激活升高。结论 低频、高频rTMS均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中-重度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高频rTMS的效果优于低频rTMS。低频rTMS通过增加高效语言功能区的激活,优化失语患者语言功能重组模式;高频rTMS增强了右侧大脑半球的代偿作用,同时在促进左侧大脑半球激活重组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高压氧(HBO)治疗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例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分为对照组、HBO组及观察组。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药物治疗、语言训练及肢体康复训练等),HBO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HBO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辅以HBO及低频rTMS联合治疗,磁刺激部位为右侧大脑半球Broca镜像区,磁刺激频率为1 Hz。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使用中文版西方失语症成套检验(WAB)评估患者语言功能情况,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WAB各项指标评分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周治疗后,发现HBO组、观察组WAB各项指标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WAB自发言语评分[(9.13±3.01)分]、听理解评分[(150.19±34.36)分]、复述评分[(83.94±18.20)分]、命名评分[(75.63±21.71)分]、AQ评分[(65.18±16.22)分]及MBI评分[(67.38±16.15)分]均显著优于HBO组及对照组(P<0.05),HBO组上述指标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低频rTMS联合HBO治疗可有效改善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早期语言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在卒中后失语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纳入脑卒中后亚急性期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0.5 Hz组、1 Hz组、假刺激组,每组15例。在常规语言训练基础上对患者右侧额下回三角部进行不同频率(0.5 Hz、1 Hz、假刺激)的rTMS治疗,治疗10 d。于治疗前、治疗5 d、治疗10 d,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中文版对各组患者进行语言功能评价,并观察不良事件的发生。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WAB评分失语商、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5 d及10 d WAB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与组内治疗5 d比较,0.5 Hz组治疗10 d 4项指标(失语商、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显著改善,1 Hz组治疗10 d WAB评分5项指标均改善(P<0.05),假刺激组治疗10 d 4项指标(失语商、自发言语、听理解、命名)改善(P<0.05)。与假刺激组治疗10 d同指标比较,0.5 Hz组听理解评分[(7.34±2.08)分]显著较高(P<0.05),1 Hz组自发言语评分[(11.25±3.13)分]显著较高(P<0.05)。 结论 1 Hz及0.5 Hz的rTMS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亚急性期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其中,0.5 Hz rTMS在改善患者听理解能力方面较优,1 Hz rTMS在改善患者自发言语能力方面较优,且安全性均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低频和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刺激右侧大脑半球Broca区镜像区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北京博爱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假刺激组(n=20)、低频组(n=20)和高频组(n=20)。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语言训练,在此基础上,后两组分别采用1 Hz和10 Hz rTMS刺激右侧大脑半球Broca区镜像区,假手术组接受假刺激,每天1次,每周5 d,共2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2个月后,分别采用中文版西方失语症成套检验(WAB)进行语言评估。结果 治疗前,4组WAB各项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2个月,4组WAB测试各项评分均改善(P <0.05)。与治疗结束时比较,治疗结束2个月低频组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和失语商(AQ)均改善(P <0.05),高频组复述、命名和AQ改善(P <0.05)。治疗结束时,低频组自发言语、听理解、AQ评分高于高频组(P <0.05)。治疗结束2个月,低频组自...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rTMS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言语治疗,rTMS组在右侧大脑半球Broca镜像区给予0.5Hz的rTMS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3周。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治疗后)采用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AB)和日常生活交流能力检查(CADL)评定2组患者的语言功能和交流能力。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WAB评分中,仅自发言语较组内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MS组患者WAB各项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听理解、复述、命名以及AQ评分分别为(153.90±31.79)分、(82.65±15.14)分、(81.28±22.12)分和(63.66±13.64)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0.5Hz的rTMS作用于右侧大脑半球Broca镜像区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恢复早期非流畅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刺激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后抑郁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两组均给予系统的康复治疗,观察组病人除传统治疗方法外,进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治疗方法并进行假刺激。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Fugl-Meyer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降低,Fugt—Meyer及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程度比对照组明显。[结论]rTMS对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动作观察疗法(AOT)治疗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的疗效。方法:随机将32例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分为低频rTMS刺激组(简称rTMS组)和联合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药物治疗、言语训练),rTMS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低频rTMS治疗,联合组在rTMS组的基础上辅以AOT治疗。经颅磁刺激部位为右侧大脑半球Broca镜像区,磁刺激频率为1Hz。AOT为患者佩戴VR眼镜,观察180个词汇的口型以及动作视频,同时进行复述。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使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RRCAE)评估患者的语言功能及改善情况,采用实用语言交流能力检查表(CADL)评价治疗前后失语症的严重程度分级,并计算显效率和有效率。结果:经过4周治疗,2组CRRCAE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均P<0.01),联合组各项分值均更高于rTMS组(均P<0.01),联合组有效率显著高于rTMS组(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动作观察疗法可显著改善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及体针治疗。研究组采用病灶侧高频、健侧低频的rTMS治疗模式,同时根据r TMS定位的病灶侧M1区进行头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假头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香港版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量表(FTHUE-HK)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进行评定。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FMA-UE量表中手评分、总分、FTHUE-HK、BI评分及研究组FMA-UE量表中腕评分均显著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FMA-UE量表中腕评分、手评分以及FTHUE-HK中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高低频rTMS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尤其在改善手功能及腕功能方面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3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rTMS组及对照组,每组119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干预,rTMS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健侧M1区低频(1 Hz)rTMS治疗,对照组则辅以伪磁刺激治疗,2组患者均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6周后随访时分别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Berg平衡量表(BBS)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后rTMS组、对照组患者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分别为(9.76±2.10)分和(7.75±2.07)分]、BBS评分[分别为(40.22±8.67)分和(29.08±9.92)分]以及MBI评分[分别为(72.12±8.51)分和(65.89±8.76)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rTMS组上述疗效指标结果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低频rTMS刺激健侧皮质M1区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低频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将90例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PD患者分为低频组、高频组及假刺激组。治疗组患者分别给予低频1 Hz、高频5 Hz rTMS治疗,假刺激组于相同时间点、相同部位给予假性r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7 d、14 d、30 d,采用起立-行走实验时间、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和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评分作为评定指标。 结果组内比较:高频组和低频组患者治疗后即刻、7 d、14 d、30 d,起立-行走实验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所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组UPDRS评分、SCOPA-AUT评分在治疗后7 d、14 d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30 d与治疗前相比,UPDRS评分、SCOPA-AUT评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UPDRS评分、SCOPA-AUT评分在治疗后7 d、14 d、30 d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假刺激组比较,低频组、高频组治疗后即刻、7 d、14 d起立-行走实验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刺激组比较,治疗组UPDRS评分在治疗后7 d、14 d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治疗后30 d时,与假刺激组比较,低频组UPDRS评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频组UPDRS评分仍低于假刺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刺激组比较,高频组、低频组患者SCOPA-AUT评分在治疗后7、14 d均明显降低(P<0.05);在治疗后30 d,低频组与假刺激组比较,SCOPA-AUT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频组SCOPA-AUT评分仍低于假刺激组(P<0.05)。 结论低频及高频rTMS均能有效改善PD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安全性较好,且高频rTMS治疗可能较低频rTMS治疗作用更强、更持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例PSCI患者分为低频组、高频组及伪刺激组,每组15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认知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低频组、高频组患者分别辅以1 Hz、10 Hz rTMS治疗,伪刺激组患者则辅以假磁刺激治疗。上述rTMS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治疗5次。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对3组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低频组、高频组和伪刺激组MoCA评分[分别为(20.40±3.18)分、(21.67±4.13)分和(17.27±4.01)分]及LOTCA评分[分别为(95.73±8.09)分、(96.53±15.08)分和(85.53±12.81)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低频组及高频组MoCA、LOTCA评分亦显著高于伪刺激组水平 (P<0.05),并且高频组MoCA、LOTCA评分均较低频组有进一步改善趋势,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频及高频rTMS均能有效改善PSCI患者认知功能,且二者疗效相当,故在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rTMS刺激参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执行功能及核心症状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3例学龄前ASD患儿分为rTMS组(21例)及对照组(22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日常项目训练及基本生活技能训练),rTMS组在此基础上辅以1 Hz低频rTMS治疗。于干预前、干预8周后分别采用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行为量表(BRIEF-P量表)、社会反映量表(SRS量表)、重复行为量表-修订版(RBS-R)及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量表)对2组患儿疗效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干预8周后2组患儿BRIEF-P总分、SRS评分、RBS-R评分及CA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rTMS组BRIEF-P总分、SRS评分、RBS-R评分及CARS评分[分别为(95.70±17.82)分、(79.20±11.11)分、(14.40±7.63)分和(32.63±4.52)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干预后2组患儿BRIEF-P抑制因子、组织计划因子、抑制自我控制指数、元认知指数评分及rTMS组BRIEF-P情感控制因子、工作记忆因子和认知灵活性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rTMS组抑制因子、情感控制因子、工作记忆因子、抑制自我调控指数、认知灵活性指数及元认知指数评分[分别为(24.10±5.55)分、(14.60±3.25)分、(21.80±4.18)分、(38.70±8.26)分、(33.30±6.19)分及(38.30±7.18)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低频rTMS治疗可有效改善学龄前ASD儿童执行功能障碍及核心症状,对减轻ASD患儿病情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