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16例冠心病可疑患者住院,行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需要进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后3~7d复查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采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图像采集系统,腺苷注射液按140ug.kg-1.min-1,6min匀速静脉泵入,腺苷泵入3min时静脉推注99锝-2-甲氧基异丁基异腈核素(99mTc-MIBI);1.5h后进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若异常,次日行静息心肌显像。核素显像左室心肌分为17个节段,心肌灌注分4级。结果:73例冠心病患者中,66例行介入处理,其中32例患者冠状动脉介入处理后复查  相似文献   

2.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试验对老年人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以及对病变血管部位、血管支数、狭窄程度所作的评估。方法选择116例可疑冠心病的老年患者,行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腺苷注射液按140μg/(kg.min)在6min内匀速静脉泵入。当腺苷泵入3min时经三通管快速静推99m锝-2-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1.5h后进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若显像异常,次日行静息心肌显像。所有患者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在116例患者中,73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其中单支病变22例,两支病变32例,三支病变19例。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7.7%、72.1%和65.5%。诊断单支、两支和三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敏感度分别为59.1%、84.4%和89.5%(P0.05)。对管径狭窄为50%~75%组的敏感度为57.1%,管径狭窄≥75%组的敏感度为89.4%,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单支病变、两支病变还是三支病变,累及前降支血管病变的心肌核素的阳性率均高(P0.05)。行血管内超声检查的17例患者中,有7例病变斑块面积狭窄率50%或管腔面积4mm2,有偏心或不稳定性斑块,给予冠脉介入治疗,而此7例腺苷负荷心肌核素均为阳性。结论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诊断老年患者冠心病的敏感度与冠脉狭窄程度和病变支数相关。对重度狭窄和两支、三支病变的患者有较高的敏感度,但对轻中度狭窄和单支病变的患者敏感度较低。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预测左前降支病变的阳性符合率高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且对临界病变的预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2  
目的 评价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方法 对 89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 ,分别静脉注射腺苷 ,剂量为 14 0 μg·kg-1·min-1,用药时间 6min(总剂量为 0 8mg/kg) ,注射过程中 ,行心电监测 ,观察患者的症状、血压和心率 ,于注射腺苷 3min末 ,静脉注射核素显像剂99mTc MIBI 92 5MBq ,1h后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若显像异常 ,次日行静息心肌显像。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在 89例患者中 ,31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 ,其中单支病变 10例 ,二支病变 11例 ,三支病变 10例。累及左前降支 2 8支 ,左回旋支 18支 ,右冠状动脉 16支 ,左主干 2支。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 71%、特异性为 91%、阳性预测值81%、阴性预测值 84 %、准确性为 84 %。诊断单支、二支和三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敏感性分别为5 0 %、73%、90 %。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判断血管病变的敏感性 77%、特异性 96 %、准确性 92 %。结论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66例冠心病患者,行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和冠脉造影,根据需要进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后3~7天复查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采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图像采集系统,腺苷注射液总量为840μg/kg,6分钟匀速静脉泵入,腺苷泵入3分钟时静脉推注99锝-2-甲氧基异丁基异腈核素(99mTc-MIBI);1.5h后进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若异常,次日行静息心肌显像。核素显像左心室心肌分为9个节段,心肌灌注评分分4级。结果:66例患者的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冠脉造影结果相比,双支病变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阳性率(87.5%,28/32)和三支病变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阳性率(100%),与冠脉造影阳性率(1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阳性率为54.5%(12/22),与冠脉造影阳性率(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阳性率分别与单支病变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脉介入后心肌核素显像血流灌注改善率为94.1%(32/34),与冠状动脉介入前(0%,0/34)自身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于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前病变程度分析以及介入后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老年冠心病的准确性,分析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不符的可能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08年行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的56例年龄>65岁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症状限制性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负荷显像异常者于24 h后再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结果 核素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不相符的患者共7例,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阴性而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1例,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阳性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6例.结论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有高度的一致性,但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有其突出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60例住院患者均行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CAG),腺苷以0.14mg/(kg.min)的速度外周静脉输入,第3分钟时,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99mTc-MIBI740MBq,1.5h后进行心肌断层显像,若异常,次日行静息心肌显像,分析腺苷负荷试验心肌核素显像对于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其特点。结果:CAG阳性42例中,心肌核素显像阳性37例(敏感性88%)。18例CAG无明显狭窄,其中13例心肌核素显像阴性(特异性为72%)。前降支病变36例,心肌核素前壁区域低灌注20例,回旋支病变22例,侧壁区域低灌注14例,右冠脉病变28例,下壁区域低灌注27例,右冠脉病变较前降支或回旋支病变的心肌核素显像阳性率高(P0.05)。在应用过程中,腺苷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腺苷负荷试验心肌核素灌注显像对于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对诊断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腺苷负荷试验心肌核素显像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腺苷负荷试验心肌核素显像对于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其特点。方法住院患者同时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和腺苷负荷试验心肌核素显像。腺苷总量为840μg/kg,6min匀速静脉泵入,腺苷泵入3min时静脉推注^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核素显像925MBq,1.5h后进行心肌断层显像,若异常,次日行静息心肌显像。结果冠脉造影阳性50例中,心肌核素显像阳性44例。29例冠脉造影无明显狭窄,其中19例心肌核素显像阴性。腺苷负荷试验心肌核素显像对于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8.O%和65.5%。前降支病变40例,心肌核素前壁区域低灌注32例,回旋支病变27例,侧壁区域低灌注21例,右冠脉病变32例,下壁区域低灌注31例,右冠脉病变较前降支或回旋支病变的心肌核素显像阳性率高(P〈0.05)。结论腺苷负荷试验心肌核素显像对于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腺苷负荷试验心肌核素显像对于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其特点,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8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将其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68例患者中,36例CAG阳性,其中腺苷心肌灌注显像检出病变33例(91.7%),未检出病变3例(8.3%);32例CAG阴性,其中腺苷心肌灌注显像异常3例(9.4%),正常29例(90.6%);腺苷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92.3%,特异性90.6%.结论:腺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是协助诊断冠心病的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在老年人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在诊断老年人冠心病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的特点.方法 63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或已诊断但病情不稳定需介入治疗老年患者,住院后分别行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冠动)造影检查.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采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图像采集系统,腺苷以140μg·kg-1·min-1静脉注射,用药时间6 min,注射过程中全程监测心电图、血压及患者的症状.于注射腺苷3 min末,静脉注射核素显像剂99cm Tc-MIBI 925 MBq,1.5 h后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若显像异常,次日行静息心肌显像.冠脉造影按常规程序,在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前后1周内进行.结果 63例中,53例冠脉造影阳性,10例阴性,而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51例阳性,7例阴性.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诊断老年人冠心病的总体敏感性为96.2%,特异性为70.0%,阳性预测值94.4%,阴性预测值77.8%,准确性为92.1%.53例冠脉造影显示,冠脉狭窄病变中,单支病变29例,二支14例,三支10例;累及左前降支(LAD)44支,左回旋支(LCX)18支,右冠脉(RCA)25支.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判断血管病变以LAD敏感性最高,达到95.5%;RCA次之,为84.0%;LCX最差,仅为55.6%;但特异性可达100%.监测过程中,32例(50.0%)患者发生胸闷、胸痛、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无严重事件发生.结论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老年人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高,尤其对探查和定位严重的冠脉病变准确性更高;腺苷负荷试验过程中副作用小,且因检查无创,因此在老年人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对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可疑患者住院,行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需要进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后3~7天复查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采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图像采集系统,腺苷总量为840ΜG/KG,6分钟匀速静脉泵入,腺苷泵入3分钟时静脉推注99MTC-MIBI925MBQ,1·5小时后进行心肌断层显像。若异常,次日行静息心肌显像。核素显像左室心肌分为17个节段,心肌灌注分4级。结果63例冠心病患者,平均(63±10)岁,40例得到介入处理,其中28例患者冠状动脉介入处理后复查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介入后心肌核素血流灌注较介入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对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前病变分析以及介入后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腺苷负荷201Tl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冠心病慢性血管闭塞相关区域存活心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30例经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CTA)检查证实为冠心病慢性血管闭塞病变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行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检查。按恒定速度静脉注射腺苷(0.14mg·kg-1.min-1),在开始注射腺苷后第3分钟末静脉注射201Tl111MBq(3mCi),至开始注射腺苷后第6分钟末停止腺苷注入。10min后采集负荷相,3h后采集再分布影像。所有患者同期(1周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检查。结果 30例经冠脉CTA证实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患者中,CAG证实其中21例存在侧支循环,9例无侧支循环,按照CAG检查确定是否存在侧支循环分为侧支循环阳性组和侧支循环阴性组,分别对两组各节段负荷显像与延迟显像积分相减得出积分差。结果发现,存在侧支循环组患者平均积分差值为1.03±0.84,没有侧支循环组患者平均积分差值为0.31±0.56(P=0.0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腺苷负荷201Tl心肌灌注显像可以很好地评价冠心病慢性血管闭塞相关区域存活心肌。各节段负荷显像与延迟显像积分差越大,存活心肌越多,且与是否存在侧支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65岁老年人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的安全性及准确性。方法对92例≥65岁老年患者分别行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析腺苷注入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静息心电图、腺苷负荷心电图、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几种无创性检查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65岁老年人中腺苷负荷试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9%,但症状均轻微,无1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冠状动脉狭窄〉50%病变的诊断敏感性为95.8%,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SF)诊断的敏感性为84.2%,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特异性为76.0%。CAG阳性组及CSF组中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的阳性率明显大于腺苷负荷心电图和平静心电图(P〈0.05)。结论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65岁的老年人中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药物负荷核素心肌显像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选取胸痛可疑冠心病患者 5 5例 ,其中男性 39例 ,女性 16例 ,年龄 84±10岁。全部患者行多巴酚丁胺负荷99mTc MIBI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DBA SPECT) ,对其中 2 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以上三种检查均于三周内完成。结果发现 ,冠状动脉未见显著狭窄 12例 (≤ 5 0 %) ,其中 1例示心肌桥 ,1例示回旋支 30 %狭窄 ,1例示右冠状动脉 5 0 %狭窄。显著狭窄共 8例 (>5 0 %) ,其中单支病变 4例 ,双支病变 3例 ,3支病变 1例。 40 %的患者DBA SPECT结果呈可逆性放射性稀疏 (即心肌缺血改变 )。 2 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 ,DBA SPECT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 87.5 %,特异性为 75 %,准确率为 80 %。结果提示 ,DBA SPECT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具有高敏感性及特异性的非创伤性方法 ,尤其对于不能耐受运动负荷及 /或有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潘生丁、腺苷禁忌症的患者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52例因胸闷、胸痛而疑似冠心病住院患者,同期行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和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均为异常者31例,冠状动脉造影和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均为正常者7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而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异常者12例,冠状动脉造影异常而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正常者2例。结论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均为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但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弥补了冠状动脉造影的不足,有必要鉴别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阳性的非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心脏负荷试验方式对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心肌灌注显像的准确性,以及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290例病人接受负荷SPECT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其中运动负荷为220例,潘生丁药物负荷为80例。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狭窄≥70%为阳性。严格把控显像适应证和禁忌证,负荷试验中以达到心率次极量(最大心率的85%)作为终止指标。常规进行心肌灌注显像及相关软件处理及半定量分析,3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共有192例(66.2%)病人出现冠状动脉狭窄,其中单支冠状动脉狭窄为78例(40.6%),多支(2支及以上)冠状动脉狭窄为114例(59.4%)。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狭窄数)与心肌灌注显像灌注和功能损伤有关系,特别是多支冠状动脉狭窄病人。而接受运动负荷试验和药物负荷试验的可疑冠心病病人心肌灌注显像功能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灌注显像的准确性不受负荷方式的影响,均可提供冠心病病人有价值的心肌灌注及左室功能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脏双能量CT对冠状动脉狭窄和心肌灌注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34例临床可疑或已知冠心病患者行心脏双能量CT检查。重建冠状动脉CTA图像(dual-energy CT angiographyDE-CTA)和双能心肌灌注图(dual-energy CT perfusion DE-CTP)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心肌灌注缺损的评判,并与冠状动脉造影和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single photo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为参考标准,评价心脏双能量C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心肌灌注缺损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1.2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入本研究;2.DE-CTA显示408段冠状动脉,其中44段冠状动脉狭窄≥50%,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参考标准,DE-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28%、97.70%、86.20%及98.29%,准确性为96.58%;3.DE-CTP显示心肌节段476段,其中90段显示心肌灌注缺损,以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为参考标准,DE-CTP诊断心肌灌注缺损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93.09%、74.07%及96.58%,准确性为91.71%,DE-CTP诊断心肌灌注缺损与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心肌灌注缺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74(P<0.001)。结论:双能量CT作为一项新的成像方法,不仅能够诊断冠状动脉狭窄,还能对病变冠状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做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国产腺苷负荷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65岁以下的中年女性患者心肌供血异常的判断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临床怀疑冠心病的中年女性109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4.9±6.1)岁,所有患者均在1个月内施行常规2d法腺苷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MPI)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检查。MPI和CAG图像由2名以上核医学/放射科医师共同读片;MPI评价标准:供血区某一心肌节段负荷时,出现放射性稀疏或缺损,静息时消失或改善,判定为心肌缺血;如静息时仍为放射性缺损,判定为心肌梗死。CAG评价标准:3支主要冠状动脉血管中至少有1支主要冠状动脉管径狭窄≥50%,判定为阳性。MPI与CAG对照,评价腺苷MPI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109例受检者中,MPI显示:阴性62例,阳性47例,心肌缺血42例,心肌梗死5例;累及59个室壁段,其中前降支供血区32段,回旋支供血区12段,右冠状动脉供血区15段。CAG显示:冠状动脉正常72例,冠状动脉异常37例,其中单支病变23例,双支病变7例,3支病变7例;冠状动脉异常37例中核素心肌灌注显像阳性31例,阴性6例;冠状动脉正常72例中核素心肌灌注显像56例阴性,16例阳性。腺苷负荷MPI对65岁以下女性患者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3.8%(31/37例),特异性为77.8%(56/72例),准确性为79.8%(87/109例),阳性预测值为65.9%(31/47例),阴性预测值为90.3%(56/62例)。结论: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用于中年女性冠心病的诊断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中年女性早期诊断冠心病在运动心电图之外有效的、优先考虑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锝-氮-氮欧乙替(^99mTc-N—NOET)心肌灌注显像检测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行^99mTc-N-NOET运动负荷和再分布心肌灌注显像,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在42例患者中,26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其中单支病变10例,二支病变7例,三支病变9例.^99mTc-N-NOET心肌显像检出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21例,未检出异常5例;16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99mTc-N-NOET心肌显像正常14例,异常2例.^99mTc-N-NOET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1%、特异性为88%、阳性预测值91%,阴性预测值74%,预测准确性为83%。诊断单支、二支和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60%(6/10)、86%(6/7)、100%(9/9)。42例均无干扰心肌分辨的肺、肝重度摄取增高者。15min运动负荷显像肺脏摄取高,尤以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增高明显。结论 ^99mTc-N-NOET心肌灌注显像检测冠心病敏感性、特异性较高,早期显像肺摄取增加与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塞患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表现。  方法 :回顾总结了 1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塞患者 99m锝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99m Tc- MIBI)静息心肌断层显像。  结果 :18例心肌梗塞患者心肌灌注显像均显示异常 ,12例有节段性缺损 ,6例未见缺损但可见心肌节段性稀疏。心肌灌注显像对心肌梗塞的定位与心电图 Q波比较 ,显示病变部位更明确。  结论 :心肌灌注显像提供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塞患者心肌损伤部位及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腺苷负荷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诊断冠心病、评价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及左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46例临床确诊或疑似的冠心病患者,分别行腺苷负荷99mTc-MIBI G-MPI及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计算腺苷负荷G-MPI诊断冠心病及冠脉不同血管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同时比较腺苷负荷99mTc-MIBI G-MPI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超声心动图的LVEF的相关性.结果:腺苷负荷99mTc-MIBI G-MPI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7.0%,特异性为81.8%,准确性为85.3%,阳性预测值为90.9%,阴性预测值为75.0%.它对判断冠脉各分支狭窄也具有较高的价值,其中左前降支敏感性为88.2%、特异性为81.8%、准确性为86.7%;左回旋支敏感性为78.6%、特异性为90.9%、准确性为84.0%;右冠脉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72.7%,准确性为84.4%.而且,对冠脉病变支数的检出率分别为1支病变83.3%,2支病变91.7%,3支病变90.9%.腺苷负荷99mTc-MIBI G-MPI的LVEF与超声心动图的LVEF无显著差异,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885,P=0.0001).结论:腺苷负荷99mTc-MIBI G-MPI对诊断冠心病、评价冠脉病变及左心室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