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在克什克腾旗阿其乌拉苏木进行了人和犬的包虫病感染流行病学调查。调查476人,血清检测2项阳性3人,1项阳性49人,总阳性52人,总阳性率10.29%。B超检查未发现病人。包虫感染女性高于男性,30~39岁组为最高。调查犬50只,犬类检出感染细棘球绦虫2只,感染率为6.90%。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1988年对10个市的48个县(区)50个乡(镇)92个村(屯)中的1555只家犬做了犬种布鲁氏菌感染情况调查。在其中6个县(区)共查出血清阳性犬29只。检测接触阳性犬的人血清90份,阳性1份,疑似12份。在18只血清阳性犬的脏器中培养分离出犬种布鲁氏菌14株。首次证实辽宁省存在犬种布鲁氏菌病疫源地。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弓形体病在犬中流行的情况,1986~1990年,我们对湖北省8县市的412只犬,用病原分离检查的方法进行了观察。结果:412只犬共分离出21株弓形体,阳性率为5.10%。其中成年犬352只,阳性20只,阳性率为5.68%;幼年犬60只,只发现1只有弓形体,阳性率为1.67%。雄性犬241只,阳性13只,阳性率为5.39%;雌性犬171只,阳性8只,阳性率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2011年金华市一犬伤多人事件的调查处理情况,为以后规范处置类似事件和防控狂犬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金华市6起一犬伤多人事件的调查处理经过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结果:2011年金华市共发生6起一犬伤多人事件,共有暴露者62名,62名暴露者均严格按照卫生部《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要求,进行规范处置,处置后抗体检测均为阳性,随访6个月后无狂犬病例发生;6只伤人犬均有口角流涎、眼睛发红、狂躁不安、乱咬人等不同狂犬表现,其中5只流浪犬被处死,1只家养土狗于咬人后2小时左右自然死亡,5只犬脑组织经检测发现狂犬病毒抗原均为阳性.结论:一犬伤多人事件狂犬病发病风险高,危害严重.加强犬类管理和规范暴露后处置,特别是对Ⅲ级暴露者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对防范处置类似事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墨江县首例人间狂犬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墨江县狂犬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对当地犬只密度进行调查,灭犬时取犬脑组织检测狂犬病病毒抗原。[结果]墨江县2010年5月报告人间狂犬病1例,已死亡,潜伏期31 d,病程4 d。近年来全县犬只密度不断增高,全县平均每1.24户人家有1只犬,每5.69个人养有1只犬;土栋组平均每户1.6只犬,每3.2个人养有1只犬。50份犬脑组织经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其中3份狂犬病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达6%。[结论墨江县狂犬病防治形势严峻,加强犬只管理、规范进行暴露后处置、及时接种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健康教育是防治狂犬病的有效措施。建议将狂犬病暴露者免疫纳入医疗保险进行报销,避免出现因免疫费用太贵而不能及时进行暴露后免疫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丁建明  邵纯清  肖林  刘力  江明 《现代预防医学》2014,(23):4381-4382,4393
目的调查荆州市首起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的传染来源及危险因素,为今后布病疫情的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对重点人群进行病例搜索、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调查重点人群26人,采样检测26人,试管凝集试验(SAT)阳性4人,阳性率15.38%,发病3人,罹患率11.54%;检测283只存栏羊中的71只羊血清标本,检出阳性20份,对阳性检测的2户养羊户的羊和狗全部扑杀,焚烧后深埋。结论本起布病疫情的传染源是未经检疫的波尔山羊从外地引入,提示应加强家畜流通过程中的检疫,对重点人群开展监测。  相似文献   

7.
姚素霞 《药物与人》2014,(5):241-241
目的:了解第七师131团重点人群布鲁氏菌病的感染情况,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为制定布鲁氏菌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对象的血清首先用布鲁氏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初筛检查,对初筛检查阳性的进一步做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SAT试验)。结果:查出血清阳性者1人,阳性率为0.91%,对确诊阳性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临床表现确定布鲁氏菌病1例。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弓形体病在犬中流行的情况,1986~1990年我们对湖北省8县市的412只犬用病原分离检查的方法进行了观察。结果:412只犬共分离出21株弓形体,阳性率为5.10%。其中成年犬352只,阳性20只,阳性率为5.68%;幼年犬60只,发现一只有弓形体,  相似文献   

9.
1994~1995年我们对内蒙东部区4个调查点,用测定血清抗体(ELISA,IHA)和B超腹部探查的方法,对2周岁以上各年龄者进行了棘球蚴病流行病学调查。用氢溴酸槟梆碱测试法对家犬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检出阳性209人,阳性卒10.49%,B超检查未发现现患病人。检出细粒棘球绦虫犬2只,总感染率为2.3%。分析了不同地区、民族、职业、性别和年龄的包虫病分布,为今后制订防治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贵阳市15起一犬伤多人事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犬伤多人事件的危险性及危害,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统一制定调查表,对事件发生经过、暴露人员的追踪、伤人犬的处理等进行现场调查,采用Epi Info进行数据录入和数据统计. [结果]2004~2007年共报告15起一犬伤多人事件,其中7起发生狂犬病死亡病例,发病事件率达46.67%.采集的3份犬脑,其中2份狂犬病抗原检测为阳性:对9起(发生了狂犬病死亡病例的事件和犬脑抗原阳性事件)事件的暴露者处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伤口处理占80.26%、注射狂犬疫苗占90.79%、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占57.87%. [结论]一犬伤多人事件的危险性及危害大,加强犬只管理,及时报告、及时调查处理事件,是降低其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西宁地区职业人群布鲁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调查,了解布病在职业人群中的流行情况,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人样本,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获得布病疫情资料。结果调查478人,患病3人,确定新发病人3例,患者得到规范治疗。血检478人份,SAT阳性2人,RBPT阳性3人。结论青海省西宁地区职业人群中存在着布病的流行,疫情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2.
李秀峰 《职业与健康》2008,24(6):510-510
目的 通过实验室检验的结果,为布病患者的确诊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检验。结果 28份被检血清中,用RBPT试验方法初筛,共检出RBPT阳性血清7份,疑似RBPT阳性血清2份;RBPT阳性和疑似RBPT阳性被检血清共9份,经SAT确证试验再次检验后,共检出SAT阳性被检血清5份,无疑似SAT阳性血清检出。结论 2种方法检验后,综合判定5份SAT阳性被检血清的提供者确诊为布病患者。  相似文献   

13.
国外对犬与人之间皮肤真菌感染早有报道〔1〕。为了解武警部队警犬与相关人员皮肤真菌分布情况 ,我们于 1999年对内蒙古武警警犬基地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调查方法  (1)动物 :内蒙古武警总队警犬训练基地 10 8条犬 ,主要品种为德国和俄罗斯犬 ,犬龄 1~ 4岁 ,其中雄性 61只 ,雌性 47只 ,喂养方式为单独和混合喂养。 (2 )人员 :训犬员组为在警犬训练基地服役 1年以上 ,训犬史半年以上共 193人。对照组为入伍 1年以上的军校学员、卫生员和话务员 396人。两组人员均为男性 ,年龄 18~ 2 3岁。 (3)方法 :用无菌镊子取犬下腹部犬毛必要时用解…  相似文献   

14.
1984年对广东省八个县2,818名接触家畜及畜产品从业人员进行布病流行病学调查。其中,用皮肤变态反应法查208人,阳性5人,阳性率2.4%;用血清试管凝集反应法查2,610人,阳性16人,阳性率0.61%;16名血清阳性者中,5名属隐性感染占31.25%。血清阳性者主要发生于工作多年的兽医、屠宰工、饲养员等职业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我国南方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食用犬的鼠疫感染情况,评估当地人群通过食用犬肉感染鼠疫的风险。方法 通过间接血球凝集试验检验犬只血清鼠疫F1抗体滴度。结果 2012—2014年分别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采集当地用于食用的犬只血清334份,当地农家犬血清172份,同时在甘肃及青海省的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采集当地牧羊犬血清226份作为对照检测血清F1抗体。甘肃省犬只中25.71%为血清F1抗体阳性,青海省犬只中阳性率为18.18%,而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采集犬只全部为阴性。结论 我国南方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的食用犬只中尚未发现鼠疫感染,当地人屠宰、食用犬肉目前无感染鼠疫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盐城市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狂犬病疫情资料,开展犬密度、犬免疫率、犬伤人率及狂犬病处置门诊工作调查;检测犬脑中狂犬病毒并进行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 1999-2008年盐城市共报告135例人狂犬病,形成自1958年以来的第二次流行高峰,其中2003年报告40例狂犬病.135例患者中114例为农民.监测点调查发现盐城市犬密度为每100人中约豢养犬3~6只,每年平均100只犬伤人6.37人次,2008年犬的免疫率只有20%,暴露人群狂犬病疫苗接种率为77%.狂犬病处置门诊中抗狂犬病血清(球蛋白)的使用率仅为5%~10%.在采集108份犬脑标本中,4份狂犬病毒阳性,扩增、测序并分析病毒的N和G基因显示,这些病毒为基因Ⅰ型狂犬病毒,与目前使用的狂犬疫苗株CTN同源性最高.结论 盐城市人间狂犬病的持续流行与当地犬的饲养量大、免疫率低以及农村地区群众受动物伤害后的处理不及时规范及处理率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安龙县21例人狂犬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2004年2月8日至5月1日在贵州省安龙县发生的21例狂犬病患者,探讨局部地区爆发性流行的因素。方法 对21例狂犬病患者进行个案调查,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犬脑组织中的狂犬病毒抗原。结果 在近3个月的时间内,安龙县共发生21例狂犬病,发病率为5.12/10万。在21例狂犬病患者中有20例被犬所伤,1例为猫所伤;全部病例平均潜伏期为36.52天,但潜伏期<15天的病例有6例;21例病例中17例未进行正确的伤口处理,9例接种疫苗,其中仅3例为及时接种。所有21例没有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或人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在疫点周围采集的73只犬脑组织中,9只犬脑组织狂犬病病毒抗原为阳性,阳性率13.33%。结论 犬饲养量大,犬的病毒携带率高,伤后处理不及时不规范,疫苗接种率低可能是安龙县狂犬病发病爆发性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成都市双流县的犬只管理状况及犬伤人群暴露后采取的处理措施,为成都市狂犬病疫情控制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2级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成都市双流县三星镇井石村和双堰村作为研究单位,通过入户调查研究,对村内犬只的防疫情况及犬伤人群暴露后采取的处理措施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调查的4 085名村民中,有166人曾被犬咬伤;有701户村民豢养犬只,占调查户数的69.6%;94.4%的犬只进行了免疫;暴露地点均在农村,农村流浪犬和有主人犬为主要传染源;47.0%的犬伤人群进行了狂犬疫苗接种;在回答了医疗负担承受能力的637户家庭中,64.4%的村民每年只能承受2 000元以下的医疗负担.[结论]农村地区豢养犬只现象普遍、犬只管理逐步规范,但仍存在问题,加之犬伤人群暴露后处置不规范易导致人群狂犬病疫情回升,因此,有关部门应各司其职,建立防制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落实狂犬病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明湖北省结膜吸吮线虫(Tc)的中间宿主及目前流行情况。方法:通过访问了解患者和用生理盐水冲洗法检查犬感染Tc情况,同时还着重调查并检查了冈田氏绕眼果蝇和家蝇,用Tc初产蚴对这两种蝇以喂饲法进行实验感染。结果:调查得知:1975年冬季开展了群众性灭犬工作,使传染源得到控制,至目前无新病例出现。犬感染率由1975年的95%,降至现在的33.3%。检查家蝇200只和冈田氏绕眼果蝇135只,均未发现自然感染。人工感染两种蝇之后20天,检查家蝇112只全部阴性,果蝇84只中7只阳性,实验感染率为10.7%。检得感染期蚴计26条,取其中21条接种兔右眼后第37天虫体发育成熟并产出初产蚴,且从右眼获得Tc成虫3条(雌性2条,雄性1条)。结论:实验证明湖北省Tc的中间宿主是冈田氏绕眼果蝇;纵向调查证明控制养犬可防止人群感染Tc。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银川市城乡居民狂犬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广泛开展狂犬病防治工作及相关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在全市6个县区(市)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有效调查1200名居民。 结果 银川市居民犬类饲养率达45.17%;27.06%的犬类饲养方式为散养和与人共居;定期给犬类接种动物狂犬病疫苗率为35.06%,城乡犬只免疫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55,P<0.01)。 结论 我市居民犬只饲养率高,但免疫率极低,居民狂犬病防治意识淡薄,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犬只管理及狂犬病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