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胸壁结核外科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江  夏照华  李红春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8):127-127,130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胸壁结核的方法及经验,旨在提高临床效果,避免术后复发。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09年7月68例胸壁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切口感染7例,无血胸、脓胸、气胸等并发症。随访1~4年,61例一次手术治愈,7例术后复发,复发均是2008年以前患者。结论外科治疗胸壁结核的关键是寻找窦道,彻底清除病灶,有效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胸壁结核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胸壁结核的治愈率。方法:对1998~2005年198例胸壁结核患者规则化疗2周以上,施行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6~12个月。结果:2例行成瘘道,经2次手术治愈;5例复发,均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术前、术后规则抗结核治疗,彻底清除病灶,充分引流,加压包扎,是外科治疗胸壁结核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蒋良双  伍伫  吴邦责  徐强  陈晖  李轶川 《四川医学》2011,32(10):1567-1569
目的总结探讨胸壁结核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2003年7月~2009年6月间收治的157例(其中复发性15例)胸壁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经过外科手术治愈。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胸壁结核。术后随访10个月~6年无1例再发。结论胸壁结核的临床特点具有隐匿性、多形性,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好。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为不定型手术,手术前后必须正规、有效、足疗程抗结核治疗,术中彻底清除病灶、消灭死腔及术后正确的管理,是手术成功,避免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在胸壁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2例胸壁结核患者行常规抗结核、外科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行微波治疗,观察微波治疗的效果。结果:32例病人治疗后一次性全部愈合,无手术并发症。出院后继续给予抗结核治疗6个月,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微波治疗联合抗结核、手术在胸壁结核的治疗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腰椎结核寒性脓肿合并混合感染的手术治疗时机的把握.方法 73例确诊为腰椎结核寒性脓肿合并混合感染的患者全部行规范抗结核药物及中药辅助治疗,2~3周后行脓肿病灶清除术;体温正常后,再行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结果 73例患者术后(30±13)d体温、血沉、血红蛋白逐渐恢复到正常,(6±1.5)个月病灶闭合.随访3年未出现结核扩散和复发.结论 腰椎结核寒性脓肿合并混合感染在积极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以及时手术,无须在混合感染控制后才施行手术治疗,积极的掌控手术时机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胸壁结核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壁结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 68例胸壁结核诊治进行分析。根据脓肿穿刺确诊者 46例 ,依据病史、胸部X线及CT检查确诊者 13例 ,依据局部窦道久治不愈确诊者 9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 ,单纯胸壁软组织结核病灶清除术 10例 ,肋骨切除加肌瓣填塞 5 0例 ,胸壁结核病灶清除加胸膜剥脱术 5例 ,局部胸廓成形术 3例。术后复发 5例 ,经再次手术而愈。结论 胸部CT检查对胸壁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预防术后复发是外科治疗的重点 ,正确设计切口是充分显露结核病灶的前提 ;清除病灶内结核性坏死组织和切除结核感染的肋骨、肋软骨以及覆盖的窦道上方的肋骨是彻底清创的关键 ;邻近肌瓣填塞创腔和术后加压包扎是消灭残腔的方法 :术前术后有效的抗结核治疗是外科治疗效果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陈松峰  周平 《吉林医学》2000,21(4):214-215
目的 :探讨胸壁结核的手术治疗方法 ,并分析切口延期愈合和复发的原因。方法 :对 82 2例胸壁结核病例 ,在抗结核治疗 2周的基础上 ,行病灶清除术治疗。结果 :一次手术治愈 81 3例 (97.2 % ) ,切口延期愈合 1 9例 (2 .1 3% ) ,术中并发症 4例(0 .9% )。结论 :本组资料表明 ,对胸壁结核行病灶清除术治疗 ,临床效果满意 ,不失为治疗胸壁结核的有效方法。术中彻底清除病灶 ,充分切除肋骨 ,认真止血 ,加压包扎是预防切口延期愈合及复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分析腮腺结核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率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腮腺结核17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患者经手术切除病灶 术后辅以抗结核治疗,经随访2年以上无1例复发.结论 手术切除结核病灶结合抗结核治疗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胸壁结核是一种较常见病,诊断及治疗看似简单,但如果处理不当,往往易复发,有些病人甚至需要多次手术方可治愈,给病人身心带来严重不良后果。我院胸外科1993~2005年共收治胸壁结核患者48例,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均手术治疗,经随访无复发。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背阔肌瓣在胸壁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6例侧后胸壁结核患者实施胸壁结核病灶彻底清除+背阔肌瓣填塞。术后常规抗结核治疗。结果切口Ⅰ期愈合,无复发,胸壁外观满意。结论应用背阔肌瓣填塞治疗侧后胸壁结核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经手术治疗的96例胸壁结核。对手术治疗要点、影响手术一期愈合的因素及复发的病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彻底清除病灶、消灭残腔是手术成功的关健。本组一次治愈91例,复发5例,治愈率94%。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持续负压引流技术在骶髂关节结核合并腰骶部巨大脓肿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10月~2010年10月临床收治的17例骶髂关节结核合并腰骶部巨大脓肿患者行手术病灶清除,术后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7~10天,观察在院治疗效果和愈后复发情况。结果 17例病人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8个月,病人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无结核病灶复发。结论骶髂关节结核合并腰骶部巨大脓肿在手术清除脓肿病灶后,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创腔内炎性积液排空干净,并能确保切口愈合、防止术后复发,在骨与关节结核的临床治疗中拓展了技术空间,具有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前入路行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前入路行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10例胸椎结核患者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适当取6~7cm胸部小切口,运用胸腔镜设备与常规手术器械相结合方式,经胸腔行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术。结果10例患者胸背疼痛及神经压迫症状、体征消失,术后随访12~24月,胸部X线片显示病灶清除彻底,病灶清除部位骨质修复良好。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经前入路椎结核病灶清除术方法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背景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罕见的源自皮肤真皮层的低分化间质肿瘤,向周围组织呈侵袭性生长,切除后局部复发率高。胸壁的皮肤及皮下组织薄,扩大切除肿瘤时易造成局部组织严重缺损。本文总结胸壁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手术扩大切除及修复重建的方法及治疗效果。 方法 17例患者分为初发组(8例)和复发组(9例),均接受手术治疗,于距肿瘤边缘3 cm处行扩大切除,肿瘤与胸壁骨性结构垂直距离小于3 cm者,予以切除病变投射区域胸骨骨质或截除肋骨、肋软骨,分别应用带蒂胸大肌肌瓣联合中厚皮片移植、涤纶补片联合局部皮瓣修复骨质缺损及重建局部结构。术后平均随访43.4个月。 结果 所有肿瘤均完整切除,病理检查示切缘均为阴性,其中10例(70.6%)需重建覆盖骨质缺损区,术后肌瓣、皮瓣及皮片均存活。失访2例;复发1例(5.9%)。15例均未无远处转移,无死亡。 结论 在水平及垂直层面行手术扩大切除,并根据缺损部位及程度的不同进行修复,是外科治疗胸壁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病灶清除术治疗胸壁结核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62例胸壁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低于对照组的4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复发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治疗胸壁结核患者效果显著,能减轻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且术后复发率较低,效果优于常规手术。  相似文献   

16.
李洪波  杨杰先  吴春  潘征夏  王刚  李勇刚 《重庆医学》2007,36(15):1479-1480
目的 总结小儿脓胸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小儿脓胸不同治疗方法的应用时机.方法 对1993年6月~200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小儿脓胸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根据病程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行单纯胸腔穿刺治疗10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38例,行肋床引流术43例,行胸膜纤维板剥脱7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其中10例单纯行胸腔穿刺患儿中3例效果不佳再次行肋床引流,4例患儿胸腔闭式引流效果不佳改行肋床引流,2例患儿肋床引流后3个月再次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各组患者远期疗效良好.结论 小儿脓胸一经诊断,尽早选择有效的方法充分引流脓液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不同治疗方法应用时机不同,只要病例选择合适,各种方法均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肺结核外科治疗中的临床经验。方法对36例有手术指征的肺结核患者运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进行肺切除术,其中肺楔形切除术18例、肺叶切除术15例、复合肺切除术3例。结果所有手术均在小切口范围内完成,无围术期死亡,10例抗酸杆菌阳性者术后全部阴转。术后出现1例肺内血肿及2例胸内局部残腔。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切除术可作为肺结核外科治疗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复杂性纵膈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分析此类疾病的治疗预后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确诊的3例复杂性纵膈SF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3例患者临床表现:刺激性干咳为主1例,胸闷、气短1例,胸部不适感1例。术前均行胸部增强CT检查等常规检查,未见转移等其他手术禁忌症,术前充分准备,根据肿瘤所在的部位,选择不同的外科手术方法。手术方式:1例左后下纵膈肿瘤经左进胸行肿瘤切除术;1例左后下纵膈肿瘤经左进胸行肿瘤切除联合左下肺叶切除术;1例右后下纵膈肿瘤经右进胸行肿瘤切除术,并在外侵严重处用钛夹标记,术后4周行放射治疗。随访主要复查项目为术后1个月复查胸部X线片,术后3~6个月复查胸部CT,术后1~3年每年复查一次胸部CT。 结果 3例患者均手术顺利,肿瘤完整切除。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胸闷症状加重,经对症处理后好转。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期间均无复发及转移。 结论 复杂纵膈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是一种少见的纵膈肿瘤,诊断需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首选外科手术治疗,完整切除预后良好,需严密随访,外侵严重术后需辅助放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