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恩教授的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内容丰富独具特色。 2 1世纪中西医结合如何从科学的论证阶段进入创新发展阶段 ,在未来医学中发挥中医药学的特色和中西医结合优势 ?这是我们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于李恩教授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的深入研究 ,将有益于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 ,研究李恩教授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 ,应当从研究他的中西医结合思路方法开始 ,而其创新思想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以“创新才是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正确方向”为命题 ,围绕科学的继承为了创新 ,科学的发展需要创新 ,科学的建立源于创新 ,科学的发现需要创新 ,科学的展望成就创新等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推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协同发展,促进医学科学体系创新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长远目标。推进中医药创新的主要任务是:充分运用中国所具有的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共同发展的历史积累和独特经验,以及现代系统科学与复杂科学等理论和方法,对中医药学蕴含的生命科学问题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在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和方法学体系的同时,争取在与中医药科学内涵相关的若干问题上取得突破;加强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的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诠释中医药理论,并指导创新药物的开发;探索建立系统和综合的医学方法学体系,对个体生命的健康、亚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演变、转归过程进行认知和干预,促进中西医药学的优势互  相似文献   

3.
各位来宾、各位代表、同志们: 值此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开幕之际,我谨向大会表示祝贺,并借此机会向广大医务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 从16世纪中叶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中医药学相互接触,互为影响,渐渐产生了中西医结合医学,到21世纪,由于我国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中西医结合已经在医疗、科研教学管理以及学术发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西医结合医学也成为中医药学走向世界的桥梁。对此我感到非常欣慰。 中西医结合是中国医学发展的必然,是现代医学发展的突破点,在中国有独特的优势,将大有作为。希望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能够团结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中西医结合医学工作者,加强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建设,在“中西医并重”、“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促进中西医结合”方针指引下,树立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开拓进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努力促进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全国人大党委会副委员长 韩启德 二○一○年十月二十三日  相似文献   

4.
临床疗效是中医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循证医学的产生为中医药临床疗效研究证据的生产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但由于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与现代医学存在明显差异,在中西医结合诊疗环境下开展中医药干预临床疗效评价面临重大挑战。本文旨在探讨探索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中医药临床研究一体化方法策略;并结合中医药理论和特征,探索构建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4R”体系(eRCT-pRCT-REGOS-RCDOS),形成系统化的科学问题解决路径,开展创新临床研究,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推动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欣悉全国中西医结合发展战略研讨会隆重召开,同时喜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三十华诞,我谨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向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广大会员和中西医结合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中西医结合是继承、发扬中医药学,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医学科学发展的一大优势。  相似文献   

6.
坚持中西医结合 促进中医药学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鑫 《江苏中医药》2007,39(3):9-11
中西医结合是包括中西医工作者的团结合作、临床实践的优势互补和理论体系的有机结合.是用现代科学的技术和方法来发掘、整理、研究中医药学,发展提高中医药学,最终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理论体系.为全人类的健康服务。中西医结合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由低层次结合向高层次结合的过程,同时也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因此,在推进中医药学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努力做好中西医结合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阐述转化医学与中医药学的关系、及在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发展概况。方法 将转化医学在中西医领域里的研究性、报道性文献进行归纳整理,介绍该学科的发展及应用等。结果 转化医学已经被成功地引入到中医药学科的研究领域之中。结论 转化医学的兴起将会给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创新机遇。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学的现代化是中医药研究与发展的重点。本文从现代科学和中医药学现代化的特征出发,指出中医学的最大特点是医哲融合。提出中医现代化的第二进程和最佳方法应该是西医中化。并通过对中医学原始形成轨迹、中西医结合现状、未来医学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分析,表明西医中化既能防止彻底把中医西化,又能体现中医的科学化。既实现了中西医结合向中西医融合之转变,又实现了从研究中医向中医研究之转变,从而拉开了中医研究西医的序幕,引导中西医结合研究与中医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影像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中医临床诊断中,并渗透到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各个角落。现代医学影像学知识的运用,对我国诸多疾病的诊疗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学中不可替代的部分。将现代医学影像学知识充分运用于中医药治疗研究中,并形成新型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重点所在,这不仅促进了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也为现代影像技术自身发展腾出了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在今年的金秋 9月 ,中国北京迎来了第二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的召开 ,大会的主题是“促进全球结合医学和人类健康 ,强调和谐结合 ,创新发展”。在传统中医药的发祥地中国召开这次国际性的中西医结合的大会 ,共同探讨如何来发挥中医药学和现代医学各自的特长 ,共同交流中西医结合的学术经验和体会。通过各国专家的切磋交流 ,与会代表都倍受鼓舞 ,颇有收获 ,更坚定了走中西医结合道路的信心。  召开中西医结合的世界性学术会议 ,实际上已表明了中医药学在全世界的影响力 ,并体现出中医药学独到理论和独特疗效在医学界进一步得到了首肯和认同…  相似文献   

11.
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研发的关键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西医学相比,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研发一方面需要遵循路径制定的基本原则,另一  相似文献   

12.
中医作为传统医学,有其自身的理论体系,与循证医学、西医学不同,不能以常规科学的发展模式来衡量和限制发展。中医药的临床发展、优秀中医人才的缺乏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的发展。要发展中医,需保持中医学的独特体系,兴旺中医教育,改革中医教学模式,培养中医人才。  相似文献   

13.
病证关系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同病异证”的病证关系理论对中西医结合和中医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被曲解:过分强调患者个体间的差异,而忽略同一疾病患者的基本病变,弱化对患者共性改变的辨证和治疗。“同病类证”的病证关系理论则将“同病异证”和辨证“微观化”紧密结合,通过对发病机制的认识来挖掘中医的核心病机;对基本病变的分析来辨析中医的主证;以“方证相应”理论来确立主方,指导主证的治疗;同一疾病患者个体间的差异,则可辨为共同主证下的“类证”,并以主方为基础加减组成不同的“类方”治疗。“同病类证”较好地揭示了病和证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和发展了“同病异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和方法,是对中西医结合病证关系理论的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14.
转化医学与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介绍了转化医学产生的背景、概念及当前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转化医学在中医药研发应用中的模式,并针对中医药的特点及我国疾病谱的变化,提出加强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转化研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实用性临床试验在中医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循证医学提出后,寻找并产生合适的证据成为中医疗效评价的关键。随机对照试验(RCT)是目前公认的医学干预评价的金标准,但传统随机对照试验(解释性临床试验,ECT)并不适合中医个性化治疗的特点。中医学理论形成和发展基于大量临床经验,评价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是首要任务。由于中医治疗措施的复杂性和个体化,中医疗效所体现的是一个受到环境影响的复杂体系。实用性临床试验(PCT)的特点正适合于中医药这种复杂医疗干预体系的评价。本文将讨论PCT在中医疗效评价中的可行性,探索一种中医疗效评价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度冠心病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均取得可喜进展:冠心病中医病因病机有所创新;中医证候研究取得多方面进展;多项临床试验证实中医药在冠心病预防及患者预后改善方面的作用;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的基础研究也逐渐深入,作用靶点及作用机理被进一步阐明。在此基础上,本文亦指出了研究发展趋势以及目前研究的不足,为更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本文就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证候本质的认识是辨证论治与病证结合的关键,也是中西医融会贯通的核心因素。以脾虚证研究为例,脾虚证是一种以胃肠系统的吸收、消化、运动和营养代谢等功能低下和紊乱为特征的机体疾病反应状态,今后应该以系统生物学的观点出发,以各种疾病的确切证型为切入点,探索出证的形成规律和物质基础。国际上认为营养支持疗法是20世纪重大医学进展之一,它显著地改善各种疾病患者的临床结局。现代医学的营养支持疗法与中医的脾胃理论和调理脾胃法则存在相似之处,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在中西医结合医学领域,已经制定了10余种消化疾病的诊疗共识,但还需要逐步提高指南中中西医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度,在临床实践中去应用和接受检验,尽量获得更高、更多的证据,不断完善已制定的指南,以期更好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医药被广泛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并积淀了大量的临床应用研究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资料的分析、评价,对把握心衰的中医证候、遣方用药及疗效规律,规范临床应用方案,进一步提升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学是与中医学、西医学相比肩的一级学科。2008年11月2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在北京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关于西医学习中医重要批示发表50周年大会",卫生部部长陈竺在讲话中指出:中西医结合代表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作者从中西医结合学的概念和内涵、发展与演变、成绩与问题、层次与途径进行阐述,并强调发展中西医结合学应重视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中医消化病学科理论创新、诊疗共识意见与临床路径的制定、疗效评价及疗效评价量表的创制、学科优势病种及证候标准化探讨、科研进展、学术交流与研究平台建设等方面阐述了自"十一五"以来中医消化病学科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同时从加强中医消化病学理论继承与创新、学科规范化建设、建立科学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与标准体系、拓展诊疗技术与特色疗法、阐明中医学理论与治疗的现代科学内涵等5个方面,对中医消化病学科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