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吸痰及灌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全身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组予纤支镜肺泡吸痰和灌洗治疗,对照组常规吸痰治疗,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气分析变化、肺部感染控制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成功撤机、院内死亡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AECOPD机械通气患者行纤支镜肺泡灌洗可改善通气和预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颅脑损伤后有创通气性肺炎。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62例颅脑损伤后有创通气性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周做2次纤维支气管镜(肾上腺素1 mg、0.9%氯化钠250 ml、丁胺卡钠0.4 g或敏感抗生素)肺灌洗治疗。于入院时和治疗后7 d行血氧饱和度监测、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检查并进行临床综合评定。结果: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氧分压较入院时明显改善(P〈0.05),灌洗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总有效率89%。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颅脑损伤后有创通气性肺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灌洗液配制简单,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方法选择65例早产儿HMD,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或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VT)治疗。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8hPaO2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叭),PaCO: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尸〈0.05),观察组发生并发症5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4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92,P〈0.05)。观察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99,P〈0.05)。结论NCPAP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早期联合治疗早产儿HMD的疗效确切,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并发症,改善了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导引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治疗肺感染合并脓毒症休克的疗效。方法对重症医学科2012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47例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选标准参照2001年国际脓毒症会议。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C T 导引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组(A组)和对照组(B组),二组均行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 ),CT 导引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组给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连续做3d ,1次/d ,而对照组不给予支气管肺泡灌洗。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开始试验时、治疗后3d、7d的APACHEⅡ评分、肺感染评分、白细胞计数,乳酸降至2mmol/L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 A、B二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治疗时APACHEⅡ评分、肺感染评分以及开始治疗时二组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和7d时 A组 APACHEⅡ评分、肺感染评分、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B组(P<0.05);A组乳酸降至2mmol/L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CT 导引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操作无任何并发症的发生。结论CT导引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休克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2例,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4l例。A组采用常规支气管舒张剂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吸人治疗。结果:B组显效率高于A组(x^2=O.87,P〉0.05);B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x^2=10.25,P〈0.01)。结论:应用雾化吸人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林卫涵  吴卫锋 《西部医学》2015,27(1):72-74,77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NIPPV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经鼻插入纤维支气管镜,行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2~3天1次,连续2周。结果两组有创机械通气率分别为15.4%和37.5%、病死率分别为7.7%和16.7%、住院时间分别为(13.8±5.4)和(25.6±17.3)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2周后PaO2、SaO2、PaCO2及pH值改善程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联合NIPPV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可改善患者的血气状况,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率、病死率和住院时间,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是否行静脉营养支持将COPD患者44例分为对照组(A组)和治疗组(B组)。比较两组病人住院天数,呼吸衰竭得到纠正的时间、动脉血气恢复情况等综合分析,按临床治愈、好转和无效以及死亡给予评定。结果:血气分析恢复至Pa0。〉60mmHg和PaCO2〈50mmHg时间,A组平均10.2天,B组6.8天。B组治愈率显著高于A组(P〈0.05)。平均住院天数及病死率A组高于B组(P〈0.05)。结论:两组在常规治疗相同的情况下,加静脉营养支持,其纠正低氧血症和CO2潴留所用时间明显缩短,治疗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平均住院天数和病死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昏迷患者合并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昏迷合并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指标包括体温、血象恢复正常时间、肺部症状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昏迷合并重症肺部感染可提高临床疗效,并使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张柏 《中外医疗》2013,32(19):59-59,61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危重病人肺部感染并加以局部药物治疗临床效果的分析和评价。方法该院呼吸内科将2011年1月—2012年1月中累计收治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重病人80例,随机分成两组。45例为灌洗组即实验组,在对其进行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加局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常规治疗;35例为常规组即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灌洗组肺部感染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1),死亡率下降(P<0.05),住院日期缩短下降(P<0.05)。首次灌洗前后的血气分析进行比较,,灌洗后PaO2升高,PaCO2下降,FiO2降低(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加局部药物治疗危重病人肺部感染,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剂,首剂负荷量0.8mg加入生理盐水20ml静脉推注,以后给予纳洛酮注射剂2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以15滴/分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连用3天。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而治疗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性脑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胸腺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5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8)和对照组(n=37),两组均给予COPD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胸腺肽,疗程为14 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及细胞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2.11%,高于对照组的72.97%(P<0.05)。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第1秒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实验组各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CD_4~+、CD_4~+/CD_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_8~+明显降低,且实验组升高及降低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能有效缓解AECOPD患者临床症状,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初始剂量甲泼尼龙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COP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0例)予初始剂量甲泼尼龙120mg/d,B组(20例)予甲泼尼龙80mg/d,逐渐减量,观察临床疗效,分别于入院时和治疗后第72h、第7天做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困难评分,第7天测血糖和肝肾功能。结果A组72h疗效和血气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无1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和两重感染,血糖和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结论120mg/d初始剂量的甲泼尼龙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早期疗效更显著,未见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诱导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08年11月住院的58例AECOPD患者,随机分常规组(30例)和他汀组(28例)。常规组按照诊疗常规予以AECOPD常规治疗,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治疗。两组均于入院第1d和治疗1周后行肺功能检查,并收集诱导痰,采用ELIAS方法测定血清和诱导痰上清VEGF的含量。结果治疗前两组肺功能(FEV1%pred和FEV1/FVC)、诱导痰VEGF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常规组治疗1周后与治疗前比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他汀组治疗1周后FEV1%pred和FEV1/FVC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1),且显著高于常规组(P均〈0.01);诱导痰VEGF的水平较治疗前及常规组显著升高(P均〈0.05),但血清VEGF的水平两组及两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均〈0.05)。治疗1周后诱导痰VEGF水平与FEV1%pred和FEV1/FVC呈正相关(r=0.430,P〈0.05;r=0.388,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改善AECOPD患者肺功能,并提高AECOPD患者诱导痰VEGF的水平。肺功能的改善可能与肺内VEGF水平的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4.
张英谦  李涛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2):1052-1054
目的建立一种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幼猪模型。方法健康雄性幼猪16头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头、内毒素(LPS)组10头。正常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10ml/kg);内毒素组缓慢泵注LPS(15μg/kg),机械通气条件下观察肺氧合等肺功能损害的进程。结果注射LPS后6h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PaO2/Fi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出现显著改变,12h达到ALI标准,LSP组注射LPS3h、6h、12h肺动态顺应性和气道阻力与注射前0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一时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析及肺形态学出现显著异常。结论本法可诱导稳定的脓毒性ALI猪模型,供ALI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方法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15.
犬急性重度烟雾吸入伤后早期大容量肺灌洗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烟雾吸入伤犬早期大容量肺灌洗的安全控制问题。方法:16只杂种犬随机分成3组:A组5只,烟雾吸入伤后单纯控制呼吸支持;B组6只,吸入伤后1h采用特殊的通气方式维持肺换气的同时,在纤支镜引导下左肺大容量肺灌洗。间隔30min行右肺灌洗;C组5只,双肺灌洗间隔时间4h。比较3组犬呼吸和循环系统的稳定程度。结果:每侧肺灌注总量250ml,两组犬血流动力学数据变化趋势基本相:吸入伤对循环有一定的负性作用,而肺灌洗的影响较小;灌注中均未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单肺灌注操作时间15min左右,简单负压吸引后单肺灌注液存留量100-140ml。两组肺灌洗犬灌注中、后控制呼吸至伤后10h,PaO2均不低于9.33kPa(FiO2=0.4)。两肺灌注间隔4h犬肺换气功能优于间隔30min者而不及不灌洗犬。结论:本研究介绍的通气模式和灌洗方式可保证急性烟雾吸入伤犬早期大容量肺灌洗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早期使用NIPPV对AECOPD的血气分析,氧合指数的变化、气管插管上有创呼吸机比率及住院病死率等的影响.方法 84例入住呼吸科的AECOPD患者[pH<7.3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大于50mmHg(1 mmHg=0.133kPa).入选病例随机分常规治疗+NIPPV治疗组(A组,n=44例)和常规治疗组(B组,n=4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0、2、24和72 h及出院时动脉血气分析、呼吸频率(KR)、心率(HR)的变化及氧合指数的变化,比较两组气管插管上有创呼吸机比率及住院病死率、平均住院日的改变.结果 NIPPV组PaO2、PaCO2、RK、HR、氧合指数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改善,pH值治疗前后比较有下降趋势;常规治疗组PaCO2、氧舍指数改变各组间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平均住院日NIPPV组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04),而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比率有降低趋势.结论 AECOPD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NIPPV可明显改善气体交换,缓解呼吸肌疲劳,减少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97-100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纤支镜肺泡灌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予以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指标、血气指标、肺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炎症指标、血气值及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CT、CRP、WBC及PaCO2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aO2、SaO2、pH值、FEV1及PEF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AECOPD并呼吸衰竭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间断肺通气对体外循环术后肺内细胞因子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风湿性心脏病患者36例,随机分成两组:处理组(n=18)体外循环期间每5分钟间断肺通气一次;对照组(n=18)体外循环期间不通气。所有病人术后2h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分别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中性粒细胞,IL-1,IL-6,TNF- α,LDH含量及术前、体外循环后1,4及8h肺功能指标(PaO2/FiO2)。结果:处理组BALF中中性粒细胞,IL-1,IL-6,TNF-α,LDH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PaO2/FiO2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两组体外循环后1,d及8h PaO2/FiO2较同组术前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间断肺通气可能通过减少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的黏附、降低肺内细胞因子水平、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及内皮细胞损伤等环节对体外循环所致肺损伤提供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炎性介质、氧化应激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经肺功能确诊为Ⅱ级的 AECOPD 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即常规治疗组(A 组)和依达拉奉干预组(B组)各40例,另随机选择40例肺功能正常的健康对照组(C 组)。A 组采用常规治疗,B 组则在 A 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静滴每日一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0天。A 组及 B 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0天测定血清 IL-6(白介素-6)、IL-8(白介素-8)和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MDA(丙二醛),同时进行肺功能检查,并与 C 组进行比较。结果:A 组及 B 组治疗前血清 IL-6、IL-8水平及 MDA 活性明显高于 C 组,SOD含量则低于 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 A、B 两组各项检测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而 B 组血清 IL-6、IL-8水平及 MDA 活性与 A 组相比明显下降,SOD 含量则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 组和 B 组肺功能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 B 组优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反应及氧化/抗氧化失衡,依达拉奉通过降低 IL-6、IL-8水平和 MDA 含量,升高 SOD 活力,并改善肺功能,对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