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胃窦癌侵犯十二指肠具体长度,确定胃窦癌根治术中切除十二指肠的确切范围。方法 选择有根治指征的胃窦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测定癌细胞侵犯十二指肠的长度,分析肿瘤浸润深度、大体形态、组织学类型、距幽门距离等与十二指肠浸润的关系。结果 胃窦癌十二指肠浸润率可达51%,其浸润长度与浸润深度、Borrmann型、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与距幽门距离呈负相关。结论 浆膜受侵犯胃癌,BorrmannⅢ、Ⅳ型胃癌,低、未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距幽门环近于1.5cm的胃窦癌容易浸润十二指肠,手术切除十二指肠长度应大于3cm。  相似文献   

2.
体表超声对腹段食管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总结腹段食管癌壁层结构形态变化的声像图表现 ,并与手术病理对照 ,探讨经体表超声对腹段食管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体表超声显示的胸下段及腹段食管 (以下简称食管 )肿瘤的壁层结构及外膜强回声线的连续性、与邻近脏器的分界 ,以及患者深呼吸运动状态食管移动性的附加方法等 ,判断食管肿瘤的浸润深度。超声诊断标准为 :肿瘤区食管外膜强回声线显示连续、平整 ,食管随呼吸移动良好为外膜未受侵 (S1) ;外膜强回声线不平整或中断 ,食管移动尚可为食管外膜受侵 (S2 ) ;肿瘤与邻近脏器组织分界不清 ,呼吸运动受限或消失为邻近脏器受侵 (S3 )。对 89例食管癌及食管贲门癌进行超声与手术病理的对比研究。结果 病理诊断S1、S2、S3者 ,超声测量食管壁厚度分别为 0 .4~ 4.3cm、0 .5~ 2 .1cm、0 .9~ 3 .2cm ;壁厚测量与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P <0 .0 0 5 ;列联系数 =0 .8)。超声诊断S1、S2、S3的灵敏性分别为 46.2 %(6/13例 )、 80 .0 %(4 8/60例 )、62 .5 %(10 /16例 ) ,诊断困难占 5 .6%(5 /89例 ) ,诊断正确率达 71.9%(64 /89例 )。结论 体表超声对食管癌壁浸润深度可作出一定程度的判断 ,尤其对肿瘤侵及食管外膜及邻近肝脏受侵的诊断率较高 ,可作为食管癌术前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院1985~1992年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主动脉痿5例,全部死亡,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54~59岁,平均56岁。贲门癌1例.自管中下段癌1例,食管中段癌3例。病变长度:1cm 1例.5cm 2例,其余为3~4cm。吻合口位于弓上4例,弓下1例。全部施行根治性手术。术后病理报告:溃疡型粘液腺癌1例、鳞癌4例。4例鳞癌中1例侵及浆膜层.1例侵及浆膜外组织.并且上断端可见癌栓.5例中2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瘘。大出血发生的时间为术后15~67天,平均32天。出血至死亡时间:1例20分钟,其余10~102小时。 1.2 临床表现 恶心、呕血、黑便、烦躁、出冷汗或胸腔闭式引流管流出少量鲜红色血液,出血间断发生,从小量到大量,间隔一段时间再次大出血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4.
胃癌浸润浆膜层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癌浸润浆膜层与胃癌分型、胃癌体积、胃癌分化程度及胃癌病理学类型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总结经手术治疗相关资料完整的胃癌病例 10 6 2例进行单因素分析 ,χ2 检验。结果 :BorrmannⅠ型浸润浆膜及邻近脏器 (SE SEI)发生率最低 (33.0 % ) ,与Ⅲ、Ⅳ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BorrmannⅣ型SE SEI发生率最高 (81.0 % ) ,与Ⅰ、Ⅱ、Ⅲ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Ⅱ、Ⅳ型SE SEI分别为 4 2 .6 %、6 0 .5 % ,两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胃癌最大径≤ 3cm时 (SE SEI为 2 2 .7% )与 >5cm时相比 (SE SEI为 86 .0 % ) ,组间有差异显著性 (P <0 .0 1)。高分化胃癌SE SEI发生率只有 16 .7% ,未分化癌SE SEI有 85 .1% ,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胃癌的浸润深度与胃癌分型、胃癌体积、胃癌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诸因素均有不同程度关系  相似文献   

5.
1991年 8月~ 1999年 12月 ,我们对 11例根治性全胃切除的患者施行了食管空肠贮袋 Y型吻合消化道重建术 ,取得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2 9~ 6 0岁。病变部位以 AMC分区法划分 :AM区 1例 ,M区 5例 ,MC区 4例 ,C区 1例。临床分型 :Borrmann 型 1例 ,Borrmann 型8例 ,Borrm ann 型 2例。病理诊断 :腺癌 7例 ,粘液腺癌 1例 ,低分化癌 3例。1.2 术式要点 常规行全胃切除后 ,距 Treitz韧带 15~2 0 cm处将空肠切断 ,远断端封闭 ,经结肠后上提与食管断端行端侧吻合 ,在该吻合口下 10…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侵袭浆膜层与其他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癌侵袭深度与大肠癌大体分型、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诸因素间的相关程度。方法总结经手术治疗资料完整的大肠癌病例 180例 ,进行单因素分析 ,经 χ2 检验。结果隆起型S (S 表示肿瘤已侵及浆膜层 )发生率最低 (4 2 .4 % ) ,与溃疡型、浸润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肿瘤最大径≤ 2cm时 ,发生率为 33.3% ,明显低于 >2cm组 (P <0 .0 1)。在病理相关因素中 ,高分化腺癌S 发生率最少为 12 .3% ,显著低于其他组 (P <0 .0 1)。结论大肠癌的侵袭深度与大肠癌大体分型、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诸相关因素均有不同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 1996年 1月~ 2 0 0 1年 4月手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 60例 ,现将手术治疗中的有关问题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60例 (男 5 2例 ,女 8例 ) ,年龄 3 0~80岁 ,平均 5 9.8岁 ,70岁以上 11例。临床表现 :吞咽梗阻3 2例 ,上腹部不适隐痛 18例 ,呕血或黑便 10例 ,病程 1~ 12个月。食管癌 12例 (中段 6例 ,下段 6例 ) ,贲门癌 4 8例。X线钡餐片示病变长度 3cm以内 2 7例 ,3~ 5cm 15例 ,5cm以上 8例 ,未报告长度 10例。纤维胃镜病理诊断明确者 5 0例 ,未行胃镜检查而无病理诊断者 6例 ,胃镜检查后病理报告未见癌…  相似文献   

8.
我们于 1998- 0 2~ 2 0 0 2 - 0 8对 2 1例巨大胃底贲门癌行癌肿切除 ,将残余正常胃片再成形后行食管胃单层 (全层 )吻合 ,带血管胸膜包裹吻合口 ,手术疗效满意。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8例 ,女 3例。年龄 4 8~ 6 7岁 ,平均 5 4岁。所有病例均经上消化道 X线钡餐透视造影及内窥镜检查确诊。病变部位均为胃底贲门癌侵及部分胃小弯 ,其中 8例同时侵及食管下段。常规断胃吻合张力大或需行全胃切除。全组均采用左胸后外侧切口进胸。常规清扫贲门旁淋巴结 ,游离肿瘤 ,距肿瘤 3~ 5 cm处切断食管。要求切端癌细胞阴性。打开胃腔吸尽内容…  相似文献   

9.
带膜支架置入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3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胸内食管 -胃吻合口瘘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严重并发症 ,病死率高 ,治疗困难。我院自 1998年始 ,应用带膜支架治疗 3例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例均为男性 ,年龄 5 9~ 6 8岁 ,平均 6 3岁。均经胃镜及 X线碘油造影诊断明确。均为单漏口。漏口分别为 0 .5 cm× 0 .7cm ,1.2 cm× 1.5 cm,2 .0 cm× 2 .0 cm。其中2例食管癌 ,1例贲门癌。术后 5~ 8天发现吻合口瘘。1.2 方法 确诊后 ,即予禁食水 ,胃肠减压 ,置胸腔闭式引流 ,大剂量抗生素联合应用 ,调整水、电解质平衡 ,静脉应用高能营养 ,改善患者全身情况。分别于术后 2…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对周围脏器浸润的CT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食管癌向周围脏器浸润中的CT诊断标准和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 ,术前行实时螺旋CT扫描。结果 :34例食管中、上段癌19例 ,食管下段癌15例 ;气管、支气管受侵8例 ,主动脉受侵5例 ,心包受侵5例 ,主动脉和心包联合受侵2例 ;34例CT图像中能够明确有食道癌病变31例 ;食管中上段癌17例 ,食管下段癌14例 ;肿瘤与气管、支气管间脂肪层消失9例 ,手术证实8例受侵 ,这9例中邻近病灶上下层面可见脂肪层6例 ,手术证实全部受侵 ;肿瘤与主动脉间脂肪层存在19例 ;脂肪层消失15例 ,其中肿瘤与主动脉接触弧度小于45°6例 ,手术证实均无受侵 ,大于90°2例 ,手术证实均受侵 ,45°~90°之间7例 ,手术证实3例受侵 ;肿瘤与心包间脂肪层消失9例 ,手术证实5例受侵 ,5例受侵病例中邻近病灶上下层面有脂肪层存在3例 ,始终无脂肪层存在2例。结论 :食管癌对气管、支气管和主动脉浸润的CT判定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而对于心包受累的判定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食管癌向周围脏器浸润的CT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1991年1月—1999年8月43例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40岁以下及同期626例40岁以上胃癌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青年组女性多于男性(1.26:1),临床病理分析肉眼分型早期2例;进展期Borrnabb I型8例(19%),Ⅱ型21例(49%),Ⅲ型8例(19%),Ⅳ型4例(9%)。组织分型以低分化腺癌及印戒细胞癌多见(分别占44%和40%)。TNM分期以I期及IV期多见(分别为40%和30%)。手术患者36例(84%),其中根治性切除25例(58%)。结论 青年人胃癌女性多于男性;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为多;根治性切除的机会低于中老年人;根治性切除术后的3年和5年的生存率低于中老年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5例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计算,各亚组生存率差别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分析模型作其对生存率影响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总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7.9%、23.0%、13.5%,其根治性切除(R0切除)率为53.2%。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变部位、大小、腹水、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站别、pTNM分期、胃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联合脏器切除、根治度、淋巴管癌栓、断端残留、淋巴结转移率与BorrmannⅣ型胃癌预后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TNM分期、胃切除范围、淋巴管癌栓、断端残留是影响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BorrmannⅣ型胃癌生物学特性独特,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治疗上尽可能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杜绝切缘残留,对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的原因及预防手段 ,以减少癌残留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 1995年 8月~ 2 0 0 3年 7月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 4 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率 7.7% ,其中近切端癌残留 18例 ,远切端癌残瘤 2 5例 ,远近切端均有癌残留 5例。根治性胃癌切除术癌残留率为 5 .6 % ,姑息性胃癌切除术癌残留率为 12 .9% ,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远、近端胃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率分别为 4 .9%及 9.2 % ,两者也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BorrmannIV型 ,弥漫浸润型进展期癌 ,癌肿直径 >10cm ,分化程度低 ,以及癌肿侵破浆膜者 ,易发生癌残留。保证切缘距瘤体距离充分以及重视切端冰冻活检 ,有利于减少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胃癌急性穿孔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文  吕汝琦  周勇  张明鸣 《华西医学》2002,17(2):192-193
目的: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对我院1998年-1999年间45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癌穿孔多见于高龄,均为进展期溃疡型癌,病理多为低分化或未分化腺癌(37/45例,82.2%),全组45例行单纯穿孔修补20例,姑息性胃癌切除10例,胃癌根治切除15例,3种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0%、10%、13%;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6.1个月、16个月、26个月,全组2例死亡均为单纯穿孔修补病例。死亡原因为脏器功能衰竭和局部再穿孔。结论:胃癌穿孔常表现为年龄偏大,全身情况差,溃疡及穿孔直径大,邻近器官转移或侵润等,术中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性,应积极手术治疗,尽可能行姑息性或根治性胃癌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禹乐宾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6):1124-1126
[目的]探讨老年(≥65岁)胃癌根治术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本院2002 ~2010年住院的12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有完整随访资料老年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老年胃癌根治术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全组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51.7%、4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TNM分期、Bor...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和近期效果.方法 对12例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及18例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开腹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进行初步比较.结果 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腹腔镜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开腹组(P<0.01);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早于开腹组(P<0.05),且术后住院天数亦少于开腹组(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远端进展期胃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根治效果,其微创优势明显,具有优于开腹手术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底贲门癌D2根治术联合脾动脉干及脾切除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6年106例进展期胃底贲门癌No10、Noll组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对比采用D2根治术与D2根治术联合脾动脉干及脾切除术后的随诊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均为进展期胃底贲门癌,D2根治术组58例,其中中分化腺癌14例,低分化腺癌32例,黏液腺癌12例。Pr222例,PT335例,PT43例,术后5年生存率24.1%(14/58);D2根治术联合脾动脉干及脾切除术组48例,其中中分化腺癌10例,低分化腺癌29例,黏液腺癌8例,鳞癌1例,PT218例,P丁326例,PT44例,Nol0转移8例(16.7%),Noll转移9例,术后5年生存率39.6%(19/48)。结论进展期胃底贲门癌在D2根治术基础上联合脾动脉干及脾切除可椹高患者术后毕存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根治术术后的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1999年12月-2005年12月135例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计算3年生存率,行Log—rank单因素分析、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胃癌患者预后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Borrmann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手术方式等影响因素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为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TNM分期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胃窦癌肠系膜上静脉旁淋巴结No.14v组淋巴结转移特点,探讨胃窦癌根治术清扫No.14v组淋巴结的必要性。方法 胃窦癌患者163例,均行标准D2根治术,分析No.14v组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病理特征及幽门下No.6组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患者No.14v组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和未分化患者No.14v淋巴结转移率(18.3%)高于高分化和中分化患者(6.8%)(P〈0.05);T3+T4期患者No.14v淋巴结转移率(17.8%)高于T1+T2期患者(4.4%)(P〈0.05);No.14v淋巴结转移组发生No.6组淋巴结转移的相对危险度为1.41,No.6组淋巴结转移组发生No.14v淋巴结转移的相对危险度为8.67。结论 No.14v组淋巴结转移与No.6组转移密切相关;对肿瘤低分化、侵及黏膜下层、已有No.6组淋巴结转移的胃窦癌患者,D2根治术中应清扫No.14v组淋巴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微创全胃切除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132例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1∶1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P=66)和观察组(n=66)。观察组患者给予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患者,远端切缘、食管空肠吻合时间和总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术后镇痛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流质食物、首次进食半流质食物、引流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1.19%和2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较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患者术后疼痛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但食管空肠吻合时间略长,造成总手术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