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了解特需门诊患者对护士服务质量的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士服务质量的需求。结果特需门诊患者对护士服务质量的需求较高。有良好服务质量、满足患者的希望、及时提供治疗和护理及相关知识等需求均占85%以上。结论特需门诊在保证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同时,必须重视服务质量和提高护士素质,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北京友谊医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提升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北京友谊医院门诊患者及在该院住院满一周的患者共2000例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风、医德、就医环境等11个项目。结果 86.0%的患者对医院的总体印象满意。医风调查,对医生、护士的工作态度,患者的满意率或较满意率分别为94.0%和95.0%;对检查告知情况,患者的满意率或较满意率为97.0%。医德调查,对医护人员解答问题的耐心程度,患者的满意率或较满意率为99.0%。患者均认为该院无乱收费、索礼、受贿行为。就医环境调查,对服务环境及卫生清洁情况,患者的满意率或较满意率为9.0%;对病房膳食评价,患者的满意率或较满意率为67.0%;对热水供应情况,患者的满意率或较满意率为96.0%。结论该院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仍有提升空间,病房膳食品种、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护士分层管理方法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和评价。方法:以急诊科护士工作满意度和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价为调查标准,对比实施分层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程度和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价水平。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价也进一步提高。结论:护士分层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重庆地区护士的工作满意情况,探索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策略。方法采用课题组研制的护士工作满意度问卷,对分层随机抽样的23家医院的1 128名护士进行测评。结果护士工作满意度一般,平均为(150.614±23.276)分,最不满意的方面是"收入与福利"、"医院管理与政策"及"工作环境与压力"。满意度总值在受聘形式、护龄、技术职称、是否上中夜班、平均月收入的不同组别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健全护士工作满意度测评体系,消除不满因素,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从而提高整体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神科封闭式管理病房影响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满意度的原因,寻找切实的改进方法。方法在5个精神科封闭式管理病房中,选择住院时间3个月以上、能配合、正确理解和填写问卷的恢复期精神科患者100例,采用输液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住院患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将问卷评价分为4个等级,每项非常满意为4分,满意为3分,不满意为2分,非常不满意为1分。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在告知药物作用[(1.89±0.58)分]、解释交待注意事项[(2.02±0.70)分]、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2.37±0.63)分]、语言规范亲切[(2.52±0.73)分]、一针见血[(2.56±0.77)分]、手法轻巧[(2.80±0.67)分]等6个方面患者满意度较低。结论应加强对护士的法律意识的灌输和教育,重视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护理服务意识和护士职业技能培训,从而提高精神病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护士服务态度在医院效益中的作用,以便更好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冈谷惠子的“护患关系信任度量表”及自行设计问卷,对162名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的需求高于真实体验;患者对医生的服务态度认可高于对护士服务态度;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度低于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结论护士服务态度在医院效益中起保健因素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不同病因的老年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和分析,探求个体化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636例老年住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并按病因分组,包括冠心病组、脑血管病变组、糖尿病组等,比较不同组别患者对护士临床护理工作的反映,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个体化应对措施,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结果不同组别患者对具体的临床护理的反映存在差异。对护士"病房巡视"不满意的患者比例在冠心病组较高,对"操作技术"不满意的患者比例在糖尿病组较高,而对"情感抚慰"不满意的患者比例在脑血管病变组较高。结论不同病因患者对具体的临床护理有不同的要求,需要实行个体化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确定护士服务态度在医院效益中的作用,以便更好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冈谷惠子的"护患关系信任度量表"及自行设计问卷,对162名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的需求高于真实体验;患者对医生的服务态度认可高于对护士服务态度;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度低于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结论 护士服务态度在医院效益中起保健因素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手术医生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奠定基础。方法:对全院手术科室168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满意度分析法分析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士服务满意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手术医生对护理服务态度、无菌观念、手术安全核查较满意,洗手护士专科手术配合水平、巡回护士经常巡视及时解决问题、连台手术处置等都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渴望提供个性化专业化优质服务。对不同层级护士的满意度差异较大。结论:医院手术室应加大力度,合理配置手术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手术室护士的专科护理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护理层级管理在创优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科室实施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实施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层级管理。并采用连续排班的方法,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在实施前后分别采用问卷对该病区120名住院患者、60名医生及18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自我满意度及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层级管理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激发各层级护士潜能,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医护双向评价对医护行为及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医护双向评价,达到进一步规范医护行为的目的 ,提高住院患者对医护行为的满意度.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住院患者进行医护行为的满意度调查,再进行医生对护士满意度调查、护士对医生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汇总后进行双向反馈,主任和护士长组织整改,1个月后再次对住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对两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整改后住院患者对医护行为综合满意度明显提高,整改前后两次调查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实行医护双向评价,不仅规范了医护行为,也明显提高了住院患者对医护行为的综合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应用电话调查出院病人满意度的做法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更加全面地了解病人对医院医疗、护理、后勤等方面的意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方法设专职护士,于病人出院后第1d通过电话调查其在整个就医过程中接受的服务质量。结果共打出有效电话17132个,对医院不满意385人次,占2.2%,反映各方面意见319条,经统计得出影响病人满意度的首要因素为服务态度问题,第二位为护士穿刺技术和医生的责任心。结论服务态度是影响医院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过硬的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是病人对医护人员的期望,加强巡视、查房、交流是提高病人满意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门诊患者对非技术质量服务的满意度情况,为改进医院门诊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200例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患者对服务态度、服务流程、告知服务、保护隐私及环境的满意度并进行分析。结果共收回问卷1083份。问卷项目应答率为94.32%。预约人员及医生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其余7个岗位人员均低于90%。其中就诊医生的满意度最高为95.6%,挂号缴费人员满意度最低为80.6%;患者对各流程的等候时间满意度均低于80%,最低的是等候取药时间为50.9%;患者对药师告知服务的满意度最高为94%,对护士告知服务满意度最低为90.2%;患者对医生保护隐私的满意度最高为95.3%,对检查科室人员保护隐私的满意度最低为86.3%;患者对医院门诊环境安全的满意度最高为88.4%,对环境卫生的满意度最低仅71.2%;患者对不同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告知服务、隐私保护及不同服务流程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3156.84,3005.25,6828.696,4957.269,3110.284;P均〈0.05)。结论患者的感受及满意程度是医院改善非技术质量服务的重要依据,医院应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合理化需求,不断努力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规范医护服务行为,进行患者满意度的调查对比,以达到充分认识规范医护行为的重要性.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住院患者进行医护行为的满意度调查,再进行医生对护士评价调查、护士对医生评价调查,调查结果汇总后进行双向反馈,主任和护士长组织整改,1个月后再次对住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对2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整改后住院患者对医护行为综合满意度明显提高,整改前后2次调查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实行医护双向评价,规范医护服务行为,能明显提高患者对医护服务行为综合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5年5月,我们对本院160例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了解护士服务质量状况及患者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建议,提出对策。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60例,男96例,女64例,20~70岁,文化程度大学2例,初中及高中101例,小学25例,文盲32例。1.2方法问卷根据整体化护理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关于护士最理想形象问卷调查表而编制。内容包括:护士服务质量与患者康复关系认识,对护士服务的看法和护理质量的评价,对如何提高服务质量的建议和期望等。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53份,回收率95.6%。2结果2.1患者对护士满意度的评价结果,见表1。表1患者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工作流程优化和“限时服务”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7~12月在妇科病房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2年7 ~ 12月进行流程优化后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通过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流程优化前后护士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护士提名表扬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优化工作流程,实行“限时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对优质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门急诊和住院部医护服务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2013年8~9月于我院就诊的门急诊和住院患者。患者满意度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定量问卷调查,共完成问卷643份,其中门急诊患者307份,住院患者336份。结果:门急诊患者总体满意度为(84.24±2.44)分,低于住院患者(87.52±2.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门急诊护士满意度为(84.17±2.78)分,低于住院部患者(87.79±2.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门急诊医生满意度为(84.31±2.24)分,低于住院部患者(87.25±2.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对医院服务的评价较多处于中上水平。门急诊患者无论对医生还是护士的满意度均低于住院患者。医院就医等待时间长,就诊时间短的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就医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二级甲等医院合同制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调查分析北京市二级甲等医院合同制护士工作满意度现状及相关因素,为规范合同制护士管理、稳定合同制护士队伍、提高护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北京市18家二级甲等医院的合同制护士356人。结果:合同制护士工作满意度平均得分为3.08±0.55分,总体满意度较低,不满意的占45.5%;满意度最低的项目是福利待遇和专业发展机会;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提高福利待遇、创造职业发展机会、减轻工作压力是提高合同制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SBAR交流模式在临床病情汇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月~6月我院采用传统沟通方式的医护人员与患者所填写的相关调查问卷为对照组。2016年7月~12月采用SBAR标准化沟通方式的医护人员与患者所填写的相关调查问卷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护士对自身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等差异。结果实施SBAR标准化沟通方式后,观察组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和护士对自身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SBAR标准化沟通方式是一种能准确快速地传递患者病情的方式,有效提高医护之间的沟通效率,提高医生满意度,提升护士对病情的了解程度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有利于建立医、护、患之间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门诊患者满意度,改进医院门诊服务质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门诊患者满意度问卷对1300例门诊患者进行调查,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统计分析。结果门诊患者对就诊环境的满意度为(4.12±0.93)分,对就诊流程的满意度为(3.97±1.00)分,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为(4.07±0.94)分,总体满意度为(4.00±1.00)分。患者不满意的主要原因:门诊科室布局不合理,标识不清;患者候诊环节多,手续烦琐;尤其在就诊高峰期,排队等候时间过长;专家不能按时开诊,专家号太少。门诊患者对预约诊疗相关各项的评价中,在预约途径中到医院诊间预约占45.38%,通过媒体宣传了解预约服务占29.00%,因专家停诊未能来就诊患者占32.00%,认为候诊时间长患者占18.31%,对专家医疗技术不放心患者占10.85%。结论医院应做好医疗资源配置规划,加强医师管理,优化流程,缩短患者候诊时间,提高各个环节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