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肘关节内损伤的多层螺旋CT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肘关节内损伤的多层螺旋CT应用价值,并对不同重组方法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46例肘关节损伤患者全部行薄层螺旋CT横断面扫描,扫描完成后分别行SSD、VR、MPR(包括曲面重组)三维重组.分析比较几种重组图像对肘关节骨折及脱位的显示效果.结果:46例(66处)肘关节创伤包括除肱骨内髁骨折外的所有部位的骨折.其中9处X线平片阴性.SSD和VR重组图像立体、直观地显示肘关节损伤程度,VR在显示关节面的损伤形态和关节内游离体的位置上意义更大,而图像质量、图像的立体效果均优于SSD.MPR又进一步多角度地显示骨折线的走行及关节面受累程度.曲面重组技术则排除了肘被动屈曲的影响,直观显示肘关节的损伤情况.2 例裂纹骨折的诊断提示了超薄层CT横断图像的应用价值.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肘关节骨折、脱位诊断清楚,特别是复杂骨折的显示,为临床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而直观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在复杂髋臼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复杂髋臼骨折的MPR、SSD、VR表现。结果:MPR、SSD、VR均显示了36例复杂髋臼骨折及16例股骨头脱位,MPR、SSD、VR还分别显示了骨盆其他骨骨折51、43、46处,MPR及VR显示了SSD没显示的髋关节内碎骨片1例。MPR在显示髋臼骨折线的方向、数量上较SSD、VR理想,SSD、VR图像立体感强,空间位置明确,对复杂髋臼骨折的分类及判断股骨头脱位的方向和距离较MPR好。结论:多层螺旋CT3D图像结合MPR及横断面图像,能立体直观地显示复杂髋臼骨折及关节脱位的空间位置,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在汶川大地震期间颅脑外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汶川大地震期间颅脑外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92例行MSCT检查的颅脑外伤患者,利用多平面重组(MPR) 及三维(3D)重组显示颅脑外伤病灶.结果 MSCT横断位结合MPR成像能清晰显示颅内损伤情况,3D图像能直观地显示骨折的位置、类型、范围、不规则骨折线走行及骨折块移位等空间关系.结论 MSCT检查速度快,MPR及3D能清晰显示颅脑外伤病灶,对地震期间大量伤病员的检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在髋关节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并对四种重建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对30例髋关节外伤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后,利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法(SSD)、容积再现(VR)、和透明化X线模拟投影技术(4D)四种重建方法。结果:1.SSD、VR、和4D重建方法,对髋关节的骨折情况及相关位置显示较好,图像立体感强。2.MPR显示图像更加细致,骨折线、移位情况较为清晰。3.本组30例患者的髋关节三维重建的CT图像均清晰、直观、真实地显示了骨折的部位、范围、骨块的移位情况及关节诸骨的相关位置。4.将髋臼和股骨头分离重建,可更加直观的观察髋臼内部的骨折线和骨折组成情况,对髋关节的后缘骨折及股骨头颈的内旋折清晰地显示。结论:恰当地选择扫描参数,行髋关节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髋关节的空间解剖关系,较为真实地、全面准确地显示骨折情况,为临床科室拟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组在复杂部位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复杂部位骨关节创伤患者,全部行16层螺旋CT螺旋容积扫描,并行三维重建(包括VR法和SSD法)及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分析各种后处理方法对骨折显示情况。结果:30例复杂部位骨创伤患者,CT横断面重建图均获明确诊断;所有病例均行VR、SSD重建和MPR重组,均获明确诊断。16层螺旋CT横断面重建图可发现细小骨折且能兼顾软组织改变,但缺乏立体感,3D重建立体感强,通过旋转可从各个角度和方向进行观察,清楚直观,MPR法可从多方位显示骨折线走行和骨片移位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各具特色,能提供准确的细小信息和直观的立体信息,结合使用可简化思维,提高诊断准确性,是复杂部位骨关节创伤CT检查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多排螺旋CT三维成像诊断颈椎畸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颈椎先天畸形的价值。方法 对 8例先天颈椎畸形患者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分别用表面阴影遮盖(surfaceshadeddisplay, SSD)法,多平面重建 (multi-planarreformatted,MPR)法和容积渲染成像 (volumerendering,VR)法进行三维成像,观察 3种方法对颈椎畸形的显示情况。结果 8例患者共检出齿状突畸形、脊椎裂、阻滞椎、蝴蝶椎、颅底凹陷等 5种畸形, MPR法和VR法对所有畸形均能清晰显示,SSD法仅能诊断部分病变。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对颈椎先天畸形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MPR法和VR法显示病变清晰,优于SSD法。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茂铸  应琦  蔡卫东  周建 《放射学实践》2006,21(12):1257-126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组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正常对照组和19例胸部外伤临床拟诊肋软骨骨折患者组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和薄层重建,于工作站上进行VR、MIP、MPR三维图像重组,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后处理图像进行观察。结果:所有受检者均获得较满意的重组图像,19例胸部外伤患者,CT共发现肋软骨骨折23处,肋骨骨折8处。螺旋CT三维重组图像能清晰显示骨折部位、数目及断端移位情况;肋软骨骨折三维重组图像表现特征包括肋软骨钙化中断伴断端错位和肋软骨条状略高密度影的不连续。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能清晰显示肋软骨骨折的部位、形态,为肋软骨骨折的诊断开创了一条全新途径,可望成为检测肋软骨骨折的最佳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晓阳  高源统  李阳  罗敏 《放射学实践》2004,19(12):885-88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65例肋骨骨折患者行X线及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 ,观察和分析骨折的位置、数量及周边的其他病变。结果 :65例中 ,CT检查共发现肋骨骨折 12 1处 ,肋软骨骨折 5处。冠状位及矢状位重组图像清晰地显示出骨折线的数目及断端移位情况。结合 4D重组图像 ,肋骨骨折线的显示更直观、明了。X线检查共发现肋骨骨折 117处 ,肋软骨骨折 0处。结论 :多层螺旋CT轴位图像、MPR及 4D重组图像的联合应用 ,对判断肋骨骨折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优于常规X线检查。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方法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MSCT)不同重建方法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51例创伤患者,全部行伤患处薄层螺旋CT横断面扫描及MPR、VR、SSD重建,分析比较几种方法重建图像对各部位骨折或脱位的显示效果。结果 颅面骨创伤3例,颈椎6例,肩关节6例,肘关节5例,膝关节10例,踝关节9例,骨盆12例。横断面扫描显示出骨折及脱位50例(98.0%),SSD重建明确诊断47例(92.2%),VR重建明确诊断49例(96.1%),MPR重建均获明确诊断。图像显示横断面扫描可发现细小骨折但缺乏立体信息,3D重建立体感强,可多角度、多方位观察,骨折移位及关节脱位情况一目了然;MPR法显示骨折线的走行和移位更有优势且能兼顾软组织改变。结论 MSCT几种重建方法各有优势,应以横断面扫描信息为基础,根据部位及伤情结合以MPR、SSD、VR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临床诊治及随访提供全面、精确而直观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多平面和三维重建在踝关节及足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在踝关节及足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踝关节及足部骨折患者的MPR、SSD及MIP图像. 结果 MPR、SSD及MIP重建图像清晰显示了35例共42处踝关节及足部骨折;MPR在发现小骨折方面较好,而MIP、SSD在显示骨折的位置、范围、移位方面较好.MPR、SSD及MIP联合应用能较全面地显示踝关节及足部骨折. 结论螺旋CT MPR、SSD及MIP在诊断踝关节及足部骨折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上颈椎外伤的多层CT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上颈椎外伤的多层CT扫描技术及其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上颈椎外伤,其中外伤在1个月内者共18例,1个月以上者9例。采用4层螺旋CT扫描仪,1.0mm准直(1.3mm有效层厚),50%重叠重建,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显示(3D-SSD)和容积显示(VR)成像,分别评价骨折、关节脱位以及韧带损伤等。结果CT清楚显示上颈椎外伤的骨折情况,以原始横断面图像和MPR图像结合显示最佳,并可检出齿状突水平骨折和齿状突先天变异,但陈旧性(1个月以上)外伤单纯横断面显示常不完善,至少需要MPR的补充显示;关节脱位的显示以VR或SSD为佳,寰椎横韧带损伤表现为横断面上齿状突两侧韧带结构不对称,VR横断面薄层块显示更好。结论1.0mm准直扫描结合MPR和VR图像是目前4层CT机作上颈椎外伤检查的上佳技术组合,可以充分显示上颈椎外伤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的MPR、SSD和CPR三种重组方法在颌骨肿瘤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多层螺旋CT对颌骨进行1.25mm/4i薄层扫描,范围自颞颌关节至下颌骨,将原始轴面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MPR、SSD和CPR重组.结果:16例颌骨良恶性肿瘤在MPR重组图像上较好地显示了肿瘤的内部结构,并且很好地显示了肿瘤周围软组织受浸程度.SSD很直观地、立体地显示了皮肤软组织及颌骨肿瘤的表面全貌.CPR将颌骨重组成平行于颌弓的曲面全景图像,不仅很好地显示了颌骨内肿瘤,并良好地显示了肿瘤与齿槽骨和牙齿的关系.结论:MPR、SSD和CPR在颌骨肿瘤的显示上各有其优点,三种显示方法联合应用对临床帮助更大.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MSCT在胫骨平台骨折的分类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方面的价值。方法:对24例常规X线平片或临床诊断为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进行MSCT扫描,并对图像进行MPR、SSD和VR重建,对骨折的部位、范围、碎骨片的数量或骨折程度、胫骨平台受累情况、手术入路、骨质疏松程度及骨组织的缺损等做出评价。骨折的分型根据Swiss AO-ASIF法。结果:24例患者中有19例进行了手术治疗,术中所见与轴位MSCT和MPR、SSD及VR重建图像综合做出的诊断一致。结论:MSCT及其MPR、SSD、VR重建技术对于胫骨平台的骨折分型及术前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静脉尿路造影(IVU)无法明确输尿管梗阻原因时,评价多层螺旋CT(MSCT)泌尿系成像技术对输尿管梗阻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经IVU显示为不明原因输尿管梗阻患者即刻接受MSCT平扫,将所得数据资料传至工作站,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表面遮盖显示(SSD)或容积重组(VR)等后处理技术,重组泌尿系三维立体图像。结果:40例IVU无法明确输尿管梗阻原因患者中采用MSCT轴面结合三维重组图像能从多个角度清楚地显示尿路全程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并显示输尿管梗阻部位的状况,MSCT尿路造影(MSCTU)可很好地弥补IVU检查的不足。结论:与IVU比较,MSCTU图像清晰,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有着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使输尿管病变诊断准确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主动脉瘤腔内带膜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方法:31例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腔内带膜内支架置入术后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采用准直2.5mm,层厚3.0mm,螺矩6-8,重建方法为容积显示(VR)、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及多层面重建法(MPR)。观察图像确定有无术后并发症,并比较4种重建方法对并发症的显示情况。结果:31例中有1例术后内支架出现局限性断裂,VR、MIP及MPR均清晰显示了内支架的变化,SSD未能显示。1例内支架展开不良,4种重建方法均明确显示;5例术后出现渗漏,VR及MPR清晰显示渗漏的部位、形态及内漏量,MIP、SSD仅显示其中的4例。在显示支架内血流情况及瘤周血栓方面,VR及MPR能明确支架内有无血栓形成及腔内带膜内支架置入术后的转归变化,VR及MPR显示1例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SSD及MIP未能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A有利于主动脉瘤腔内带膜内支架置考试术后并发症的诊断;VR及MPR图像优于SSD及MIP,能为术后内支架情况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16-MSCTA)诊断脾动脉瘤(SAA)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SAA的16-MSCTA表现。后处理均采用容积再现法(VR)、表面覆盖法(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等后处理技术,以VR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其它重组方法作为补充。结果:17例SAA41个瘤体中,25个位于脾门,15个伴瘤体钙化。单发7例和多发10例。VR、SSD、MIP、MPR及CPR均能显示SAA,以VR显示最佳。结论:16-MSCTA是一种有效的无创的检查手段,能准确地显示脾动脉瘤的存在及病理改变,是诊断和随访脾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