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 (mycophenolatemofetil,MMF)在狼疮肾炎 (lupusnephritis,LN) ,尤其是那些经环磷酰胺 (CTX)等冲击治疗无效的难治性LN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令人鼓舞[1,2 ] 。近有病理学研究发现MMF对活动性LN肾内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增生等急性指数改善明显[3] ,但具体机制尚缺乏足够研究。动物模型[4 ] 中发现LN时肾内单核细胞化学趋化蛋白 1(monocytechemotactic peptide 1,MCP 1)的早期表达与肾内炎症细胞浸润明显相关 ,而活动性LN患者尿中MC…  相似文献   

2.
狼疮肾炎 (lupus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细胞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及LN中的作用颇受关注 ,其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在狼疮样鼠模型中被认为对LN有保护作用[1] ,而其天然抑制物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sTNFR)则和狼疮疾病活动相关[2 ,3 ]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LN和无肾炎SLE患者血浆TNF α、sTNFR水平测定 ,探讨TNF α、sTNFR在人类LN中的作用和意义。1 资料和方法作者单位 :2 3 0 0 0 1合肥 ,安徽省立医院风湿科 (Email:gswang @m…  相似文献   

3.
狼疮肾炎 (LN)是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疾病 ,肾脏病理对估计该病预后及指导治疗甚为重要 ,但既往研究证明LN的肾脏病理具有明显的可变性 ,随病程发展及治疗的干预可发生转型[1,2 ] 。因此 ,对无条件行肾活检及不愿反复肾活检的患者 ,有必要寻找一种能客观地反映LN病变程度特别是肾脏病理改变及该病预后的临床指标。现对 40例经肾活检确诊的LN患者的临床活动性指数及肾脏主要病理参数AI、CI与肾功能状态进行分析 ,试图找出相互间的关系 ,以便对临床治疗及估计预后有指导作用。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选择 1994年 6月至 1998年 …  相似文献   

4.
狼疮肾炎的治疗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 ,SLE)是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可累及多个器官和组织。肾脏是最常受侵犯的器官 (几乎 10 0 % )。目前 ,狼疮肾炎 (lupusnephritis ,LN)的治疗有较大的进展 ,使LN 10年存活率提高到 90 %以上[1] 。但存在不少问题 ,肾衰竭仍是狼疮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故对LN的治疗仍是当前重大研究课题。1 LN的治疗原则制定治疗方案 :SLE是一高度异质性疾病 ,制定治疗方案一定要个体化、合理、有效、可行。根据以下情况制定 :①一般病史 :如年龄…  相似文献   

5.
狼疮肾炎的诊断和治疗近况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狼疮肾炎 (lupusnephritis ,LN )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内脏损害 ,是决定SLE预后最重要的因素[1,2 ] 。近年来SLE的病死率显著下降 ,西方国家SLE 10年的生存率一般可达 75 %~ 85 %。然而在非洲和亚洲 ,如我国和印度SLE 10年的生存率仅为 6 0 % ,但同处亚洲的韩国SLE生存率统计结果却与西方国家相似。提示正确地诊断和治疗狼疮肾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诊断标准及病情活动性判断SLE的诊断标准目前仍按美国风湿病学会于 1982年修订的SLE分类标准[3 ] :即①颧部红斑 ;②盘状红斑 …  相似文献   

6.
来氟米特治疗31例狼疮肾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是最常累及的脏器之一 ,迄今狼疮肾炎 (lupusnephritis,LN)仍为SLE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 ,SLE免疫干预治疗方案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1] 提出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狼疮肾炎 ,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激素治疗。但目前环磷酰胺 (CTX)冲击疗法存在许多临床问题 ,如部分患者疗效欠佳 ,副作用较大 ,感染、骨髓抑制、肝毒性及卵巢毒性作用发生率较高。霉酚酸酯 (MMF)对Ⅳ型狼疮肾…  相似文献   

7.
狼疮肾炎 (lupusnephritis,LN)是一种免疫复合物介导性炎症 ,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可激活炎症细胞释放大量的一氧化氮 (NO)、超氧阴离子和其他活性氧自由基 (ROS) ,使机体产生氧化损伤 ,加重肾脏损害[1] 。而泼尼松与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 (Ⅳ CTX)治疗对机体氧化损伤及抗氧化水平的影响国内外未见报道。我们检测LN患者在泼尼松及Ⅳ CTX治疗前后血中NO、脂质过氧化物 (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和谷胱甘肽 (GSH)的含量 ,旨在探讨上述治疗方法对LN患者血清氧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狼疮肾炎的诊断治疗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既是我国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该病主要影响育龄妇女,其突出表现为血清中多种自身抗体形成及全身多脏器受累。狼疮肾炎是SLE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至少50%以上的SLE患者临床上有肾脏受累的证据[1]。狼疮肾炎既可与SLE的其他临床表现同时出现,也可为首发表现[2]。近年,关于狼疮肾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均有新的进展。1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近十年来,有关狼疮肾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较大,除遗传、环境因素及性激素水平的异常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机制以外,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患者“免疫…  相似文献   

9.
狼疮肾炎患儿血尿白细胞介素-13水平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一些研究提示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1(IL 1)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过量产生和表达是狼疮肾炎 (lupusnephritis ,LN)炎症、坏死的重要启动因素。新近研究发现 ,白细胞介素 13(IL 13)与肾脏疾病关系密切 ,可能参与肾小球肾炎炎症过程的调节作用[1] 。既往对致炎性细胞因子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较多 ,而对于抗炎性细胞因子IL 13在LN患儿血、尿中的变化及其在LN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尚不清楚。本文就此进行初步的探讨。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1 1 1 病例组 :30例LN患儿均符合 1982年美国风…  相似文献   

10.
狼疮肾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 bodies ,ANCA)是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质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 ,是血管炎的血清学标志之一 ,可根据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染色部位的不同分为核周型 (P ANCA)和胞质型 (C ANCA)。文献 [1,2 ]认为C ANCA对Wegener肉芽肿的诊断有较高特异性 ,而P ANCA常与肾脏损害的血管炎有关。其在狼疮肾炎 (L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国外有较多的研究 ,国内仅少量、较少病例的报道 ,且结论不一。为此我们对 172例LN患者进行了A…  相似文献   

11.
狼疮肾炎患者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狼疮肾炎 (lupusnephritis,LN)病程之中 ,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是一较常见的并发症 ,后者是影响LN患者病情和预后的重要因素。为了解LN患者肾功能进行性下降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以便有效防治 ,现将我们近 5年来收治和随访的 145例LN作一病例对照研究以探讨可能引起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的有关因素。1 资料与方法1 1临床资料以 1995年 1月至 2 0 0 0年 10月在本院住院和随访的L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全部病例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 1982年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 ,并具有肾损害表现 (2 4h尿蛋白 >0 5g或尿检有管型 )。1 2 …  相似文献   

12.
霉酚酸酯和环磷酰胺治疗狼疮肾炎临床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狼疮肾炎 (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主要死因之一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狼疮肾炎的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 (CYP)具有严重的副作用 ,如骨髓抑制、肝毒性、出血性膀胱炎等 ,病人耐受性差 ,从而限制了临床应用。寻求一条安全有效的治疗LN途径具有重要意义。霉酚酸酯 (MMF ,商品名骁悉 )作为一种新型选择性免疫抑制剂 ,已广泛用于狼疮肾炎的治疗。本文作者对 48例LN患者分MMF和CYP组 ,就MMF和CYP治疗LN的疗效及副作用进行比较。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48例LN患者均为本科住院病例 ,诊断均符合 1982年美国风湿…  相似文献   

13.
羰基应激与尿毒症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碳水化合物和脂质不可逆性修饰蛋白质 ,分别形成终末期糖基化产物 (advancedglycationendprod ucts,AGEs)和脂质氧化终产物 (advancedlipoxidationendproducts ,ALEs) ,是近年来尿毒症毒素研究的新领域[1] 。尿毒症患者皮肤和血浆AGEs水平显著升高 ,是正常人和非尿毒症糖尿病患者的数倍 ,且与血糖水平无关[2 ] 。花生四烯酸等多聚不饱和脂肪酸 ,被氧化后产生的丙二酰二醛 (MDA)等物质 ,与蛋白质具有很强的反应性[3] ,在尿毒症患者血浆中其水平也显著升高 ,与血…  相似文献   

14.
酶酚酸酯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狼疮肾炎 (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内脏损害 ,而难治性LN[1] 病情更重 ,对常规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无效 ,治疗困难。我院于 1998年以来采用酶酚酸酯 (MMF ,商品名骁悉 )配合小剂量激素治疗难治性LN 9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本组 9例均系在我院住院的病人。女性7例 ,男性 2例。年龄 11~ 5 8(31 1± 11 3)岁 ,病程 3~ 318(5 0 6± 39 6 )个月。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 1982年SLE诊断标准 ,经 2个月以上皮质激素加IV CTX标准治疗或免疫抑制剂反复治疗 ,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免疫抑制剂治疗狼疮肾炎的现状尹广南京金陵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210002)近20年,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及环磷酰胺广泛用于狼疮肾炎(LN)的临床治疗。本文就此两药的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作一概述。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的药理作用(一)硫唑嘌呤(A...  相似文献   

16.
狼疮肾炎终末期肾病患者尸体肾移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狼疮肾炎终末期肾病 (LN ESRD)患者行尸体肾移植手术的可行性及预后和狼疮活动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 1972年开展肾移植手术以来 6例LN ESRD患者在透析时、术前及术后狼疮活动性指数 (SLEDAI)以及移植的时机、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和人 /肾存活情况。结果  6例皆为女性患者 ,皆因LN而出现ESRD。移植前皆接受慢性透析治疗 ,其中透析距移植的时间最短为 3个月 ,最长为 9年。移植后 3例用强的松、环孢素A和霉酚酸酯三联免疫抑制治疗 ,另 3例用泼尼松、环孢素A和硫唑嘌呤治疗。 6例患者有 5例存活至今 ,平均存活 (44± 34 )个月 ,最长为 85个月 ,最短为 4个月。 1例在移植后 4个月因高血压脑出血而死亡 ,死前肾功能正常 ,且无狼疮活动。移植术后 1周内移植肾功能皆恢复正常 ,无 1例因狼疮复发而致移植肾功能减退或丧失 ,其中带肾存活最长且肾功能的保持正常者已达 77个月。在慢性透析期间及移植术后无狼疮活动 (SLEDAI<9分 )。结论 肾移植是治疗LN ESRD成功而有效的手段 ,肾移植后狼疮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最主要且有效的治疗手段[1-2]。血液透析能够有效延长尿毒症患者的生命,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透析患者的生存时间和质量正逐步提高,但总体生存时间与普通人群相比还有很大差距[3],肾脏病及透析诸多并发症也严重影响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环孢菌素A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急性重症狼疮肾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急性重症狼疮肾炎患者常合并有严重感染、白细胞低下等 ,不能耐受大剂量免疫抑制剂治疗 ,我们使用环孢菌素A(cyclosporinA ,CsA)联合血浆置换 (PE)治疗急性重症狼疮肾炎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41例住院治疗的急性重症狼疮肾炎 ,其中男性 4例 ,女性 37例 ,年龄 2 1~ 45岁 ,平均 (2 6± 10 )岁 ,患病时间为 3个月~ 2年。所有患者均符合 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较重 ,有肾功能急剧减退、抗核抗体 (ANA)和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体 (AdsDNA)滴度重度升高、补体…  相似文献   

19.
霉酚酸酯治疗儿童狼疮肾炎及难治性肾病的临床与病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国内外正在积极研究霉酚酸酯 (mycophenolatemofetil,MMF)治疗狼疮肾小球肾炎 (LN)及难治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我们自 1998年 2月起对 4例LN和 16例难治性肾病患儿采用MMF治疗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2 0例患儿均为 1998年 2月至 2 0 0 0年1月期间的住院病人 ,其中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3~ 15岁 ,平均 8 5岁 ,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符合 1985年全国小儿肾脏病协作组制定的儿童难治性肾病的诊断标准和 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提出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分类标准。 16例原发性肾病…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遗传因素、性激素、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引起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 ,导致自身抗体产生 ,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关节炎等[1 ] 。近 4 0年对狼疮小鼠模型的研究 ,为探讨本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良好背景。狼疮鼠模型可分自发性和化学物质诱导的狼疮鼠模型两类。1 自发性狼疮鼠模型目前研究较为广泛的狼疮鼠模型有 5种 ,即NZB、NZB/NZWF1、MRL/lpr、MRL/n及BXSB鼠。这些鼠的免疫学、病理学异常都很相似 ,都有B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