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比较高血压细节管理与分组管理实施1年后的效果。方法按照类实验设计,选取干预社区568名高血压患者,对照社区189名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干预组实施细节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分组管理。项目实施1年后,比较完成评估的508名干预组病人和178名对照组病人的管理效果。结果干预组在全家酱油食用量下降、舒张压下降、腰围下降、控制胆固醇升高、控制空腹血糖升高、控制血清肌酐升高6个方面的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均〈0.05)。与干预组比较,对照组全家植物油食用量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每降低1mmHg血压值的成本低于对照组。结论高血压细节管理项目是社区高血压管理的一种有效策略,其长期效果和在社区的持续可操作性尚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干预老年高血压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573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管理组288例,对照组285例。管理组借鉴美国家庭医师协会推荐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制定临床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等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管理,对照组仅进行门诊随诊。比较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管理前和管理12个月后以及组间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生活方式相关行为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管理组末期关于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易患因素、并发症、治疗目标、生活方式干预和老年高血压药物治疗等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基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于对照组末期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末期在戒炯限酒、体育运动、减少钠盐摄入、减少油脂摄入、遵医嘱服药以及测血压方面均较基线时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优于对照组末期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与对照组末期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基线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末期收缩压低于对照组末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质指数(BMI)、腰围末期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病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高血压管理实践有利于减少危险因素,控制血压,是对现有高血压管理模式的拓展和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高血压细节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抽取本社区卫生站150例高血压患者,对其进行高血压细节干预控制,干预时间为1年,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结果细节管理干预前后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脉压(P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细节管理能显著提升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对血压控制有一定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及有效性。方法按照《浙江省社区健康管理行为干预指导手册》要求对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强化干预(观察组),并与一般干预的60例高血压患者(对照组)进行干预效果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方式评分,体重指数、血压、血糖和廊脂等指标以及血压控制率方面均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压控制率为75.00%,对照组为55.9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生活方式评分,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以及血压控制率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管理,能优化患者生活方式,改善各项生化指标及有效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随访管理对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对110例空巢老人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干预组进行随访管理,在干预3个月、6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在干预3个月[收缩压(153.1±12.2)mmHg,舒张压(101.6±10.7)mmHg]、6个月[收缩压(141.2±11.2)mmHg,舒张压(85.6±9.7)mmHg]后血压明显低于干预前[收缩压(161.3±11.7)mmHg,舒张压(109.4±10.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管理能力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收缩压(141.2±11.2)mmHg,舒张压(85.6±9.7)mmHg]血压低于对照组[收缩压(155.7±10.8)mmHg,舒张压(93.4±10.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空巢老人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管理,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效果,为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知晓率、服药率和血压控制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知晓率、服药率、收缩压、舒张压和血压控制情况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知晓率、服药率、收缩压、舒张压和血压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知晓、服药等情况,改善了患者血压,有效的得到控制,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天津市北辰区青光镇社区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采用社区健康管理的观察组与采用常规社区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每组40例,比较两种方法护理后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并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满意度与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分别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健康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控制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提高患者对社区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并降低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社区高血压细节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社区高血压细节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入选标准,选取400例上海市枫林社区当年新发现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人。干预组采用群体健康教育和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对照组采取常规的高血压分组管理。在干预前(2007年1月)和干预后(2015年1月)比较两组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平均收缩压(SBP)和平均舒张压(DBP)较对照组分别低8.03 mmHg和6.55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血压达标率、危险分层及服药依从性方面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影响血压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性别、体质指数、高盐膳食和吸烟。结论上海市社区高血压疾病细节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显著,是促进高血压患者血压稳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社区高血压疾病细节管理对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和降低心血管危险分层的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嘉定区抽取2个社区,随机分为细节管理组和日常对照组,共纳入7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细节管理组553例和日常对照组173例.对细节管理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疾病细节管理和干预,日常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管理.在基线期和末期分别以体格检查和问卷的形式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后细节管理组和日常对照组的平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平均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较日常对照组分别下降了6.52 mmHg和3.54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干预后细节管理组心血管危险分层低危人数增加比例大于日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社区高血压疾病细节管理不但降低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还有助于减少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降低心血管危险分层级别,应在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契约式管理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契约式”管理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效果,为今后在社区中开展高血压防治管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在社区红光、葑村、丰明、丰收及三星、五星村居委中,按照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共抽取540名高血压患者。然后,依据契约式服务合同管理情况,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列为干预组及对照组进行定期随访,为期观察三年。结果经过干预以后两组相比,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前者高于后者28.6%(P〈0.01)。干预组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比对照组高33.6%。高血压患者为控制血压而采取行为改变的比率,包括限盐、运动、减肥、控烟、控酒,分别高于对照组15.2%、10.1%、12.2%、7.8%、3.2%,限盐、运动、减肥这3项在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控制水平干预前后分别下降5mmHg、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签约患者对卫生服务满意率,前者高于后者15.3%,有统计差异。结论“契约式服务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对卫生服务的满意率及对高血压综合防治工作的依从性,它对于提高社区高血压控制率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分析社区家庭医生制度实施1年后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效果,探寻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有效控制的医护模式.方法 选取我社区管辖内的146例高血压患者,依据患者自身意愿将其分为干预组(病患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并进行家庭医生高血压管理)与对照组(没有意愿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进行传统社区高血压管理)各7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1年后的高血压理论知识、自我管理能力、血压控制水平和治疗依从性结果数据.结果 干预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血压控制良好.干预组患者对于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危害和高血压治疗与预防等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心理调整、合理运动、饮食调整、规律用药、监测血压和定期复查等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结果数据对比差异有较强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家庭医生管理高血压患者的医护模式能够提高病患理论知识、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小组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效果.方法 将深圳市某社区2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小组管理,连续管理3年后,将管理前后血压控制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管理前后血压水平比较,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下降,其中收缩压值平均降幅(17.5±8.4) mmHg,舒张压值平均降幅(10.3±5.6)mmHg,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管理前服药率为39.91%,管理后服药率为8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小组管理,患者的血压水平有所下降,血压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群组干预管理,分析评价实施6个月后患者的生命质量变化情况。方法:按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将400名参加该研究的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200名干预组和200名对照组。干预组接受高血压群组干预管理,对照组接受常规的高血压三级管理。6个月后比较2组病人在项目实施前后的生命质量量表(SF-36)评分及部分生物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6个月后,除生理机能和躯体疼痛外,干预组患者的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以及一般健康状况等SF-36各维度变化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比对照组多下降4.84 mmHg和2.07 mmHg(P均0.05)。体质指数、腰臀比的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 :与常规的三级管理相比较,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管理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改善患者的血压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天津市某社区为期2年的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项目进行效果评估。方法在天津市某社区街道依据自愿参加的原则,滚动式纳入3030名社区居民。依据居民健康情况进行分类,对其中高血压患者、超重且向心性肥胖患者进行血压和体重的综合干预以及随访管理,并于项目结束时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参加项目的3030名居民中,一般人群占23.3%、高危人群占35.1%、慢性病患者占41.6%;纳入血压管理1015人、体重管理者739人;对项目全部人群进行终末调查发现,收缩压、舒张压、腰围等指标有所下降,血压控制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血压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由管理前的(135.56±15.32)mmHg下降到管理后的(133.73±11.58)mmHg,舒张压由管理前的(84.68±10.00)mmHg下降到管理后的(82.72±7.56)mmHg,血压控制率随随访次数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参加体重管理的超重且向心性肥胖者,干预前后腰围、体重和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社区中开展慢性病综合干预项目,参加血压管理、体重管理以及其他项目人群的血压、体重等指标均有所下降,综合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某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正规降压治疗和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对照组仅接受正规降压治疗。结果健康教育前后干预组的血压控制率提高了24.62%,健康教育12个月后干预组比对照组的血压控制率高16.92%(P=0.048),收缩压及舒张压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除低盐饮食习惯外,其他生活习惯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及改善其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医院门诊治疗的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指导和治疗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社区健康教育指导。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效果。结果健康教育6个月后,干预组用药依从性在按时服药、遵医嘱加减药量、定期复查以及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患者的血压发生明显变化,干预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的血压控制效果,为社区规范化管理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实证研究证据。方法将上海两个具有可比性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随机分组,对其中一组所辖的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对另一组所辖患者进行常规管理。1年后,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值情况。结果规范化管理组和常规管理组分别纳入1213例和1160例高血压患者,两组患者基线高血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1年后,无论收缩压或舒张压,规范化管理组均显著低于常规管理组,P 值〈0.01。结论与常规管理相比,社区规范化管理更有利于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昆明市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以便更好地做好防治工作.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昆明市社区居民11 396人进行调查,收集被调查者的家庭一般情况、个人基本情况和生活行为情况,并对其进行体格检查.结果 社区成年人患病率为21.91%,标化患病率为20.75%.男性患病率为22.12%,标化患病率为21.20%;女性患病率为21.73%,标化患病率为20.33%.社区居民收缩压为(118.87±16.38) mmHg,其中男性收缩压为(120.46±15.47) mmHg,女性收缩压为(117.50±17.02) mmHg;舒张压为(76.85±10.26) mmHg,其中男性舒张压为(78.00±9.83) mmHg,女性为(75.86±10.51) mmHg,男性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女性.高血压患病知晓率为51.98%,服药率为44.57%,血压控制率为17.53%.结论 我市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低于全国水平,患病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较低,应全面开展社区高血压患者强化分级管理以提高“三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知己健康管理”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对4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知己健康管理”进行糖尿病相关指标记录并进行个体化的指导,3个月后对管理前后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实施个体化管理3个月后,发现所有患者在体重(t=4.954,P〈0.05)、体重指数(t=4.729,P〈0.05)、腰围(t=6.357,P〈0.05)、收缩压(t=4.515,P〈0.05)、舒张压(t=4.085,P〈0.05)和餐后2小时血糖(t=2.170,P〈0.05)等可变危险凶素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男性在降低体重(t=3.002,P〈0.05)、体重指数(t=2.829,P〈0.05)、腰围(t=4.484,P〈0.05)方面效果显著;女性在降低体重(t=3.874,P〈0.05)、体重指数(t=3.731,P〈0.05)、腰围(t=4.559,P〈0.05)、收缩压(t=4.292,P〈0.05)和舒张压(t=3.901,P〈0.05)疗效明显;年龄≥60岁者在降低体重(t=5.560,P〈0.05)、体重指数(t:5.200,P〈0.05)、腰围(t=5.242,P〈0.05)、收缩压(t=3.771,P〈0.05)、舒张压(t=3,640,P〈0.05)和餐后2小时血糖(t=2.229,P〈0.05)方面有效;年龄〈60岁者在降低腰围(t=3.557,P〈0.05)、收缩压(t=2.716,P〈0.05)和三酰甘油(t=2.438,P〈0.05)方面有效。结论根据“知己健康管理”相关内容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能有效地降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进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