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肌缺血预适应(IP)是指短暂心肌缺血后,心肌对其长时间缺血的适应现象.急性心肌梗死(AMI)前的多次不稳定心绞痛发作被认为是一种自然发生的缺血预适应[1],一般认为其对心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科丹  徐耕  单江 《浙江医学》2005,27(3):215-216
心肌缺血预适应(IP)是指短暂心肌缺血后,心肌对其长时间缺血的适应现象.急性心肌梗死(AMI)前的多次不稳定心绞痛发作被认为是一种自然发生的缺血预适应[1],其对心脏的保护作用目前尚无定论.我们通过对96例AMI患者的预适应观察,以初步探讨IP对心肌梗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梗死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按发病前48h内有无心绞痛分为有缺血预适应组(IP24例)及非缺血预适应组(NIP 26例),并对各组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和心肌梗死面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P组的心功酶、CK、CK-MB峰值、左室收缩功能指标(LVEF)、心电图估测的梗死面积均低于NIP组.结论 心肌缺血预适应具有保护心肌、减少梗死面积、减轻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收缩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睢向英 《中原医刊》2002,29(2):11-12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前 2 4~ 72小时内有心绞痛发作的 3 5例与无心绞痛发作的 3 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梗死面积、死亡情况。结果 :发现两组梗死范围、心衰情况、心律失常、休克、病死率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缺血心肌有保护性作用 ,增强其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 ,减少恶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心肌缺血预适应是指一次或多次短暂缺血可明显增强心肌对持续缺血的耐受能力,减少梗死面积,改善预后。动物实验已经证实了缺血预适应的心肌保护作用.近年一些临床研究亦肯定了心肌梗死前反复短暂发作的心绞痛可使缺血心肌处于预适应状态。本文总结121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例。旨在探讨梗死前有或没有心绞痛对AMI近期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94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根据心梗前24小时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缺血预适应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心肌酶峰值、严重并发症及心功能状况。结果:心肌缺血预适应组心肌酶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性(P<0.05);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左室射血分数及梗死区室壁运动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肌梗死前短期内心绞痛发作作为缺血预适应能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左室功能有积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缺血预适应(IschemicPrecondition,IP)是指几次短暂的心肌缺血再灌注能保护长时间冠脉阻塞所致的心肌损害,是很强的心肌内源性保护机制。Murry等首次在犬的缺血再灌注实验模型中发现IP后,Speekly-Qick研究证实,梗死前心绞痛也有类IP样心肌保护作用。本实验通过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前有无心绞痛进一步证实IP对AMI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80年代提出的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 ,认为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 ,可以使心肌在后续的持续性缺血中得到保护 ,从而延迟了致死性心肌损伤发生的时间 ,限制了心肌梗死的范围 ,减少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作者对 12 0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心梗前有无心绞痛对心梗近期预后的影响 ,从而了解心肌梗死中是否存在缺血预适应现象。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选自 1991年以来我院住院的首次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共 12 0例 ,均符合WHO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其中男 91例 ,女 2 9例 ,平均年龄 6 5 4岁。依…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10 8例心肌梗死前有缺血预适应和 10 2例心肌梗死前无缺血预适应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肌酶同工酶及心功能等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有缺血预适应组的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小于无缺血预适应组 (P <0 .0 1) ,心功能优于无缺血预适应组 (P <0 .0 1)。结论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急性心肌梗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动物实验中已经证实缺血预适应可以延迟缺血心肌的致命性细胞损伤 ,表现为缩小梗死范围、减轻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等作用[1] 。 Ovizi等[2 ] 认为 ,临床上心肌梗死前多次发作不稳定心绞痛可使缺血心肌处于预适应状态。本文对 6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 ,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临床资料一、对象 :1 994~ 1 998年 ,我院共收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60例 ,男 47例 ,女 1 3例 ,年龄 62~81岁 ,平均 65.0岁。其中 42例急性心肌梗死前有心绞痛发作史 ,其心绞痛发作时间为 1天~ 1 5年 ,大多为 3~ 4年 ,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缺血预适应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指标和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依据急性心肌梗死前是否有缺血预适应现象,将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缺血预适应组,非缺血预适应组.分别对两组的基线指标、临床指标、短期预后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缺血预适应组的LVEF值明显高于非缺血预适应组(P<0.05),CK-MB、MYO及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非缺血预适应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及心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曾有人提出心肌缺血预适应(IP)现象,认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前多次发作不稳定心绞痛可使缺血处于IP状态。而此状态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会产生良性影响。本文收集了92例心肌梗死前有心绞痛发作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AMI患者梗死面积、并发症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梗死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60例急性心梗病人依发病前48h内有否心绞痛,分成有缺血预适应组(IP)30例,非缺血预适应组(NIP)30例,并对两组病人的左室收缩功能与心肌梗死面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P组的梗死面积、心肌酶、CK、CK-MB峰值,左室收缩功能指标(LVEF)均低于NIP组.结论 :心肌缺血预适应具有保护心肌,减少梗死面积、减轻梗死后左室功能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心肌缺血预适应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大量动物试验研究中发现心肌缺血预适应的保护作用,医学界从有创和无创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这些研究提示了动物均存在IPC现象。IPC的保护作用是目前延迟心肌梗死发生最为有效和可以复制的方法。IPC是几次短暂缺血的快速适应反应。可以减慢随后长时间心肌缺血所致的细胞坏死速度,是组织细胞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内在抗损伤能力。  相似文献   

15.
梗死前心绞痛对心肌梗死是否有益尚有争论 [1~ 2 ]。梗死前心绞痛可产生对心肌既有保护作用 ,使缺血心肌产生预适应效应 ,也可产生使心肌缺血加重的叠加效应 [3 ] 。本文旨在评价梗死前心绞痛发生的特点及对急性心肌梗死 ( AMI)近期预后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   1995年 1月~ 1998年 12月 ,对首次入院 AMI患者 99例 ,其中男 5 3例 ,女 46例 ,年龄 35~ 85岁 ,平均 ( 6 2 .4± 3.4)岁。根据 AMI发生前心绞痛的特点 [3~ 4]将患者分为两组 : 组 (最有可能发生缺血预适应的患者 ) :为劳累性心绞痛稳定1个月以上的患者 ,即 、 级劳累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心肌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分为心绞痛和无心绞痛2组。结果心绞痛组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病死率明显低于无心绞痛组,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缺血预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比较心肌梗死前24h内有心绞痛发作的38例与35例无心绞痛发作的急性前壁、前间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重构。结果 两组梗死部位、溶栓治疗等都差异,而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比无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径。结论 心肌缺血预适应能减轻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 1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梗死前 7d内有心绞痛发作组 (Ⅰ组 ,缺血预适应组 ) ,共 10 3例 ;无心绞痛发作组 (Ⅱ组 ,非缺血预适应组 ) ,共 6 7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心肌梗死面积及病死率等。结果 :Ⅰ组梗死面积显著小于Ⅱ组 ,其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Ⅱ组 ,P均 <0 .0 5。结论 :缺血预适应可在近期对心肌产生预适应保护 ,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I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影响.方法 选取102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首次ST抬高的AHI患者,按梗死前24小时内有无心绞痛分为缺血预适应组(IP组)和无缺血预适应组(N IP组).结果 IP组心肌酶峰值、溶栓再通率、左室射血分数、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低于NIP组.结论 IP对AMI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致死性心肌缺血,可通过缺血预适应机制获得心脏保护犤1犦,从而缩小梗死范围,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既往心绞痛相当于自然发生的缺血预适应,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及预后产生的影响备受关注。国外有学者报道既往心绞痛可为判断AMI近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国内相关报道甚少,本文对264例初次AMI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旨在探讨既往心绞痛对AMI患者临床及近期预后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1年1月~2001年12月在我院住院及急诊室收治的264例首次AMI患者,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根据心肌梗死发病前有无心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