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比较血清杀菌试验(SB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种C群脑膜炎奈瑟菌(Nm)疫苗免疫后血清抗体滴度的差异。方法采用SBA钡fJ定75名未免疫健康成年人(40~70岁)血清、143名3—8月龄婴儿及194名3—5岁儿童NmA和C群结合疫苗或A+C群多糖疫苗免疫前后血清中Nm杀菌抗体水平,然后用ELISA测定相应血清的Nm特异性lgG含量,并利用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两种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未免疫健康成年人血清中Nm杀菌抗体水平和特异性lgG含量之问的相关性较高(r-O.814 33,P<0.001);3~8月龄婴儿和3—5岁儿童接种结合/多糖疫苗前,Nm杀菌抗体水平和特异性IgG含量之间相关性较差(3.8月龄:r=O.140 64,P>0.100/r=O.2899,P<0.05;3—5岁:r=0.54040.P<0.0S/r=0.94 36,P<0.05),接种l剂结合疫苗后,杀菌抗体水平和特异性lgG含量之问的相关性较好(r=O.80938,P结论健康成年人血清和结合疫苗免疫后的婴幼儿血清中特异性C群NmlgG含量可以间接反映血清杀菌抗体水平,ELISA方法可以替代SBA。但ELISA检测方法不适用于3—8月龄婴儿多糖疫苗免疫后的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2.
C群脑膜炎奈瑟菌血清杀菌力试验的优化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优化血清杀菌力试验方法,检测和分析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前后人群血清对C群脑膜炎奈瑟菌(Nm)的杀菌抗体水平.方法 以C群Nm疫苗株(C11)和中国目前C群Nm流行株(053442)作为靶菌,国家Nm标准品测试血清为参考血清,选用Pel-Freez幼兔补体,确定靶菌最适工作浓度.122人接种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前后分别采集血清标本,共244份,进行C群Nm杀菌抗体水平的检测.结果 菌株C11和053442均可作为靶菌用于血清杀菌力试验;靶菌的工作浓度为A 0.35(600 nm)的菌液稀释4×104倍;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前,122份血清对C11和053442的杀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1.75和1:2.63,人群抗体保护率分别为9.8%和17.2%,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后,122份血清的杀菌抗体GMT和人群保护率均显著升高(P<0.01),对疫苗株和流行株的杀菌抗体GMT分别为1:483.73和1:412.57,保护率分别为100%和95.9%.结论 接种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能够显著提高人群对不同亚型的C群Nm的抵抗力,但仍需要针对不同的靶菌进行疫苗免疫效果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血清杀菌力试验,监测辽宁省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血清C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杀菌力水平,以评价健康人群对C群Nm的抗体保护水平。方法随机抽取8个年龄组共240份健康人群血清样品,试验菌株为C群Nm疫苗株(C11)和目前我国C群Nm流行株(053442)。结果240份健康人群血清中,48.33%C群Nm抗体阳性(抗体滴度≥1:2)。对疫苗菌株C11的总保护率(抗体滴度≥1:8)为35.83%,其中≤6岁仅为13.33%,7~19岁61.67%,20~39岁46.67%,≥40岁63.33%。≥15岁健康人群血清对C群流行菌株(053442)的杀菌力低于对C11疫苗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辽宁省≤6岁健康人群对C群Nm血清杀菌力水平较低,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后,≤3岁儿童仍需采取措施提高C群Nm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一种新的国产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MPCV-ACYW)在适龄儿童中的免疫原性。方法采用随机、盲法、同类疫苗对照的非劣效临床试验,在河南省两个地区招募3月龄、6-23月龄A组、6-23月龄B组和2-6岁儿童,分别采用0-1-2月、0-1月、0-3月和1剂次免疫程序接种MPCV-ACYW(试验疫苗)或已上市使用的脑膜炎球菌疫苗(对照疫苗),各年龄组对照疫苗分别为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MPCV-AC)、另一种MPCV-AC、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和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采用血清体外杀菌试验检测受试者免疫前和全程免疫后30d各群脑膜炎奈瑟菌(Nm)杀菌抗体,比较试验疫苗和对照疫苗抗体阳转率。结果在3月龄儿童中,试验疫苗vs对照疫苗A群、C群Nm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1.42%vs 92.92%(χ~2=0.53,P=0.467)、88.76%vs 87.02%(χ~2=0.48,P=0.489)。在6-23月龄A组儿童中,试验疫苗vs对照疫苗A群、C群Nm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6.80%vs 87.43%(χ~2=20.68,P0.001)、89.24%vs 92.81%(χ~2=2.64,P=0.104)。在6-23月龄B组儿童中,试验疫苗vs对照疫苗A群Nm抗体阳转率为95.86%vs 55.56%(χ~2=111.08,P0.001)。在2-6岁儿童中,试验疫苗vs对照疫苗A群、C群、Y群、W135群Nm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5.89%vs 82.15%(χ~2=28.29,P0.001)、89.04%vs 90.57%(χ~2=0.38,P=0.539)、86.64%vs 50.84%(χ~2=87.60,P0.001)、93.49%vs 54.88%(χ~2=114.16,P0.001)。结论本研究MPCV-ACYW在3月龄、6-23月龄和2-6岁儿童中呈现良好的免疫原性,非劣效于相应的对照疫苗。  相似文献   

5.
海南省健康人群抗脑膜炎奈瑟菌抗体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海南省健康人群抗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d meningitides,Nm)感染的抗体水平.方法 按<海南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监测方案>的要求,于2006年采集海口市琼山区、东方市、儋州市各年龄组健康人群的静脉血676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A群和C群Nm多糖抗体(IgG),抗体含量≥2μg/ml为保护性抗体.结果 676份血清中,A群IgG抗体≥2μg/ml者420人份,保护率为62.13%;C群IgG抗体≥2μg/ml者195人份,保护率为28.85%.不同年龄组人群Nm多糖抗体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A=72.64,X2C =56.47;P均<0.01),其中35~45岁组Nm多糖抗体水平最高.不同地区A群Nm多糖抗体保护率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54.76,P<0.01).但C群Nm多糖抗体保护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3.92,P>0.05).结论 海南省部分地区健康人群A群Nm IgG抗体处于中等水平,C群Nm IgG抗体处于较低水平.建议加强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enignococcal polysaceharide vaccine,MPV)的接种,同时推广使用A C群MPV.  相似文献   

6.
A群脑膜炎奈瑟菌多糖IgG抗体检测试剂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制检测A群脑膜炎奈瑟菌荚膜多糖IgG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试剂.方法 以CTAB、酚、乙醇从A群脑膜炎奈瑟菌培养上清中提取荚膜多糖(MenA PS),将多糖与卵清蛋白(EA)以还原氨基法偶联,并以Sepharose CL-4B纯化.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以偶联物MenA PS-EA为包被抗原检测A群脑膜炎奈瑟菌多糖IgG抗体的间接ELISA法,并与血清杀菌力试验(SBA)比较.结果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MenA PS-EA结合物纯度为81.50%.试剂具有良好重复性(变异系数 CV=4.26%~5.30%);37℃放置7d、4℃放置12个月,试剂的灵敏度不变,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分别用该试剂和SBA法检测192份血清,试剂相对于血清杀菌力试验的灵敏度为96.91%,特异度为90.00%,一致性为95.83%,统计学分析表明,2种检测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纯化MenA PS-EA作为包被抗原建立的A群脑膜炎奈瑟菌多糖特异性IgG抗体间接ELISA检测试剂具有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及开发细菌多糖类抗体诊断试剂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0~15岁健康人群及产妇血清百日咳抗体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 0~ 15岁健康人群及产妇血清特异性百日咳IgG抗体水平 ,随机选取山西省太原市 45 8人作为检测对象 ,根据年龄分为 9个组 :脐血组 (5 8例 )、0~ 5月龄 (33例 )、6~ 11月龄 (6 2例 )、1~ 2岁 (5 0例 )、3~ 5岁 (5 0例 )、6~ 8岁 (5 0例 )、9~ 12岁 (4 9例 )、13~ 15岁 (4 8例 )、产妇 (5 8例 )。其中有 5 4例为配对脐血组及产妇组。取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百日咳特异性IgG抗体。结果表明 ,百日咳IgG抗体水平 1~ 2岁最高 ,13~ 15岁最低 ,0~ 5月龄处于较低水平。配对脐血组及产妇组的百日咳IgG抗体水平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r =0 741,P <0 0 1)。百日咳抗体水平在 13~ 15岁最低 ,<6月龄次之 ,1~ 2岁最高。为根除婴儿百日咳的主要传染源 ,对年长儿及成人进行百日咳加强免疫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6月龄儿童初免接种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流脑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适龄儿童接种2剂流脑结合疫苗,采用间隔1月和间隔3月两种程序,采集血标本检测功能性杀菌抗体(r SBA),分析比较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滴度。结果观察对象共153名。间隔1月和间隔3月组A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es,Nm)抗体阳转率均为100%,C群分别为97.8%和98.3%;两组免疫后A群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1009.3和1∶1024.0,C群GMT分别为1∶316.1和1∶487.7,均远高于阳性标准(1∶8)。结论 6月龄儿童采用不同间隔时间初免接种流脑结合疫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呼和浩特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评价呼市免疫规划工作质量。方法 2009 - 2019年每年在全市随机抽取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作为监测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 2009 - 2019年共检测健康人群血清样本3 564份,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3.8%,不同年份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898,P<0.001)。从年龄组看,麻疹抗体阳性率最低为8月龄~,阳性率为89.4%;其次是≥30岁,阳性率为89.8%;麻疹抗体阳性率最高为18 月龄~,阳性率达到100.0%,不同年龄人群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7.460,P<0.001)。不同性别间抗体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820,P = 0.186)。不同免疫史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1.391 P<0.001)。城区和农区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51,P = 0.835)。结论 呼和浩特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普遍较高,基本形成了预防麻疹的免疫屏障,但8月龄~和≥30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较低,建议提高8月龄婴儿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的及时率, 同时根据疫情态势对集体生活和工作的大中专新生、新兵和外来务工人员开展麻疹成分疫苗的补充免疫和查漏补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嘉兴市麻疹流行特征和15岁以上健康成人麻疹保护性抗体水平,为争取达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制定成人麻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分析嘉兴市1984-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采集15~74岁之间的569名健康成人血清,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嘉兴市15岁以上成人和8月龄以内婴儿发病比例呈上升趋势,15岁以上健康成人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4.38%,保护率为54.31%,麻疹IgG抗体GMC为999.24IU/L.其中20~岁年龄组保护率最低为45.92%,各年龄组麻疹抗体保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4.84,P=0.038).结论:嘉兴市小月龄和成人发病比例增加,15岁以上成人麻疹保护性抗体水平低,建议提高9月龄内完成麻风疫苗接种率,常规开展初三学生的麻风疫苗免费接种,鼓励对育龄妇女提供免费接种麻风疫苗.  相似文献   

11.
部分健康成年人群血清中纳米细菌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检测部分健康成年人群血清中纳米细菌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336例健康成年人群血清中纳米细菌抗原。结果 部分健康成年人群血清纳米细菌感染率为8.0%,用ELISA法检测为8.0%,免疫组化法为5.7%。两方法间比较无差异。男女间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年龄≤30岁组较≥60岁组感染率低(P<0.05)。年龄、性别并未增加纳米细菌感染的危险。结论 部分健康人群血清存在纳米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维生素C对淋巴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通过检测血清中维生素C的含量和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程度。选取某皮包厂接触甲苯约100人,采集全血分,离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的分析采用"彗星"电泳技术;血清中维生素C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血清中维生素C的含量大于60μmol/l,与血清中维生素C的含量低于20μmol/l,彗星尾长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于接触甲苯的工人,体内维生素C含量在一定的范围时,可以有效地防止DNA损伤,当体内维生素C含量不足时,体内细胞DNA的损伤增加。对于长期接触低浓度甲苯的工人,每天补充一定的维生素C,可以有效地防止DNA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微生物改良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叶酸的结果,寻找两者之间规律。方法应用微生物改良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对258例人群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相关性检验和一致性分析。结果两种方法高度相关(相关系数r=0.885)。Bland-Altman法结果显示94.5%数值位于一致性界限内,Kappa检验的Kappa值为0.665,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检验方法一致性一般,微生物改良法检测结果整体高于电化学发光法。结论微生物改良法与电化学发光法血清叶酸检测结果高度相关,但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一般,用电化学发光法评价人群叶酸的营养状况可能导致叶酸缺乏人数偏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胸水和血清ADA(腺苷脱氨酶)联合测定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氨比色法测定体验正常者、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血清ADA,同时测定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胸水ADA,并计算胸水ADA/血清ADA比值。结果 46例结核性胸腔积液中有42例ADA活性升高,超过40U/L,阳性率为91.3%。38例恶性胸水中有3例ADA超过40U/L;35例ADA低于40U/L,所占比例为92.1%。胸水ADA/血清ADA比值测定中,所有结核胸水均>1.0,所有恶性胸水均<1.0。结论 血清ADA或胸腔积液ADA与胸腔积液ADA/血清ADA比值联合检测,较单一测定胸水ADA可显著提高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高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定量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 AFP)的方法学性能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12月,青岛市中心医院住院的肝癌、肝炎、肝硬化患者新鲜血清标本170份,医院体检中心健康查体者新鲜血清标本200份。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EP5-A2、EP15-A2文件及相关文献,评价高通量ELISA测定血清AFP的线性范围、精密度、正确度、参考区间及其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性能,并与电化学发光法比对,评价其检测准确度和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高通量ELISA测定AFP的线性范围为0.0~200.0 μg/L。低、中、高浓度的批内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 )分别为4.9%、3.1%、3.7%,批间CV分别为3.8%、1.5%、2.1%;总CV分别为5.0%、6.0%、5.0%。与电化学发光法比对,相对平均偏倚为7.9%。回收率为91%~109%,平均97.76%。高通量ELISA测定本实验室血清AFP的参考区间为 0.00~7.20 μg/L,绘制ROC曲线,确定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临界值为195.7 μg/L,敏感度39.5%,特异度93.3%。 结论本研究所用的高通量ELISA定量检测血清AFP的标准操作规程,检测血清AFP结果稳定,可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不孕妇女血清中抗精子抗体与精子的特异结合。方法 :筛选不明原因不孕妇女病例 ,用ELISA检测不孕妇女血清中的抗精子抗体 ,再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验证抗血清是否与正常人精子特异结合。结果 :ELISA检测 1 0 1例不明原因不孕症妇女血清 ,6例 (5.9% )血清抗精子抗体阳性 ,阳性血清经免疫细胞化学试验显示 ,能与精子特异性结合。结论 :抗精子抗体阳性血清能与精子特异性结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血清p53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方法以重组p53蛋白作为包被抗原,检测ELISA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精密度与稳定性,同时对203份正常人血清及548份临床确诊恶性肿瘤病人血清进行检测。结果p53蛋白的最佳包被浓度为1μg/mL,包被液为0.05mol/L的碳酸盐缓冲液。3份p53抗体阳性血清稀释至1∶400时,仍均为阳性;重复8次其变异系数范围为3.67%~16.88%。中和阻断试验结果表明阻断率随着p53蛋白含量的增加而增高。203份健康人血清的p53抗体全部为阴性,548份病人血清有78例阳性,阳性率为14.23%。结论该方法敏感、特异、稳定,可用于人群血清p53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aspase3在羊水过少产妇和羊水量正常的孕产妇血清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分别检测30例羊水过少和30例羊水量正常孕产妇外周血中Caspase3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Caspase3蛋白在实验组与对照组孕产妇的血清中均有阳性表达。实验组血清中的Caspase3蛋白平均浓度(124.2±16.8)比对照组高(86.7±19.4),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P<0.05),同时在羊水过少组血清Caspase3与羊水量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s =-0.45,P<0.05)。结论羊水过少组孕产妇血清中Caspase3蛋白的高表达,提示Caspase3在孕产妇血清中的异常表达可能是羊水过少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Gill CJ  Ram S  Welsch JA  Detora L  Anemona A 《Vaccine》2011,30(1):29-34
The surrogate of protection against invasive meningococcal disease is the presence of serum bactericidal activity (SBA) at a titer ≥4 in an assay using human serum as the complement source (hSBA). However, for various practical and logistical reasons, many meningococcal vaccines in use today were licensed based on a modified SBA assay that used baby rabbit serum as the complement source (rSBA). To assess the strength of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assay systems for serogroups A, C, W-135 and Y, we analyzed a subset of samples from adolescent subjects enrolled in a Phase II study of Novartis’ MenACWY-CRM conjugate vaccine vs. an ACWY polysaccharide vaccine; samples were analyzed in parallel using hSBA and rSBA. We compared geometric mean titers (GMTs), calculated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paired hSBA and rSBA results, and calculated sensitivity/specificity and likelihood ratios for an rSBA ≥8 or ≥128 for classifying hSBA ≥4, taking hSBA as the ‘gold standard’. Correlations between hSBA and rSBA ranged from 0.46 to 0.78 for serogroup C, but were weaker for serogroups A, W-135 and Y (range −0.15 to 0.57). In post vaccination samples, nearly all subjects had rSBA titers ≥8, though up to 15% remained seronegative by hSBA. In post vaccination settings, rSBA titers at ≥8 or ≥128 was highly sensitive for an hSBA titer ≥4, but non-specific. In conclusion, results generated by rSBA did not accurately classify serostatus according to hSBA for serogroups A, W-135 and Y.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97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和7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观察组不同时期hs-CRP水平,分析其与脑梗死病情轻重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入院第24天hs-CRP水平[(3.9±1.8)mg/L]较第1、4、8天hs-CRP水平[(5.8±1.9)、(6.4±2.4)、(5.7±2.0)mg/L]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hs-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214,P<0.01).结论 血清hs-CRP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是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对脑梗死的预测和干预处理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