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离异家庭青少年心理障碍干预效果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改善离异家庭青少年心理障碍的作用及其影响干预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给30例有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研究对象,作12-18个月的心理治疗,家庭辅导和学校支持系统的设置,在干预前后,进行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社交回避苦恼量表、少儿行为量表(CBCL父母问卷)、亲子关系、父母养育方式、基础肌电值等调查测试;在显著和非显著进步组间,作相关因素比较。结果 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CBCL中多数因子分、人格特征中情绪不稳定分、社交焦虑和回避分、基础肌电值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显著进步组的医患关系、班主任和父母的配合情况,父母温暖理解分,明显优于非显著进步组(P<0.05,P<0.01),后者的学习、家庭经济、与非监护父/母关系差于显著进步组(P<0.01),父亲拒绝否认、母亲严厉惩罚分高于显著进步组(P<0.05,P<0.01)。结论 综合干预能有效改善离异子女不良心理,有多种因素影响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改善离异家庭青少年不良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的作用.方法对124例离异家庭青少年进行精神卫生(SCL-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亲子关系、父母养育方式、经济状况等调查,作多相关分析;把60例SCL-90因子分显著高出常模的个案,分为相匹配的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12~18个月的综合干预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离异家庭青少年的社会支持度与SCL-90各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P<0.001),干预后,干预组的SCL-90总分和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其社会支持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干预能有效改善离异家庭青少年的不良心理,提高他们的社会支持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离异家庭初中生心理、人格、社交、学习等状况,探讨影响他们再适应的主要因素.方法对110例研究对象作SCL-90、EPQ、社交回避苦恼量表、学习成绩以及相关因素调查,对适应良好和不良组作特质应对、父母养育方式以及精神卫生、离异时间、抚养对象、亲子关系等对照研究.结果 SCL-90大多数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P<0.05),有自杀观念占23%,人格问卷中P、N、E,一个或多个因子高于常模占56%,社交困难占40%,成绩显著低于平均分(P<0.05).适应不良组的消极应对分、父母严厉惩罚、拒绝否认、干涉过度、母亲偏爱分显著高于适应良好组(P<0.01,P<0.05),成绩以及与非监护人关系差(P<0.05),监护人心理卫生问题多(P<0.05).而离异时间、抚养对象、人口学指标等无显著差异(P>0.05),男生个性问题发生率高,成绩差,较女生适应困难.结论研究对象不良心理、社会交往及学习困难发生率高,影响他们再适应的主要因素有:应对方式、父母养育方式和监护人心理状况以及能否获得非监护人的关爱.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合并生物反馈疗法对医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效果.方法 58名社交焦虑的医学生,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4组,即对照组、行为组、反馈组、综合组.其中对照组未干预,行为组采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反馈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综合组采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与肌电生物反馈相结合的方法 分别进行干预,于干预前后分别对各组学生社交焦虑水平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行为组、反馈组和综合组社交回避及苦恼问卷(SAD)总分[(11.33±5.43)分、(10.75±3.57)分、(7.50±3.42)分]和因子分分别低于对照组[SAD总分(18.08±3.82)分].差异具有显著性(F=13.81,7.80,10.22,P<0.01).干预后综合组SAD总分下降最为明显,与行为组和反馈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F=10.74,P<0.01).综合组和行为组下降的社交回避因子分高于反馈组(F=7.46,P=0.01).综合组和反馈组下降的社交苦恼因子分高于行为组(F=15.49,P<0.01).结论 3种干预方法 对于降低社交焦虑水平均有一定疗效;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合并生物反馈疗法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百色市离异家庭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将百色市两所中学的83名离异家庭中学生与83名非离异家庭中学生按配比条件配成对子,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的调查问卷对其调查,并对83名离异家庭中学生心理进行干预,评价干预效果。结果①离异家庭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阳性检出率较高,为54.22%。各种心理问题中,以焦虑(40.96%)、人际关系敏感(30.12%)、强迫(24.10%)较多见,除偏执和精神病性外,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②离异家庭子女中女生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3项因子分以及总均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或P<0.01)。③离异家庭子女中初中生的强迫、焦虑、偏执3项因子分显著高于高中生(P<0.05)。④离异家庭子女干预后SCL-90各项因子分及总均分下降,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离异家庭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综合干预能有效改善离异家庭中学生不良心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期虐待对中专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交功能的影响,并对影响社交功能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受虐待组和对照组学生各90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德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TSBI)、人际信任量表(IT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和自尊量表(SES)进行测评,比较两组之间各量表分的差异,并进行社交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受虐待组学生SAD总分、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AD总分[(15.13±4.82)分vs(9.12±5.18)分,P<0.01];SCL-90总均分[(1.59±0.57)分vs(1.84±0.61)分,P<0.01].其SES分[(25.15±5.64)分]、ITS分[(64.83±10.25)分]及TSBI分[(26.76±6.3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8.67±8.53)分,(76.14±13.46)分,(39.65±12.74)分](P<0.01),且TSBI分与SCL-90各因子分和SAD分之间呈负相关,与ITS分及SES分之间呈正相关.结论儿童期虐待经历可对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交功能造成不良影响,有受虐待史的学生具有低自尊、低人际信任度、高社交焦虑和回避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调查探讨医学生社交焦虑与情绪智力的关系为医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探讨情绪智力角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和情绪智力量表,以安徽省某市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为对象,采用随机原则,抽样发放问卷1 040份,回收有效问卷948份.结果:情绪智力对社交焦虑有着显著预测作用(P<0.01),其中情绪感知和他人情绪管理两个维度对社交焦虑有着显著地负向预测作用(P<0.01),情绪利用对社交焦虑有着显著正向预测作用(P<0.01).结论:情绪智力水平较高的医学生社交焦虑水平较低,情绪智力与医学生社交焦虑密切相关,改善情绪智力可能是减少社交焦虑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10~11岁儿童行为问题集体心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10~11岁儿童行为问题集体心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筛查10~11岁有行为问题的儿童82名,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随机抽取无行为问题儿童50名作为正常组。对干预组儿童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社会技能训练,结合父母心理干预。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进行干预前后评价。结果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CBCL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干预后除多动因子外干预组CBCL总分及其余因子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30.78±9.75)分vs(26.70±7.89)分、(3.59±2.11)分vs(3.74±2.50)分、(2.37±2.40)分vs(2.00±1.83)分、(2.22±1.65)分vs(2.74±2.00)分、(6.54±3.51)分vs(6.46±3.45)分、(1.73±1.34)分vs(1.66±1.72)分,P>0.05)];而对照组和与正常组比较只有体诉和违纪因子无显著差异。干预前后干预组自身对照CBCL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下降(P<0.01)。干预后干预组EMBU部分因子分值显著改善(P<0.05,0.01)。结论采用儿童与父母相结合的集体心理干预对儿童行为问题效果较好、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9.
110例离异家庭初中生心理卫生及适应状况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了解离异家庭初中生心理,人格,社交,学习等状况,探讨影响他们再适应的主要因素。方法:对110例研究对象作SCL-90,EPQ,社交回避苦恼量表,学习成绩以及相关因素调查,对适应良好和不良组作特质应对,父母养育方式以及精神卫生,离异时间,抚养对象,亲子关系等对照研究,结果:SCL-90大多数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P<0.05),有自杀观念占23%,人格问卷中P,N,E,一个或多个因子高于常模占56%,社交困难占40%,成绩显著低于平均分(P<0.05)。适应不良组的消极应对分,父母严厉惩罚,拒绝否认,干涉过度,母亲偏爱分显著高于适应良好组(P<0.01,P<0.05),成绩以及与非监护人关系差(P<0.05),监护人心理卫生问题多(P<0.05)。而离异时间,抚养对象,人口学指标等无显著差异(P>0.05),男生个性问题发生率高,成绩差,较女生适应困难。结论:研究对象不良心理,社会交往及学习困难发生率高,影响他们再适应的主要因素有:应对方式,父母养育方式和监护人心理状况以及能否获得非监护人的关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行为干预对住院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依就诊顺序分为行为干预组(n=40)和药物治疔组(n=40)2组.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健康状况问卷(SF-36)、症状白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结果 干预组与药物组6月后SF-36评分比较[(84.7±16.2)分,(68.3±10.6)分,P<0.01];治疗6月后SCL-90评分比较[(83.5±4.2)分,(148.6±3.2)分,P<0.01];EPQ评分N因子比较[(43.8±4.2)分,(52.8±3.1)分,P<0.01];HAMA评分比较[(10.4±3.4)分,(15.1±5.1)分,P<0.01];HAMD评分比较[(11.4±3.8)分,(17.9±4.6)分,P<0.01],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行为干预有助于减轻冠心病患者的抑郁与焦虑水平,提高冠心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